政治讲学稿
第二单元善待他人
2.3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默写
善良的表现是什么?
预习自我检测:
Ⅰ简答题:
1、如何理解将心比心?
①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②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③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
④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2、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将心比心,推已及人,换位思考。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Ⅱ选择题:
1、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是( )
A、付出的同时讲求回报 B、将心比心
C、损人利已 D、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了( )
A、他人利益高于一切 B、自己所不需要的是毫无用处的东西
C、人与人交往是对待的,要学会换位思考 D、自己的好恶决定着别人的好恶
3、“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这句警语的意思是( )
A、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B、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C、自己想做的事,也让别人去做
D、别人不愿意做的事,自己也不愿插手
4、对待周围同学的成功的正确心态是( )
A、嫉妒与不满 B、祝贺与自励
C、羡慕与自卑 D、冷漠与忽视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
①关心他人 ②歧视他人 ③尊重他人 ④理解他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推已及人”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一种准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新学期发书时,不要挑来挑去
B、小明看电视时只顾自己喜欢的节目,不顾爸爸妈妈
C、家里买了大虾,这是我最爱吃的,把盘子放在自己前面独享
D、黑板留给其他同学擦,反正值日生又不是我一个人
7、“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就会( )
①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宽容 ②多一份友情,多一份关爱
③少一点误解,少一层隔阂 ④多一份沟通,多一份关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当同学发生小矛盾、小摩擦时,不利于矛盾解决的方法是( )
A、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
B、有容人之心,不计较小事,不得理不饶人
C、及时道歉
D、相互大打出手,不挽回面子决不罢休
二、课堂助学:
(一)课堂默写:善良的表现是什么?
(二)预习交流展示:
)
(三)师生共同探讨:
(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 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后回答。
(1)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2)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教师做简要点评后揭晓答案:
(四)典型中考例题:
A同学来到学校“心灵俱乐部”,对心理健康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他向老师讲述几件事:
陈述一 我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我考了92分,B怎么也不肯告诉我他考了几分。课余时间,我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于是我大笑:“哈哈原来你考了不及格啊!”从此他再也不理我了。
陈述二 我和C是最好的朋友,我对他说过,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有几次他找我问题目,而我正好要去打篮球,就叫他等等再说,没想到,他说我不是真朋友,平时的爱心、善良都是伪装的。怎么可以这样说?
(1)你知道B为什么不理A吗?
A没有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没有理解别人考试失败的难过心情,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你认为C为什么不理A吗?
因为善良是要付诸行动的,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真正的善良。
(3)如果你是心理健康老师,你会给A什么建议?
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做到与人为善,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善良要付诸行动,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别人的需要作出奉献;要言而有信。
三、巩固与反思:
1、巩固练习
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抛到沙滩上。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朝前走了。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老人很感动,也弯腰来帮忙。
老人说你救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的!男孩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内容填写什么?小鱼在乎。
(2)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我们必须理解分担他人的困难、不幸和痛苦,急人所急,对人如此,对动物也是一样。
2、反思问题: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善行收获善果。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一个缺乏善良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的。愿我们大家都能时时处处将心比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3、我们来共同归纳一下,今天这一节课用了哪些具体材料,讲了哪些主要问题,体现了教材中哪些重要观点,用这些观点还可以说明和分析什么样的相关问题。
政治讲学稿
第二单元善待他人
2.3与人为善
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与人为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默写
善良的表现是什么?
预习自我检测:
Ⅰ简答题:
1、如何理解将心比心?
①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②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③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
④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2、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即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将心比心,推已及人,换位思考。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Ⅱ选择题:
1、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是( )
A、付出的同时讲求回报 B、将心比心
C、损人利已 D、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了( )
A、他人利益高于一切 B、自己所不需要的是毫无用处的东西
C、人与人交往是对待的,要学会换位思考 D、自己的好恶决定着别人的好恶
3、“像对待自己那样对待别人”这句警语的意思是( )
A、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B、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C、自己想做的事,也让别人去做
D、别人不愿意做的事,自己也不愿插手
4、对待周围同学的成功的正确心态是( )
A、嫉妒与不满 B、祝贺与自励
C、羡慕与自卑 D、冷漠与忽视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 )
①关心他人 ②歧视他人 ③尊重他人 ④理解他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推已及人”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一种准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新学期发书时,不要挑来挑去
B、小明看电视时只顾自己喜欢的节目,不顾爸爸妈妈
C、家里买了大虾,这是我最爱吃的,把盘子放在自己前面独享
D、黑板留给其他同学擦,反正值日生又不是我一个人
7、“换位思考”,人与人之间就会( )
①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宽容 ②多一份友情,多一份关爱
③少一点误解,少一层隔阂 ④多一份沟通,多一份关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当同学发生小矛盾、小摩擦时,不利于矛盾解决的方法是( )
A、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
B、有容人之心,不计较小事,不得理不饶人
C、及时道歉
D、相互大打出手,不挽回面子决不罢休
二、课堂助学:
(一)课堂默写:善良的表现是什么?
(二)预习交流展示:
)
(三)师生共同探讨:
(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 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后回答。
(1)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2)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教师做简要点评后揭晓答案:
(四)典型中考例题:
A同学来到学校“心灵俱乐部”,对心理健康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他向老师讲述几件事:
陈述一 我和B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我考了92分,B怎么也不肯告诉我他考了几分。课余时间,我偷看了B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9分。于是我大笑:“哈哈原来你考了不及格啊!”从此他再也不理我了。
陈述二 我和C是最好的朋友,我对他说过,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有几次他找我问题目,而我正好要去打篮球,就叫他等等再说,没想到,他说我不是真朋友,平时的爱心、善良都是伪装的。怎么可以这样说?
(1)你知道B为什么不理A吗?
A没有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没有理解别人考试失败的难过心情,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2)你认为C为什么不理A吗?
因为善良是要付诸行动的,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真正的善良。
(3)如果你是心理健康老师,你会给A什么建议?
与人交往中,我们要做到与人为善,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善良要付诸行动,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别人的需要作出奉献;要言而有信。
三、巩固与反思:
1、巩固练习
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抛到沙滩上。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朝前走了。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老人很感动,也弯腰来帮忙。
老人说你救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的!男孩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1)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内容填写什么?小鱼在乎。
(2)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我们必须理解分担他人的困难、不幸和痛苦,急人所急,对人如此,对动物也是一样。
2、反思问题: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善行收获善果。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一个缺乏善良之心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内心快乐的。愿我们大家都能时时处处将心比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3、我们来共同归纳一下,今天这一节课用了哪些具体材料,讲了哪些主要问题,体现了教材中哪些重要观点,用这些观点还可以说明和分析什么样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