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2 墙体构造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了解其相应作用。 2. 熟悉墙体与楼板的连接关系。
3. 熟悉墙体和楼地面的饰面构造层次与材料做法。 4. 熟悉墙身构造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5. 熟悉墙身大样图的识读,增强图纸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 勒脚、踢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等构造要点。 2. 墙与楼板的连接构造。
3. 墙体和楼地面饰面材料的选用与常用做法。 4. 墙体大样图的主要内容和标注。
2.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条件
1.某市一办公楼,五层、砖混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如图2.1~2.2所示。根据此图进行本次设计。
2.墙身主体为黏土多孔砖。内墙厚度可取240mm,外墙厚度可根据所处地区采取240mm、370mm、490mm等。
3.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过梁。 4.门、窗材料自定。窗面积应该符合采光要求。
5.墙面装修、楼地面做法、散水、踢脚线等可以自定,但要符合办公楼的装修要求。
35
36
2.1.2 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
1.效果形式为2号图纸一张,可以用铅笔绘制或者电脑打印出图,图纸内容如下:
墙身大样图(墙身剖面节点详图)
按平面图上详图剖切位置画出A轴线墙体三个墙身节点详图,即:墙脚、窗台处和过梁及楼板层节点详图。布图时,要求按照顺序将1、2、3节点从下到上布置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共用一条轴线和一个编号圆圈。
2. 墙身节点详图的绘制要求: (1)比例为1:10~1:20
(2)详图编号:画完该节点详图后,在详图的右下角画详图编号圆圈,然后在编号圆圈的右侧注写详图比例。
(3)墙面装修部分:画出墙身、勒脚、踢脚等处内外墙饰面厚度,并用材料符号表示出来。在定位轴线两边分别标注砖墙厚度。
3. 节点详图1——外墙墙脚节点详图:
37
(1)详图范围:下部画到基础顶面以上;上部画到底层的踢脚板以上;左边画出散水和一部分室外地坪;右边画出一部分底层室内地层。上、下、右三方要用折断线折断。
(2)水平防潮层部分:画水平防潮层,注明其材料和做法,标注水平防潮层与底层室内地面间的距离,以及水平防潮层标高。
(3)散水、勒脚和室外地面部分:画出室外地面,标注室外地面标高。画出勒脚,标注勒脚的高度尺寸和材料做法;按照构造层次画出散水构造,根据制图规范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散水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散水的宽度、流水方向和坡度大小,散水与勒脚墙之间的变形缝构造处理要交待清楚。
(4)室内地层以及踢脚板部分:按照构造层次画出室内地面构造,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室内地层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室内地面标高。画出踢脚板,标注踢脚板的高度尺寸和材料做法。 4. 节点详图2——外墙窗台节点详图:
(1)节点详图范围:下部画到窗台以下,上部画到窗下框以上。上、下要用折断线折断。
(2)窗台和窗台板部分:画窗台的细部构造,表示出窗台的材料和做法;标注窗台的厚度、宽度、坡向以及坡度大小;标注窗台的标高。作出滴水构造。
(3)墙身饰面部分:画出墙身内外墙饰面的各层构造,并用构造层次引出线标注各层次的材料、做法以及厚度尺寸。
5. 节点详图3——外墙过梁及楼板层节点详图:
(1)详图范围:下部画到下层窗上框以下;上部画到上层的踢脚板以上。上、下要用折断线折断。
(2)窗过梁部分:画出钢筋混凝土过梁的细部构造,标注过梁的材料符号以及相关尺寸;标注过梁下表面标高。
(3)圈梁部分:一般圈梁可以兼用作过梁,此时圈梁的画法与过梁画法类似;如果圈梁和过梁分开设计,则需要画出圈梁的材料符号,并标注有关圈梁的尺寸。
(4)楼板层部分:按照构造层次画出楼板层的各层构造,并用构造层次引出线标注楼板层各层次的材料、做法以及厚度尺寸;标注楼面标高。
(5)楼面踢脚板部分;画出踢脚板的材料符号,并标注其高度尺寸。 2.2 设计方法、步骤和要点提示 2.2.1 设计方法和步骤 2.2.1.1 设计之前的准备
1.熟悉设计任务书,理解本次设计的目的要求,并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按时完成设计;
2.消化吸收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一切实践性环节的基础; 3.收集设计资料。为了方便学生设计,本教材附有一些设计资料,设计时可以参考使用。但由于各地区的建筑构造做法存在差异,学生也可参考当地的标准设计图集或规范资料。学生在进行设计时,不要违背建筑设计规律,要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制图;
4.理论联系实际,多参加一些工程实践锻炼,以使设计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38
2.2.1.2 设计方法和步骤
注意整个图面布图合理而不局促。
注意线条的合理运用。在三个节点详图中,被剖到的墙体以及过梁结构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被剖到的散水、地层中的混凝土垫层、窗框、楼板等用中实线绘制;其余线条用细实线绘制。注意以上三种线型的对比要分明。 设计步骤大体如下(以墙脚节点详图1为例): 1.先画轴线。
2.沿轴线画出墙线,画出窗框及其轮廓线,再在墙内外画装修层次。 3.按标高画墙体室内外地面、散水、勒脚、水平防潮层以及踢脚等构造。
4.在此基础上画出室外地坪、散水与室内地层的具体构造层次。 5.进行有关的尺寸或文字标注。
6.标注图名、比例。 2.2.2 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提示
1. 勒脚构造设计要点:
(1) 勒脚为室内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其高度一般不低于室内地坪高度,有时 做到底层窗台底。
(2) 常采用密实度大的材料处理勒脚,常见饰面做法为水泥砂浆或其它强度 高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抹灰处理;石块砌筑;贴面砖或天然石材。
2. 散水的构造设计要点:
(1)散水宽度600~1000mm,坡度3%~5%,外边缘比室外地坪高出20~30mm。
(2)面层材料有混凝土、砖、石等。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一般灰土垫层宽度不小于800mm,厚度不小于150mm,混凝土宽度不小于600mm,厚度不小于50mm。
(3)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设分隔缝,缝宽20~30㎜,用沥青类弹性材料嵌缝,上嵌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
3. 防潮层构造设计要点:
(1)水平防潮层高度设置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之间,一般为-0.060m处。 可采用20~25mm厚防水砂浆或60mm厚细石混凝土内配3φ6或3φ8钢筋。 (2)当设置钢筋混凝土地梁时,可将地梁设置在相应高度,用地梁兼做防潮层。
4. 踢脚构造设计要点:
(1)踢脚高度一般为120~150mm。为了突出墙面效果或防潮,可将其延伸至900~1800mm,形成墙裙。
(2)常见的饰面材料有水泥砂浆、水磨石、大理石、陶板、木踢脚等。 5. 窗台构造设计要点:
(1)外窗台要做好节点防水构造,同时内窗台应比外窗台高出20 mm。
(2)突出墙面的窗台面应做坡度不小于3%向外的排水坡,下部要做滴水,与墙面交角处做成直径100 mm的圆角。
6. 过梁构造设计要点:
(1)一般采用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梁。
39
(2)宽度与墙厚一致,或做成L形断面,高度与砖墙皮数相适应,有60mm、120mm、180mm等。
7. 内、外墙饰面,楼地层饰面做法要适合所设计的建筑物,并参考当地的工程设计做法图集。居住建筑应将外墙的节能保温构造交代清楚。 2.3 设计参考资料(常用的工程做法及图例)
略,详见实训教材。
34
2 墙体构造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了解其相应作用。 2. 熟悉墙体与楼板的连接关系。
3. 熟悉墙体和楼地面的饰面构造层次与材料做法。 4. 熟悉墙身构造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5. 熟悉墙身大样图的识读,增强图纸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 勒脚、踢脚、防潮层、散水、窗台、过梁、圈梁等构造要点。 2. 墙与楼板的连接构造。
3. 墙体和楼地面饰面材料的选用与常用做法。 4. 墙体大样图的主要内容和标注。
2.1 设计任务书 2.1.1 设计条件
1.某市一办公楼,五层、砖混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如图2.1~2.2所示。根据此图进行本次设计。
2.墙身主体为黏土多孔砖。内墙厚度可取240mm,外墙厚度可根据所处地区采取240mm、370mm、490mm等。
3.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过梁。 4.门、窗材料自定。窗面积应该符合采光要求。
5.墙面装修、楼地面做法、散水、踢脚线等可以自定,但要符合办公楼的装修要求。
35
36
2.1.2 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
1.效果形式为2号图纸一张,可以用铅笔绘制或者电脑打印出图,图纸内容如下:
墙身大样图(墙身剖面节点详图)
按平面图上详图剖切位置画出A轴线墙体三个墙身节点详图,即:墙脚、窗台处和过梁及楼板层节点详图。布图时,要求按照顺序将1、2、3节点从下到上布置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共用一条轴线和一个编号圆圈。
2. 墙身节点详图的绘制要求: (1)比例为1:10~1:20
(2)详图编号:画完该节点详图后,在详图的右下角画详图编号圆圈,然后在编号圆圈的右侧注写详图比例。
(3)墙面装修部分:画出墙身、勒脚、踢脚等处内外墙饰面厚度,并用材料符号表示出来。在定位轴线两边分别标注砖墙厚度。
3. 节点详图1——外墙墙脚节点详图:
37
(1)详图范围:下部画到基础顶面以上;上部画到底层的踢脚板以上;左边画出散水和一部分室外地坪;右边画出一部分底层室内地层。上、下、右三方要用折断线折断。
(2)水平防潮层部分:画水平防潮层,注明其材料和做法,标注水平防潮层与底层室内地面间的距离,以及水平防潮层标高。
(3)散水、勒脚和室外地面部分:画出室外地面,标注室外地面标高。画出勒脚,标注勒脚的高度尺寸和材料做法;按照构造层次画出散水构造,根据制图规范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散水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散水的宽度、流水方向和坡度大小,散水与勒脚墙之间的变形缝构造处理要交待清楚。
(4)室内地层以及踢脚板部分:按照构造层次画出室内地面构造,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室内地层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室内地面标高。画出踢脚板,标注踢脚板的高度尺寸和材料做法。 4. 节点详图2——外墙窗台节点详图:
(1)节点详图范围:下部画到窗台以下,上部画到窗下框以上。上、下要用折断线折断。
(2)窗台和窗台板部分:画窗台的细部构造,表示出窗台的材料和做法;标注窗台的厚度、宽度、坡向以及坡度大小;标注窗台的标高。作出滴水构造。
(3)墙身饰面部分:画出墙身内外墙饰面的各层构造,并用构造层次引出线标注各层次的材料、做法以及厚度尺寸。
5. 节点详图3——外墙过梁及楼板层节点详图:
(1)详图范围:下部画到下层窗上框以下;上部画到上层的踢脚板以上。上、下要用折断线折断。
(2)窗过梁部分:画出钢筋混凝土过梁的细部构造,标注过梁的材料符号以及相关尺寸;标注过梁下表面标高。
(3)圈梁部分:一般圈梁可以兼用作过梁,此时圈梁的画法与过梁画法类似;如果圈梁和过梁分开设计,则需要画出圈梁的材料符号,并标注有关圈梁的尺寸。
(4)楼板层部分:按照构造层次画出楼板层的各层构造,并用构造层次引出线标注楼板层各层次的材料、做法以及厚度尺寸;标注楼面标高。
(5)楼面踢脚板部分;画出踢脚板的材料符号,并标注其高度尺寸。 2.2 设计方法、步骤和要点提示 2.2.1 设计方法和步骤 2.2.1.1 设计之前的准备
1.熟悉设计任务书,理解本次设计的目的要求,并合理安排自学时间,按时完成设计;
2.消化吸收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一切实践性环节的基础; 3.收集设计资料。为了方便学生设计,本教材附有一些设计资料,设计时可以参考使用。但由于各地区的建筑构造做法存在差异,学生也可参考当地的标准设计图集或规范资料。学生在进行设计时,不要违背建筑设计规律,要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制图;
4.理论联系实际,多参加一些工程实践锻炼,以使设计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38
2.2.1.2 设计方法和步骤
注意整个图面布图合理而不局促。
注意线条的合理运用。在三个节点详图中,被剖到的墙体以及过梁结构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被剖到的散水、地层中的混凝土垫层、窗框、楼板等用中实线绘制;其余线条用细实线绘制。注意以上三种线型的对比要分明。 设计步骤大体如下(以墙脚节点详图1为例): 1.先画轴线。
2.沿轴线画出墙线,画出窗框及其轮廓线,再在墙内外画装修层次。 3.按标高画墙体室内外地面、散水、勒脚、水平防潮层以及踢脚等构造。
4.在此基础上画出室外地坪、散水与室内地层的具体构造层次。 5.进行有关的尺寸或文字标注。
6.标注图名、比例。 2.2.2 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提示
1. 勒脚构造设计要点:
(1) 勒脚为室内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其高度一般不低于室内地坪高度,有时 做到底层窗台底。
(2) 常采用密实度大的材料处理勒脚,常见饰面做法为水泥砂浆或其它强度 高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抹灰处理;石块砌筑;贴面砖或天然石材。
2. 散水的构造设计要点:
(1)散水宽度600~1000mm,坡度3%~5%,外边缘比室外地坪高出20~30mm。
(2)面层材料有混凝土、砖、石等。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一般灰土垫层宽度不小于800mm,厚度不小于150mm,混凝土宽度不小于600mm,厚度不小于50mm。
(3)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设分隔缝,缝宽20~30㎜,用沥青类弹性材料嵌缝,上嵌沥青胶盖缝,以防渗水。
3. 防潮层构造设计要点:
(1)水平防潮层高度设置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之间,一般为-0.060m处。 可采用20~25mm厚防水砂浆或60mm厚细石混凝土内配3φ6或3φ8钢筋。 (2)当设置钢筋混凝土地梁时,可将地梁设置在相应高度,用地梁兼做防潮层。
4. 踢脚构造设计要点:
(1)踢脚高度一般为120~150mm。为了突出墙面效果或防潮,可将其延伸至900~1800mm,形成墙裙。
(2)常见的饰面材料有水泥砂浆、水磨石、大理石、陶板、木踢脚等。 5. 窗台构造设计要点:
(1)外窗台要做好节点防水构造,同时内窗台应比外窗台高出20 mm。
(2)突出墙面的窗台面应做坡度不小于3%向外的排水坡,下部要做滴水,与墙面交角处做成直径100 mm的圆角。
6. 过梁构造设计要点:
(1)一般采用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梁。
39
(2)宽度与墙厚一致,或做成L形断面,高度与砖墙皮数相适应,有60mm、120mm、180mm等。
7. 内、外墙饰面,楼地层饰面做法要适合所设计的建筑物,并参考当地的工程设计做法图集。居住建筑应将外墙的节能保温构造交代清楚。 2.3 设计参考资料(常用的工程做法及图例)
略,详见实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