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落叶]实录

窦桂梅《落叶》实录

fqwyx 发表于 2008-4-23 14:23:00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落叶》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知道有的同学到过北京,说说你到过哪些地方?

生:故宫„„

师:有哪个同学到过香山公园。(学生没有举手的)那好,咱们现在就出发。

(播放课件:香山美景,同时引背《山行》)

师:是啊!这枝叶把香山打扮得怎么样?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你们自己的感受?

(生回答:美丽、漂亮、壮观,我最喜欢这里了,这里太美丽了„„)

师:好美呀!这树叶随着风,就会变成——

生:落叶。

师:我们就好好的,工工整整地写下来吧(和学生一起书写)。咱们大大方方、放开声音把这两个字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滋味,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美的落叶,我们可以摘几片做个书签或者贺卡,送给最心爱的人,还可以做个拔根儿的游戏。这些落叶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给小动物一些特别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读读文字,到文章中去读一读小动物们的感受。(学生先自己练读,之后再指名)

师: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别人就是好的习惯呀!他读得怎样,评价一下。(学生读)

师:我要跟你握握手,知道什么原因吗?

生:(我读得)很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当”是一个多音字,你读对了!

师: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得准确。(学生齐读)

师:接着读。(学生读)

师:我也要跟你握手,知道为什么吗?提示一下,这里也出现了这个“当”。

生: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我读对了。

师:这个“当”在这里一会读作“dang”一会读作“dang”,你看他一遍就读得这么准,我们来读读。(学生齐读)

师:继续往下读。(学生读)

师:有个字音——“藏”,他读得怎么样?(指另一名学生评价一下)

师:请你看着他的眼睛说。

生:(该生对着刚才朗读的同学)你读得很好,你这次比原来读得好,我要表扬你。

生:谢谢你!(同学们鼓掌)

师:就是因为你读得好啊,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呢。继续读。(学生读)

师:我发现这么短的时间检查同学们读课文,你们读得,用一个字来形容——

生:棒!

师:(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你们发现没有?一个词连续出现了两次。

生:“一片一片”

师:(师在黑板上画两片树叶,然后明知故问)我明白了,这是一片,这也是一片,那“一片一片”就是两片了?

生:不,是很多片。

师:你想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学生到黑板上画)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一片落下来,又一片落下来,然后又一片落下来。

生:树叶接连不断地落下来。

师:(对画画的学生)你是不是还想画下去,为什么?

生:叶子多了才是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师:把这种感觉送到这句话里再读读,让我们眼前感觉是“一片一片”的树叶落下来。(学生动情地读,很有滋味)

师:想像一下,一片一片的树叶会怎么“落”下来,用上自己话说说。

生:树叶慢慢地飘下来。

师:用了一个词“飘”,很好,给他掌声吧!

生:树叶一会儿正面,一会儿反面向下落。

师:我觉得你说的树叶好像在跳舞。

生:树叶轻轻落,有风刮过来,落叶在飞舞。

生:像蝴蝶,翩翩起舞

„„

师:再把你的感受送到课文里读一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滋味。读!

生:读。(评价)这落叶落得很平稳!

生:读(评价)你从头到尾一直在看它落下来。

生:读。(评价)你读得很有感情,看把你美的呀!

师:(通过语气的提示)在你们眼里,就是这样一片一片的树叶,有的是“落——下——来”;有的“落——下来”;有的“落下——来”;有的“落下来”。你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亲眼看看,一株树的叶子落下来的情景。(学生边看动画——树叶落下来的情景,边朗读)

师:把这情景变成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生:秋天到了,树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

生:秋天到了,树叶像小蝴蝶一样从树上飞下来。

(学生还分别用上了生“跳舞”“轻轻飘下来”“横着落下来”“慢慢落下来”)

师: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读。

生:地上、河里、沟里、院子里。

师:我要考考你们了。(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一边画,一边提示:这是什么地方呢?这又是哪里?)

师:有同学心领神会,可惜这些字宝宝(教师手里拿着“地上、河里、沟里、院子里”这几个词语)迷路了,谁来帮助他们,把他们送回家。

师:快看他们帮忙帮得怎么样?

生:学生把带有生字“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的卡片贴在画中。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有一个学生置疑)为什么“沟里”在这?这是地上!(学生贴在山与山之间了)

生:我的意思是山和山的连接的地方。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理解你——

师:还能在哪里找到沟里?(一名学生重新来贴上)

师:你(原来的学生)问问他,你为什么贴在这里?

生:因为沟里就是这些水渠里流出来的。

师:你觉得他说得对不对,应该对她说什么?

生:谢谢你帮助我!

师:快给他们掌声,他们几个合作给词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家。

师:落叶还会落到哪儿?

生:很多地方,山上、草地上。

(学生又说出了“森林里、屋顶上、田里、遥远的地方”„„)

师:你想去落就落一片吧!你也去落一片吧(学生到前面画)

师:我明白了,看来,树叶落在哪儿,哪儿就是它的家。用一个成语——

生:四海为家!

师:快看,谁来了?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用你的读告诉大家!(学生读)

师: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他们是怎样做的?

生:(略)

师:根据发言板书“爬、坐、游、躲、藏、飞”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说一个词语,你们就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有一个要求,看谁的动作有创造,谁动作美!

师:蚂蚁“爬”。(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师:小鱼“游”。(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生:小鱼“藏”。(学生大多钻到桌子底下)

师:燕子“飞”(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比如,你们表演小鱼“游”过来,有的这样„有的那样„„(教师模仿学生不同的动作)

„„

师:真有意思!还想表演一次吗?看谁反应快、动作美!准备。

师:现在比谁做得快!我只说一个字。

师:爬、游、飞„„(学生表演)

师:躲!(学生大多钻到桌子底下)

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剩下几个学生完全钻到桌子底下)

师:藏!(学生一愣,不知怎么办,因为再钻到桌子底下就和“躲”重复了。可是一会,他们又钻到桌子底下了)

师:我又是谁也没看见!

师:坐!(学生全部坐好了)

师:刚才一个动作是“躲”,一个是“藏”,从你们的动作可以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有时候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字加起来,就叫——

生:“躲藏”。

师:带着刚才表演的感受读这个词语。

师:你们开心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有意思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好玩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就把你刚才的感受送到课文里!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的快乐、有趣、开心,小动物们你们能做到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读吧!(生自由读)

师:你喜欢谁就扮演谁,你就读谁!(学生读)

师:我是谁?

(教师贴上一片落叶,扮演落叶,进行口语交际)

生:落叶你好!(“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和“落叶”交流)

师:你是谁?

生:我是小虫。(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表演着上前。老师出示课件——课文、动画)

师:你好,小虫。快!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读)

师:你是小虫,那么课文中的”小虫”就应改变成——“我”(学生回答),你把课文变成了你的话,这是你的创造,再请你再来读读。

师:又一片落叶落下来,有一个小动物过来了,(走近一学生)你是谁呀?

生:小蚂蚁。

师:小蚂蚁,你干嘛坐在我上面呀?

生:我把你当作船呐!

师:你坐在上面你看到了什么风景呀?

生:山、稻田

师:(课件出示)把你的感受告诉我。我就在你对面,你可以说,对着我说。试试看把你的感受告诉我!

生:树叶落在沟里,我爬上来,坐在当中,把你当作船。

师:真聪明,把我当作船。

师:喂,你是谁?

生:我是小鱼!

师:小鱼怎么过来呀!(学生游到“落叶”后面)

师:小朋友们“送”他一个字!

生:藏

师:你藏在我这里干什么呀?

生:我把你当作伞,我在下面躲雨呢!

师:感受怎么样?

生:很舒服!

师:小鱼就这样告诉我你的感受吧!(学生说)

师:还有小鱼吗?你藏在下面干什么呀?

生:遮阳。

师:变成自己话说,我就愿意听你对我说!(学生说)

师:还在下面干什么?

生:我把落叶卷起来当肉饼吃。(学生笑着读!)

生:我藏在下面怕钓鱼的把我钓走!

师:你太聪明了,我就愿意做你的安全伞。

师:喂!你是谁呀?

生:我是小燕子

师:你和小伙伴们飞来干什么呀?

生:因为秋天到了,电报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师:在你旁边有一只小燕子,你觉得是低声对人家说呢,还是大声说好?

生:我低声告诉伙伴。

师:那你们就挨在一起,低声说一说。(同桌互相低声告诉。)

师:小燕子们,在远方你的伙伴飞来,你怎么办?

生:会喊着说。

师:燕子的声音是呢喃的,该怎么喊?试试!

生:(学生把手放在嘴边,做喊状,声音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是“喊”的)电报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师:再催催你的伙伴,你想怎么喊,伙伴听着舒服,你就怎么做。

师:又一只燕子飞来了,不远不近,还能像刚才那样吗?谁来告诉他们?(学生说,声音适中)

师:小燕子在你们的热心提醒下飞到南方去了。

师:你们看“我”落叶,有时可当屋子,有时可当船,有时可当伞,有时还能写信呢,打开另一篇文章,快来读读我又给谁写信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我把信写给了谁?

生:一封写给了大雁。

生:一封写给了青蛙。

生: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

生:一封写给了山里的孩子。

师:看我还能写这么多的信,你们不想夸夸我呀?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生:你真的很伟大。

生:落叶,你真的真的很聪明!

生:落叶,你真的很美丽,你给人们带来欢乐,谢谢你!

师:谢谢你,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你快乐,我也快乐!

生:落叶,你的用处真的很大呢!

师:谢谢你们的夸奖,在你们的赞扬声中我竟高兴得唱起了歌!(出示课件)

师: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和落叶一起唱起来吧!(和学生一起朗读)

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

哗啦啦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怀里

我们好好睡觉

师:落叶在春天带着这样的微笑来到地上;夏天,风吹来她们舞蹈,风停止她们思考;秋天,他们就带着奖状落到大地,蚂蚁的屋子、小鱼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嗨!都成了我的创造。就这样我就带着快乐落到了他*的怀抱,静静的睡去。来年,我还继续当屋子、做小船、拍电报、写封信„„

窦桂梅《落叶》实录

fqwyx 发表于 2008-4-23 14:23:00

落叶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去,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上去,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低声说:“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落叶》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知道有的同学到过北京,说说你到过哪些地方?

生:故宫„„

师:有哪个同学到过香山公园。(学生没有举手的)那好,咱们现在就出发。

(播放课件:香山美景,同时引背《山行》)

师:是啊!这枝叶把香山打扮得怎么样?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你们自己的感受?

(生回答:美丽、漂亮、壮观,我最喜欢这里了,这里太美丽了„„)

师:好美呀!这树叶随着风,就会变成——

生:落叶。

师:我们就好好的,工工整整地写下来吧(和学生一起书写)。咱们大大方方、放开声音把这两个字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滋味,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么美的落叶,我们可以摘几片做个书签或者贺卡,送给最心爱的人,还可以做个拔根儿的游戏。这些落叶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给小动物一些特别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读读文字,到文章中去读一读小动物们的感受。(学生先自己练读,之后再指名)

师:谁来读读,大家来听,倾听别人就是好的习惯呀!他读得怎样,评价一下。(学生读)

师:我要跟你握握手,知道什么原因吗?

生:(我读得)很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当”是一个多音字,你读对了!

师:我们就像这个同学那样读得准确。(学生齐读)

师:接着读。(学生读)

师:我也要跟你握手,知道为什么吗?提示一下,这里也出现了这个“当”。

生: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我读对了。

师:这个“当”在这里一会读作“dang”一会读作“dang”,你看他一遍就读得这么准,我们来读读。(学生齐读)

师:继续往下读。(学生读)

师:有个字音——“藏”,他读得怎么样?(指另一名学生评价一下)

师:请你看着他的眼睛说。

生:(该生对着刚才朗读的同学)你读得很好,你这次比原来读得好,我要表扬你。

生:谢谢你!(同学们鼓掌)

师:就是因为你读得好啊,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呢。继续读。(学生读)

师:我发现这么短的时间检查同学们读课文,你们读得,用一个字来形容——

生:棒!

师:(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你们发现没有?一个词连续出现了两次。

生:“一片一片”

师:(师在黑板上画两片树叶,然后明知故问)我明白了,这是一片,这也是一片,那“一片一片”就是两片了?

生:不,是很多片。

师:你想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学生到黑板上画)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一片落下来,又一片落下来,然后又一片落下来。

生:树叶接连不断地落下来。

师:(对画画的学生)你是不是还想画下去,为什么?

生:叶子多了才是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师:把这种感觉送到这句话里再读读,让我们眼前感觉是“一片一片”的树叶落下来。(学生动情地读,很有滋味)

师:想像一下,一片一片的树叶会怎么“落”下来,用上自己话说说。

生:树叶慢慢地飘下来。

师:用了一个词“飘”,很好,给他掌声吧!

生:树叶一会儿正面,一会儿反面向下落。

师:我觉得你说的树叶好像在跳舞。

生:树叶轻轻落,有风刮过来,落叶在飞舞。

生:像蝴蝶,翩翩起舞

„„

师:再把你的感受送到课文里读一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滋味。读!

生:读。(评价)这落叶落得很平稳!

生:读(评价)你从头到尾一直在看它落下来。

生:读。(评价)你读得很有感情,看把你美的呀!

师:(通过语气的提示)在你们眼里,就是这样一片一片的树叶,有的是“落——下——来”;有的“落——下来”;有的“落下——来”;有的“落下来”。你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亲眼看看,一株树的叶子落下来的情景。(学生边看动画——树叶落下来的情景,边朗读)

师:把这情景变成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生:秋天到了,树叶一片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

生:秋天到了,树叶像小蝴蝶一样从树上飞下来。

(学生还分别用上了生“跳舞”“轻轻飘下来”“横着落下来”“慢慢落下来”)

师: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读。

生:地上、河里、沟里、院子里。

师:我要考考你们了。(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一边画,一边提示:这是什么地方呢?这又是哪里?)

师:有同学心领神会,可惜这些字宝宝(教师手里拿着“地上、河里、沟里、院子里”这几个词语)迷路了,谁来帮助他们,把他们送回家。

师:快看他们帮忙帮得怎么样?

生:学生把带有生字“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的卡片贴在画中。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有一个学生置疑)为什么“沟里”在这?这是地上!(学生贴在山与山之间了)

生:我的意思是山和山的连接的地方。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我理解你——

师:还能在哪里找到沟里?(一名学生重新来贴上)

师:你(原来的学生)问问他,你为什么贴在这里?

生:因为沟里就是这些水渠里流出来的。

师:你觉得他说得对不对,应该对她说什么?

生:谢谢你帮助我!

师:快给他们掌声,他们几个合作给词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家。

师:落叶还会落到哪儿?

生:很多地方,山上、草地上。

(学生又说出了“森林里、屋顶上、田里、遥远的地方”„„)

师:你想去落就落一片吧!你也去落一片吧(学生到前面画)

师:我明白了,看来,树叶落在哪儿,哪儿就是它的家。用一个成语——

生:四海为家!

师:快看,谁来了?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用你的读告诉大家!(学生读)

师: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他们是怎样做的?

生:(略)

师:根据发言板书“爬、坐、游、躲、藏、飞”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说一个词语,你们就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有一个要求,看谁的动作有创造,谁动作美!

师:蚂蚁“爬”。(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师:小鱼“游”。(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生:小鱼“藏”。(学生大多钻到桌子底下)

师:燕子“飞”(学生表演,动作各不相同)

师:我发现同学们真了不起,比如,你们表演小鱼“游”过来,有的这样„有的那样„„(教师模仿学生不同的动作)

„„

师:真有意思!还想表演一次吗?看谁反应快、动作美!准备。

师:现在比谁做得快!我只说一个字。

师:爬、游、飞„„(学生表演)

师:躲!(学生大多钻到桌子底下)

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剩下几个学生完全钻到桌子底下)

师:藏!(学生一愣,不知怎么办,因为再钻到桌子底下就和“躲”重复了。可是一会,他们又钻到桌子底下了)

师:我又是谁也没看见!

师:坐!(学生全部坐好了)

师:刚才一个动作是“躲”,一个是“藏”,从你们的动作可以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有时候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字加起来,就叫——

生:“躲藏”。

师:带着刚才表演的感受读这个词语。

师:你们开心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有意思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好玩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就把你刚才的感受送到课文里!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的快乐、有趣、开心,小动物们你们能做到吗?(学生应答,很开心的样子)读吧!(生自由读)

师:你喜欢谁就扮演谁,你就读谁!(学生读)

师:我是谁?

(教师贴上一片落叶,扮演落叶,进行口语交际)

生:落叶你好!(“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和“落叶”交流)

师:你是谁?

生:我是小虫。(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表演着上前。老师出示课件——课文、动画)

师:你好,小虫。快!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学生读)

师:你是小虫,那么课文中的”小虫”就应改变成——“我”(学生回答),你把课文变成了你的话,这是你的创造,再请你再来读读。

师:又一片落叶落下来,有一个小动物过来了,(走近一学生)你是谁呀?

生:小蚂蚁。

师:小蚂蚁,你干嘛坐在我上面呀?

生:我把你当作船呐!

师:你坐在上面你看到了什么风景呀?

生:山、稻田

师:(课件出示)把你的感受告诉我。我就在你对面,你可以说,对着我说。试试看把你的感受告诉我!

生:树叶落在沟里,我爬上来,坐在当中,把你当作船。

师:真聪明,把我当作船。

师:喂,你是谁?

生:我是小鱼!

师:小鱼怎么过来呀!(学生游到“落叶”后面)

师:小朋友们“送”他一个字!

生:藏

师:你藏在我这里干什么呀?

生:我把你当作伞,我在下面躲雨呢!

师:感受怎么样?

生:很舒服!

师:小鱼就这样告诉我你的感受吧!(学生说)

师:还有小鱼吗?你藏在下面干什么呀?

生:遮阳。

师:变成自己话说,我就愿意听你对我说!(学生说)

师:还在下面干什么?

生:我把落叶卷起来当肉饼吃。(学生笑着读!)

生:我藏在下面怕钓鱼的把我钓走!

师:你太聪明了,我就愿意做你的安全伞。

师:喂!你是谁呀?

生:我是小燕子

师:你和小伙伴们飞来干什么呀?

生:因为秋天到了,电报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

师:在你旁边有一只小燕子,你觉得是低声对人家说呢,还是大声说好?

生:我低声告诉伙伴。

师:那你们就挨在一起,低声说一说。(同桌互相低声告诉。)

师:小燕子们,在远方你的伙伴飞来,你怎么办?

生:会喊着说。

师:燕子的声音是呢喃的,该怎么喊?试试!

生:(学生把手放在嘴边,做喊状,声音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是“喊”的)电报来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师:再催催你的伙伴,你想怎么喊,伙伴听着舒服,你就怎么做。

师:又一只燕子飞来了,不远不近,还能像刚才那样吗?谁来告诉他们?(学生说,声音适中)

师:小燕子在你们的热心提醒下飞到南方去了。

师:你们看“我”落叶,有时可当屋子,有时可当船,有时可当伞,有时还能写信呢,打开另一篇文章,快来读读我又给谁写信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我把信写给了谁?

生:一封写给了大雁。

生:一封写给了青蛙。

生: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

生:一封写给了山里的孩子。

师:看我还能写这么多的信,你们不想夸夸我呀?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

生:你真的很伟大。

生:落叶,你真的真的很聪明!

生:落叶,你真的很美丽,你给人们带来欢乐,谢谢你!

师:谢谢你,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你快乐,我也快乐!

生:落叶,你的用处真的很大呢!

师:谢谢你们的夸奖,在你们的赞扬声中我竟高兴得唱起了歌!(出示课件)

师: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和落叶一起唱起来吧!(和学生一起朗读)

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

哗啦啦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怀里

我们好好睡觉

师:落叶在春天带着这样的微笑来到地上;夏天,风吹来她们舞蹈,风停止她们思考;秋天,他们就带着奖状落到大地,蚂蚁的屋子、小鱼的大伞,燕子的电报,嗨!都成了我的创造。就这样我就带着快乐落到了他*的怀抱,静静的睡去。来年,我还继续当屋子、做小船、拍电报、写封信„„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案例:[秋天]课堂实录
  • <秋天>课堂实录-- 展现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生态观 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其答案是:一门知识对"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尽责程度作为衡量课 ...查看


  • [古诗苑漫步]教学实录
  •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八年级 教学分析: 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学生从小学到初一.初二已经学习接触不少古诗词了.但好多同学对古诗词不感兴趣,对学过的古诗词不能很好的理解感悟.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督促学生更多地积 ...查看


  • [登高]教学实录(江苏省仪征中学刘祥)
  • 每一个文字,都有生命 --<登高>教学实录 江苏省仪征中学(211900)刘祥 电话 [1**********] [教材解读与教学设想] <登高>是高中语文传统名篇.苏教版中,将其放置在必修四"笔落惊风雨& ...查看


  • [乡愁]课堂实录 1
  • (导语):中国人自古就有"叶落归根"的故土情结,所以有许多思乡名句.谁能够说几句你积累的名诗名句.学生回答--大家的诗词积累很丰富.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板书 那么余光中先生又是一位 ...查看


  • 体验情感,读尽悲情--_六读_[登高]课堂教学实录
  • 体验情感.读尽悲情 --"六读"<登高>课堂教学实录 苏俊海 (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甘肃通渭743300) 一读:悲凉 还必须深入体察情感.前面你们解答了自己的疑问.下面请解 答老师的几个困惑.第一个是:" ...查看


  • 登高教学实录
  • <登高>教学实录 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时间:一课时 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老师: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古诗是最具民族精神气质的一种体裁,而唐诗又是古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查看


  • 槐乡的孩子课堂实录
  • 师:同学们好,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金色的草地,体会到了小作者观察草地的变化,在草地上玩耍的乐趣,学习了爬天都峰,感受到了攀登险峰给小作者带来的快乐,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槐乡的孩子 师:请大家仔 ...查看


  •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课堂教学实录
  • <第一朵杏花>课堂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爷爷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竺爷爷也很遗憾呀!昨天,我们学习了1- ...查看


  •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一.师生对话,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