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到了开封,可以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可以领略人间正气。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也是清官包拯为官的地方。因此,到过开封的朋友,自然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开封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但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包公祠里的那块石碑。
这块名为《开封府尹题名记》的石碑,是后人为了纪念包拯所立。石碑上面镌刻着在开封当过府尹的所有官员名字,从建隆元年起至崇宁四年止,时间跨度达147年,一共有183位官员碑上有名。千百年来,凡是到开封的游人都会参观当年包拯坐堂审案的地方,然后观摩那块刻满名字的石碑。
然而,游人在这块石碑上却找不到“包拯”二字,正当游客感到十分不解的时候,导游介绍说,包拯的确曾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过第93任开封府知府,包拯的名字也确实镌刻在石碑上。那其他人的名字个个清晰可见,为什么唯独不见“包拯”呢?再看看那块石碑的正上方,有个凹陷的深坑,就是刻着“包拯”两个字的地方,但字迹已模糊不可辨了。
导游说,敬仰包拯的人一站到那块刻满名字的石碑前,便会急忙地去寻找包拯的大名,然后用手指抚摸,久而久之,写有“包拯”两个字的地方被磨成一个凹陷的深坑,留下一个深深的指痕。如今,这块石碑作为宋代文物被保护起来了。
改革开放后,当地有关部门按原样重新制作了一块新石碑,多年后,这块仿制的石碑上,刻有“包拯”两个字的地方又被磨成一个深深的指痕。
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口碑,当你在《开封府尹题名记》的石碑前驻足时,你能感受到,那深深的指痕不只是清官在石碑上的位置,更是在百姓心目中永远的位置。虽然包拯的名字在石碑上已不见踪影,但清官之誉“有口皆碑”!
(摘自《厦门日报》 图/王建峰)
有人说,到了开封,可以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可以领略人间正气。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也是清官包拯为官的地方。因此,到过开封的朋友,自然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开封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但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包公祠里的那块石碑。
这块名为《开封府尹题名记》的石碑,是后人为了纪念包拯所立。石碑上面镌刻着在开封当过府尹的所有官员名字,从建隆元年起至崇宁四年止,时间跨度达147年,一共有183位官员碑上有名。千百年来,凡是到开封的游人都会参观当年包拯坐堂审案的地方,然后观摩那块刻满名字的石碑。
然而,游人在这块石碑上却找不到“包拯”二字,正当游客感到十分不解的时候,导游介绍说,包拯的确曾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过第93任开封府知府,包拯的名字也确实镌刻在石碑上。那其他人的名字个个清晰可见,为什么唯独不见“包拯”呢?再看看那块石碑的正上方,有个凹陷的深坑,就是刻着“包拯”两个字的地方,但字迹已模糊不可辨了。
导游说,敬仰包拯的人一站到那块刻满名字的石碑前,便会急忙地去寻找包拯的大名,然后用手指抚摸,久而久之,写有“包拯”两个字的地方被磨成一个凹陷的深坑,留下一个深深的指痕。如今,这块石碑作为宋代文物被保护起来了。
改革开放后,当地有关部门按原样重新制作了一块新石碑,多年后,这块仿制的石碑上,刻有“包拯”两个字的地方又被磨成一个深深的指痕。
俗话说,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口碑,当你在《开封府尹题名记》的石碑前驻足时,你能感受到,那深深的指痕不只是清官在石碑上的位置,更是在百姓心目中永远的位置。虽然包拯的名字在石碑上已不见踪影,但清官之誉“有口皆碑”!
(摘自《厦门日报》 图/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