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全等三角形证明题大全

1.截长补短与线段和差:

例1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中,M为CD的中点,E为MC上一点,且∠BAE=2∠DAM.求证:AE=BC+CE.

分析 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BC+CE),再证所构造的线段与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

(2)通过添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AE)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如BC)相等的线段,再证明截剩的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CE)相等.我们用(1)法来证明.

证 延长AB到F,使BF=CE,则由正方形性质知 AF=AB+BF=BC+CE.

下面我们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AE=AF.为此,连接EF交边BC于G.由于对顶角∠BGF=∠CGE,所以 Rt△BGF≌Rt△CGE(AAS),

从而

于是 Rt△ABG≌Rt△ADM(SAS),

所以

过G引GH⊥AE于H.因为AG是∠EAF的平分线,所以GB=GH,从而Rt△GBF≌Rt△GHE(HL),所以 ∠F=∠HEG,则 AF=AE(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 AE=BC+CE. 说明 我们也可以按分析(2)的方法来证明结论,为此可先作∠BAE的平分线AG交边BC于G,再作GH⊥AE于H,通过证明△ABG≌△AHG知AB=AH=BC.下面设法证明HE=CE即可,请同学们自证.

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点E在CD上,求证:AB=AC+BD

2.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 ,CE⊥AB于点E ,且∠B+∠D=180° ,求证:AE=AD+BE

E

3.在三角形ABC中,∠C=2∠B ,∠1=∠2求证:AB=AC+CD

B

4.已知:如图,ABCD是正方形,∠FAD=∠FAE. 求证:BE+DF=AE.

C

AD

F

B

C

E

5. 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AC上,求AMN的周长.

A

N

M BC

D

6.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A

E

DO

BC

7.如图,已知在ABC中,ABC3C,12,BEAE.求证:ACAB2BE.

A1E

B

C

截长补短与角:

例1如图,在ABC中,BAC60,AD是BAC的平分线,且ACABBD,求ABC的度数.

A

CDB

由已知条件可以想到将折线ABD“拉直”成AE,利用角平分线AD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同样地,

将AC拆分成两段,之后再利用三角形全等亦可,此思路也是十分自然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体现出关于角平分线“对称”的思想.

上述方法我们分别称之为“补短法”和“截长法”,它们是证明等量关系时优先考虑的方法.

练习:

1.在正ABC内取一点D,使DADB,在ABC外取一点E,使DBEDBC,且BEBA,求BED.

A

E

B

C

2.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求证:AD平分∠CDE

A

F

BE

B

E

C

D

CD

3.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 ,CE⊥AB于E ,并且AE=1/2(AB+AD), 求证:∠B+∠D=180°。

D

B

4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DC,BD平分∠ABC。 (1)求证:∠A+∠C=180°

(2)作DH⊥BC ,求证:BH=1/2(AB+BC)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 ,AD=CD ,BD平分∠ABC ,求证:∠A+∠C=180°

B

6.如图19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求∠B:∠C的值.

A

B

(19)

C

2.倍长中线法:

【夯实基础】

例1: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且BD=CD,求证AB=AC 方法:倍长中线AD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中

方式1: 延长AD到

E,

AD是BC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 连接CD 连接BE

【经典例题】

例2:△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3: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方法1:过D作DG∥AE交BC于G,证明ΔDGF≌ΔCEF

方法2:过E作EG∥AB交BC的延长线于G,证明ΔEFG≌ΔDFB 方法3:过D作DG⊥BC于G,过E作EH⊥BC的延长线于H 证明ΔBDG≌ΔECH

例4: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

求证:AF=EF

提示:倍长AD至G,连接BG,证明ΔBDG≌ΔCDA 三角形BEG是等腰三角形

B

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在BC上,且DE=EC,过D作DF//BA交AE于点F,DF=AC.

A求证:AE平分BAC

提示:

方法1:倍长AE至G,连结DG 方法2:倍长FE至H,连结CH

F

B

D

E

C

第 1 题图

例6: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提示:倍长AE至F,连结DF 证明ΔABE≌ΔFDE(SAS)

进而证明ΔADF≌ΔADC(SAS)

练习:

1、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延长AE、DF交于G

证明AB=GC、AF=GF 所以AB=AF+FC

2、如图,AD为ABC的中线,DE平分BDA交AB于E,DF平分ADC交AC于F. 求证:BECFEF

提示:

方法1:在DA上截取DG=BD,连结EG、FG 证明ΔBDE≌ΔGDE ΔDCF≌ΔDGF 所以BE=EG、CF=FG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方法2:倍长ED至H,连结CH、FH 证明FH=EF、CH=BE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E

A

FC

B

D

第 14 题图

3、已知:如图,ABC中,C=90,CMAB于M,AT平分BAC交CM于D,交BC于T,过D作DE//AB交BC于E,求证:CT=BE.

提示:过T作TN⊥AB于N 证明ΔBTN≌ΔECD

A

M

B

E

T

C

探究类题型:

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CE=CF。

(2)在图中,若G点在AD上,且∠GCE=45° ,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E

2.如图,在△ABC中,∠ABC=450,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结DH与BE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1

(2)求证:CE=BF

2(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E

B H

3、如图所示:已知长方形ABCD中,E是AD边上一动点(不包括A、D两点)。连接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试说明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长方形ABCD与△BCF的面积相等。

4.如图23,△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ED⊥DF,交AB于点E

,连结EG、EF

⑴求证:BG=CF

⑵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 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点M、N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M=AN,试判断△OMN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已知:如图, AF平分∠BAC,BC⊥AF, 垂足为E,点D与点A关于点E对称,PB

分别与线段CF, AF相交于P,M. (1)求证:AB=CD;

(2)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C

P

F A

B

7.如图22⑴,AB=CD,AD=BC,O为AC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M、N,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若过O点的直线旋转至图⑵、⑶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⑴中的∠1与∠2的关系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8.如图,点M为正三角形ABD的边AB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除外),作DMN60,射线MN与∠DBA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DM与M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D

N

AMBE

巧用面积法:

1.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 ,若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且△ADC≌△ECD ,试问梯形ABCD的面积和△BDE的面积相等吗?谈谈你的看法。

B

C

E

2.如图所示,已知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一点,它到两腰AB、AC的距离分别为DE、DF,CM⊥AB,垂足为M,请你探索一下线段DE、DF、CM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给予证明.

A

M

F

EB

C

3.如图12,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

OD=3,求△ABC的面积.

D 图12

C

4.求边长

12.如图,△ABC的周长为32,且ABAC,ADBC于D,△ACD的周长为24,那么AD的长为

B

D

C

13.如图所示,AB=AC ,AD⊥BC于D ,且AB+AC+BC=50,而AB+BD+AD=40,则AD为多少?(写过程)

A

D

14.如图,在△ABC中,AD⊥BC ,CE⊥AB ,垂足分别为D 、E ,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多少?为什么?

B

15.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 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

A

D

B

E

C

其它:

1、如图所示:以△ABC的边BC、AC为边,向外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E和△BCD,C为直角顶点,求证:AD⊥EB 。

A

2、如图所示:AB∥CD ,AD∥BC ,E、F分别在分别在AB、CD上,DF=BE,AC与EF相交于点M ,求证:AC、EF互相平分。

A

3、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

求证:AFBFEF.

A E

B

G

C D

4、在△ABC中,AD平分∠BAC,DE∥AC,EF⊥AD交BC延长线于F,求证:∠FAC=∠B

B

F

5、在△ABC中,∠ACB=90°,AC=BC ,D是AB上的一点,AE⊥CD于E,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 ,CH⊥AB于H ,CH交AE于G 。求证:BD=CG 。

A

B

6、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O ,EF∥BC ,求证:EC平分∠FED 。

C

7、△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于

D,求证:AC=AD。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BF是∠ABC的平分线,AF∥DC,连接AC、CF,求证:CA是∠DCF的平分线。

9.如图所示,已知AB⊥BC,DC⊥BC,E在BC上,且AE=AD,AB=BC. 求证:CE=CD.

A

D

B

E(22)

C

10、已知△ABC的外角∠CBD 、∠B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 求证:(1)∠BFC=90°- 1/2∠A

(2)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11、已知∠A=∠DBE ,∠ABC=∠EDB ,AC=BE ,求证:AC∥

BE

A

B

12、在四边形ABCD中,F是BC上的一点,AF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G,DE⊥AG 于点E ,且DE=DC,AD∥BC,∠B=900,AB=DC ,根据上述条件,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C

13、在△ABC中,AB=AC,∠BAC=90°,BD是中线,AF⊥BD,F是垂足,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1)AB=2CE

D

1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补 C.互余 D.相等或互补

15.如图,已知AB=AE,∠B=∠

E,BC=ED,F为CD的中点. 求证:AF平分∠BAE.

16.如图,∠B=∠C=90°,M是

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1)AM平分∠DAB;(2)∠DMA=90°.

三角形全等易错题练习

1.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真命题是(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条边和这条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以下命题:

①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有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⑥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⑤⑥ D.③⑤⑥

4.下列4个判断:

①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个三角形的6个边.角元素中,有5个元素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判断的编号是________

5.考查下列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2)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6.下列的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

1.截长补短与线段和差:

例1如图2-9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中,M为CD的中点,E为MC上一点,且∠BAE=2∠DAM.求证:AE=BC+CE.

分析 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BC+CE),再证所构造的线段与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

(2)通过添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AE)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如BC)相等的线段,再证明截剩的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CE)相等.我们用(1)法来证明.

证 延长AB到F,使BF=CE,则由正方形性质知 AF=AB+BF=BC+CE.

下面我们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AE=AF.为此,连接EF交边BC于G.由于对顶角∠BGF=∠CGE,所以 Rt△BGF≌Rt△CGE(AAS),

从而

于是 Rt△ABG≌Rt△ADM(SAS),

所以

过G引GH⊥AE于H.因为AG是∠EAF的平分线,所以GB=GH,从而Rt△GBF≌Rt△GHE(HL),所以 ∠F=∠HEG,则 AF=AE(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即 AE=BC+CE. 说明 我们也可以按分析(2)的方法来证明结论,为此可先作∠BAE的平分线AG交边BC于G,再作GH⊥AE于H,通过证明△ABG≌△AHG知AB=AH=BC.下面设法证明HE=CE即可,请同学们自证.

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点E在CD上,求证:AB=AC+BD

2.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 ,CE⊥AB于点E ,且∠B+∠D=180° ,求证:AE=AD+BE

E

3.在三角形ABC中,∠C=2∠B ,∠1=∠2求证:AB=AC+CD

B

4.已知:如图,ABCD是正方形,∠FAD=∠FAE. 求证:BE+DF=AE.

C

AD

F

B

C

E

5. 如图所示,ABC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点M、N分别在AB、AC上,求AMN的周长.

A

N

M BC

D

6.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A

E

DO

BC

7.如图,已知在ABC中,ABC3C,12,BEAE.求证:ACAB2BE.

A1E

B

C

截长补短与角:

例1如图,在ABC中,BAC60,AD是BAC的平分线,且ACABBD,求ABC的度数.

A

CDB

由已知条件可以想到将折线ABD“拉直”成AE,利用角平分线AD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同样地,

将AC拆分成两段,之后再利用三角形全等亦可,此思路也是十分自然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体现出关于角平分线“对称”的思想.

上述方法我们分别称之为“补短法”和“截长法”,它们是证明等量关系时优先考虑的方法.

练习:

1.在正ABC内取一点D,使DADB,在ABC外取一点E,使DBEDBC,且BEBA,求BED.

A

E

B

C

2.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求证:AD平分∠CDE

A

F

BE

B

E

C

D

CD

3.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 ,CE⊥AB于E ,并且AE=1/2(AB+AD), 求证:∠B+∠D=180°。

D

B

4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DC,BD平分∠ABC。 (1)求证:∠A+∠C=180°

(2)作DH⊥BC ,求证:BH=1/2(AB+BC)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 ,AD=CD ,BD平分∠ABC ,求证:∠A+∠C=180°

B

6.如图19所示,在△ABC中,AD平分∠BAC,AB+BD=AC,求∠B:∠C的值.

A

B

(19)

C

2.倍长中线法:

【夯实基础】

例1: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且BD=CD,求证AB=AC 方法:倍长中线AD

【方法精讲】常用辅助线添加方法——倍长中线

△ABC中

方式1: 延长AD到

E,

AD是BC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 连接CD 连接BE

【经典例题】

例2:△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提示:画出图形,倍长中线AD,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3: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方法1:过D作DG∥AE交BC于G,证明ΔDGF≌ΔCEF

方法2:过E作EG∥AB交BC的延长线于G,证明ΔEFG≌ΔDFB 方法3:过D作DG⊥BC于G,过E作EH⊥BC的延长线于H 证明ΔBDG≌ΔECH

例4: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于F,

求证:AF=EF

提示:倍长AD至G,连接BG,证明ΔBDG≌ΔCDA 三角形BEG是等腰三角形

B

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E在BC上,且DE=EC,过D作DF//BA交AE于点F,DF=AC.

A求证:AE平分BAC

提示:

方法1:倍长AE至G,连结DG 方法2:倍长FE至H,连结CH

F

B

D

E

C

第 1 题图

例6:已知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C=∠BAE

提示:倍长AE至F,连结DF 证明ΔABE≌ΔFDE(SAS)

进而证明ΔADF≌ΔADC(SAS)

练习:

1、在四边形ABCD中,AB∥DC,E为BC边的中点,∠BAE=∠EAF,AF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试探究线段AB与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延长AE、DF交于G

证明AB=GC、AF=GF 所以AB=AF+FC

2、如图,AD为ABC的中线,DE平分BDA交AB于E,DF平分ADC交AC于F. 求证:BECFEF

提示:

方法1:在DA上截取DG=BD,连结EG、FG 证明ΔBDE≌ΔGDE ΔDCF≌ΔDGF 所以BE=EG、CF=FG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方法2:倍长ED至H,连结CH、FH 证明FH=EF、CH=BE

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E

A

FC

B

D

第 14 题图

3、已知:如图,ABC中,C=90,CMAB于M,AT平分BAC交CM于D,交BC于T,过D作DE//AB交BC于E,求证:CT=BE.

提示:过T作TN⊥AB于N 证明ΔBTN≌ΔECD

A

M

B

E

T

C

探究类题型:

1、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CE=CF。

(2)在图中,若G点在AD上,且∠GCE=45° ,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E

2.如图,在△ABC中,∠ABC=450,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结DH与BE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1

(2)求证:CE=BF

2(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E

B H

3、如图所示:已知长方形ABCD中,E是AD边上一动点(不包括A、D两点)。连接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试说明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长方形ABCD与△BCF的面积相等。

4.如图23,△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ED⊥DF,交AB于点E

,连结EG、EF

⑴求证:BG=CF

⑵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 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点M、N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M=AN,试判断△OMN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已知:如图, AF平分∠BAC,BC⊥AF, 垂足为E,点D与点A关于点E对称,PB

分别与线段CF, AF相交于P,M. (1)求证:AB=CD;

(2)若∠BAC=2∠MPC,请你判断∠F与∠M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C

P

F A

B

7.如图22⑴,AB=CD,AD=BC,O为AC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M、N,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若过O点的直线旋转至图⑵、⑶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⑴中的∠1与∠2的关系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8.如图,点M为正三角形ABD的边AB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除外),作DMN60,射线MN与∠DBA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DM与M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D

N

AMBE

巧用面积法:

1.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 ,若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且△ADC≌△ECD ,试问梯形ABCD的面积和△BDE的面积相等吗?谈谈你的看法。

B

C

E

2.如图所示,已知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一点,它到两腰AB、AC的距离分别为DE、DF,CM⊥AB,垂足为M,请你探索一下线段DE、DF、CM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给予证明.

A

M

F

EB

C

3.如图12,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

OD=3,求△ABC的面积.

D 图12

C

4.求边长

12.如图,△ABC的周长为32,且ABAC,ADBC于D,△ACD的周长为24,那么AD的长为

B

D

C

13.如图所示,AB=AC ,AD⊥BC于D ,且AB+AC+BC=50,而AB+BD+AD=40,则AD为多少?(写过程)

A

D

14.如图,在△ABC中,AD⊥BC ,CE⊥AB ,垂足分别为D 、E ,AD、CE交于点H,已知EH=EB=3,AE=4,则CH的长是多少?为什么?

B

15.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 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求证:(1)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

A

D

B

E

C

其它:

1、如图所示:以△ABC的边BC、AC为边,向外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E和△BCD,C为直角顶点,求证:AD⊥EB 。

A

2、如图所示:AB∥CD ,AD∥BC ,E、F分别在分别在AB、CD上,DF=BE,AC与EF相交于点M ,求证:AC、EF互相平分。

A

3、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

求证:AFBFEF.

A E

B

G

C D

4、在△ABC中,AD平分∠BAC,DE∥AC,EF⊥AD交BC延长线于F,求证:∠FAC=∠B

B

F

5、在△ABC中,∠ACB=90°,AC=BC ,D是AB上的一点,AE⊥CD于E,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 ,CH⊥AB于H ,CH交AE于G 。求证:BD=CG 。

A

B

6、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O ,EF∥BC ,求证:EC平分∠FED 。

C

7、△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于

D,求证:AC=AD。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BF是∠ABC的平分线,AF∥DC,连接AC、CF,求证:CA是∠DCF的平分线。

9.如图所示,已知AB⊥BC,DC⊥BC,E在BC上,且AE=AD,AB=BC. 求证:CE=CD.

A

D

B

E(22)

C

10、已知△ABC的外角∠CBD 、∠B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 求证:(1)∠BFC=90°- 1/2∠A

(2)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11、已知∠A=∠DBE ,∠ABC=∠EDB ,AC=BE ,求证:AC∥

BE

A

B

12、在四边形ABCD中,F是BC上的一点,AF的延长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G,DE⊥AG 于点E ,且DE=DC,AD∥BC,∠B=900,AB=DC ,根据上述条件,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C

13、在△ABC中,AB=AC,∠BAC=90°,BD是中线,AF⊥BD,F是垂足,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AF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1)AB=2CE

D

1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它们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 A.相等 B.互补 C.互余 D.相等或互补

15.如图,已知AB=AE,∠B=∠

E,BC=ED,F为CD的中点. 求证:AF平分∠BAE.

16.如图,∠B=∠C=90°,M是

BC的中点,DM平分∠ADC.求证:(1)AM平分∠DAB;(2)∠DMA=90°.

三角形全等易错题练习

1.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真命题是(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条边和这条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以下命题:

①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有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④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⑥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⑤⑥ D.③⑤⑥

4.下列4个判断:

①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个三角形的6个边.角元素中,有5个元素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有两边及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判断的编号是________

5.考查下列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 (2)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6.下列的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A.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


相关文章

  • 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
  • 初中几何辅助线 一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口诀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 ...查看


  • 高中数学知识口诀大全
  • 高中数学知识口诀大全[转] 一.<集合> 集合概念不定义,属性相同来相聚, 内含子交并补集,高中数学的基础. 集合元素三特征,互异无序确定性. 集合元素尽相同,两个集合才相等. 书写采用符号化,表示列举描述法. 元素集合多属于, ...查看


  •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大全
  • 三角函数 cos (α cos (α sin (α sin (α tan (α tan (α+β-β+β-β+β-β)=cosα·cosβ)=cosα·cosβ)=sinα·cosβ)=sinα·cosβ)=(tanα+tanβ)=(tan ...查看


  • 初二上册三角形证明题大全(1)
  • 全等三角形 求证: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 3.(1)已知△ABC中,AB=4cm ,BC=6cm ,BD是△ABC的中线,求BD的取值范围. (2)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1 D ...查看


  • 初中几何辅助线做法大全 1
  • 线.角.相交线.平行线 规律1.如果平面上有n(n≥2)个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每两点画一 条直线,一共可以画出 12 n(n-1)条. 12 规律2.平面上的n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n(n+1)+1]个部分. 求证:MN ...查看


  • 三角函数推导,公式应用大全
  • 三角函数公式及证明 基本定义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此单位圆中,弧AB 的长度等于α: B 点的横坐标x =cos α,纵坐标 y =sin α : (由 三角形OBC 面积2 2. 正切: tan α= sin α cos α 基 ...查看


  •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大全
  •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x 1.x 2∈[a , b ],x 1 f (x 1) -f (x 2) 0⇔f (x ) 在[a , b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 =f (x ) 在某个区间内可 ...查看


  • 抛物线及其性质知识点大全
  • 抛物线及其性质 1.抛物线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 2.抛物线四种标准方程的几何性质: 3.抛物线y 2=2px (p >0) 的几何性质: (1)范围:因为p>0,由方程可知x ...查看


  • 三角函数关系式大全
  •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²平方关系: 三角函数 sin^2(α)+cos^2(α)=1 cos^2(a)=1-sin^2(a) tan^2(α)+1=1/cos^2(α) 2sin^2(a)=1-cos2(a) cot^2(α)+1=1/sin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