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6负数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是题目是(负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板书设计4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来看看教材分析,从教材的地位与用作来看: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以上就是对教材的分析

二、教学与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与谈话法相结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法动手实践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动手,动口,动脑,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发现学习。 说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课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 电梯上升15层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相反意义的量和温度计的认识是本节课深入研究负数的认识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中秋节前,商店运来一批新鲜草莓,第一天盈利500元,第二天不赔不赚,第三天亏损200元,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信息记录在草稿纸上?

设计意图; 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里我会指名学生回答得到+500,0,-200,(板书)从而引出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正数和0,还有一种新的数负数。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1、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说过遇见过的负数?

①前段时间世界杯看球赛,看到球赛的分值时,会听到评判员说,进2个球记作+2,失2个球记作-2(板书)

②有些同学很细心,在爸妈的银行存折上发现,当存入600元,银行存折上会显示+600,

如果取出1000元,银行存折上会写-1000元(板书)

③我们天天都会遇到温度,举个例子,北京12月份某一天,最高气温是5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2摄氏度,那么天气预报上5℃记作+5℃,零下2℃会记作-2℃(板书)

2、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到课本上P2的第一幅图是16℃,记作+16℃,第二幅图是零下16℃,记作-16℃,那么请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

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并且让学生在老师给出的温度计表示出来。

在这里我会加大难度,通过动手在温度计上标记出+5,—5,+4,-3,0这些数,意图在于使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都是在0的基础上标记的,正数在0的上面,负数在0的下面。

(4)新课讲解,加深理解

1、通过3题练习题加深对负数的表示方法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下学期转走6人

②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③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125千克,冬季水位下降50千克,秋季水位不生不降。(板书)

2、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这里我会强调: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正数可以读前面的符号也可以不读,比如+4、19,但是负数前面的符号一定也不能省略。

3、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从而得到结论: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5)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这一环节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7)布置作业,提高生化

以工作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作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四、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一目了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就相当于一堂微型课。这节课我的板书

《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执教:胡文柏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性作用。为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探索观察与动手操作,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º后的图形;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环节是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

根据学情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是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 90º后的图形。 而学习难点则是根据教学重点来制定的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旋转中心点旋转90º后的图形。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材的一个分析,接下来我将说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动手操作这两种方法,而在学法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这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另外,我还制定了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我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准备:

根据教法与学法,我和学生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 教具:直角三角板、半圆仪、风车、钟表、自制钟表、幻灯 学具:方格纸(2张) 、直角板、铅笔 、半圆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回顾旧知,激发学习兴趣。

我出示了第一张图片,问图A 到图B 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 学生经过想象与回忆,回答出是平移,这样同学们在刚一上课就知道了本节课要学习关于图形的知识,紧接着,我出示了第二张图片,学生此时就要思考了,图A 到图B 又经过怎样一个过程呢? 学生思考完,回答出经过了旋转这个过程,而此时,也就引出了我本节课的题目——图形的旋转。

引出课题之后,我迅速展出了几幅旋转的物体,和由旋转得来的图案,让学生来欣赏,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演示了这几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以上呢就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动手实践,这个阶段是整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出示一个钟表,旋转一周后,提问钟表指针做了怎样的运动? 向哪个方向运动的? 学生根据自己对钟表的了解,说出了顺时针旋转,然后我说明沿着钟表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反之则是逆时针方向。接下来呢? 我让学生来旋转我的这个教具,让学生旋转出三点整这个时间指针的方位,学生则可以顺得的旋转出来,然后我来旋转,我旋转过

程中则要出现三次错误,第一次旋转错误让学生思考,错在哪里? 由此引出旋转的第一个要素——旋转中心点,接下来我演示出现的第二次错误,仍然采用让学生找错误原因,来引出旋转的第二个要素——旋转方向,最后我演示第三个错误,引出旋转第三个要素——旋转角度。这个环节我把复杂的图形旋转转变成了钟表指针的旋转,也就是线的旋转,降低了学生这习的难度,然后再经过我三次的错误,让学生找出原因,引出旋转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环节探索出了旋转的三个要素,第二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动手练习,让学生当一次设计师,根据我出示的三个要求,让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练习设计,起到一个现学现用的原则。学生在画完之后,我来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在展示过程中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仍然让学生找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旋转的三个要素。这就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我又回到了欣赏,而这次的欣赏不同于第一次欣赏,先是让学生来看这三幅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提问看完之后找到旋转的中心点,然后我来演示这三个图形旋转得来的过程,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旋转方向。起到了一个欣赏图案,渗透新知的效果。

接下来就到了第四个阶段——拓展练习,在这个阶段我出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要考查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选用的是画过的风车,让学生说出图B 是图A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了多少度而得到了,依次说出后面的。而第二个题目,则是让学生找旋转中心点的,第三个题目是让学生全面考虑旋转的三个要素,经过三问的要求,让学生说出得到的图形。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总结

通过对全课的探索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学到了什么,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在本节课的表现,让学生从心里想想自己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由于经验甚少,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宁国市实验小学 陈静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材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地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

算意识,养成认真计算和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问题。

教学资源:

农远课件、小棒。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探究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主要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我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聪聪小精灵要带领春晖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去参观博物馆。唉,他碰到什么难题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8页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二(1)班有36人,二(2)班有30人,二(3)班有35人,二(4)班有34人。

(2)有4个班,有2辆车。

(3)每辆车只准乘70人。

(4)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2、那谁能帮聪聪来安排一下?

二(1)班和二(2)班 二(3)班和二(4)班

二(2)班和二(3)班 二(1)班和二(4)班

二(1)班和二(3)班 二(2)班和二(4)班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样安排是不是既符合乘车要求,又不会拆散同班的同学呢? 生:让我们来算一算两个班人数有没有超过70人。

师:你们会列出算式吗?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数学信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谁来说说二(1)班和二(2)班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怎样列式计算? 生:36+30=66(人) 师:你是怎样算的?可能会有: 生1:30+30=60 60+6=66。

生2:摆小棒的方法。

师:我们除了用口算或摆小棒的方法计算36+30外,还可以列竖式笔算,你会吗? 生:会。 师:你是怎样想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写法,并在小组内说说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板书)

十 个 3在什么位?6在什么位?30的3为什么对

3 6 在3下面,对在6下面行吗?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 3 0

课件演示,再次强调列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自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动手操作,强化算理。

师:那么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5+34=

师:你是怎样算35+34的?先用小棒摆摆,再说说怎样算? 学生汇报,课件适时演示。

师: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位加起的?(板书:从个位加起)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板书)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再次写竖式、说算理,

归纳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游戏练习,巩固知识。

1、闯关比赛

(1)32+6 (2)59+40 (3)20+67

(4)24+63 (5)52+36 (6)37+42

(设计意图:这是数学书上9、10页例1、例2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如果单纯、枯燥的计算练习,学生容易疲倦,因此创设了闯关比赛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2、小马虎诊所

3 5 4 7 1 7 8

+ 4 + 1 2 + 2 2 + 1 1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医生,既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巩固他们对竖式计算的掌握,还可以防微杜渐,避免自己在练习时出现相同的错误。)

3、趣味算式。

1 8 2 7 3 6

+8 1 +7 2 +6 3

9 9 9 9 9 9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能接着写几道算式吗?

(设计意图:趣味算式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更好地理解、掌握。)

4、同学们参观博物馆要回家了,小精灵想:“全年级同学难得一起活动,希望大家多交朋友,回家换另两个班合乘一辆车,该怎样安排呢?”你们能再帮小精灵再安排一次吗?希望大家动手列式算算再作回答。

30+35= 36+34=

36+35= 30+34=

师:你觉得36+35、36+34是不是有些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将安排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看书自学。

(设计意图:这儿的练习安排,既是与前面情境的创设首尾呼应,又引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怎样,满意吗?你认为谁今天表现得最棒?谁是今天的进步最大的?

(设计意图:总结评价,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与整理,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好机会。)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6+30=66 35+34=69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3 6 3 6 3 6 3 5 3 5 3 5 +3 0 +3 0 +3 0 +3 4 +3 4 +3 4 列竖式计算应注意: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概括、简练、醒目,既突出重点,又一目了然,易懂易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是题目是(负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板书设计4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来看看教材分析,从教材的地位与用作来看: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以上就是对教材的分析

二、教学与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与谈话法相结合(以及多媒体辅助法动手实践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动手,动口,动脑,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发现学习。 说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课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 电梯上升15层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相反意义的量和温度计的认识是本节课深入研究负数的认识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中秋节前,商店运来一批新鲜草莓,第一天盈利500元,第二天不赔不赚,第三天亏损200元,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信息记录在草稿纸上?

设计意图; 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里我会指名学生回答得到+500,0,-200,(板书)从而引出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正数和0,还有一种新的数负数。也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1、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说过遇见过的负数?

①前段时间世界杯看球赛,看到球赛的分值时,会听到评判员说,进2个球记作+2,失2个球记作-2(板书)

②有些同学很细心,在爸妈的银行存折上发现,当存入600元,银行存折上会显示+600,

如果取出1000元,银行存折上会写-1000元(板书)

③我们天天都会遇到温度,举个例子,北京12月份某一天,最高气温是5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2摄氏度,那么天气预报上5℃记作+5℃,零下2℃会记作-2℃(板书)

2、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到课本上P2的第一幅图是16℃,记作+16℃,第二幅图是零下16℃,记作-16℃,那么请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

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并且让学生在老师给出的温度计表示出来。

在这里我会加大难度,通过动手在温度计上标记出+5,—5,+4,-3,0这些数,意图在于使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都是在0的基础上标记的,正数在0的上面,负数在0的下面。

(4)新课讲解,加深理解

1、通过3题练习题加深对负数的表示方法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下学期转走6人

②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③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125千克,冬季水位下降50千克,秋季水位不生不降。(板书)

2、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这里我会强调: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正数可以读前面的符号也可以不读,比如+4、19,但是负数前面的符号一定也不能省略。

3、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从而得到结论: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5)强化训练,提高技能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这一环节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7)布置作业,提高生化

以工作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作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四、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一目了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就相当于一堂微型课。这节课我的板书

《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执教:胡文柏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性作用。为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探索观察与动手操作,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º后的图形;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环节是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

根据学情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是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 90º后的图形。 而学习难点则是根据教学重点来制定的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旋转中心点旋转90º后的图形。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材的一个分析,接下来我将说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动手操作这两种方法,而在学法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这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另外,我还制定了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我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准备:

根据教法与学法,我和学生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 教具:直角三角板、半圆仪、风车、钟表、自制钟表、幻灯 学具:方格纸(2张) 、直角板、铅笔 、半圆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回顾旧知,激发学习兴趣。

我出示了第一张图片,问图A 到图B 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 学生经过想象与回忆,回答出是平移,这样同学们在刚一上课就知道了本节课要学习关于图形的知识,紧接着,我出示了第二张图片,学生此时就要思考了,图A 到图B 又经过怎样一个过程呢? 学生思考完,回答出经过了旋转这个过程,而此时,也就引出了我本节课的题目——图形的旋转。

引出课题之后,我迅速展出了几幅旋转的物体,和由旋转得来的图案,让学生来欣赏,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演示了这几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以上呢就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动手实践,这个阶段是整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出示一个钟表,旋转一周后,提问钟表指针做了怎样的运动? 向哪个方向运动的? 学生根据自己对钟表的了解,说出了顺时针旋转,然后我说明沿着钟表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反之则是逆时针方向。接下来呢? 我让学生来旋转我的这个教具,让学生旋转出三点整这个时间指针的方位,学生则可以顺得的旋转出来,然后我来旋转,我旋转过

程中则要出现三次错误,第一次旋转错误让学生思考,错在哪里? 由此引出旋转的第一个要素——旋转中心点,接下来我演示出现的第二次错误,仍然采用让学生找错误原因,来引出旋转的第二个要素——旋转方向,最后我演示第三个错误,引出旋转第三个要素——旋转角度。这个环节我把复杂的图形旋转转变成了钟表指针的旋转,也就是线的旋转,降低了学生这习的难度,然后再经过我三次的错误,让学生找出原因,引出旋转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环节探索出了旋转的三个要素,第二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动手练习,让学生当一次设计师,根据我出示的三个要求,让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练习设计,起到一个现学现用的原则。学生在画完之后,我来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在展示过程中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仍然让学生找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旋转的三个要素。这就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我又回到了欣赏,而这次的欣赏不同于第一次欣赏,先是让学生来看这三幅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提问看完之后找到旋转的中心点,然后我来演示这三个图形旋转得来的过程,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旋转方向。起到了一个欣赏图案,渗透新知的效果。

接下来就到了第四个阶段——拓展练习,在这个阶段我出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要考查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选用的是画过的风车,让学生说出图B 是图A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了多少度而得到了,依次说出后面的。而第二个题目,则是让学生找旋转中心点的,第三个题目是让学生全面考虑旋转的三个要素,经过三问的要求,让学生说出得到的图形。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总结

通过对全课的探索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学到了什么,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在本节课的表现,让学生从心里想想自己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由于经验甚少,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宁国市实验小学 陈静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材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本节课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中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堂课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位值图,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地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掌握算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

算意识,养成认真计算和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问题。

教学资源:

农远课件、小棒。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探究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应用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主要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我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聪聪小精灵要带领春晖小学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去参观博物馆。唉,他碰到什么难题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第8页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1)二(1)班有36人,二(2)班有30人,二(3)班有35人,二(4)班有34人。

(2)有4个班,有2辆车。

(3)每辆车只准乘70人。

(4)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2、那谁能帮聪聪来安排一下?

二(1)班和二(2)班 二(3)班和二(4)班

二(2)班和二(3)班 二(1)班和二(4)班

二(1)班和二(3)班 二(2)班和二(4)班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样安排是不是既符合乘车要求,又不会拆散同班的同学呢? 生:让我们来算一算两个班人数有没有超过70人。

师:你们会列出算式吗?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数学信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体会算法,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师:谁来说说二(1)班和二(2)班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怎样列式计算? 生:36+30=66(人) 师:你是怎样算的?可能会有: 生1:30+30=60 60+6=66。

生2:摆小棒的方法。

师:我们除了用口算或摆小棒的方法计算36+30外,还可以列竖式笔算,你会吗? 生:会。 师:你是怎样想的?先和同桌讨论你的写法,并在小组内说说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板书)

十 个 3在什么位?6在什么位?30的3为什么对

3 6 在3下面,对在6下面行吗?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 3 0

课件演示,再次强调列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自主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动手操作,强化算理。

师:那么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5+34=

师:你是怎样算35+34的?先用小棒摆摆,再说说怎样算? 学生汇报,课件适时演示。

师: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位加起的?(板书:从个位加起)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板书)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再次写竖式、说算理,

归纳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游戏练习,巩固知识。

1、闯关比赛

(1)32+6 (2)59+40 (3)20+67

(4)24+63 (5)52+36 (6)37+42

(设计意图:这是数学书上9、10页例1、例2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如果单纯、枯燥的计算练习,学生容易疲倦,因此创设了闯关比赛的游戏情境,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2、小马虎诊所

3 5 4 7 1 7 8

+ 4 + 1 2 + 2 2 + 1 1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医生,既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巩固他们对竖式计算的掌握,还可以防微杜渐,避免自己在练习时出现相同的错误。)

3、趣味算式。

1 8 2 7 3 6

+8 1 +7 2 +6 3

9 9 9 9 9 9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能接着写几道算式吗?

(设计意图:趣味算式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更好地理解、掌握。)

4、同学们参观博物馆要回家了,小精灵想:“全年级同学难得一起活动,希望大家多交朋友,回家换另两个班合乘一辆车,该怎样安排呢?”你们能再帮小精灵再安排一次吗?希望大家动手列式算算再作回答。

30+35= 36+34=

36+35= 30+34=

师:你觉得36+35、36+34是不是有些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将安排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看书自学。

(设计意图:这儿的练习安排,既是与前面情境的创设首尾呼应,又引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得快乐吗?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怎样,满意吗?你认为谁今天表现得最棒?谁是今天的进步最大的?

(设计意图:总结评价,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与整理,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好机会。)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6+30=66 35+34=69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3 6 3 6 3 6 3 5 3 5 3 5 +3 0 +3 0 +3 0 +3 4 +3 4 +3 4 列竖式计算应注意: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概括、简练、醒目,既突出重点,又一目了然,易懂易记。


相关文章

  • 四年级[正负数]教学设计
  • 四年级<正负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正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86-87. 教材分析:<正负数>是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在前面认 ...查看


  • 负数说课稿
  • 通过现实情境,充分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负数>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认识负数> 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第12册第一单元"负数"中的内容. 二.我 ...查看


  • 负数的初步认识 2
  •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 间 ...查看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瑞安市场桥中心小学 李丰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生活中的负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的内容,苏教版是安排在第九册,而人教版则安排在第十二册.教材编排了" ...查看


  • 有理数知识点重点练习
  • 有理数重要知识点训练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6春•普陀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数都是有理数 B .﹣a 是负数 C .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D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 备注: 2.(2016春•顺义区期 ...查看


  • 关于负数的数学日记
  • 关于负数的数学日记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在记帐时有余有亏; 在计算粮仓存米时, 有时要记进粮食, 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 ...查看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_认识负数_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负数 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 例1 - 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第10 - 11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 ...查看


  • [正数与负数]教学反思
  • <正数与负数>教学反思 <正数与负数>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P2-4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 ...查看


  • 负数的认识教案
  • <负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需要的, 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数学思考:通过正负数的教学, 培养数感, 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3.问题 ...查看


  • 认识正.负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 "认识正.负数"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茌平县教育局 吕玉晓 评析:茌平县教育局 何仲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含义,会用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