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31日 11 版)
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十七届六中全会再一次专题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问题,表明文化建设在我国科学发展总体布局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密切互动、协调共进的新阶段。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鲜明标志,就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这一重要部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真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着力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才能把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不迷失方向。如果忽视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各种错误思潮就会泛滥,西方价值观念就会乘虚而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受到冲击,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就可能被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会受到干扰、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随之成为一种空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题中之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奋斗、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必然会催生、引领广大民众积极谋求自身文化权益的持续高潮,定会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共同理想信念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有利于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理想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力量。把十三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强大精神力量的形成,需要得到各族人民认同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和精神层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一往无前,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这些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也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力量,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消解,而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行为准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对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没有一个基本遵循,文化强国可能只是一句空话。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非不分、道德沦丧的国度,是不可能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利于激励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方面的关系,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有利于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作者系湖南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刘晓玲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31日 11 版)
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十七届六中全会再一次专题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问题,表明文化建设在我国科学发展总体布局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密切互动、协调共进的新阶段。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鲜明标志,就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这一重要部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真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着力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才能把共同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不迷失方向。如果忽视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各种错误思潮就会泛滥,西方价值观念就会乘虚而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受到冲击,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传统就可能被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会受到干扰、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随之成为一种空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题中之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奋斗、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必然会催生、引领广大民众积极谋求自身文化权益的持续高潮,定会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合力,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共同理想信念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有利于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理想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力量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力量。把十三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强大精神力量的形成,需要得到各族人民认同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以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来,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和精神层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一往无前,不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这些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也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精神力量,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消解,而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行为准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对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没有一个基本遵循,文化强国可能只是一句空话。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非不分、道德沦丧的国度,是不可能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应当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上,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利于激励人们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方面的关系,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有利于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作者系湖南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