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枣庄八中南校 詹井周
【课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2课时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黑夜,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三幅图,理解昼弧与夜弧的概念。
【幻灯展示下列三幅图,设问:试找出同一纬度昼弧与夜弧比例与该纬度昼夜长短之间的关系。】
1
[诱导点拨]
由上三幅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同一纬度,若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
昼夜平分。
2.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昼弧度数/360°)×24=24-夜长(时数)
3.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夜弧度数/360°)×24=24-昼长(时数) 考点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情境导入] 在同一时刻,昼夜长短有什么样的纬度分布规律呢?
[自主学习]阅读二分二至日昼长的分布图,分析全球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典例解剖]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解题思路:1.根据12月
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为南半球。
2.由于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根据南半球丁地昼长13时56分与北半球同纬度昼长与赤道昼长12小时的差相等,可知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为10时04分。故甲、乙、丙、丁四地的纬度由高到低即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甲乙丁丙。
参考答案:1.D 2.B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根据下列春分到夏至、夏至到冬至、冬至到春分三组昼夜长短变化图,分析回 3
结合考点一、二总结得出以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典例解剖]
右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右图五地中( )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解题思路】1.五地昼长在a点时白昼长度均为12小时,即为春秋
分时。另①地位于北半球,且a点之前其白昼长度在增大,即太阳
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a点为春分日。
2.图中③地白昼长度没有变化,所以③地应该在赤道上,故答案A、
B错误;②地没有出现昼长为24小时的时间段,且昼夜变化情况比
较接近赤道③地,排除D;①地、⑤地昼夜差值大,应该是纬度较
高的点,白昼长度变幅必然最大。因此C项正确。
【答案】C
考点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情境导入]当我们明确了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后,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定量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探讨以下问题,归纳昼长的计算方法;
4
例2.3见高考总复习第8页例1和例3。
[典例解剖]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下列问题。
1.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
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2小时 D. 13小时
【解题思路】科考队出发日为4月21日的两个月前即2月21日前后,此时与返回到P地时4月21日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即大约在南北相同纬度。那么,根据P地两个日期的昼长与赤道昼长(12小时)之差相等及出发日昼长为11小时,可确定返回时P地昼长约为13小时。
【答案】C
考点四: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情境导入]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来探讨这种关系。
[自主学习]根据下面北纬40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图及《高考总复习》P29“方法点拔——2.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探讨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诱导点拨]
全球直射在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典例解剖]
下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纬线的交点。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5
1.X日MA 6小时 B 9小时 C 12小时候 D 18小时
2.X日( )
A 青岛昼长达全年最大值 B 北京日出东南方
C M地的白昼比N地的长 D 悉尼正午日影为全年最短
【解题思路】1.由条件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及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可知,弧MON即为昼弧,此日的昼长应为90°÷15=6小时。
2.因为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即该纬线上的昼弧可以为0,即有极昼极夜现象。X日昼长为6小时,显然此时并非北半球的青岛昼最长的一日,也不南半球的悉尼正午日影最短的一日;而M、N两地位于同一纬度,同一日其昼长相等;故A、C、D项错误。同时,由北半球该纬度昼短夜长推断,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则北京的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即C项正确。
【答案】1.A 2.C
[知识构建]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即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昼夜长短可以根据①昼、夜弧度数②日出、日落的地方时③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④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和确定。
[板书设计]
第5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二、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1. 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
2.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昼弧度数/360°)×24=24-夜长(时数)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夜弧度数/360°)×24=24-昼长(时数)
3. 一个半球某地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
4. 太阳直射在南北半球相同纬度两时刻,某地点的昼长与赤道昼长(12小时)之差相等。
四、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1. 全球直射在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课后作业]完成《高考总复习》“分层作业”P15~16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能力提升部分;预习第6课“光照图的判读”。
6
[课后反思]本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先通过立体模式、侧视、极地俯视图,让学生明确昼弧与夜弧,然后通过大量光照图的观察与比较得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移动”与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谁知规律,同时探究的过程也充满了挑战性。而后面,昼夜长短的计算则转而提升了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同时还初步了解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可以说,这节课的内容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处理上,从学生的学情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当然,由于难度较大,所以可以分两节课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来实施整个教学活动,用以分散教学难点。
7
第五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枣庄八中南校 詹井周
【课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2课时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黑夜,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请同学们观察下列三幅图,理解昼弧与夜弧的概念。
【幻灯展示下列三幅图,设问:试找出同一纬度昼弧与夜弧比例与该纬度昼夜长短之间的关系。】
1
[诱导点拨]
由上三幅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同一纬度,若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
昼夜平分。
2.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昼弧度数/360°)×24=24-夜长(时数)
3.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夜弧度数/360°)×24=24-昼长(时数) 考点一: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情境导入] 在同一时刻,昼夜长短有什么样的纬度分布规律呢?
[自主学习]阅读二分二至日昼长的分布图,分析全球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典例解剖]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解题思路:1.根据12月
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为南半球。
2.由于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根据南半球丁地昼长13时56分与北半球同纬度昼长与赤道昼长12小时的差相等,可知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为10时04分。故甲、乙、丙、丁四地的纬度由高到低即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甲乙丁丙。
参考答案:1.D 2.B
考点二: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根据下列春分到夏至、夏至到冬至、冬至到春分三组昼夜长短变化图,分析回 3
结合考点一、二总结得出以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典例解剖]
右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右图五地中( )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 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解题思路】1.五地昼长在a点时白昼长度均为12小时,即为春秋
分时。另①地位于北半球,且a点之前其白昼长度在增大,即太阳
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a点为春分日。
2.图中③地白昼长度没有变化,所以③地应该在赤道上,故答案A、
B错误;②地没有出现昼长为24小时的时间段,且昼夜变化情况比
较接近赤道③地,排除D;①地、⑤地昼夜差值大,应该是纬度较
高的点,白昼长度变幅必然最大。因此C项正确。
【答案】C
考点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情境导入]当我们明确了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后,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定量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探讨以下问题,归纳昼长的计算方法;
4
例2.3见高考总复习第8页例1和例3。
[典例解剖]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下列问题。
1.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
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 10小时 B. 11小时
C. 12小时 D. 13小时
【解题思路】科考队出发日为4月21日的两个月前即2月21日前后,此时与返回到P地时4月21日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即大约在南北相同纬度。那么,根据P地两个日期的昼长与赤道昼长(12小时)之差相等及出发日昼长为11小时,可确定返回时P地昼长约为13小时。
【答案】C
考点四: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情境导入]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也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来探讨这种关系。
[自主学习]根据下面北纬40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图及《高考总复习》P29“方法点拔——2.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探讨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
[诱导点拨]
全球直射在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典例解剖]
下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纬线的交点。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5
1.X日MA 6小时 B 9小时 C 12小时候 D 18小时
2.X日( )
A 青岛昼长达全年最大值 B 北京日出东南方
C M地的白昼比N地的长 D 悉尼正午日影为全年最短
【解题思路】1.由条件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及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可知,弧MON即为昼弧,此日的昼长应为90°÷15=6小时。
2.因为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即该纬线上的昼弧可以为0,即有极昼极夜现象。X日昼长为6小时,显然此时并非北半球的青岛昼最长的一日,也不南半球的悉尼正午日影最短的一日;而M、N两地位于同一纬度,同一日其昼长相等;故A、C、D项错误。同时,由北半球该纬度昼短夜长推断,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则北京的日出方位为东南方,即C项正确。
【答案】1.A 2.C
[知识构建]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即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昼夜长短可以根据①昼、夜弧度数②日出、日落的地方时③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④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和确定。
[板书设计]
第5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一、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二、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三、昼夜长短的计算
1. 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
2.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昼弧度数/360°)×24=24-夜长(时数)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夜弧度数/360°)×24=24-昼长(时数)
3. 一个半球某地昼长等于另一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
4. 太阳直射在南北半球相同纬度两时刻,某地点的昼长与赤道昼长(12小时)之差相等。
四、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方位
1. 全球直射在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2.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课后作业]完成《高考总复习》“分层作业”P15~16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能力提升部分;预习第6课“光照图的判读”。
6
[课后反思]本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先通过立体模式、侧视、极地俯视图,让学生明确昼弧与夜弧,然后通过大量光照图的观察与比较得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移动”与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谁知规律,同时探究的过程也充满了挑战性。而后面,昼夜长短的计算则转而提升了学生定量分析的能力,同时还初步了解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日出、日落方位的关系。可以说,这节课的内容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处理上,从学生的学情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当然,由于难度较大,所以可以分两节课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来实施整个教学活动,用以分散教学难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