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方太中心小学 余丽梅
【教学目标】
1、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桥》(课件1)。课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生读词语(课件2)如果在这些词语前加上洪水两个字,我们再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洪水的可怕)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洪水来临了,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洪水的?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汇报交流感受。(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急。
③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夸张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此联系学生自己的写作,也可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观看洪水视频——再有感情地朗读
4、想象体验:
(1)老师过渡:洪水咆哮着狂奔而来,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此刻还是黎明,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惊慌失措)
(2)学生自由发言。
(3)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村民的惊慌失措?
(4)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可能会发生什么?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师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奔上木桥,可能有人会被踩死,有人会掉进水里淹死,也有可能唯一的一座逃生桥会被挤踏。这时,谁起了关键作用呢?(板书:老汉)现在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把老汉写在自己的手心。
2、找出描写老汉和描写群众的句子,分别画上横线和波浪线。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群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的句子。(课件出示)
4、老汉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哪一处最让你感动?
例:(1)“依次”是什么意思?
(2)老汉是如何让“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3)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不过意味着什么后果?
(4)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但他不过,而是组织别人先过,他这样的行为叫什么?(先人后己)请回答的学生把品质写在黑板上。
5、全班交流。读到此时,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6、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汉说的话。
(1)连日来的大雨,让老汉揪心啊,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看着你拥我挤的村民,老汉沙哑地喊话„„
(2)在洪灾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3)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冷静地想,这么乱可不行,我
得控制局面,指挥他们逃生,于是他沙哑地喊话„„)
7、这里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写老汉?(语言、神态、动作)
课文对老汉的描写不仅运用了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还运用了动作的描写,但在动作描写时,却又让人费解,矛盾重重。(找出让人费解、矛盾的地方)直到我们读到文章的末尾,才恍然大悟。
8、师配乐朗诵最后部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设置悬念,在结尾处才道出两者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9、师: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生配乐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此时你还从老汉的身上读出了什么品质?(师板书:不徇私情)
10、其实老支书和所有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们虽然做了一系列让人费解的动作,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他们深爱着对方,当时他们各自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课件)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他把生(板书:生)的希望让给村民,把死(板书: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师总结:是啊,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生命桥
4、师用一首诗赞美老汉。课件出示《一座山》
最后请同学们起立,像老师这样把老汉放进自己的心里,并对老汉深深地鞠一躬。
板书设计
16、桥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他把生(板书:生)的希望让给村民,把死(板书: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师总结:是啊,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生命桥
4、师用一首诗赞美老汉。课件出示《一座山》
最后请同学们起立,像老师这样把老汉放进自己的心里,并对老汉深深地鞠一躬。
板书设计
16、桥
老汉 先人后己 生 „„ 不徇私情
死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方太中心小学 余丽梅
【教学目标】
1、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桥》(课件1)。课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生读词语(课件2)如果在这些词语前加上洪水两个字,我们再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洪水的可怕)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洪水来临了,洪水来势凶猛、势不可当。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洪水的?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默读,找句子画线。
(2)汇报交流感受。(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水位在不断上升,情势越来越危急。
③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夸张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此联系学生自己的写作,也可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观看洪水视频——再有感情地朗读
4、想象体验:
(1)老师过渡:洪水咆哮着狂奔而来,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此刻还是黎明,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你能想象出这些危在旦夕的人们此刻的样子吗?(惊慌失措)
(2)学生自由发言。
(3)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村民的惊慌失措?
(4)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可能会发生什么?
三、再读再悟,体会人物形象
1.师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奔上木桥,可能有人会被踩死,有人会掉进水里淹死,也有可能唯一的一座逃生桥会被挤踏。这时,谁起了关键作用呢?(板书:老汉)现在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把老汉写在自己的手心。
2、找出描写老汉和描写群众的句子,分别画上横线和波浪线。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群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的句子。(课件出示)
4、老汉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哪一处最让你感动?
例:(1)“依次”是什么意思?
(2)老汉是如何让“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3)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不过意味着什么后果?
(4)老汉有机会先过桥,但他不过,而是组织别人先过,他这样的行为叫什么?(先人后己)请回答的学生把品质写在黑板上。
5、全班交流。读到此时,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引导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6、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老汉说的话。
(1)连日来的大雨,让老汉揪心啊,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看着你拥我挤的村民,老汉沙哑地喊话„„
(2)在洪灾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3)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冷静地想,这么乱可不行,我
得控制局面,指挥他们逃生,于是他沙哑地喊话„„)
7、这里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写老汉?(语言、神态、动作)
课文对老汉的描写不仅运用了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还运用了动作的描写,但在动作描写时,却又让人费解,矛盾重重。(找出让人费解、矛盾的地方)直到我们读到文章的末尾,才恍然大悟。
8、师配乐朗诵最后部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设置悬念,在结尾处才道出两者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9、师: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魔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课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24-27自然段。
生配乐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此时你还从老汉的身上读出了什么品质?(师板书:不徇私情)
10、其实老支书和所有父母一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们虽然做了一系列让人费解的动作,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他们深爱着对方,当时他们各自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课件)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他把生(板书:生)的希望让给村民,把死(板书: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师总结:是啊,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生命桥
4、师用一首诗赞美老汉。课件出示《一座山》
最后请同学们起立,像老师这样把老汉放进自己的心里,并对老汉深深地鞠一躬。
板书设计
16、桥
四、再读课题,探究课题深意
1、文中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老汉)
(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他把生(板书:生)的希望让给村民,把死(板书: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师总结:是啊,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人们之间。那就是:生命桥
4、师用一首诗赞美老汉。课件出示《一座山》
最后请同学们起立,像老师这样把老汉放进自己的心里,并对老汉深深地鞠一躬。
板书设计
16、桥
老汉 先人后己 生 „„ 不徇私情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