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研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上级文件及教导处工作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核心,坚持“求真求善,悦己悦人”的办学理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和稳步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本教研组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实施以校本培训为中心,整合集中培训与自我研修的培训模式,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校本培训目标
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强化校本培训工作,培养和用好骨干教师,开展公开示范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扎实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教研活动要有鲜明的教研主题,有针对性。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分别有新调入的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二)培训内容
1、培训任务
本学期培训主题为“备好课”,分别为: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课件制作等”。
2、学习目标
(1)集体备课。做好备课组的工作,在备课组的共同组织下,完成集体备课。
(2)教学反思。抓好教师备课工作中的教学反思环节,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完善课堂教学。
(3)课件制作培训。做好新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提高的培训,让他们能根据上课内容制作合适的课件。
四、培训过程
(一)培训方式
1、个人自学。以个人强烈的提高本人教学能力意愿,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2、主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视频观摩,帮助教师了解备课实质,知道备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有效备课的策略,
3、课堂研学。
(1)“邀请式”公开课。以“邀请式”公开课的形式展示培训成果,要求每位教师的公开课都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后集中评议,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在组内学习推广;找出不足,在后续备课过程中加以改进。
(2)说课。就选定的公开课例进行说课,以说课稿的形式提交科组,供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深化教师对所任学科《课程
标准》的理解,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思想内涵,提高备课的理论素养。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听课、评课。同伴协助,互相听课评课,检验备课的实际效果,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为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切实提高备课实效。
(4)教学反思。对个人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备课策略,优化教学过
(5)集体备课。分年级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备课方法,解决“不会备课”和“备课不科学”的问题,使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课堂,以课例研究为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1、以教研组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契机,先在校内教研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经过全体老师的互助研讨,骨干引领,选拔出优秀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教学活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认真听课、磨课,帮助开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行跨学科听课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听“一定数量”的课,至于什么时间去听,以及去听什么内容,听完后如何听取他人意见,均由教师自己安排的教学交流制度。通过以上活动,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通过“青蓝工程”传帮带和年级组的集体备课研讨,促使大家互动互学,共同发展。通过师徒带教、教学展示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加强集体备课研讨,发挥集体智慧,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加大帮扶力度。对于课堂教学薄弱的教师,教研组长要对其进行诊断性听课监测,并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改进方案,从而帮助其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5年3月
历史教研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上级文件及教导处工作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核心,坚持“求真求善,悦己悦人”的办学理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和稳步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目标,以提高本教研组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实施以校本培训为中心,整合集中培训与自我研修的培训模式,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校本培训目标
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强化校本培训工作,培养和用好骨干教师,开展公开示范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扎实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教研活动要有鲜明的教研主题,有针对性。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分别有新调入的新教师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二)培训内容
1、培训任务
本学期培训主题为“备好课”,分别为:集体备课、教学公开课、教学反思、课件制作等”。
2、学习目标
(1)集体备课。做好备课组的工作,在备课组的共同组织下,完成集体备课。
(2)教学反思。抓好教师备课工作中的教学反思环节,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完善课堂教学。
(3)课件制作培训。做好新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提高的培训,让他们能根据上课内容制作合适的课件。
四、培训过程
(一)培训方式
1、个人自学。以个人强烈的提高本人教学能力意愿,做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2、主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视频观摩,帮助教师了解备课实质,知道备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有效备课的策略,
3、课堂研学。
(1)“邀请式”公开课。以“邀请式”公开课的形式展示培训成果,要求每位教师的公开课都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课后集中评议,做好记录,总结经验,在组内学习推广;找出不足,在后续备课过程中加以改进。
(2)说课。就选定的公开课例进行说课,以说课稿的形式提交科组,供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深化教师对所任学科《课程
标准》的理解,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思想内涵,提高备课的理论素养。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听课、评课。同伴协助,互相听课评课,检验备课的实际效果,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为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切实提高备课实效。
(4)教学反思。对个人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备课策略,优化教学过
(5)集体备课。分年级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备课方法,解决“不会备课”和“备课不科学”的问题,使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课堂,以课例研究为中心,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1、以教研组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契机,先在校内教研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经过全体老师的互助研讨,骨干引领,选拔出优秀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教学活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认真听课、磨课,帮助开课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行跨学科听课制,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听“一定数量”的课,至于什么时间去听,以及去听什么内容,听完后如何听取他人意见,均由教师自己安排的教学交流制度。通过以上活动,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通过“青蓝工程”传帮带和年级组的集体备课研讨,促使大家互动互学,共同发展。通过师徒带教、教学展示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加强集体备课研讨,发挥集体智慧,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加大帮扶力度。对于课堂教学薄弱的教师,教研组长要对其进行诊断性听课监测,并提出改进意见,制定改进方案,从而帮助其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