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目标】
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读准并理解读准“郎中、哥子、诸亲六眷、登时、已后、那里”等词语。
2.品读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其吝啬的特点,学习抓人物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初步感受小说利用对比、夸张等讽刺的写法。
3.通过片段学习,激发孩子们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讽刺艺术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种方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阅读提示
1.今天,我们学习继续《人物描写一组》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监,正音。监生是什么意思?(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2.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提示,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读后交流:
《儒林外史》,古典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讽刺的手法;
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追问:想知道严监生有多少钱吗?)
出示: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羊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3.可是,你知道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人,临死前是怎样的吗?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读顺读通
1.昨天预习过课文,能正确、流利读下来吗?来,检查一下朗读情况:
四人小组开火车读,随时正音。
2.检查字词,出示:
(1)词语
哥子 登时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挑掉一茎
(2)两个句子——通假字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三、品味词句,感受病重
1.课题说是临死前的严监生,你从哪里看出他快要死了?他的病到底有多重?请到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
2.指名交流读句。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2)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严监生的病吗?
(奄奄一息、气若游丝、命悬一线、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3)可是他却总不得断气,还从被单里伸着两个指头,究竟在牵挂什么呢?
对于这两个指头,不同的人猜测不同。
四、聚焦“指头”,感受吝啬
1.感受严监生的吝啬。
学生交流,逐句出示: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再读读这几个句子。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严监生上,从中你发现什么?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前三次都是写严监生的摇头,有什么不一样吗?
(3)感受严监生的心理变化。如果严监生能说话,他会怎么说?
当听到大侄子猜两个亲人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当听到二侄子猜两笔银子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当听到奶妈猜两位舅爷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4)当赵氏挑掉一茎灯草时?(这时的严监生总算是如释重负了——)
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此时,严监生又在想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
(6)你觉得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难道是他家缺钱吗?
像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
五、感受写法之妙
1.吴敬梓主要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写出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
(动作、神态描写)
2.体会“讽刺”的写法之妙。
老师把课文后面部分这样改,你觉得好吗?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样既简洁,又合乎情理。你觉得呢?
(2)这样的手法,就是阅读提示中所说的“讽刺”!运用对比、夸张的写法。
3.如果这样改呢?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六、延伸阅读
在小说《儒林外史》中,这样的写法比比皆是,《儒林外史》被誉为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出示《儒林外史》)
在这部书中还有很多像严监生这样性格鲜明的人物——如范进中举
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儒林外史》。
附文: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目标】
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读准并理解读准“郎中、哥子、诸亲六眷、登时、已后、那里”等词语。
2.品读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其吝啬的特点,学习抓人物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初步感受小说利用对比、夸张等讽刺的写法。
3.通过片段学习,激发孩子们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讽刺艺术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种方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阅读提示
1.今天,我们学习继续《人物描写一组》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监,正音。监生是什么意思?(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
2.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提示,提示告诉我们什么?
读后交流:
《儒林外史》,古典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
讽刺的手法;
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追问:想知道严监生有多少钱吗?)
出示: 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羊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
3.可是,你知道就是这样一个有钱的人,临死前是怎样的吗?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读顺读通
1.昨天预习过课文,能正确、流利读下来吗?来,检查一下朗读情况:
四人小组开火车读,随时正音。
2.检查字词,出示:
(1)词语
哥子 登时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挑掉一茎
(2)两个句子——通假字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三、品味词句,感受病重
1.课题说是临死前的严监生,你从哪里看出他快要死了?他的病到底有多重?请到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
2.指名交流读句。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2)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严监生的病吗?
(奄奄一息、气若游丝、命悬一线、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3)可是他却总不得断气,还从被单里伸着两个指头,究竟在牵挂什么呢?
对于这两个指头,不同的人猜测不同。
四、聚焦“指头”,感受吝啬
1.感受严监生的吝啬。
学生交流,逐句出示: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再读读这几个句子。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严监生上,从中你发现什么?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前三次都是写严监生的摇头,有什么不一样吗?
(3)感受严监生的心理变化。如果严监生能说话,他会怎么说?
当听到大侄子猜两个亲人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当听到二侄子猜两笔银子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当听到奶妈猜两位舅爷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4)当赵氏挑掉一茎灯草时?(这时的严监生总算是如释重负了——)
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此时,严监生又在想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
(6)你觉得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难道是他家缺钱吗?
像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
五、感受写法之妙
1.吴敬梓主要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写出严监生的吝啬鬼形象?
(动作、神态描写)
2.体会“讽刺”的写法之妙。
老师把课文后面部分这样改,你觉得好吗?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这样既简洁,又合乎情理。你觉得呢?
(2)这样的手法,就是阅读提示中所说的“讽刺”!运用对比、夸张的写法。
3.如果这样改呢?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六、延伸阅读
在小说《儒林外史》中,这样的写法比比皆是,《儒林外史》被誉为是中国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出示《儒林外史》)
在这部书中还有很多像严监生这样性格鲜明的人物——如范进中举
推荐同学们课后阅读《儒林外史》。
附文: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了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