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12-16年高考主观题训练

16[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4分/3分/3分

①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③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15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3分/4分/3分)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

③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14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10分)

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分)②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2分)

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分)

13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  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 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一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4分/3分/3分)

①雷锋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激励着—代又—代人。

②践行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1]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②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

①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②《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③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6[3]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4分/3分/3分

①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

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①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4[1]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

③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示例: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成就梦想。

14[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了3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①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4分

②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3分

③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3分

(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

①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

②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③以冯洪钱为榜样,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

16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习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2)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平台”的文化意义。(8分)

①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为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②智慧学习平台为全民学习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条件;

③有利于人们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

④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13[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①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

②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

③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①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

②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

③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

12[新课标]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答案]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12年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①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2分)

③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2分)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

①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2分)

②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4/3/3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③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化学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略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6分)

16[1]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4分/3分/3分

①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

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③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①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②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

③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5[1]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每点4分)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

③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①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②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16[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4分/3分/3分

①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③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15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3分/4分/3分)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

③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14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10分)

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分)②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2分)

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分)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分)

13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  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 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一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4分/3分/3分)

①雷锋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激励着—代又—代人。

②践行雷锋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1]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②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

①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②《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③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16[3]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4分/3分/3分

①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

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①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文化软实力。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4[1] 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

③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示例: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成就梦想。

14[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了3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①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4分

②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3分

③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3分

(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

①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

②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③以冯洪钱为榜样,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

16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习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

(2)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平台”的文化意义。(8分)

①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为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②智慧学习平台为全民学习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条件;

③有利于人们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

④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13[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①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

②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

③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①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

②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

③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

12[新课标]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答案]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

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12年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①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2分)

③一些地方文化创新力弱,发展文化产业的办法不多。(2分)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

①发掘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的民族精神,打造优秀旅游文化产品;(2分)

②坚持保护优先,防止破坏性开发。(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2]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4/3/3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③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化学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略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6分)

16[1]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4分/3分/3分

①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

②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

③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

①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②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

③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5[1]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每点4分)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

③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①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②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相关文章

  • 2015高考经验分享
  • 2015高考政治试卷分析及备考总结 1.试题分析 在今年的政治试题中,选择题12题(经济4题,哲学4题,政治3题,文化1题),分值48分,非选择题38题(含二小问),分值26分:39题(含三小问),分值26分,共52分.两卷政治试题合计10 ...查看


  • [志鸿优化设计](新课标)2016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阶段训练4 生活与哲学
  • 阶段训练四 生活与哲学 12."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是创新2.0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2015年 ...查看


  • 文综如何得高分
  • 高考文综如何得高分 她是如何做到的? 6月25日,备受关注的高考成绩揭晓,来自新乡获嘉一中的高三学生徐文静以总分578的高分取得获嘉一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她的文综成绩--262分,比河南省文科第一名的文综成绩(259分)还要高 ...查看


  • 武汉市2017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分析
  • 武汉市2017届高三4月调考语文试题(基础)分析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谢琼 一.试卷评价 纵观全卷,最大的特点是导向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突出"立德树人" 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 ...查看


  •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2016年备考启示
  •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2014年备考启示 高考新课标卷1在逐年稳定基础上,2013年共有陕西.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7省市加入.从整体上看,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 ...查看


  • 1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研究
  • 略 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研究报告及备考策 高三语文备课组 最近研究了2011.2012.2013年的浙江语文高考试卷,对于浙江语文高考试卷有以下一些看法. 第一题语音题,11年的难度是这三年中最低的,因为题目的要求是选出下列加点的词 ...查看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1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饶水知音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