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汉语第五课教案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够认读本课“我会认”中的十二个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重点掌握“我会用”中的七个词语。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紧、胜利、TT”等词语。

2.掌握语法点“开始+动词„‘动词+介词‘在’字词组’’的用法。

(1)我要开始捉“小鸡”了。

(2)一下子蹲在我原来的位置上。

3.掌握三点水和车字旁,能够归纳已学过的由这两个偏旁组成的汉字。会书写六个

汉字。

能力目标

1.能听懂课文录音及有关“做游戏”话题的谈话。 、r

2.能量围绕话题谈做游戏的过程及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

3能读懂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

2·在课文学习中理解“我会认”的词语,掌握“我会用’’的词语和本课的语法点。

3.围绕话题“做游戏”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一(朗读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对话的内容。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词语“翅膀、钻、紧、厉害、胜利”;初步学会词语“站、注意,,的用法。

4.感知本课的语法点:“开始+动词”.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导入1:做“击鼓传花”的游戏。

老师或一名学生背对着全班学生喊开始,学生依次传花或其他物品,然后老师(学生)

喊“停”。花落在谁手中,谁就站起来表演节目。(最好表演讲故事、背课文之类的语言节目)

导人2:小组讨论。

平时大家喜欢玩什么游戏?玩游戏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言,然

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老师总结,引出课题:我们来做游戏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看拼音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试读的过程中,开始可以慢一点儿,要求看拼音准确发音,多读几遍,然后不看拼音,

直接读课文。

2.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感受语气和语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课文中的语气词、感叹句和祈使句比较多,要读出相应的语气和情感来。

3.学生在小组中阅读课文,侧重理解课文的意思。

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通过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词语同学之间可以互帮

互学,或请教老师。

(三)课文朗读表演

1。示范表演。

由四个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要求熟练读课文,最好能带感情,读出相应句子的语气来。如:

(1)咱们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

(2)看我的,我要开始捉“小鸡”了。

(3)你这个“鸡妈妈”真厉害。

(4)哈哈哈!我们胜利了。

2./J、组合作准备。

学生在小组中做准备,分角色朗读,展示课文内容。先达到熟练程度,然后再有感情地

朗读,并读准语气。

3.小组展示表演,学生进行评价。

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得自然,分别给每一个小组计分。

(四)学习动词

1.开始。

从课文中找到原句,体会意思,记住搭配格式“开始+动词”。

“看我的,我要开始捉‘小鸡’了。”

“开始+动词”和助动词“要”进行比较学习。二者的位置和作用一样,只是意义不同。“开始”还可以单独使用。如:

比赛开始了。

练习:把下列句子中的“要”换成“开始”。

(1)你们注意听,我要说了。

(2)我们要听写了。

(3)天要下雨了。

2.胜利。

看翻译理解词义,或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哈哈哈!我们胜利了。”

“胜利”表示“比赛赢了”的意思。

练习:用“胜利”陈述以下情景。

(1)两个人下棋,一个人赢了。

(2)我们班和二班比赛,我们班赢了二班。

(3)爬山比赛,我们终于爬上山了。

(五)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_老师对本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用“开始”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

第二课时 课文一(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感知新词语,积累语感。

2.能听懂听力材料,做相关的练习。

3.能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老师把对话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话说给学生听。

例: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儿,玛依拉提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艾尔肯做“鸡妈妈”,巴特做“老鹰”,其他的同学做“小鸡”。“老鹰”要抓“小鸡”,“鸡妈妈”拼命保护“小鸡”,“老鹰”怎么也抓不上“小鸡”。最后,艾尔肯说,我们胜利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1. 听后,选择恰当的答案:

(1)谁提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A.玛依拉 B.艾尔肯 C.巴特

(2)在游戏中,谁当鸡妈妈?

A玛依拉 B。艾尔肯 C.巴特

(3)是谁说的“我们胜利了”这句话?

A。玛依拉 B.艾尔肯 C.巴特

2.指出老师改动了课文的哪些地方。

(二)复述课文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用自己的话陈述课文内容。

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应该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学生,把课文内容说出来即可,其他同学可以帮助。

例: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儿,玛依拉提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都赞成。艾尔肯说他做“鸡妈妈”,巴特做“老鹰”,其他的同学做“小鸡”。“老鹰”拼命地要抓“小鸡”,“鸡妈妈”拼命地保

护“小鸡”。最后,“老鹰”连一只“小鸡”也没有抓住。

2.小组选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表演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学生分别扮演玛依拉、艾尔肯、巴特和其他同学,自己设计动作和语言,表演课文内容。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表演,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流利地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

第三课时 课文二(阅读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词语“翅膀、钻、紧、厉害、胜利、手绢、回头、追、一下子、蹲、位置、转圈”,初步感知重点词语“站、注意、丢、只、

轻、背、首”。感知句型“动词+介词‘在’字词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各小组准备一个游戏节目,边玩边说。

2.学生进行评价,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得好。 ~

3.老师总结。书写课题:丢手绢 。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课文。

注意“蹲、转圈、丢”的发音和多音字“背”的发音(第四声)。

2.学生借助拼音白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朗读,先看拼音读,多读几遍,直到不看拼音直接读课文。朗读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

(三)阅读理解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我们”在什么时候、在哪儿玩“丢手绢”这个游戏的?

(2)帕丽旦是怎样把手绢丢在“我”身后的?“我”发现后为什么没追上她?

(3)“我’’是怎样把手绢放在李小明的身后的?他为什么没有发现?

(4)李小明给大家表演了什么节目?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思考问题的答案。

3。老师通过一问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新词语

1.一下子。

“她跑得太快了,一下子蹲在了我原来的位置上。”

“一下子’’表示‘‘十分迅速,很快”的意思,一般用在动词前,表示迅速完成动作。如:

(1)大风一下子把树刮倒了。

(2)他一下子超过我,跑到最前面。

练习:用“一下子”陈述下列情景。

情景1:眼看他要摔倒,我很快把他拉住了。

情景2:汽车突然停住了。

情景3:窗户突然被风刮开了。

2.蹲。

“一下子蹲在了我原来的位置上。”

“蹲,,表示腿部动作(足字旁),两腿弯曲,像坐的样子,但屁股不着地。可以用动作演示

词义,或者让学生对照翻译理解词义。如:

(1)老人蹲在大门口。

(2)他喜欢蹲在地上吃饭。

练习: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用“蹲”描述其动作。

(五)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j

2.课外学习任务: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一下子”写一个句子。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1)“我们”在什么时候、在哪儿玩“丢手绢”这个游戏的?

(2)帕丽旦是怎样把手绢丢在“我”身后的?“我”发现后为什么没追上她?

(3)“我’’是怎样把手绢放在李小明的身后的?他为什么没有发现?

第四课时 课文二(深入学习) 、

一.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整体领会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新句型,掌握其用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分段阅读,掌握课文结构

1.第一段(第1自然段):下课后,我们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 深入阅读,思考问题:第一段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第二段(第2自然段):帕丽旦把手绢丢在了“我”身后,

“我”发现了,但没有追上她。深人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帕丽旦是怎样把手绢放在“我”身后的?

(2)“我”为什么没有抓住她?

3.第三段(第3自然段):“我”成功地抓住了李小明。 深入阅读,回答问题:

(1)“我”是怎样抓住李小明的?

(2)如果被抓住的人是你,你会表演什么节目?

4.课文的主要意思。

下课后,我们玩“丢手绢”的游戏。帕丽旦把手绢放在了我身后,但“我”没有抓住她;“我’’把手绢放在了李小明的身后,他没有发现。“我”抓住了李小明,李小明给大家背了首 儿歌。

(二)学习新句型

1.动词+“在”字词组。

“她在我身后停了一下。”“一下子蹲在了我原来的位置上。”

(1)引导学生观察“在”在句子中的位置,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2)老师简单解释两种用法在意义上的区别。

“在”字词组+动词:强调在哪儿做动作,“在什么地方停了下来”。

动词+“在”字词组:强调动作的结果,“蹲在哪儿了”。 练习:把下列句子换成“动词+介词‘在’字词组”形式。 。

弟弟在床上躺着。 。

孩子们在沙发上坐着。

2.动词+了+一下/数量词。

“她在我身后停了一下。„‘我快快地跑了一圈。”

(1)这种结构表示:①动作进行的状态(短暂);②动作完成的次数、时间。如:

我想了一下。 孩子叫了一下。

我做了一遍。 他迟到了两次。

雨下了两天。 我们写了半个小时。

(2)练习:用“动词+了+一下(数量词)”结构陈述下列情景。 情景1:他们讨论以后才给回答。

情景2:我们休息以后继续练习。

(三)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熟练朗读课文。

2.用所学句型口头造句。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练习:用句型造句

我做了一遍。 他迟到了两次。

雨下了两天。 我们写了半个小时

第五课时 课文二(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听力材料,做相关的练习。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能陈述做游戏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老师将课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话说给学生听。

例:下课后,我们在操场上做“丢手绢”的游戏。帕丽旦第一个丢手绢,她跑了一圈后,在我身后停了一下,我回头一看,手绢就在我身后。我捡起手绢追她,可她跑得太快,一下子蹲主了我的位置上。我只好拿着手绢继续跑。我把手绢丢在了李小明的身后,他没有发现。我快快地跑了一圈,一把抓住了李小明。

1.听后,选择恰当的答案:

(1)谁是第一个丢手绢的人?

A.帕丽旦 B.“我” C.李小明

(2)为什么“我”是第二个丢手绢的人?

A.“我”没有发现帕丽旦把手绢丢在“我”身后

B.“我”没有找到手绢

C.“我”没有追上帕丽旦

(3)李小明是怎么被抓住的?

A.他跑得太慢 B.他没有发现手绢 C.他想丢手绢

2.指出老师在哪些地方改动了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把游戏的过程详细地复述

出来。

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要讲述游戏的全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学生,在大家的帮 助下,也要尽可能地多说一些。

例:我们在操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帕丽旦第一个丢手绢,她跑了一圈,在我的身后停了一下,我一转身,发现手绢就在我身后。我赶忙拿起手绢追她,可是她跑得太快,很快就蹲在了我的位置上。我只好拿着手绢继续跑,跑了一圈后,我把手绢丢在李小明身后,他没有发现手绢,被我抓住了。李小明只好起来给大家表演节目。

2.小组之间进行复述课文的比赛。

看哪个小组选派的代表复述得流利、完整。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完整地复述课文。

第六课时 语言强化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法学习重点词语“站、注意、丢、只好、轻、背、首”。

2.掌握三点水和车字旁,并搜集由它们组成的汉字。

3.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注、丢、位、转、轻、背”。

二.教学步骤

(一)用搭配法学习动词

1.站、丢、背。

(1)从课文中找到带有这些动词的句子,通过上下文判断词语的意思,也可以对照翻译理解其意思。

“你们站在我身后。”

“我和同学们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

“李小明走到中间,给大家背了一首儿歌。”

(2)根据意义寻找与动词搭配的词语。

这三个动词都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作涉及的对象是后面接的名词。如:

站:站在前边、站在门口、站在上边„„

丢:丢果皮、丢废纸、丢石子„„

背:背课文、背生词、背诗歌„„

(3)练习:把上述词组扩展成句子;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用上述动词描述其动作。

2.注意。

(1)从课文中找到带有动词“注意”的句子,通过上下文判断其意思,也可以对照翻译理解词语的意思。

“注意左边,老鹰要从翅膀下钻过来了。”

(2)根据意义寻找与动词搭配的词语。

“注意”指心思或意志放到某一方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

注意汽车注意红灯注意休息注意方法注意态度

(3)练习:把上述词组扩展成句子。

(二)用比较法学习形容词“轻”

1.从课文中找到带有形容词“轻”的句子,通过上下文判断其意思,也可以对照翻译理解词语的意思。

“我把手绢轻轻地放在了李小明身后。”

2.比较反义词“轻”与“重”。

从意义上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比较:重量大小和用力大小。如:

葡萄 比瓜轻一瓜比葡萄重女生比男生轻一男生比女生重 轻轻地打一重重地打 轻手轻脚一重手重脚

走路很轻一走路很重

3.练习:用“轻”改说下列句子。

(1)我比弟弟重。

(2)他的书包比我的书包重。

(3)他猛地一下关上了门。

(4)我用力拉起了他。

(三)学习三点水和车字旁

1.出示两个偏旁,解释其意义。

(1)三点水,“氵”由“水”的象形字变化而来,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动作或特征。放在左边,字形缩小。如“江、洗、游、滑、浓”。

(2)车字旁,表示与“车”相关的事物、动作和特征,放在左边,倒数第二笔的横变成提。

如“轮、较、转、轻”。

2.请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汉字,找到由三点水和车字旁组成的汉字,看谁找得多。

(四)书写汉字

1.注意左右结构的合体字“注、位、转、轻”,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分布特点,并模仿书写。

(1)三点水和单人旁要缩小,仅占三分之一。

(2)车字旁略微大一点儿,但仍比右边的部件小。

2.注意上下结构的合体字“丢、背”,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分布特点,并模仿书写。丢:“一’+“去”,撇要短一些,“去”字的第三笔竖不要超过上面的撇。

背:上边的“北”缩小,仅占三分之一。

3.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手进行书空练习。

4.学生进行描红书写练习,老师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之间互评。

5.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老师挑选写得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向写得好的同学学习,努力写好汉字。

(五)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节课所学的六个汉字,每个字最少写三遍。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

第七课时 真实交际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运用所学句式和词语,完成陈述做游戏的过程。

2.完成真实交际任务。

二.教学步骤

(一)表演做游戏

1.做书上的口语交际第二题“声音从哪里来”。

2.学生在小组中边做边说。

3.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学生进行评价,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得好,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二)围绕话题,小组讨论汇报

1.小组讨论。

(1)大家平时都喜欢做哪些游戏?

(2)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3)在汉语课上,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游戏来学汉语?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汉语课上适合做哪些游戏活动提出建议。

(三)学习歌曲《丢手绢》

1.听歌曲录音,老师简单介绍歌曲的意思。

2.跟录音学唱歌,或者老师教歌。

3.学生在小组中唱歌,为比赛做准备。

4.小组进行唱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唱得好。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2.课外学习任务:写一个与你喜欢的游戏相关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真实交际和汉语乐园

听一听,选一选。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手绢、回头、追、一下子、蹲、位置、转圈

听听,排顺号

妈妈 你 这个 真 鸡 厉害

教后反思: 学生在小组中朗读,先看拼音读,多读几遍,直到不看拼音直接读课文。朗读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够认读本课“我会认”中的十二个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重点掌握“我会用”中的七个词语。有条件的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紧、胜利、TT”等词语。

2.掌握语法点“开始+动词„‘动词+介词‘在’字词组’’的用法。

(1)我要开始捉“小鸡”了。

(2)一下子蹲在我原来的位置上。

3.掌握三点水和车字旁,能够归纳已学过的由这两个偏旁组成的汉字。会书写六个

汉字。

能力目标

1.能听懂课文录音及有关“做游戏”话题的谈话。 、r

2.能量围绕话题谈做游戏的过程及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乐趣。

3能读懂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两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

2·在课文学习中理解“我会认”的词语,掌握“我会用’’的词语和本课的语法点。

3.围绕话题“做游戏”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一(朗读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对话的内容。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词语“翅膀、钻、紧、厉害、胜利”;初步学会词语“站、注意,,的用法。

4.感知本课的语法点:“开始+动词”.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导入1:做“击鼓传花”的游戏。

老师或一名学生背对着全班学生喊开始,学生依次传花或其他物品,然后老师(学生)

喊“停”。花落在谁手中,谁就站起来表演节目。(最好表演讲故事、背课文之类的语言节目)

导人2:小组讨论。

平时大家喜欢玩什么游戏?玩游戏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言,然

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老师总结,引出课题:我们来做游戏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看拼音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试读的过程中,开始可以慢一点儿,要求看拼音准确发音,多读几遍,然后不看拼音,

直接读课文。

2.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着录音读课文,感受语气和语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课文中的语气词、感叹句和祈使句比较多,要读出相应的语气和情感来。

3.学生在小组中阅读课文,侧重理解课文的意思。

老师提示学生,注意通过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词语同学之间可以互帮

互学,或请教老师。

(三)课文朗读表演

1。示范表演。

由四个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要求熟练读课文,最好能带感情,读出相应句子的语气来。如:

(1)咱们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

(2)看我的,我要开始捉“小鸡”了。

(3)你这个“鸡妈妈”真厉害。

(4)哈哈哈!我们胜利了。

2./J、组合作准备。

学生在小组中做准备,分角色朗读,展示课文内容。先达到熟练程度,然后再有感情地

朗读,并读准语气。

3.小组展示表演,学生进行评价。

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得自然,分别给每一个小组计分。

(四)学习动词

1.开始。

从课文中找到原句,体会意思,记住搭配格式“开始+动词”。

“看我的,我要开始捉‘小鸡’了。”

“开始+动词”和助动词“要”进行比较学习。二者的位置和作用一样,只是意义不同。“开始”还可以单独使用。如:

比赛开始了。

练习:把下列句子中的“要”换成“开始”。

(1)你们注意听,我要说了。

(2)我们要听写了。

(3)天要下雨了。

2.胜利。

看翻译理解词义,或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哈哈哈!我们胜利了。”

“胜利”表示“比赛赢了”的意思。

练习:用“胜利”陈述以下情景。

(1)两个人下棋,一个人赢了。

(2)我们班和二班比赛,我们班赢了二班。

(3)爬山比赛,我们终于爬上山了。

(五)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_老师对本课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用“开始”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

第二课时 课文一(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感知新词语,积累语感。

2.能听懂听力材料,做相关的练习。

3.能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老师把对话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话说给学生听。

例: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儿,玛依拉提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艾尔肯做“鸡妈妈”,巴特做“老鹰”,其他的同学做“小鸡”。“老鹰”要抓“小鸡”,“鸡妈妈”拼命保护“小鸡”,“老鹰”怎么也抓不上“小鸡”。最后,艾尔肯说,我们胜利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1. 听后,选择恰当的答案:

(1)谁提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A.玛依拉 B.艾尔肯 C.巴特

(2)在游戏中,谁当鸡妈妈?

A玛依拉 B。艾尔肯 C.巴特

(3)是谁说的“我们胜利了”这句话?

A。玛依拉 B.艾尔肯 C.巴特

2.指出老师改动了课文的哪些地方。

(二)复述课文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用自己的话陈述课文内容。

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应该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学生,把课文内容说出来即可,其他同学可以帮助。

例: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儿,玛依拉提出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都赞成。艾尔肯说他做“鸡妈妈”,巴特做“老鹰”,其他的同学做“小鸡”。“老鹰”拼命地要抓“小鸡”,“鸡妈妈”拼命地保

护“小鸡”。最后,“老鹰”连一只“小鸡”也没有抓住。

2.小组选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表演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学生分别扮演玛依拉、艾尔肯、巴特和其他同学,自己设计动作和语言,表演课文内容。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表演,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流利地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

第三课时 课文二(阅读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词语“翅膀、钻、紧、厉害、胜利、手绢、回头、追、一下子、蹲、位置、转圈”,初步感知重点词语“站、注意、丢、只、

轻、背、首”。感知句型“动词+介词‘在’字词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人

1.各小组准备一个游戏节目,边玩边说。

2.学生进行评价,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得好。 ~

3.老师总结。书写课题:丢手绢 。

(二)朗读课文

1.听录音,跟读课文。

注意“蹲、转圈、丢”的发音和多音字“背”的发音(第四声)。

2.学生借助拼音白读课文。

学生在小组中朗读,先看拼音读,多读几遍,直到不看拼音直接读课文。朗读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

(三)阅读理解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

(1)“我们”在什么时候、在哪儿玩“丢手绢”这个游戏的?

(2)帕丽旦是怎样把手绢丢在“我”身后的?“我”发现后为什么没追上她?

(3)“我’’是怎样把手绢放在李小明的身后的?他为什么没有发现?

(4)李小明给大家表演了什么节目?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思考问题的答案。

3。老师通过一问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新词语

1.一下子。

“她跑得太快了,一下子蹲在了我原来的位置上。”

“一下子’’表示‘‘十分迅速,很快”的意思,一般用在动词前,表示迅速完成动作。如:

(1)大风一下子把树刮倒了。

(2)他一下子超过我,跑到最前面。

练习:用“一下子”陈述下列情景。

情景1:眼看他要摔倒,我很快把他拉住了。

情景2:汽车突然停住了。

情景3:窗户突然被风刮开了。

2.蹲。

“一下子蹲在了我原来的位置上。”

“蹲,,表示腿部动作(足字旁),两腿弯曲,像坐的样子,但屁股不着地。可以用动作演示

词义,或者让学生对照翻译理解词义。如:

(1)老人蹲在大门口。

(2)他喜欢蹲在地上吃饭。

练习: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用“蹲”描述其动作。

(五)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j

2.课外学习任务: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一下子”写一个句子。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1)“我们”在什么时候、在哪儿玩“丢手绢”这个游戏的?

(2)帕丽旦是怎样把手绢丢在“我”身后的?“我”发现后为什么没追上她?

(3)“我’’是怎样把手绢放在李小明的身后的?他为什么没有发现?

第四课时 课文二(深入学习) 、

一.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整体领会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新句型,掌握其用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分段阅读,掌握课文结构

1.第一段(第1自然段):下课后,我们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 深入阅读,思考问题:第一段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第二段(第2自然段):帕丽旦把手绢丢在了“我”身后,

“我”发现了,但没有追上她。深人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帕丽旦是怎样把手绢放在“我”身后的?

(2)“我”为什么没有抓住她?

3.第三段(第3自然段):“我”成功地抓住了李小明。 深入阅读,回答问题:

(1)“我”是怎样抓住李小明的?

(2)如果被抓住的人是你,你会表演什么节目?

4.课文的主要意思。

下课后,我们玩“丢手绢”的游戏。帕丽旦把手绢放在了我身后,但“我”没有抓住她;“我’’把手绢放在了李小明的身后,他没有发现。“我”抓住了李小明,李小明给大家背了首 儿歌。

(二)学习新句型

1.动词+“在”字词组。

“她在我身后停了一下。”“一下子蹲在了我原来的位置上。”

(1)引导学生观察“在”在句子中的位置,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2)老师简单解释两种用法在意义上的区别。

“在”字词组+动词:强调在哪儿做动作,“在什么地方停了下来”。

动词+“在”字词组:强调动作的结果,“蹲在哪儿了”。 练习:把下列句子换成“动词+介词‘在’字词组”形式。 。

弟弟在床上躺着。 。

孩子们在沙发上坐着。

2.动词+了+一下/数量词。

“她在我身后停了一下。„‘我快快地跑了一圈。”

(1)这种结构表示:①动作进行的状态(短暂);②动作完成的次数、时间。如:

我想了一下。 孩子叫了一下。

我做了一遍。 他迟到了两次。

雨下了两天。 我们写了半个小时。

(2)练习:用“动词+了+一下(数量词)”结构陈述下列情景。 情景1:他们讨论以后才给回答。

情景2:我们休息以后继续练习。

(三)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熟练朗读课文。

2.用所学句型口头造句。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练习:用句型造句

我做了一遍。 他迟到了两次。

雨下了两天。 我们写了半个小时

第五课时 课文二(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听力材料,做相关的练习。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能陈述做游戏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听力训练

老师将课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话说给学生听。

例:下课后,我们在操场上做“丢手绢”的游戏。帕丽旦第一个丢手绢,她跑了一圈后,在我身后停了一下,我回头一看,手绢就在我身后。我捡起手绢追她,可她跑得太快,一下子蹲主了我的位置上。我只好拿着手绢继续跑。我把手绢丢在了李小明的身后,他没有发现。我快快地跑了一圈,一把抓住了李小明。

1.听后,选择恰当的答案:

(1)谁是第一个丢手绢的人?

A.帕丽旦 B.“我” C.李小明

(2)为什么“我”是第二个丢手绢的人?

A.“我”没有发现帕丽旦把手绢丢在“我”身后

B.“我”没有找到手绢

C.“我”没有追上帕丽旦

(3)李小明是怎么被抓住的?

A.他跑得太慢 B.他没有发现手绢 C.他想丢手绢

2.指出老师在哪些地方改动了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把游戏的过程详细地复述

出来。

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要讲述游戏的全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学生,在大家的帮 助下,也要尽可能地多说一些。

例:我们在操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帕丽旦第一个丢手绢,她跑了一圈,在我的身后停了一下,我一转身,发现手绢就在我身后。我赶忙拿起手绢追她,可是她跑得太快,很快就蹲在了我的位置上。我只好拿着手绢继续跑,跑了一圈后,我把手绢丢在李小明身后,他没有发现手绢,被我抓住了。李小明只好起来给大家表演节目。

2.小组之间进行复述课文的比赛。

看哪个小组选派的代表复述得流利、完整。学生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完整地复述课文。

第六课时 语言强化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法学习重点词语“站、注意、丢、只好、轻、背、首”。

2.掌握三点水和车字旁,并搜集由它们组成的汉字。

3.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注、丢、位、转、轻、背”。

二.教学步骤

(一)用搭配法学习动词

1.站、丢、背。

(1)从课文中找到带有这些动词的句子,通过上下文判断词语的意思,也可以对照翻译理解其意思。

“你们站在我身后。”

“我和同学们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

“李小明走到中间,给大家背了一首儿歌。”

(2)根据意义寻找与动词搭配的词语。

这三个动词都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作涉及的对象是后面接的名词。如:

站:站在前边、站在门口、站在上边„„

丢:丢果皮、丢废纸、丢石子„„

背:背课文、背生词、背诗歌„„

(3)练习:把上述词组扩展成句子;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用上述动词描述其动作。

2.注意。

(1)从课文中找到带有动词“注意”的句子,通过上下文判断其意思,也可以对照翻译理解词语的意思。

“注意左边,老鹰要从翅膀下钻过来了。”

(2)根据意义寻找与动词搭配的词语。

“注意”指心思或意志放到某一方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

注意汽车注意红灯注意休息注意方法注意态度

(3)练习:把上述词组扩展成句子。

(二)用比较法学习形容词“轻”

1.从课文中找到带有形容词“轻”的句子,通过上下文判断其意思,也可以对照翻译理解词语的意思。

“我把手绢轻轻地放在了李小明身后。”

2.比较反义词“轻”与“重”。

从意义上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比较:重量大小和用力大小。如:

葡萄 比瓜轻一瓜比葡萄重女生比男生轻一男生比女生重 轻轻地打一重重地打 轻手轻脚一重手重脚

走路很轻一走路很重

3.练习:用“轻”改说下列句子。

(1)我比弟弟重。

(2)他的书包比我的书包重。

(3)他猛地一下关上了门。

(4)我用力拉起了他。

(三)学习三点水和车字旁

1.出示两个偏旁,解释其意义。

(1)三点水,“氵”由“水”的象形字变化而来,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动作或特征。放在左边,字形缩小。如“江、洗、游、滑、浓”。

(2)车字旁,表示与“车”相关的事物、动作和特征,放在左边,倒数第二笔的横变成提。

如“轮、较、转、轻”。

2.请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汉字,找到由三点水和车字旁组成的汉字,看谁找得多。

(四)书写汉字

1.注意左右结构的合体字“注、位、转、轻”,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分布特点,并模仿书写。

(1)三点水和单人旁要缩小,仅占三分之一。

(2)车字旁略微大一点儿,但仍比右边的部件小。

2.注意上下结构的合体字“丢、背”,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分布特点,并模仿书写。丢:“一’+“去”,撇要短一些,“去”字的第三笔竖不要超过上面的撇。

背:上边的“北”缩小,仅占三分之一。

3.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手进行书空练习。

4.学生进行描红书写练习,老师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之间互评。

5.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老师挑选写得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向写得好的同学学习,努力写好汉字。

(五)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节课所学的六个汉字,每个字最少写三遍。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我们来做游戏吧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

第七课时 真实交际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运用所学句式和词语,完成陈述做游戏的过程。

2.完成真实交际任务。

二.教学步骤

(一)表演做游戏

1.做书上的口语交际第二题“声音从哪里来”。

2.学生在小组中边做边说。

3.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学生进行评价,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表演得好,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二)围绕话题,小组讨论汇报

1.小组讨论。

(1)大家平时都喜欢做哪些游戏?

(2)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3)在汉语课上,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游戏来学汉语?

2.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汉语课上适合做哪些游戏活动提出建议。

(三)学习歌曲《丢手绢》

1.听歌曲录音,老师简单介绍歌曲的意思。

2.跟录音学唱歌,或者老师教歌。

3.学生在小组中唱歌,为比赛做准备。

4.小组进行唱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唱得好。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老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价,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2.课外学习任务:写一个与你喜欢的游戏相关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真实交际和汉语乐园

听一听,选一选。

翅膀、钻、紧、厉害、胜利、手绢、回头、追、一下子、蹲、位置、转圈

听听,排顺号

妈妈 你 这个 真 鸡 厉害

教后反思: 学生在小组中朗读,先看拼音读,多读几遍,直到不看拼音直接读课文。朗读有困难者,其他同学可以帮助。


相关文章

  • 小学双语五年级下册汉语教案 课题
  • 小学双语五年级下册汉语教案 课题:第一课 雨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重点句型,要求能结合情 境运用.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的方式和学生自学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查看


  • 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汉语上册
  • 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汉语上册 授课教师:........ 内容: 第四课 我的中学生活 课类:新授课 第一课时 课文 我的中学生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1.流利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含义.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查看


  • 三年级汉语教案 1
  • 学校:乌鲁格汗薄依小学 教师:努尔麦麦提"图尔迪 课目:汉语 年级: 三年级 新课题目:第四课燕子妈妈笑了 时间:2014年10月27日 新课内容:课文一 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锻炼学生能用字典自己查词语的自学能力, ...查看


  • 汉语拼音教案2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 )年级(语文 )教研组 第 1 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 )年级(语文 )教研组 第 2 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一 )年级(语文 )教研组 第 3 页 2016-2017学年第 ...查看


  • 双语特岗五年级汉语下册第九课争吵教案1
  • 双语班小学汉语五年级下册 第九课 <争吵> 马胡力别克·加铁力 2011-7-27 第九课 <争 吵> 第二课时 课文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一).交际能力目标: 1.运用边度.边思考.边记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提 ...查看


  • 三年级汉语教案
  • 三年级汉语教案 (下册) 快乐的童年 课题 第十三课 快乐的童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生字的字形和读 音,并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标准发音.意思和使用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词语,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词语造句. 过 ...查看


  • 小学六年级汉语课教案
  • 年 前提测评及导入 新课 课题 月 日 课时 第十六课 谈学习方法 词语 教学目标与学习 目标 学会本课的 11 个生字,记住结构和偏旁部首名称,能 正确书写.掌握本课所学的 15 个词语,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难点及 其外处理 重点:学会本 ...查看


  • 四年级汉语试讲教案
  • 双语班四年级汉语上册 第三课 团结就是力量 课文介绍:赛买提的手再昨天拔河比赛时擦破了,今天下午要决赛了,有人建议他不要参加了,可是他又是班里力气最大的,他不愿看到班级输,所以和大家一起为班级努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句型. (1) 你 ...查看


  • [我的朋友]教案
  • <我的朋友>教案 教学对象:一年级的留学生. 课程名称:初级汉语综合课 所用教材:<发展汉语>系列配套教材包括<初级汉语>(上.下)(北京语言 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一版)<初级汉语(上)&g ...查看


  • 职业技能大赛
  • 福州教育学院09级从师(业)技能大赛活动内容 一.面向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同学 "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大赛 二.面向2009级各专业同学 三.面向学院全体学生,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组织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 *师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