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中"双差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爱的教育,更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现在许多中学生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因此,对中学生,特别是对“双差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感恩教育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父母的艰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感恩教育;“双差生”;重要性   感恩是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他人所给予的恩惠或帮助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联系。而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最起码的觉悟要求。   感恩教育其实无处不在。在家庭中,父母要感恩孩子,孩子要感恩父母,妻子要感恩丈夫,丈夫要感恩妻子;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老师要感恩学生,学生要感恩老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感恩教育也必不可少。   所以感恩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感恩教育却越来越被“冷落”。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太过注重儿女的成才教育,而忽视其成人教育。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对儿女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只要儿女过得好,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使本来应为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互动,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的无私付出。长辈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习惯。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得父母自身漠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这势必影响到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部分中学生甚至产生了心理上的偏差,认为父母都是欠他们的,为他们提供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感激、尊重成了没必要的东西。其次,是学校教育,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学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再次,是社会教育,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邪气蔓延,污染了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给中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特别是对“双差生”来说尤为重要。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两方面都差的在校学生。他们处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有的是家庭的中心,被家人过度宠爱;有的是父母不在身边,管理不到位,甚至无暇顾及,长期以物质来满足他们;有的是单亲或离异家庭,对周围的事物相对敏感。使得他们在思想上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行为上,缺乏理智,往往凭一时的感情去行事,很少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为了所谓的“兄弟义气”,大打出手;学习上,缺乏正确、坚定的目标和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望低,厌学思想严重,更有甚者以不学为荣,以学习为耻;纪律上,缺乏自觉性,对学校、班级的管理教育抵触性强,认为错皆不在己;生活上,缺乏自我约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追求娱乐消遣,易结交一些有类似行为的同龄人,拉帮结派,无事生非,欺负他人。   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出现诸多不良现象。在家中,有些对自己的父母不太礼貌,经常因为一些琐事与父母争吵,甚至顶撞父母;有些跟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不断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而忽视父母的付出;有些甚至嫌弃父母��唆、贫困;更有甚者无故发脾气,对父母大呼小叫,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甚至做出伤害父母的事。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时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迟到、早退、睡觉、旷课,甚至抽烟、喝酒、打架,扰乱课堂秩序,顶撞老师。在社会中,不懂礼让,经常出入网吧、娱乐场所,甚至以破坏公物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他们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感恩教育,他们不懂得感恩。所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一本书曾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的青少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父母、家人、老师、朋友、成长,社会、生活、学习,那么他们才会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用感恩的心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感恩的心去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成为每个人的美德。而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双差生”学会感恩,关键要让他们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古人云:“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四溢,香泽万里。对“双差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唤醒他们内心的真善美,让他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能让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发现,去探索,去品味生命中的至真至纯。   参考文献:   1.彭成.感动中国:青少年必上的8堂感恩课[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04).   3.吕莉莉.感恩的心――浅谈感恩教育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6).   4.周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容忽视[J].兵团工运,2009(04).   (作者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附属中学)

  摘 要: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爱的教育,更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现在许多中学生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因此,对中学生,特别是对“双差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感恩教育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父母的艰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感恩教育;“双差生”;重要性   感恩是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他人所给予的恩惠或帮助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联系。而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最起码的觉悟要求。   感恩教育其实无处不在。在家庭中,父母要感恩孩子,孩子要感恩父母,妻子要感恩丈夫,丈夫要感恩妻子;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老师要感恩学生,学生要感恩老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感恩教育也必不可少。   所以感恩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感恩教育却越来越被“冷落”。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太过注重儿女的成才教育,而忽视其成人教育。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对儿女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只要儿女过得好,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使本来应为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互动,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的无私付出。长辈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习惯。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得父母自身漠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这势必影响到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部分中学生甚至产生了心理上的偏差,认为父母都是欠他们的,为他们提供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感激、尊重成了没必要的东西。其次,是学校教育,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学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再次,是社会教育,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邪气蔓延,污染了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给中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特别是对“双差生”来说尤为重要。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两方面都差的在校学生。他们处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有的是家庭的中心,被家人过度宠爱;有的是父母不在身边,管理不到位,甚至无暇顾及,长期以物质来满足他们;有的是单亲或离异家庭,对周围的事物相对敏感。使得他们在思想上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行为上,缺乏理智,往往凭一时的感情去行事,很少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为了所谓的“兄弟义气”,大打出手;学习上,缺乏正确、坚定的目标和学习积极性,求知欲望低,厌学思想严重,更有甚者以不学为荣,以学习为耻;纪律上,缺乏自觉性,对学校、班级的管理教育抵触性强,认为错皆不在己;生活上,缺乏自我约束,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追求娱乐消遣,易结交一些有类似行为的同龄人,拉帮结派,无事生非,欺负他人。   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出现诸多不良现象。在家中,有些对自己的父母不太礼貌,经常因为一些琐事与父母争吵,甚至顶撞父母;有些跟父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不断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而忽视父母的付出;有些甚至嫌弃父母��唆、贫困;更有甚者无故发脾气,对父母大呼小叫,丝毫不顾及父母的感受,甚至做出伤害父母的事。在学校,以自我为中心,时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迟到、早退、睡觉、旷课,甚至抽烟、喝酒、打架,扰乱课堂秩序,顶撞老师。在社会中,不懂礼让,经常出入网吧、娱乐场所,甚至以破坏公物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他们这些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感恩教育,他们不懂得感恩。所以,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一本书曾这样写道:如果我们的青少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自己的父母、家人、老师、朋友、成长,社会、生活、学习,那么他们才会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用感恩的心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感恩的心去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成为每个人的美德。而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双差生”学会感恩,关键要让他们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古人云:“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四溢,香泽万里。对“双差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唤醒他们内心的真善美,让他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能让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发现,去探索,去品味生命中的至真至纯。   参考文献:   1.彭成.感动中国:青少年必上的8堂感恩课[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04).   3.吕莉莉.感恩的心――浅谈感恩教育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6).   4.周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不容忽视[J].兵团工运,2009(04).   (作者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附属中学)


相关文章

  • 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有封面)
  • 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某某某 20 -20 学年第 高 ( )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 ( )班的班主任工作.该班是一个文科普通班,整体素质较差,<日常行规>方面"出格""越轨&quo ...查看


  • 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 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文/张根强 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我在西北师大体育馆聆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专家型教师的"科学管理.艺术育人"的经验交流,在与这些专家型教师近距离接触后,亲眼目睹和感受到了他们的大家风范 ...查看


  • 年级主任述职报告3
  • 年级主任述职报告 去年八月,在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担任了初一年级主任.新初一是一个生源差,学生整体素质差的群体,这对我来说,更是一种新的挑战.作为一个新的团队,大多数老师中老老师,也有一部分教师是刚从大学分配下来的.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 ...查看


  • 2010年暑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 2010年暑假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张亚娟 做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不断提高自己修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读文学,升华我们的情感 ...查看


  • 浅谈提高高中差生的数学成绩的体会
  • 浅谈提高高中差生的数学成绩的体会 摘要:高中差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基础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是这个群体最显著的特点.在初中经历了中考的挫折,跨入高中,往往是信心不足,没有要把高中课程学好的强烈愿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枯燥.乏味. ...查看


  • 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表(共9篇)
  • 篇一:第二学期高三九班班主任工作行动计划表 高三九班班主任工作行动计划表(第二学期) 篇二:2011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0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班级工作遵循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发展人为本,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本.通过制度 ...查看


  • 如何大面积提高高中英语差生的成绩
  • 高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发现两个班的英语成绩非常不理想,及格的学生每个班不超过10人.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以前从没有碰到过这样的生源,如何才能带好他们就成了我那几天最大的课题.通过仔细的了解,我发现学生英语差的原因并不是智力有问题,更多的是 ...查看


  • 学校管理工作反思
  • 学校管理工作反思 11月26日晚,我参加了由教导处组织的八年级教师教学工作座谈会.会上,就朱xx主任对八年级前阶段教学工作的总结,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对班级学情.学科教学.个人工作.学生问题.问题学生.班级管理各个方面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全方位 ...查看


  • 我的班级管理创新故事2
  • 我的班级管理创新故事 阿蓬江中学 10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对我有些许感伤.15年前,我带着旺盛的精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来到阿蓬江中学,在灿烂的10月我接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班:经过一个加强班挑选后形成48人的班集体,学生在学习上根本没有目标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