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长征第一渡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扼江西南北交通之咽喉,为闽、粤之通道。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建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

平缓朴实的于都河从这里已流过了千百年,如果不是因为长征,它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从1934年10月16日起,于都河渡口成为长征第一渡。

当时,于都河上架起了八座浮桥。在瑞金的中央党政机关人员以及从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宁化等战场上过来的红军将士陆续集结于此,拉开突围转移的帷幕。1934年10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部队分别从于都的山峰坝、东门、南门、西门、孟口、鲤鱼、石尾、渔翁埠等8个渡口过桥。

10月18日,刻在于都人民心中永志难忘的日子———生病躺在担架上的毛泽东噙泪挥别老区的乡亲,周恩来等向苏区百姓鞠躬拜谢,依依不舍地从于都的东门渡口过浮桥……

当时,于都河上灯火通明,唢呐声声,人如潮涌,老百姓拿着鸡蛋、花生、布鞋送给红军,他们出动了上万劳力和800多条船只为红军壮行,唱起了悲怆感人的送红军的歌曲———

几天内,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86000余人全部渡河西征,并首先粉碎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西去湖南。

于都人民帮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余名红军伤病员,有6万儿女参加红军,10万余人支前参战,有史可查的烈士多达16300余人。红军在于都结集的十多天里,蒋介石连一点音讯都没有得到,以至一个月后才发现红军转移了。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于都人就筹建了长征第一渡的纪念塔和纪念亭,80年代又建起1.1万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1996年再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碑,1998年全县党员民兵捐款建成“长征第一渡”纪念碑群。

长征第一渡纪念碑高为10.18米,寓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和红军机关于10月18日在东门渡踏上长征征途;碑身为双帆造型,寓意是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的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右边为叶剑英1962年建军节为缅怀当年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于都到处都是“长征”,长征村、长征小学、长征大道、长征大桥、长征广场……于都和长征紧紧相连。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扼江西南北交通之咽喉,为闽、粤之通道。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建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

平缓朴实的于都河从这里已流过了千百年,如果不是因为长征,它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从1934年10月16日起,于都河渡口成为长征第一渡。

当时,于都河上架起了八座浮桥。在瑞金的中央党政机关人员以及从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宁化等战场上过来的红军将士陆续集结于此,拉开突围转移的帷幕。1934年10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部队分别从于都的山峰坝、东门、南门、西门、孟口、鲤鱼、石尾、渔翁埠等8个渡口过桥。

10月18日,刻在于都人民心中永志难忘的日子———生病躺在担架上的毛泽东噙泪挥别老区的乡亲,周恩来等向苏区百姓鞠躬拜谢,依依不舍地从于都的东门渡口过浮桥……

当时,于都河上灯火通明,唢呐声声,人如潮涌,老百姓拿着鸡蛋、花生、布鞋送给红军,他们出动了上万劳力和800多条船只为红军壮行,唱起了悲怆感人的送红军的歌曲———

几天内,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86000余人全部渡河西征,并首先粉碎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西去湖南。

于都人民帮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余名红军伤病员,有6万儿女参加红军,10万余人支前参战,有史可查的烈士多达16300余人。红军在于都结集的十多天里,蒋介石连一点音讯都没有得到,以至一个月后才发现红军转移了。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于都人就筹建了长征第一渡的纪念塔和纪念亭,80年代又建起1.1万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1996年再建“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碑,1998年全县党员民兵捐款建成“长征第一渡”纪念碑群。

长征第一渡纪念碑高为10.18米,寓意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和红军机关于10月18日在东门渡踏上长征征途;碑身为双帆造型,寓意是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碑座左边为陆定一的手书《长征歌》第一首“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右边为叶剑英1962年建军节为缅怀当年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写的诗:“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于都到处都是“长征”,长征村、长征小学、长征大道、长征大桥、长征广场……于都和长征紧紧相连。


相关文章

  • 长征第一渡:夜渡于都渐渐鸣
  • 1933年10月,国民党纠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开始考虑以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为目的的战略转移.确定主力突围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最终将突围转移地点选在 ...查看


  • 新世纪以来红军长征研究述评(2)
  • 二.重要热点问题及研究方法评析 1.关于红军长征的原因 过去长期以来的主要观点是: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现在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因 ...查看


  • 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教案
  • 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教案 [目的意义]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从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查看


  • 山歌:赣南老区客家山歌刍议--中国文学网
  • 赣南老区客家山歌刍议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李恒 周小美 内容提要 文章叙述了赣南客家山歌在生活中尤其是革命战争中的作用与特色.客家山歌是客家民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由生活与劳动中积累下来的艺术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地方艺术特征,是 ...查看


  • 江西文化信息
  • 江西文化信息 第31期(总第335期) 江西省文化厅办公室 2006年11月3日 文化要闻 ● 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江西代表团满载而归 ● 我省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进入培训阶段 ● 省话剧团重排<雷雨>进校园 ...查看


  • 人物|雩都(于都)县籍开国将军及军(省.部)老红军(十四)-曾雍雅
  • 曾雍雅,于都县梓山乡固院村人,西藏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曾雍雅(1917-)江西省于都县梓山乡固院村人. 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宣 ...查看


  • 长征小资料
  • 长征中的重要会议 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黎平会议 1935年1月1日在贵州瓮安县召开猴场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在贵州省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1935年2月在云南省扎西( ...查看


  • 赣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 赣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赣市府发„2011‟24号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赣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有关 ...查看


  • 每双鞋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1日 15:44 | 返回粤语台 | 来源:中国网 | 手机看新闻 1934年,8.6万红军主力从这里的8个渡口渡河,搭浮桥,摆渡船,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80多年过去了,这里早有了&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