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伟大圣人。白鹿洞书院的创立,“明五伦”的提出,这些都是朱熹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甚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单就教育思想而言,朱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绝对是教育界的伟人。

“知行合一”,指的是既要‘致知’又要‘力行’,是朱熹特别强调在进行道德教育时的道德践履法。朱熹曾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须注重实践,这在今天看来,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的读死书,而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朱熹认为知与行是统一的,他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不可偏废’。对于‘知’现今的道德教育也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但对于‘行’,则少有关切,现实中官员腐败,人情冷漠,伦理道德被鄙视践踏等一系列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知识,道德更是一种实践理性。对于“行”,朱熹侧重的是道德方面,这个与当今社会所定义的“行”有所不同,但道德的实践却都被两者所包括。而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的现今社会,不道德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是很令人担忧的。朱熹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虽五伦束缚了当时人民的思想,但那时的社会道德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所以说道德之“行”非常重要,现今社会也必须重视道德的实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可以说是朱熹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想做到这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识渊博,另一面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探寻。朱熹认为,做学问主要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或寻求真理,而教师只不过是一个“引路人”。在这里我们看出,朱熹很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这种想法是十分正确的。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朱熹创办白鹿洞书院,本身就是一种“行”。对于像朱熹这样有学问的人来说,他们将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其他人,这才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会为学生注入新知识、新思想。在白鹿洞书院中,我们知道历史上这里曾经有过盛况空前的学术大会,陆九渊与朱熹的辩论(南康之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这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应是思想交流之所。也正是如此,在白鹿洞书院里,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流派的辩论了解到很多思想,学习到很全面的知识,这也利于学术的发展、人才的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现今的很多教育思想、方法理论,其实都来源于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可以说他的那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延伸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还有就是他作为一个“引路人”对于知识以及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我们后人所应好好学习的。

朱熹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朱熹是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伟大圣人。白鹿洞书院的创立,“明五伦”的提出,这些都是朱熹为后世留下的宝贵财富。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甚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单就教育思想而言,朱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绝对是教育界的伟人。

“知行合一”,指的是既要‘致知’又要‘力行’,是朱熹特别强调在进行道德教育时的道德践履法。朱熹曾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实就是在告诫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须注重实践,这在今天看来,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的读死书,而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朱熹认为知与行是统一的,他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不可偏废’。对于‘知’现今的道德教育也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但对于‘行’,则少有关切,现实中官员腐败,人情冷漠,伦理道德被鄙视践踏等一系列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知识,道德更是一种实践理性。对于“行”,朱熹侧重的是道德方面,这个与当今社会所定义的“行”有所不同,但道德的实践却都被两者所包括。而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的现今社会,不道德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是很令人担忧的。朱熹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虽五伦束缚了当时人民的思想,但那时的社会道德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所以说道德之“行”非常重要,现今社会也必须重视道德的实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可以说是朱熹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想做到这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识渊博,另一面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探寻。朱熹认为,做学问主要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去掌握知识或寻求真理,而教师只不过是一个“引路人”。在这里我们看出,朱熹很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这种想法是十分正确的。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朱熹创办白鹿洞书院,本身就是一种“行”。对于像朱熹这样有学问的人来说,他们将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其他人,这才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会为学生注入新知识、新思想。在白鹿洞书院中,我们知道历史上这里曾经有过盛况空前的学术大会,陆九渊与朱熹的辩论(南康之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这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更应是思想交流之所。也正是如此,在白鹿洞书院里,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流派的辩论了解到很多思想,学习到很全面的知识,这也利于学术的发展、人才的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现今的很多教育思想、方法理论,其实都来源于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可以说他的那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延伸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还有就是他作为一个“引路人”对于知识以及真理的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我们后人所应好好学习的。


相关文章

  • 浅析朱熹思想
  •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朱熹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人们对其思想进行片面地批判,而今天的我们在研究时才 ...查看


  •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 摘要: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查看


  • 王阳明心学浅谈
  • 王阳明心学浅论 前言:先说说我为什么选择王阳明心学作为本次期末作业课题,第一次知道王阳明这个人是在高中的历史课本里,而对王阳明心学的兴趣来自于我最近在读的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作者在此书中将王阳明誉为"明朝第一 ...查看


  • 关于宋玉的文学史地位与宋玉研究的现实意义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 s han Nor m al Un iversity 2008 02, 10(1) :43-46 关于宋玉的文学史地位与宋玉研究的现实意义 刘 刚 (鞍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辽宁鞍山114007) ...查看


  • _忠恕_絜矩之道_与社会和谐
  • JournalofHefe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社会科学版)合肥学院学报( "忠恕-絜矩之道"与社会和谐 张增田,诸伟奇 1 2 (1.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2.安徽 ...查看


  •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干,自孔子确立以来,迄今两千多年,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从先秦到清代,儒学先后形成四种理论形态. 第一个理论形态是先秦时期的古典儒学.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进一步 ...查看


  •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 古代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引言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结构,是我国封建教育的重要辅助和有益补充.面对新时代的文化要求,重新审视书院,目的 ...查看


  •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意义评析
  • 史证 LISHIKAOZHENG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意义评析 □ 西京学院魏燕明 摘要朱熹是我国封建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理学学说的集大成者.作为古代教育家,朱熹倡导以理学为核心的教育 思想,编撰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著作,开展以书院为模式的 ...查看


  • 儒释道的合流
  • 摘 要: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与中国本土文化――儒学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儒释道三者合流,最重要的产物是宋明理学.儒释道三者合流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最好表现,也对我国法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借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