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单元: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三
特邀撰稿教师: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孙大武
要求: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到秋天苹果就红了;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小河变清了,路变宽了,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新发现写下来。
快乐导航:
新的发现,需要新奇的眼光。曹文轩先生说:未经凝望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凝望,是一种专注,这样的专注必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进而触发新的发现。所以,又有人说,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带上你的眼睛,开动你的大脑,活动你的手和脚,生活之美就在你的眼前渐次展开。
词语加油站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心领神会 手忙脚乱
百思不得其解
怎样快速剥花生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四年级 徐嘉艺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叫我帮她剥花生。妈妈说:“剥满一百粒花生,你就可以出去玩了。”
“一百粒花生?我要剥到什么时候啊?”我大叫道。可为了能出去玩,我只好坐在凳子上剥起来。
花生壳硬硬的,剥起来很难,根本不像吃花生那样有趣。我一会儿把花生放在凳子上用力敲,一会儿又把花生放在地上用脚踩,一会儿又用嘴咬。在我的百般折磨下,花生都变成了碎渣。
妈妈好奇地问道:“你这是在干吗?”
“我在剥花生呀。”我气呼呼地回答。
妈妈说:“你这哪是剥花生啊,你是在捣蛋。”
“这花生真的很难剥呀!你说我要怎么剥啊?”我真想立马把讨厌的花生抛到楼下去。
“你看看我怎样剥不就知道了吗?”
我也剥累了,就停下来,看妈妈剥。只见她随手一捏,花生壳就分成两块了,里面的花生一粒一粒完好无损,真是轻轻松松啊。
妈妈见我还不开窍,就说道:“花生的小头有个突出来的东西,那是它最先长成的地方,比较薄,里面有空隙,不像它的大头那样硬、那样实沉。你只要在它的这个地方轻轻一按,花生壳儿立马就会裂开来,再一挤一掰,花生米就出来了。”
“原来这么简单啊!我知道了!”听了妈妈的解释,我也跃跃欲试。
我拿起一颗花生,在它的小头突起处一捏,呵,花生壳裂开了!我再用手一掰,哈,还真行!两粒完整的花生米诞生啦!不一会儿我就剥了好几十粒花生。我越剥越高兴,竟忘记了出去玩的事情了!
不情不愿的开始,为下文写新发现带来的快乐制造悬念,也埋下伏笔,此所谓欲扬先抑,但作者写得真切自然,不动声色。
没有掌握方法之前,“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描写了作者剥花生不得其法,狼狈不堪,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趣味盎然。
“我”的狼狈与妈妈的娴熟形成了强烈对比。但疑问也就来了:妈妈的诀窍在哪儿?
姜是老的辣。方法对了,行动起来自然驾轻就熟,生活当中有智慧啊!这一部分人物对话谐趣横生,对比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呵”,一个“哈”,把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处的轻松跟前面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处不再提玩的事,与开头的一心想玩形成呼应,结构上是值得称赞的。
精彩发现小片段
1.“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弟弟在背诵《秋天》。“且慢,”我打断他,“苹果穿红袄,为什么呢?”弟弟大声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秋天了嘛,你忘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啦?”我不着急,又问:“那你背背下面一句啊。”弟弟背:“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哎,不对啊,怎么一个是变红,另一个是变紫呢?”
2.“老爸,你知道吗?往后啊,我坐您的车再不能坐副驾驶座了。这是最新交通法规规定的呢。”“为什么呢?不是一直就这么坐吗?道理呢?”“我看啊,主要是因为我们人小,安全带卡不住我们的身子,不安全。”“有点道理。但最主要的是,”老妈走过来,不紧不慢地说,“据交通事故统计,副驾驶座乘客面对的危险因素最大。”我和老爸不由得一起“哦”了一声。
同步单元: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三
特邀撰稿教师: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孙大武
要求: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到秋天苹果就红了;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小河变清了,路变宽了,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新发现写下来。
快乐导航:
新的发现,需要新奇的眼光。曹文轩先生说:未经凝望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凝望,是一种专注,这样的专注必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进而触发新的发现。所以,又有人说,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带上你的眼睛,开动你的大脑,活动你的手和脚,生活之美就在你的眼前渐次展开。
词语加油站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心领神会 手忙脚乱
百思不得其解
怎样快速剥花生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四年级 徐嘉艺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叫我帮她剥花生。妈妈说:“剥满一百粒花生,你就可以出去玩了。”
“一百粒花生?我要剥到什么时候啊?”我大叫道。可为了能出去玩,我只好坐在凳子上剥起来。
花生壳硬硬的,剥起来很难,根本不像吃花生那样有趣。我一会儿把花生放在凳子上用力敲,一会儿又把花生放在地上用脚踩,一会儿又用嘴咬。在我的百般折磨下,花生都变成了碎渣。
妈妈好奇地问道:“你这是在干吗?”
“我在剥花生呀。”我气呼呼地回答。
妈妈说:“你这哪是剥花生啊,你是在捣蛋。”
“这花生真的很难剥呀!你说我要怎么剥啊?”我真想立马把讨厌的花生抛到楼下去。
“你看看我怎样剥不就知道了吗?”
我也剥累了,就停下来,看妈妈剥。只见她随手一捏,花生壳就分成两块了,里面的花生一粒一粒完好无损,真是轻轻松松啊。
妈妈见我还不开窍,就说道:“花生的小头有个突出来的东西,那是它最先长成的地方,比较薄,里面有空隙,不像它的大头那样硬、那样实沉。你只要在它的这个地方轻轻一按,花生壳儿立马就会裂开来,再一挤一掰,花生米就出来了。”
“原来这么简单啊!我知道了!”听了妈妈的解释,我也跃跃欲试。
我拿起一颗花生,在它的小头突起处一捏,呵,花生壳裂开了!我再用手一掰,哈,还真行!两粒完整的花生米诞生啦!不一会儿我就剥了好几十粒花生。我越剥越高兴,竟忘记了出去玩的事情了!
不情不愿的开始,为下文写新发现带来的快乐制造悬念,也埋下伏笔,此所谓欲扬先抑,但作者写得真切自然,不动声色。
没有掌握方法之前,“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描写了作者剥花生不得其法,狼狈不堪,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趣味盎然。
“我”的狼狈与妈妈的娴熟形成了强烈对比。但疑问也就来了:妈妈的诀窍在哪儿?
姜是老的辣。方法对了,行动起来自然驾轻就熟,生活当中有智慧啊!这一部分人物对话谐趣横生,对比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呵”,一个“哈”,把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处的轻松跟前面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处不再提玩的事,与开头的一心想玩形成呼应,结构上是值得称赞的。
精彩发现小片段
1.“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弟弟在背诵《秋天》。“且慢,”我打断他,“苹果穿红袄,为什么呢?”弟弟大声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秋天了嘛,你忘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啦?”我不着急,又问:“那你背背下面一句啊。”弟弟背:“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哎,不对啊,怎么一个是变红,另一个是变紫呢?”
2.“老爸,你知道吗?往后啊,我坐您的车再不能坐副驾驶座了。这是最新交通法规规定的呢。”“为什么呢?不是一直就这么坐吗?道理呢?”“我看啊,主要是因为我们人小,安全带卡不住我们的身子,不安全。”“有点道理。但最主要的是,”老妈走过来,不紧不慢地说,“据交通事故统计,副驾驶座乘客面对的危险因素最大。”我和老爸不由得一起“哦”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