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头--记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头

——记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去采访金波时恰好是立冬,早晨没起床就听到雷声。约好9点钟还是迟到了,10点多到了金波的家,连连道歉,堵车成了最好的理由。金波微笑着将记者让进房里,虽然很早就读过金波的作品,这么近地与他相触,记者还是第一次。老人年近七十,却精神矍铄,神情爽朗,也许这就是与儿童文学相伴的魅力。

我们的交流自然从金波如何走上儿童文学之路开始。金波把这归因于童年的爱好和母亲的教导。金波对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从小读诗,从古体诗到现代诗,特别是冰心的《小读者》《繁星》,诗伴随了他一生的成长。同时金波很喜欢传统的童谣,不认为它是一种粗俗的东西,他说:“它的音乐性,艺术性吸引了我,它们都是些可以传唱的歌曲,虽然没有正式的曲子。”他的母亲有一定文化,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教金波背童谣。母亲对金波的影响是终身的,回想起来,金波对母亲还是充满感激。上大学金波读的是中文系,因此有机会对童谣进行整理,并开始写作童话诗,尝试着把诗与童话相接合。金波说:“在我的创作中,儿童诗的比重最大,甚至很多童话、散文的创作最早都是由诗引发的,《乌丢丢的奇遇》是由十四行诗连缀而成的。我的创作由童谣到歌词,到诗、儿童诗,到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如果说诗是酒的话,童话就是果汁,酒精美浓缩,果汁香甜可口,儿童虽然最喜欢果汁,同时也喜欢甜酒。”

从二十出头发表第一首童话诗开始,到新近出版的《乌丢丢的奇遇》,金波已在儿童文学园地耕耘了近五十年,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提名国际安徒生奖。他说:“其实孩子的喜欢比得什么奖都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我选择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也选择了我。”多年来,金波一直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事儿童文学工作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此过程中,他深切体会到了作为儿童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确实,要做一个称职的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对孩子怀有一种深沉的爱,要有一颗不变的童心。金波说:“搞儿童文学的人要有天赋的气质,有童心,儿童文学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所以许多大文学家,不一定能成为儿童文学家。他认为从事儿童文学的人得对自己的童年保持一种永远的新鲜感,带着自己的童年来感受今天的生活,看着今天的孩子,能引发对于童年的回忆。比如看见雨后的蘑菇,能想起蘑菇是雨变的,其实这种想法早就埋藏在自己的头脑里,只是自己童年记忆的回归。金波很喜欢孩子,经常跟孩子接触,感受现代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的感情,向孩子学习,捕捉创作的素材。著名诗人屠岸曾给金波写过一句话:“做儿童的老师,做孩子的学生。”这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很好的概括。但是,金波认为,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思想,对素材的反映才能更加敏感,才能更有深度。在《乌丢丢的奇遇》中,金波试图表达这样一种思想:构成人生最深刻的内容,不仅被爱还要进行爱的付出。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金波认为,对他们重要的是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懂得要为爱而付出。基于这种思想,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金波创作了这部具有思想和敏锐观察的童话。

金波非常关注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基本都是外国的东西,引进与输出相差很远。金波认为这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质量比别人的差,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只是作品还没有被世界普遍认同。他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儿童文学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儿童文学终有辉煌的一天。谈到目前国内的创作状况,金波赞成通常的分法,即把创作队伍分成热闹派、抒情派和传统派。他说,各派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热闹派以曲折魔幻的情节和搞笑的语言取胜,抒情派以艺术性思想性见长。由于孩子喜欢热闹,所以热闹派的作品在市场上独领风骚。但是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偏废,文学的功能不能仅仅归结为解闷,应该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看一些东西,应多创作能在孩子的感情里留下痕迹的东西。因此金波提出一方面搞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应该注重创作的多样性,不能简单地跟着市场走;另一方面出版界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还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多鼓励原创,在推出新书时不可一味地迎合孩子。大家都应明确这一点,孩子是需要引导的。

采访结束的时候,金老交给我一首诗《老人和孩子》。似是对自己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终生投入劳动的概括:

睁开眼睛看自己

已进入了老年

闭上眼睛看自己

还是那个孩子

从孩子变老人

从老人回到童年

却可以在想像中变幻

在感觉中想像

在想像中感觉

孩子——老人——孩子

一生的两境界

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头

——记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

去采访金波时恰好是立冬,早晨没起床就听到雷声。约好9点钟还是迟到了,10点多到了金波的家,连连道歉,堵车成了最好的理由。金波微笑着将记者让进房里,虽然很早就读过金波的作品,这么近地与他相触,记者还是第一次。老人年近七十,却精神矍铄,神情爽朗,也许这就是与儿童文学相伴的魅力。

我们的交流自然从金波如何走上儿童文学之路开始。金波把这归因于童年的爱好和母亲的教导。金波对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从小读诗,从古体诗到现代诗,特别是冰心的《小读者》《繁星》,诗伴随了他一生的成长。同时金波很喜欢传统的童谣,不认为它是一种粗俗的东西,他说:“它的音乐性,艺术性吸引了我,它们都是些可以传唱的歌曲,虽然没有正式的曲子。”他的母亲有一定文化,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教金波背童谣。母亲对金波的影响是终身的,回想起来,金波对母亲还是充满感激。上大学金波读的是中文系,因此有机会对童谣进行整理,并开始写作童话诗,尝试着把诗与童话相接合。金波说:“在我的创作中,儿童诗的比重最大,甚至很多童话、散文的创作最早都是由诗引发的,《乌丢丢的奇遇》是由十四行诗连缀而成的。我的创作由童谣到歌词,到诗、儿童诗,到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如果说诗是酒的话,童话就是果汁,酒精美浓缩,果汁香甜可口,儿童虽然最喜欢果汁,同时也喜欢甜酒。”

从二十出头发表第一首童话诗开始,到新近出版的《乌丢丢的奇遇》,金波已在儿童文学园地耕耘了近五十年,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包括提名国际安徒生奖。他说:“其实孩子的喜欢比得什么奖都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我选择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也选择了我。”多年来,金波一直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从事儿童文学工作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此过程中,他深切体会到了作为儿童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确实,要做一个称职的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对孩子怀有一种深沉的爱,要有一颗不变的童心。金波说:“搞儿童文学的人要有天赋的气质,有童心,儿童文学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所以许多大文学家,不一定能成为儿童文学家。他认为从事儿童文学的人得对自己的童年保持一种永远的新鲜感,带着自己的童年来感受今天的生活,看着今天的孩子,能引发对于童年的回忆。比如看见雨后的蘑菇,能想起蘑菇是雨变的,其实这种想法早就埋藏在自己的头脑里,只是自己童年记忆的回归。金波很喜欢孩子,经常跟孩子接触,感受现代孩子的生活,体验孩子的感情,向孩子学习,捕捉创作的素材。著名诗人屠岸曾给金波写过一句话:“做儿童的老师,做孩子的学生。”这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很好的概括。但是,金波认为,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思想,对素材的反映才能更加敏感,才能更有深度。在《乌丢丢的奇遇》中,金波试图表达这样一种思想:构成人生最深刻的内容,不仅被爱还要进行爱的付出。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金波认为,对他们重要的是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懂得要为爱而付出。基于这种思想,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金波创作了这部具有思想和敏锐观察的童话。

金波非常关注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但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基本都是外国的东西,引进与输出相差很远。金波认为这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质量比别人的差,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只是作品还没有被世界普遍认同。他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儿童文学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的儿童文学终有辉煌的一天。谈到目前国内的创作状况,金波赞成通常的分法,即把创作队伍分成热闹派、抒情派和传统派。他说,各派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热闹派以曲折魔幻的情节和搞笑的语言取胜,抒情派以艺术性思想性见长。由于孩子喜欢热闹,所以热闹派的作品在市场上独领风骚。但是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偏废,文学的功能不能仅仅归结为解闷,应该让孩子能够静下心来看一些东西,应多创作能在孩子的感情里留下痕迹的东西。因此金波提出一方面搞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应该注重创作的多样性,不能简单地跟着市场走;另一方面出版界不能只盯着经济效益,还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多鼓励原创,在推出新书时不可一味地迎合孩子。大家都应明确这一点,孩子是需要引导的。

采访结束的时候,金老交给我一首诗《老人和孩子》。似是对自己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终生投入劳动的概括:

睁开眼睛看自己

已进入了老年

闭上眼睛看自己

还是那个孩子

从孩子变老人

从老人回到童年

却可以在想像中变幻

在感觉中想像

在想像中感觉

孩子——老人——孩子

一生的两境界


相关文章

  • 强烈推荐六年级学生应该读的文学书籍
  • 强烈推荐六年级学生应该读的文学书籍 1."童年多阅读一些属于自已的文学书,这是种植童话.你听说过种植童话吗?就是把非常奇异的想像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自已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它们不像一棵树成长是让你看见的, ...查看


  • [怪老头儿]和[乌丢丢的奇遇]
  • <怪老头儿>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在钓鱼比赛中,赵新新和胖老头比,赵新新赢了 2.<怪老头儿>主人公名字叫赵新新,外号铁头. 3.主人公在家里,因为不爱妈妈给开的"小灶",老是想出去玩 4 ...查看


  • 儿童诗风筝教学设计
  • 篇一:儿童诗教学设计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 教师:李文书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从而展现童年生活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
  • 一.教材梳理 1 在山的那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痴(chī)想    诱(yòu)惑    喧(xuān)腾  幻(huàn)想    瞬(shùn)间 2.解释词语意思 ①)隐秘:隐蔽,不外露.  ②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3.文学常识 ...查看


  • 五年级阅读活动
  • 快乐阅读 幸福成长 五(1)班 读书手册 五(一)班阅读制度 1. 同学老师一起投入组织班级读书活动,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校园. 2. 完善班级图书角.选好图书管理员,做好借书.分书等工作,阅读要求学生静心. ...查看


  • 泰戈尔与中国
  • 泰戈尔与中国 院系专业:亚非学院朝鲜语 学号:12080014 姓名:张皓 2012年1月25日 泰戈尔,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印度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谈到他,我们就不得不说说他和中 ...查看


  • 我心目中的雷锋-林志勇
  • 我心目中的雷锋 世界上一本叫作<雷锋和我亲又亲--学雷锋童诗选>,今年三月与全国的孩子们见面了!这是儿歌童诗界的一大盛事,通过童诗形式来传播雷锋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美的呈现如"一匹春天的瀑布,从开满鲜花的岩石上,倾泻 ...查看


  •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和他的父母
  •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和他的父母 朋友,你读过诗集<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亮><我们去看海>吗?你看过童话集<小树叶童话><影子人><眼睛树>吗?你唱过歌曲<海鸥&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复习
  •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常识及名著 专题三 文学常识与名著 第一部分:现当代作品 一.<散步> 1. 文学常识:作者 莫怀戚. 2. 文章主旨:<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