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极限》
【美】德内拉·梅多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1.“现今对于自然资源和服务的占用早已超出了地球的长期承载能力„„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享受与北美同样的生活标准,那么在目前技术水平下我们就需要3个地球来满足总的物质需求„„为了可持续地适应未来40年人口和经济产出的预期增长,我们就需要另外6到12个星球。”
文章中通过对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进行对比举例,来告诉人们地球资源的开发程度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到达极限,人类现今已经处于一个过冲的状态中。继而得出了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的理论。报告中表现出的对人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以及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论述,对我们认识到当前环境资源问题起到极大地警醒作用。书中建立的world3模型,这种方法是有它的局限性的,首先这些关键变量比起真实的世界简单很多,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比真实的世界简单而抽象很多。这是所有模型都有的局限性。模型只能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抽象和简单化的反映,不可能完全的精确的来预测未来。另外有些实际的数据并不清楚,比如到底地球上有多少石油储备,更重要的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也并不清楚,比如到底未来人口会以什么速度增长,以后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这都很难预测。 我们如果不考虑具体的数字,具体的分析,只考虑这本书的前提和结论,人口持续的指数性增长,如果经济持续的指数性增长,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最终地球肯定受不了。就是作者开始预计到的一个星球将难以承载我们人类的生活。
如果当时人们看见这句话的时候还有不确信,那么如今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深刻的警醒。我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用自己的双眼见证资源的锐减,环境的恶化。以现在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雾霾为例,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1952伦敦的雾霾,1962年德国鲁尔区雾霾危机,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以及日本的水俣病。中国当前的状态如同过往的欧美国家,为经济发展而对资源大肆的开采利用,由此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恶化。但只有当对环境的破坏真的危及到我们自身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转移视线,关注这似难以挽回的局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类已经可以站在外太空看到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这么多年的努力也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星球迄今为止只有一个,资源的过渡利用终将让我们走向灭亡人类的地球还能支撑多久,从我们发现“对于自然资源和服务的占用早已超出了地球的长期承载能力”之时起就需要我们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2. “想象:没有想象的行动是没有方向的和虚弱的。付诸实践的想象毫无用处的。
网络:一个网络是没有等级的,它是平等连接起来的网,它不是靠强制、义务、物质激励或者社会契约连接在一起,而是靠共同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他们知道有些任务只能共同努力来完成,而靠单个的力量是永远无法完成的。
说真话:谎言会扭曲信息流。如果信息流被扭曲,一个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系统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信息不应该被扭曲、延迟或被隐瞒。
学习: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谦恭地去做。人类无知的程度之深,远远超过我们大多数人愿意承认的水平。学习意味着用活力和勇气探索新的路径。
爱:没有耐心和宽容,就没有人能够自由的学习。在紧急与耐心、责任与宽容的明显对立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需要同情、谦卑、头脑清楚、忠诚、以及最难得、看来也是所有资源中最短缺的一个词——爱。”(P246页)
运用world3模型对地球资源环境进行分析后,最终为我们指出必须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能实现人类与地球的长久共存。这五种工具的提出在这样一本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书中显得格格不入,但这五种工具对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起到的是更深刻的内在作用。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这种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象以往一样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利用机械和物质的手段去解决已经成为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当前这种日益尖锐的人和自然环境的矛盾,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们向自然索取的力量和范围无限扩张的结果。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环境的矛盾,必须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一切行为和作用提升到人类理性的、自我约束的伦理道德行为高度去认识和研究才有望得到解决。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需要建立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思想基础上,应当包括国际环境公正、国内环境公正和代际环境公正。首先国际环境公正意味着各地区、各国
家享有平等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权利。人是生而平等的,我们有平等的权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仅是富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更要考虑到满足世界上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其次是资源公平,我们的资源利用不仅是占有地可以开采使用,而是全地球人均有的使用权利,限制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世界各国对保护地球负有共同的责任但又有所区别,工业发达国家应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建立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贸易关系以及全球共享资源的公平管理原则。其次一国国内的环境不公正现象同样会加剧环境的恶化,造成生态危机。首先应考虑到要减小贫富差距,实现自然资源的公平利用。加强政府监督管理的力度,对工业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浪费,提高公民的素质加强国民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中重视环境公正和公共资源的公平共享等。代际公正原则就是要保证当代人与后代人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然资本的公平储备,实现维持生态的可持续性,实行代际补偿等方法。当代人应当对后代人附有道德责任,满足代际公正的条件,子子孙孙无穷尽才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目标。这五种工具的意义是要我们人类从自身开始建立我们自身的能力,用人的力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文中所表达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确实不切实际,仅以中国来看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的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用贫富差距来刺激经济发展,最终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如今贫富差距在中国极大地拉大,资源利用的分层不断加深,许多人提出疑问:我们节约用水,是否真的会帮助到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现在富裕的人减少消费,减少浪费,甚至降低生活质量,而现在的穷人可以增加消费,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的确是不可能实现的。再看现在的世界贫富差距是在增大而不是减小。国家之内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等方式进行调节,而国际中资源差异大的贫国与富国的差异是难以改变的。一国的作为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地球,比如巴西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导致全球变暖,造成了其它地方的海啸和旱灾。
这本书是1972年写出的,三十年后又再一次进行编写,书中对未来的预测在今日看来并没有完全实现,因为我们对地球还有许多未知的地方,但是这本书所敲响的警钟振聋发聩,我们的地球在当今的人口资源环境下超负荷的运转终有
一天我们要承受人类自身所带来的祸患。全球气温一天天的变暖,海平面一天天的升高,淹没的不仅仅是马尔代夫,更是人类的未来。
不过这样过分悲观似乎并不完全正确,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做的许多努力并不是徒劳,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利用逐步替代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让我们看到过分依赖资源而不进行革新终是自取灭亡。资源大国的资源也终有枯竭的一天因此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变得十分重要,在人类生活的网中没有人是独立的存在,因此也没有国家是独立的存在,我们是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共同发挥想象,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对可持续发展抱有信心,归根结底是对人类抱有信心。
《增长的极限》
【美】德内拉·梅多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1.“现今对于自然资源和服务的占用早已超出了地球的长期承载能力„„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享受与北美同样的生活标准,那么在目前技术水平下我们就需要3个地球来满足总的物质需求„„为了可持续地适应未来40年人口和经济产出的预期增长,我们就需要另外6到12个星球。”
文章中通过对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进行对比举例,来告诉人们地球资源的开发程度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到达极限,人类现今已经处于一个过冲的状态中。继而得出了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的理论。报告中表现出的对人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以及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论述,对我们认识到当前环境资源问题起到极大地警醒作用。书中建立的world3模型,这种方法是有它的局限性的,首先这些关键变量比起真实的世界简单很多,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比真实的世界简单而抽象很多。这是所有模型都有的局限性。模型只能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抽象和简单化的反映,不可能完全的精确的来预测未来。另外有些实际的数据并不清楚,比如到底地球上有多少石油储备,更重要的是将来的发展趋势也并不清楚,比如到底未来人口会以什么速度增长,以后政府会出台什么政策,这都很难预测。 我们如果不考虑具体的数字,具体的分析,只考虑这本书的前提和结论,人口持续的指数性增长,如果经济持续的指数性增长,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的生活都越来越好,最终地球肯定受不了。就是作者开始预计到的一个星球将难以承载我们人类的生活。
如果当时人们看见这句话的时候还有不确信,那么如今看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深刻的警醒。我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用自己的双眼见证资源的锐减,环境的恶化。以现在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雾霾为例,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1952伦敦的雾霾,1962年德国鲁尔区雾霾危机,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以及日本的水俣病。中国当前的状态如同过往的欧美国家,为经济发展而对资源大肆的开采利用,由此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恶化。但只有当对环境的破坏真的危及到我们自身的时候,我们才开始转移视线,关注这似难以挽回的局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类已经可以站在外太空看到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这么多年的努力也让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星球迄今为止只有一个,资源的过渡利用终将让我们走向灭亡人类的地球还能支撑多久,从我们发现“对于自然资源和服务的占用早已超出了地球的长期承载能力”之时起就需要我们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2. “想象:没有想象的行动是没有方向的和虚弱的。付诸实践的想象毫无用处的。
网络:一个网络是没有等级的,它是平等连接起来的网,它不是靠强制、义务、物质激励或者社会契约连接在一起,而是靠共同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他们知道有些任务只能共同努力来完成,而靠单个的力量是永远无法完成的。
说真话:谎言会扭曲信息流。如果信息流被扭曲,一个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系统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信息不应该被扭曲、延迟或被隐瞒。
学习:无论你做什么,都要谦恭地去做。人类无知的程度之深,远远超过我们大多数人愿意承认的水平。学习意味着用活力和勇气探索新的路径。
爱:没有耐心和宽容,就没有人能够自由的学习。在紧急与耐心、责任与宽容的明显对立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需要同情、谦卑、头脑清楚、忠诚、以及最难得、看来也是所有资源中最短缺的一个词——爱。”(P246页)
运用world3模型对地球资源环境进行分析后,最终为我们指出必须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才能实现人类与地球的长久共存。这五种工具的提出在这样一本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书中显得格格不入,但这五种工具对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起到的是更深刻的内在作用。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这种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象以往一样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利用机械和物质的手段去解决已经成为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当前这种日益尖锐的人和自然环境的矛盾,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们向自然索取的力量和范围无限扩张的结果。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环境的矛盾,必须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一切行为和作用提升到人类理性的、自我约束的伦理道德行为高度去认识和研究才有望得到解决。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需要建立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思想基础上,应当包括国际环境公正、国内环境公正和代际环境公正。首先国际环境公正意味着各地区、各国
家享有平等的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权利。人是生而平等的,我们有平等的权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仅是富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更要考虑到满足世界上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其次是资源公平,我们的资源利用不仅是占有地可以开采使用,而是全地球人均有的使用权利,限制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世界各国对保护地球负有共同的责任但又有所区别,工业发达国家应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建立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贸易关系以及全球共享资源的公平管理原则。其次一国国内的环境不公正现象同样会加剧环境的恶化,造成生态危机。首先应考虑到要减小贫富差距,实现自然资源的公平利用。加强政府监督管理的力度,对工业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浪费,提高公民的素质加强国民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中重视环境公正和公共资源的公平共享等。代际公正原则就是要保证当代人与后代人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然资本的公平储备,实现维持生态的可持续性,实行代际补偿等方法。当代人应当对后代人附有道德责任,满足代际公正的条件,子子孙孙无穷尽才是我们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目标。这五种工具的意义是要我们人类从自身开始建立我们自身的能力,用人的力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文中所表达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确实不切实际,仅以中国来看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的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用贫富差距来刺激经济发展,最终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如今贫富差距在中国极大地拉大,资源利用的分层不断加深,许多人提出疑问:我们节约用水,是否真的会帮助到缺水地区。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现在富裕的人减少消费,减少浪费,甚至降低生活质量,而现在的穷人可以增加消费,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的确是不可能实现的。再看现在的世界贫富差距是在增大而不是减小。国家之内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等方式进行调节,而国际中资源差异大的贫国与富国的差异是难以改变的。一国的作为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地球,比如巴西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导致全球变暖,造成了其它地方的海啸和旱灾。
这本书是1972年写出的,三十年后又再一次进行编写,书中对未来的预测在今日看来并没有完全实现,因为我们对地球还有许多未知的地方,但是这本书所敲响的警钟振聋发聩,我们的地球在当今的人口资源环境下超负荷的运转终有
一天我们要承受人类自身所带来的祸患。全球气温一天天的变暖,海平面一天天的升高,淹没的不仅仅是马尔代夫,更是人类的未来。
不过这样过分悲观似乎并不完全正确,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所做的许多努力并不是徒劳,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利用逐步替代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让我们看到过分依赖资源而不进行革新终是自取灭亡。资源大国的资源也终有枯竭的一天因此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变得十分重要,在人类生活的网中没有人是独立的存在,因此也没有国家是独立的存在,我们是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共同发挥想象,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对可持续发展抱有信心,归根结底是对人类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