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尚天骄教育面试题历史部分
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2~14题。
12.司马迁和班固都是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他们留传后世最著名的代表作都记载了的历史事件是
A.“相地而衰征”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党锢之祸” D.“独尊儒术”
13.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今年是农历虎年,下图以“虎”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其中小篆是
14..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15.下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不少学校都将这种方式引入历史教学之中,据此回答16至18题
16.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太平天国运动为
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7.高三.三班某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
青年为对象的刊物,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A.甲认为: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B.乙反驳道: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C.丙说:嗯不,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D.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军阀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8.某校历史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撰写历史小论文,文中使用了下图,该小组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A.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1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华增开多处通商囗岸,其中在当时一省之内开埠两处的省
份有
① 湖北省 ② 江苏省 ③ 广东省 ④ 福建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
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21.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公社体制
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
23.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建筑文化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进程。因此有人认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品能够像建筑那样,具体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宗教、历史和思维方式。”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园林文化的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刘彻时期,大汉帝国如日中天,国库殷实,且武帝性好奢侈,于是大兴宫殿,广辟苑囿,“武帝广开上林……”,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汉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摘自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第36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上林苑得以修建的经济社会原因。(6分)汉武帝时期哪位文学家在哪篇作品中对上林苑有所描述?(4分)
材料二 (进入)南北朝后,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朝野上下普遍的社会思潮,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本土的道教。促使道教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寺观园林作为一种宗教园林形态在这个时期同时出现。
——摘自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 第64—65页
(2)据材料二,指出南北朝时期佛教是怎样深刻地影响了道教的?(4分)并列出那时两个著名的佛教建筑(石窟寺)的代表。(4分)
材料三 圆明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园,……(清代)圆明园实际是由园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三园之中圆明园面积最大,前后共有48景……福海以东的长春园……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其中“西洋楼”建筑群最为著名。
——摘自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 第126—127页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园林建筑出现了什么新特点?(2分)
材料四 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圆明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巨变过程并分析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10分)你认为保留圆明园遗址对今天的中国人有何教育意义?(2分)
3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西部地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3)简述《马关条约》中有关对我国西部地区进行侵略的规定,据材料指出列强侵略中国经济方式的变化。(4分)
材料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右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的合影
(4)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了历史性转折?(4分)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5)结合材料分析,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并指出抗战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5分)据你所知,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4分)
材料四:
全国最早的农民工商联合
企业在四川省邛崃县成立 川西农家发展庭院经济
(6)据图说明改革开放后,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2 D 13 B 14 B 15 D 16 C 17 C 18 B 19 B 20 C 21 C 22 A 23 A
37.(32分)
(1)原因:经济发展(国库殷实),(3分)国力强盛,国家统一。(3分)
文学家:司马相如,(2分)作品:《上林赋》。(2分)
(2)影响: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3分)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1分)
代表:山西云冈石窟,(2分)河南龙门石窟。(2分)
(3)特点:开始受欧洲文化影响(中西合璧)。(2分)
(4)过程:圆明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进而变成废墟。(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力逐渐衰落,清朝统治日益腐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毁了圆明园。﹙8分﹚
意义:告诫后人勿忘国耻。(2分)
39.(20分)
(3)《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变化;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
(4)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在组织上、军事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4分)
(5)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两个战场各自独立,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5分)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四川人民在财政、兵源等方面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4分)
(6)四川是我国最先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之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庭院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3分)
志尚天骄教育面试题历史部分
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2~14题。
12.司马迁和班固都是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他们留传后世最著名的代表作都记载了的历史事件是
A.“相地而衰征” B.“燔诗书而明法令”
C.“党锢之祸” D.“独尊儒术”
13.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今年是农历虎年,下图以“虎”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其中小篆是
14..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
15.下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不少学校都将这种方式引入历史教学之中,据此回答16至18题
16.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太平天国运动为
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7.高三.三班某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
青年为对象的刊物,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A.甲认为: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B.乙反驳道: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C.丙说:嗯不,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D.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军阀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8.某校历史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撰写历史小论文,文中使用了下图,该小组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A.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1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华增开多处通商囗岸,其中在当时一省之内开埠两处的省
份有
① 湖北省 ② 江苏省 ③ 广东省 ④ 福建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
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21.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公社体制
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
23.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
37.(32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建筑文化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进程。因此有人认为:“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品能够像建筑那样,具体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宗教、历史和思维方式。”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园林文化的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刘彻时期,大汉帝国如日中天,国库殷实,且武帝性好奢侈,于是大兴宫殿,广辟苑囿,“武帝广开上林……”,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观……汉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摘自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第36页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上林苑得以修建的经济社会原因。(6分)汉武帝时期哪位文学家在哪篇作品中对上林苑有所描述?(4分)
材料二 (进入)南北朝后,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朝野上下普遍的社会思潮,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本土的道教。促使道教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寺观园林作为一种宗教园林形态在这个时期同时出现。
——摘自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 第64—65页
(2)据材料二,指出南北朝时期佛教是怎样深刻地影响了道教的?(4分)并列出那时两个著名的佛教建筑(石窟寺)的代表。(4分)
材料三 圆明园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故园,……(清代)圆明园实际是由园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三园之中圆明园面积最大,前后共有48景……福海以东的长春园……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其中“西洋楼”建筑群最为著名。
——摘自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 第126—127页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园林建筑出现了什么新特点?(2分)
材料四 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圆明园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巨变过程并分析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10分)你认为保留圆明园遗址对今天的中国人有何教育意义?(2分)
3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西部地区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3)简述《马关条约》中有关对我国西部地区进行侵略的规定,据材料指出列强侵略中国经济方式的变化。(4分)
材料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右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的合影
(4)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了历史性转折?(4分)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5)结合材料分析,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并指出抗战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5分)据你所知,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为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4分)
材料四:
全国最早的农民工商联合
企业在四川省邛崃县成立 川西农家发展庭院经济
(6)据图说明改革开放后,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2 D 13 B 14 B 15 D 16 C 17 C 18 B 19 B 20 C 21 C 22 A 23 A
37.(32分)
(1)原因:经济发展(国库殷实),(3分)国力强盛,国家统一。(3分)
文学家:司马相如,(2分)作品:《上林赋》。(2分)
(2)影响: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3分)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1分)
代表:山西云冈石窟,(2分)河南龙门石窟。(2分)
(3)特点:开始受欧洲文化影响(中西合璧)。(2分)
(4)过程:圆明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进而变成废墟。(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力逐渐衰落,清朝统治日益腐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焚毁了圆明园。﹙8分﹚
意义:告诫后人勿忘国耻。(2分)
39.(20分)
(3)《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变化;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
(4)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在组织上、军事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4分)
(5)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徐州会战等。两个战场各自独立,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5分)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四川人民在财政、兵源等方面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4分)
(6)四川是我国最先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之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庭院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