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增强“四大推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发布日期:2013-07-01信息来源:金华市人力社保局浏览次数: 65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金华市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新模式,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就业创业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用工机制,积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整合创业基金4.96亿元,促进了27.6万名劳动者创业,带动92.29万人就业。近三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达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成为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最低的城市之一。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其主要做法: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增强“政策推动力”
一是政策扶持对象实现全覆盖。近三年来,出台实施了关于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惠及所有城乡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对象和项目全覆盖。同时,把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农村复员转业军人和被征地农民中生活困难的“4050”人员,全部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关于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办事流程、改善行政管理、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金融主管部门近三年共核发小额贷款1.36亿元、协调金融机构核发小企业贷款266亿元。已兑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1510.6万元。2012年,全市兑现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资金7600多万元。
二、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增强“培训推动力”
一是开展多形式的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给予相应培训补贴。2012年组织“创办你的企业”等各类创业1597人,培训后当期成功创业人数532人;目前已有3万多名青年实现网上创业。成立了金华成泰农村青年创业学院,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农村青年进行农业经济创业项目培训。组织开展妇女来料加工经纪人创业培训,目前全市已对1.68万名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
二是开展多层次的就业培训。2012年全市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3.99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3.57万人;完成失业人员培训1.38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8573人。同时,应企业需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浙20多家重点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000余人,首期企业班组管理专项职业能力等培训200余人。2012年,全市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23万人。
三是加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在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43家,2012年安排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752人。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指导服务社”,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专家团”,创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创业能人、党员示范户、种养大户、企业主与大学生“村官”结成“4+1”技术帮带对子,帮助大学生“村官”实现创业。在大专院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39个;金华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训中心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并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三、构建就业创业服务长效机制,增强“服务推动力”
一是创新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在全市市区各街道和社区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建立起一室(援助室)、一员(就业援助员)、一网(实行计算机网络动态管理)、一卡(就业援助对象建有援助卡)的就业服务模式和“三员”(空岗信息员、社区联络员、就业援助员)助就业的帮扶队伍,开展“一对一”、“一条龙”、“一站式”特色的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4个城市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覆盖率达100%,“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二是根据群体不同需求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服务,通过推荐就业、组织见习、引导创业、灵活就业等方式,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优先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职业培训、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开通创业项目库和创业政策享受申报系统,在中心社区创建创业俱乐部,建立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为5260名创业者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一对一”创业帮扶。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促进农民工就业“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帮扶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开展“创业服务季”、“创业院校行”、“创业服务进乡镇入社区”、“创业服务走进青年”等大型创业促进活动,激发全民创业激情。近三年来,全市举办创业论坛、项目推介会等专场活动53场(次),印发就业指导丛书2.1万册。
四、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用工机制,增强“内部推动力”
通过“一企一策”企业用工指导、校企对接、开展省际劳务协作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就业“两难”问题。建立“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企业科学用工的指导和引导,即建立:每年春节前组成调研小组对全市用工情况良好企业进行一次调研,分析总结企业在用人留人方面的好做法;发布一封公开信,倡导企业赋予职工人性化关怀,提高工资待遇,拓展职业空间,让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编制一本《金华企业招工留人宝典》,发放至企业,目前已发放宝典1.6万余册;每年举办至少一期骨干企业劳资干部招工留人知识培训班;就业服务部门每人联系一个企业,对企业招工特别困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组织开展“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活动,确定一批企业作为“双爱”活动联系点和示范点,并准备在全市开展企业和职工互评共约、“双爱”征文、“双爱双评”评选表彰等活动,加强督导检查和工作指导,营造企业良好用工氛围,增强职工的职业幸福感。
金华市增强“四大推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发布日期:2013-07-01信息来源:金华市人力社保局浏览次数: 65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金华市探索建立创业带动就业新模式,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就业创业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用工机制,积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整合创业基金4.96亿元,促进了27.6万名劳动者创业,带动92.29万人就业。近三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达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成为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最低的城市之一。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其主要做法: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增强“政策推动力”
一是政策扶持对象实现全覆盖。近三年来,出台实施了关于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扶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惠及所有城乡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对象和项目全覆盖。同时,把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农村复员转业军人和被征地农民中生活困难的“4050”人员,全部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关于推动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办事流程、改善行政管理、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金融主管部门近三年共核发小额贷款1.36亿元、协调金融机构核发小企业贷款266亿元。已兑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1510.6万元。2012年,全市兑现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资金7600多万元。
二、健全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增强“培训推动力”
一是开展多形式的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给予相应培训补贴。2012年组织“创办你的企业”等各类创业1597人,培训后当期成功创业人数532人;目前已有3万多名青年实现网上创业。成立了金华成泰农村青年创业学院,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基础的农村青年进行农业经济创业项目培训。组织开展妇女来料加工经纪人创业培训,目前全市已对1.68万名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
二是开展多层次的就业培训。2012年全市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3.99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3.57万人;完成失业人员培训1.38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8573人。同时,应企业需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浙20多家重点企业职工技能培训2000余人,首期企业班组管理专项职业能力等培训200余人。2012年,全市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23万人。
三是加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在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43家,2012年安排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752人。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指导服务社”,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专家团”,创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创业能人、党员示范户、种养大户、企业主与大学生“村官”结成“4+1”技术帮带对子,帮助大学生“村官”实现创业。在大专院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39个;金华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训中心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并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三、构建就业创业服务长效机制,增强“服务推动力”
一是创新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工作,在全市市区各街道和社区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建立起一室(援助室)、一员(就业援助员)、一网(实行计算机网络动态管理)、一卡(就业援助对象建有援助卡)的就业服务模式和“三员”(空岗信息员、社区联络员、就业援助员)助就业的帮扶队伍,开展“一对一”、“一条龙”、“一站式”特色的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4个城市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标准,覆盖率达100%,“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二是根据群体不同需求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服务,通过推荐就业、组织见习、引导创业、灵活就业等方式,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优先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职业培训、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开通创业项目库和创业政策享受申报系统,在中心社区创建创业俱乐部,建立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为5260名创业者开展了“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一对一”创业帮扶。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促进农民工就业“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帮扶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开展“创业服务季”、“创业院校行”、“创业服务进乡镇入社区”、“创业服务走进青年”等大型创业促进活动,激发全民创业激情。近三年来,全市举办创业论坛、项目推介会等专场活动53场(次),印发就业指导丛书2.1万册。
四、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用工机制,增强“内部推动力”
通过“一企一策”企业用工指导、校企对接、开展省际劳务协作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就业“两难”问题。建立“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企业科学用工的指导和引导,即建立:每年春节前组成调研小组对全市用工情况良好企业进行一次调研,分析总结企业在用人留人方面的好做法;发布一封公开信,倡导企业赋予职工人性化关怀,提高工资待遇,拓展职业空间,让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编制一本《金华企业招工留人宝典》,发放至企业,目前已发放宝典1.6万余册;每年举办至少一期骨干企业劳资干部招工留人知识培训班;就业服务部门每人联系一个企业,对企业招工特别困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组织开展“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活动,确定一批企业作为“双爱”活动联系点和示范点,并准备在全市开展企业和职工互评共约、“双爱”征文、“双爱双评”评选表彰等活动,加强督导检查和工作指导,营造企业良好用工氛围,增强职工的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