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至24课

18.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使学生能简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 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

3、 通过对比卢沟桥事变和“九一八事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抗战的爆发,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2、 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在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样看待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学习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

2、 通过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 了解抗日战争的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 学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 学 方 法:述法 讲解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谈话法 (优化组合)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 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平西南的卢够桥

2、 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3、 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 共赴国难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三、 南京大屠杀

1、 时间(1937、12~1938、1)

2、 地点:南京

3、 目的;“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4、 暴行: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嘶咬。

教 学 过 程:

复习旧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看黑板,一起回答问题(展示问题),看哪一组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准。

展示问题: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攻占了____城。

2、 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人民音乐家____。

(答案:1、九一八事变、沈阳; 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3、聂耳)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看来同学们课后都有认真复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导入新课

教师: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有一段历史是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铭记在心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一段历史吗?

学生:抗日战争。

教师:对,就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当时的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回到1937年的中国去了解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展示: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板书)

教师:指名读:“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

的出路。” ------1937年 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

有哪一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呢?

学生:卢沟桥事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

讲授新课

教师:相信同学们对卢沟桥事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卢沟桥事变的时间?

学生:1937年7月7日

展示:一、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教师:那么,卢沟桥事变又称为什么事变呢?

学生:七七事变

教师:地点呢?

学生: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展示: 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教师:那么,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有一点难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91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图》)卢沟桥地理位置重要,它位于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处。自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

的形势,然后以平津作为后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回答:1.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2.日军为什么要在卢沟桥发起进攻呢?

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当时中国守军抵抗的情形。(具体描述各图)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对卢沟桥事变的评价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展示: 3、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但是,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我们不可以说是“九一八事变” 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呢?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刚才这些同学都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从日本侵华的方针、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对日侵华的态度等方面分析的。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全面”两个字。如何理解“全面”两个字?一条思路是大家想到的,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思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产物,它引起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最终团结起来抗击日寇侵略。一条思路是按历史的横切面来考查的。所谓“全面抗战”就是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抗战。

教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国土的沦丧,当时的中国人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歌曲,然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听歌曲《大刀进行曲》)

教师: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国难。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二目的内容,共赴国难。

请同学们阅读P.94页共赴国难的内容,看一下国共合作后两党做了哪些安排?

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点燃了希望。 展示; 二、共赴国难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教师:虽然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但是由于在前线的国民党军队抵抗不力。1937年12月南京城陷落,日军在那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惨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惨案吗?

学生:南京大屠杀

展示: 三、南京大屠杀

教师: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南京大屠杀的起止时间?

学生;1937年12月

展示: 1、时间:1937、12~1938、1

教师:地点呢?

学生:南京

展示: 2、地点:南京

教师:日军为什么要制造南京大屠杀?请同学们阅读P.93 ~P.94页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目的。

学生:“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展示: 3、目的: “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教师:那么,日军的暴行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

学生:讲述图片。指出暴行: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嘶咬。

展示: 4、暴行: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嘶咬。

教师:看完这些令人痛心的资料,我想问一问同学们:日军屠杀南京军民有多少人? 学生:30万人以上。

教师:当前在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下面请同学们结合P.95页材料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言之有理。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罗伯特·威尔逊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举证。某些人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是别具用心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要警惕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来齐读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课堂小结

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佟麟阁、赵登禹等壮烈牺牲,实现了用生命报效祖国的誓言,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也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政治上的腐败,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不会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19.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教学目标

了 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掌 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列表复述战役

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

重现情景体验情感

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

讨论探索

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思想意识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 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 八路军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 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 山东台儿庄 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 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指挥者 意 义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 八路军 彭德怀 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

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 时间 地点 意 义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当堂完成83页“练一练”:选A(8月15日)。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根据84页“活动与探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C.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政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内战烽火》。

20.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侵华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

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或影视资料片,写好阅读提纲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谈话、讨论、读书指导、问题教学等多法结合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影视资料带,电视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讲本课导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因本目教材为阅读内容,教师不宜过多展开讲解,所以采用问题导读法进行。即用小黑板显示或口头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解决,对个别地方作适当补充。)

抗日根据地何时出现了怎样的困难?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过渡)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的胜利,就为抗日战争大反攻准备了条件。怎样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七大。(板书标题及本目要点提示)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背景、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根据答问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重点分析)

会议召开的背景: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欧洲战场,攻克柏林的战役已经打响,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太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军进逼日本本土,中国军民也展开了局部反攻,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灭亡。中共七大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召开的。

关于《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问学生:抗日战争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个前途是什么?毛泽东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方向?必须怎样去实现? (学生

阅读教材小字回答后,教师指出)毛泽东的报告就抓住了抗战胜利后要建立新中国的关键。

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突出四个要点“领导”、“依靠”、“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出它是我党为争取实现光明前途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关于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人的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革命群众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正是七大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于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召开的背景和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转折关头以及会议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过渡)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最后胜利的?(板书标题)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描写日本无条件投降过程的文字内容和相关插图或播放有关二战胜利阶段的影视教学资料片。让学生了解美国、苏联和中国抗日军民对加速日本法西斯走向灭亡的作用,然后板书知识要点,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和结束的时间不同。)

㈠胜利的过程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1945,9,2 日本签投降书,抗日战争结束

(设问)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引导学生回忆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大的侵华战争及其结果,结合老师的补充讲解,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然后教师予以评价,并板书关键词句。)

㈡胜利的意义

反侵略第一次胜利 洗雪 民族耻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贡献 国际地位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板书标题,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叙述和“学习活动”的提示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主要观点。)

1、 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

2、 它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心所向,得道多助;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4、 国共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和指南;

(强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

(板书要点如下)

人民团结,众志成城;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两条战线,一个方针;两个战场,两种作用;

总结新课: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空前灾难的考验和战火洗礼,浴后重生,实现国家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

拓展练习(视教学时间处理成课堂讨论或课外思考)

虽然抗日战争中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过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逐渐为犁,一衣带水的领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呼声甚嚣尘上,企图复合军国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抬头,公开歪曲、篡改侵华历史的言论不断出现,国家正要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的事情年年发生。对此,你认为日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过去,睦邻友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通过此题教育、提醒学生勿忘历史,提高警惕,促进统一,振兴中华。 22.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二·一”血案;政治协商会议;“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全面内战的爆发。

2.思想教育:①通过对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有关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的本性。②通过对重庆谈判有关史实的讲述,使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革命胆略,继承光荣革命传统。

3.能力培养:①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②通过组织学生设计本节内容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难点:对蒋介石反革命的两手与中共的革命两手的理解。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1945年结束的。在这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的胜利。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点击“抗战的胜利”,给学生展示上海群众庆祝抗战胜利的场面。抗战胜利后,久经列强侵略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满以为从此便可以获得自由和民主,过上太太平平的生活了,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同学们知不知道都有谁击碎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国)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和美国为了各自的目的(蒋介石想在中国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美国想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讲述新课]:

一、 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让学生思考问题:美蒋是怎样勾结阴谋发动内战的呢?由学生自己点击 “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和“美国援助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使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很清楚的了解。(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日本投降时,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竟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擅自行动”。而同时命令他的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另外,他还要求日军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投降。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蒋介石不但和日本侵略者勾结,还利用汉奸负责“维持地方治安”。许多汉奸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要人,被封为“总司令”、“挺进司令”等。就这样,国民党依靠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力量,重新把长期呻吟于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置于它的奴役之下。美国援助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美国为了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除了向国民党提供大量军火、训练军队、直接派兵侵占大城市之外,还通过海运、空

运等方式帮助国民党将军队运送到内战前线。到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美国共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54万人到达内战前线)前面这些也说明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决心已定。但是蒋介石还想耍花招。看看蒋介石耍了什么花招?(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此时点击“重庆谈判前,蒋、毛之间的电报往来”使学生简单了解。)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在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实行消极抗战的方针,把军队收缩在中国的大西北、大西南,抗战胜利后,在短期内国民党还无法把军队主力从闭塞的大西南、大西北运到内战前线,所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同时也为了欺骗人民,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二、 重庆谈判:

中共接到蒋介石电报后,党内就发生了争论,有人主张不要去,说蒋介石没安好心,这是“鸿门宴”。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当时情况下,共产党要不要到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学生讨论、发言之后可以这样总结,因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并不是出于真心,如果共产党不去谈判,可以说正中蒋介石下怀,那样的话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就有的说了,你看看,我邀请你来谈判你不来,这说明是你共产党不愿意和平,想打内战,既然这样,我这个“热爱”和平的国民党就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发动内战,消灭你这个“不爱”和平的共产党。这样,国民党便可以把制造内战,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到共产党头上。所以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同时也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用事实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便派遣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此时点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给学生看一下毛泽东赴重庆登机前的留影。毛泽东等人冒险赴重庆谈判,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一致称赞,这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心想和平,是一贯代表人民愿望的。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也出乎国民党的意料,他们原以为共产党不敢来,所以在谈判方面,比如从哪些方面谈等等,一点准备都没做,因此,谈判期间的所有提案都是共产党提交的。在谈判期间,国民党对谈判毫无诚意,虽口头上同意中共的和平建国方针,但拒不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而且在谈判桌外对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企图在谈判桌上要挟共产党。此时点击“上党战役”使学生对重庆谈判期间发生的这场战役有所了解。经过“上党战役”国民党损失了几万人之后,才有所收敛。最后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此时点击“《会谈纪要》”,使学生对协定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我们都知道,尽管国共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但最终内战还是爆发了。既然这样,那么,同学们想一下:《会谈纪要》的签订还有什么意义呢?(《会谈纪要》的签订使短期内避免了内战,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会谈纪要》也使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为了能够促成谈判取得成功,共产党作了很大让步,同意让出苏南、皖南等8个解放区,这也体现了中共谋求国内和平的诚意。在《会谈纪要》签订一个星期,中国共产党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出了8个解放区。可是蒋介石却在《会谈纪要》签订后的第三天就下达所谓的“剿匪”密令,(此时点击“蒋介石下达„剿匪命令‟”)命令国民党军队在河北邯郸地区向解放区进攻。此时点击“邯郸战役”,使学生对邯郸战役有一定的了解。国民党这种破坏《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的做法激怒了全国人民,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民主运动。

三、 反内战运动和政治协商会议:

请同学们看书,看一下哪里的人民首先掀起反内战运动?(1945年11月,昆明学生罢课,要求立即停止内战。)结果发生了“一二·一”血案。点击“一二·一”血案,使学生掌握。“一二·一”血案更加激怒了昆明人民,并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由于军事进攻的失败和全国人民反内战运动的高涨,国民党被迫于1946年初,同共产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点击“《停战协定》”),并且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点击“政治协商会议”,使学生掌握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这些决议的内容,包括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整编全国军队,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等。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如“和平建国纲领”,再一次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而“改组国民政府”,由各党派组成联合政府、“召开国民大会”等等也体现了各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从而否定了国民党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当然使国民党很不甘心,于是便千方百计地破坏政协决议。

四、 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

请同学们看第95---96页,看看国民党是怎样破坏政协决议的?(制造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分别点击“制造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使学生对这些事件有所掌握。这些事件使国民党的反动面目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

五、 全面内战的爆发: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这标志着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全面内战爆发了。点击“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反动派的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后结果却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推翻了。这也印证了毛泽东同志讲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小结]: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问题:点击小结。

1、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作了哪些努力?(①、派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②、同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③、让出浙江、苏南等八个解放区。④、同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 有利于人民的决议。)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是怎样破坏和平民主的?(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抢夺胜利果实,积极抢占战略要地。②、在重庆谈判期间及之后,国民党派军队进攻解放区。③、制造一系列惨案,镇压反内战民主运动。④、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走向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线,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联系旧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采用问题解决法,结合教学地图,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了解陕北战场的和山东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的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培养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正确的战术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教学方法

通过课内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相互交流,体会当时宏阔的历史场面,感受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之高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知识

1为什么蒋介石打内战不得人心?

2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重庆谈判的成果如何?

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

二、导课

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的?

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被迫转向重点进攻。他的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里?人民解放军又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

三、学习新课

1学生看书理清中共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转向战略反攻的线索。

2师生共同分析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得导言中提出的问题中共中央为何转战陕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主要原因是敌我力量的悬殊。并简要介绍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中共中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从而引导认识:保卫祖国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10倍于己的得敌人,决不能硬打硬拼。因此中共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战情况。

学生看书总结,并结合地图介绍。个别学生介绍完后,其他学生补充。最后通过多媒体资料使学生直接的感受当时的情况

4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中共中央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5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师简单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必然性和条件。结合地图知道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思考课本的相一想问题。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或相互介绍,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况,内容围绕突破黄河天线、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这一主要线索展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体会其意义。

四、小结

有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自己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大军合力战淮海”“兵临城下直取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后长江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助理作战的情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课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民政府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时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教学方法

使用图识法进行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1学生读书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决战前的敌我力量对比情况

2分析我军和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

3了解辽沈战役的概况:

时间、指挥、参加作战的部队、结果,战略意义。

4强调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万多。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1让学生说出总前委领导人。

2学生讲述淮海战役的经过,分析淮海战役战略意义

3了解人民群众支持淮海战役。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学生概括本目的主要内容叙述平津战役的经过。

学生看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找出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的地区。

教师补充线打两头后去中间的原则。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来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简单介绍三大战役的概况,国民党蒋介石家和平骗局被戳穿的有关情况。 2教师通过挂图,让学生讲解渡江战役的战线,感受人民解放战争的豪迈壮举。 3让学生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这首诗。进一步增强感受。 4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存在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对本课作进一步的总结。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让学生自制三大战役的表格。

六、小结

七、做课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

〖板书设计〗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锦州东北

淮海战役:碾庄、双堆集、

陈官庄长江中下游以北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

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南京解放

国民党政权覆灭 1949年4月22日

18.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使学生能简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 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

3、 通过对比卢沟桥事变和“九一八事变”,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卢沟桥事变标志全面抗战的爆发,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分析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2、 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在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样看待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学习讨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

2、 通过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 了解抗日战争的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 学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 学 方 法:述法 讲解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谈话法 (优化组合)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 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平西南的卢够桥

2、 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3、 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 共赴国难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三、 南京大屠杀

1、 时间(1937、12~1938、1)

2、 地点:南京

3、 目的;“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4、 暴行: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嘶咬。

教 学 过 程:

复习旧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看黑板,一起回答问题(展示问题),看哪一组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准。

展示问题: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攻占了____城。

2、 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人民音乐家____。

(答案:1、九一八事变、沈阳; 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3、聂耳)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看来同学们课后都有认真复习,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导入新课

教师:人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有一段历史是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铭记在心中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一段历史吗?

学生:抗日战争。

教师:对,就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当时的中国人民用鲜血换来的。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回到1937年的中国去了解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展示: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板书)

教师:指名读:“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

的出路。” ------1937年 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

有哪一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华北危急,平津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呢?

学生:卢沟桥事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卢沟桥事变。

讲授新课

教师:相信同学们对卢沟桥事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卢沟桥事变的时间?

学生:1937年7月7日

展示:一、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教师:那么,卢沟桥事变又称为什么事变呢?

学生:七七事变

教师:地点呢?

学生: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展示: 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教师:那么,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有一点难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91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答案。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图》)卢沟桥地理位置重要,它位于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处。自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

的形势,然后以平津作为后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回答:1.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2.日军为什么要在卢沟桥发起进攻呢?

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图片反映的是当时中国守军抵抗的情形。(具体描述各图)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对卢沟桥事变的评价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展示: 3、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但是,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我们不可以说是“九一八事变” 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呢?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刚才这些同学都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从日本侵华的方针、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对日侵华的态度等方面分析的。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全面”两个字。如何理解“全面”两个字?一条思路是大家想到的,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思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产物,它引起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最终团结起来抗击日寇侵略。一条思路是按历史的横切面来考查的。所谓“全面抗战”就是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抗战。

教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国土的沦丧,当时的中国人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欣赏一首歌曲,然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听歌曲《大刀进行曲》)

教师: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国难。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二目的内容,共赴国难。

请同学们阅读P.94页共赴国难的内容,看一下国共合作后两党做了哪些安排?

学生:(阅读课文)

教师: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点燃了希望。 展示; 二、共赴国难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教师:虽然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但是由于在前线的国民党军队抵抗不力。1937年12月南京城陷落,日军在那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惨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惨案吗?

学生:南京大屠杀

展示: 三、南京大屠杀

教师: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南京大屠杀的起止时间?

学生;1937年12月

展示: 1、时间:1937、12~1938、1

教师:地点呢?

学生:南京

展示: 2、地点:南京

教师:日军为什么要制造南京大屠杀?请同学们阅读P.93 ~P.94页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目的。

学生:“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展示: 3、目的: “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教师:那么,日军的暴行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

学生:讲述图片。指出暴行: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嘶咬。

展示: 4、暴行: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嘶咬。

教师:看完这些令人痛心的资料,我想问一问同学们:日军屠杀南京军民有多少人? 学生:30万人以上。

教师:当前在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下面请同学们结合P.95页材料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言之有理。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罗伯特·威尔逊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举证。某些人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是别具用心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要警惕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来齐读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课堂小结

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佟麟阁、赵登禹等壮烈牺牲,实现了用生命报效祖国的誓言,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也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政治上的腐败,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不会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19.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教学目标

了 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掌 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识图列表复述战役

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习得论从史出方法.

重现情景体验情感

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

讨论探索

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思想意识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七七事变发生时和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时局有什么变化?

A.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B.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D.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一边板书示意草图,一边介绍战争态势)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请大家进一步学习教材有关内容。

(布置学生阅读79——8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时间、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1.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 义

平型关大捷 1937.9 山西太原附近 八路军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意 义: 台儿庄战役 1938.春 山东台儿庄 第五战区国民党军队 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教师小结、过渡:

这两次战役都是在正面战场上阻击日军的进攻,平型关大捷由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由第五战区的国民党军队取得。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组织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1938年底以后,日军怎样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提示学生阅读80页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

2.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战役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指挥者 意 义

百团大战 1940.8 华北 八路军 彭德怀 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学生根据81页“动脑筋”,回答:你能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方面评价百团大战吗?(

A.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B.规模:兵力共计100多个团,20多万人;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

C.战绩:战斗达18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多人,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敌据点近3000个)中共七大

组织学生通过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事件名称 时间 地点 意 义

中共七大 1945.4 延安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当堂完成83页“练一练”:选A(8月15日)。

2.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A.平型关大捷、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等是共产党和人民的抗战;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的抗战;还有爱国华侨对抗战的贡献等,说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得来的,它改变了百年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

B.美国在太平洋打击日军、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华等,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间的有力配合和援助。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是取胜的最根本原因。)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根据84页“活动与探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C.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政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提醒学生预习第17课《内战烽火》。

20.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旧课思考、讨论、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侵华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

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准备相关历史图片或影视资料片,写好阅读提纲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谈话、讨论、读书指导、问题教学等多法结合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影视资料带,电视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直接讲本课导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因本目教材为阅读内容,教师不宜过多展开讲解,所以采用问题导读法进行。即用小黑板显示或口头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己解决,对个别地方作适当补充。)

抗日根据地何时出现了怎样的困难?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过渡)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的胜利,就为抗日战争大反攻准备了条件。怎样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七大。(板书标题及本目要点提示)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背景、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根据答问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重点分析)

会议召开的背景: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欧洲战场,攻克柏林的战役已经打响,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在亚太战场,日军节节败退,美军进逼日本本土,中国军民也展开了局部反攻,日本法西斯加速走向灭亡。中共七大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召开的。

关于《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问学生:抗日战争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个前途是什么?毛泽东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方向?必须怎样去实现? (学生

阅读教材小字回答后,教师指出)毛泽东的报告就抓住了抗战胜利后要建立新中国的关键。

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突出四个要点“领导”、“依靠”、“任务”、“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出它是我党为争取实现光明前途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关于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人的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革命群众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正是七大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关于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召开的背景和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转折关头以及会议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过渡)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最后胜利的?(板书标题)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描写日本无条件投降过程的文字内容和相关插图或播放有关二战胜利阶段的影视教学资料片。让学生了解美国、苏联和中国抗日军民对加速日本法西斯走向灭亡的作用,然后板书知识要点,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和结束的时间不同。)

㈠胜利的过程

1945,8,15 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1945,9,2 日本签投降书,抗日战争结束

(设问)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引导学生回忆1840年以来外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大的侵华战争及其结果,结合老师的补充讲解,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然后教师予以评价,并板书关键词句。)

㈡胜利的意义

反侵略第一次胜利 洗雪 民族耻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贡献 国际地位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板书标题,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叙述和“学习活动”的提示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主要观点。)

1、 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

2、 它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心所向,得道多助;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4、 国共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5、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和指南;

(强调)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力量。

(板书要点如下)

人民团结,众志成城;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两条战线,一个方针;两个战场,两种作用;

总结新课: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空前灾难的考验和战火洗礼,浴后重生,实现国家独立与解放,中华民族开始站在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上。

拓展练习(视教学时间处理成课堂讨论或课外思考)

虽然抗日战争中拼死厮杀的战场已经过沧海桑田,苦难的伤口只在阴天隐隐作痛。当我们用一个民族的诚意逐渐为犁,一衣带水的领国却在往伤口上撒盐;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呼声甚嚣尘上,企图复合军国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抬头,公开歪曲、篡改侵华历史的言论不断出现,国家正要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的事情年年发生。对此,你认为日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过去,睦邻友好;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通过此题教育、提醒学生勿忘历史,提高警惕,促进统一,振兴中华。 22.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二·一”血案;政治协商会议;“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全面内战的爆发。

2.思想教育:①通过对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有关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的本性。②通过对重庆谈判有关史实的讲述,使学生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革命胆略,继承光荣革命传统。

3.能力培养:①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②通过组织学生设计本节内容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难点:对蒋介石反革命的两手与中共的革命两手的理解。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1945年结束的。在这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的胜利。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点击“抗战的胜利”,给学生展示上海群众庆祝抗战胜利的场面。抗战胜利后,久经列强侵略和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满以为从此便可以获得自由和民主,过上太太平平的生活了,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同学们知不知道都有谁击碎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国)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和美国为了各自的目的(蒋介石想在中国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美国想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讲述新课]:

一、 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让学生思考问题:美蒋是怎样勾结阴谋发动内战的呢?由学生自己点击 “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和“美国援助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使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很清楚的了解。(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日本投降时,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竟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擅自行动”。而同时命令他的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另外,他还要求日军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投降。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蒋介石不但和日本侵略者勾结,还利用汉奸负责“维持地方治安”。许多汉奸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的要人,被封为“总司令”、“挺进司令”等。就这样,国民党依靠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力量,重新把长期呻吟于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置于它的奴役之下。美国援助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美国为了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除了向国民党提供大量军火、训练军队、直接派兵侵占大城市之外,还通过海运、空

运等方式帮助国民党将军队运送到内战前线。到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美国共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54万人到达内战前线)前面这些也说明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决心已定。但是蒋介石还想耍花招。看看蒋介石耍了什么花招?(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此时点击“重庆谈判前,蒋、毛之间的电报往来”使学生简单了解。)蒋介石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在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实行消极抗战的方针,把军队收缩在中国的大西北、大西南,抗战胜利后,在短期内国民党还无法把军队主力从闭塞的大西南、大西北运到内战前线,所以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同时也为了欺骗人民,故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二、 重庆谈判:

中共接到蒋介石电报后,党内就发生了争论,有人主张不要去,说蒋介石没安好心,这是“鸿门宴”。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当时情况下,共产党要不要到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学生讨论、发言之后可以这样总结,因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并不是出于真心,如果共产党不去谈判,可以说正中蒋介石下怀,那样的话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就有的说了,你看看,我邀请你来谈判你不来,这说明是你共产党不愿意和平,想打内战,既然这样,我这个“热爱”和平的国民党就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发动内战,消灭你这个“不爱”和平的共产党。这样,国民党便可以把制造内战,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到共产党头上。所以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同时也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用事实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便派遣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此时点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给学生看一下毛泽东赴重庆登机前的留影。毛泽东等人冒险赴重庆谈判,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一致称赞,这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真心想和平,是一贯代表人民愿望的。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也出乎国民党的意料,他们原以为共产党不敢来,所以在谈判方面,比如从哪些方面谈等等,一点准备都没做,因此,谈判期间的所有提案都是共产党提交的。在谈判期间,国民党对谈判毫无诚意,虽口头上同意中共的和平建国方针,但拒不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而且在谈判桌外对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企图在谈判桌上要挟共产党。此时点击“上党战役”使学生对重庆谈判期间发生的这场战役有所了解。经过“上党战役”国民党损失了几万人之后,才有所收敛。最后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此时点击“《会谈纪要》”,使学生对协定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我们都知道,尽管国共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但最终内战还是爆发了。既然这样,那么,同学们想一下:《会谈纪要》的签订还有什么意义呢?(《会谈纪要》的签订使短期内避免了内战,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会谈纪要》也使共产党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为了能够促成谈判取得成功,共产党作了很大让步,同意让出苏南、皖南等8个解放区,这也体现了中共谋求国内和平的诚意。在《会谈纪要》签订一个星期,中国共产党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出了8个解放区。可是蒋介石却在《会谈纪要》签订后的第三天就下达所谓的“剿匪”密令,(此时点击“蒋介石下达„剿匪命令‟”)命令国民党军队在河北邯郸地区向解放区进攻。此时点击“邯郸战役”,使学生对邯郸战役有一定的了解。国民党这种破坏《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的做法激怒了全国人民,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民主运动。

三、 反内战运动和政治协商会议:

请同学们看书,看一下哪里的人民首先掀起反内战运动?(1945年11月,昆明学生罢课,要求立即停止内战。)结果发生了“一二·一”血案。点击“一二·一”血案,使学生掌握。“一二·一”血案更加激怒了昆明人民,并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由于军事进攻的失败和全国人民反内战运动的高涨,国民党被迫于1946年初,同共产党签订了《停战协定》(点击“《停战协定》”),并且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点击“政治协商会议”,使学生掌握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这些决议的内容,包括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整编全国军队,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等。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如“和平建国纲领”,再一次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而“改组国民政府”,由各党派组成联合政府、“召开国民大会”等等也体现了各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从而否定了国民党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当然使国民党很不甘心,于是便千方百计地破坏政协决议。

四、 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

请同学们看第95---96页,看看国民党是怎样破坏政协决议的?(制造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分别点击“制造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惨案”,使学生对这些事件有所掌握。这些事件使国民党的反动面目在全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

五、 全面内战的爆发: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万人,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这标志着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全面内战爆发了。点击“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在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反动派的占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后结果却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推翻了。这也印证了毛泽东同志讲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小结]: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问题:点击小结。

1、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作了哪些努力?(①、派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②、同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③、让出浙江、苏南等八个解放区。④、同国民党签订《停战协定》。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 有利于人民的决议。)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是怎样破坏和平民主的?(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抢夺胜利果实,积极抢占战略要地。②、在重庆谈判期间及之后,国民党派军队进攻解放区。③、制造一系列惨案,镇压反内战民主运动。④、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走向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转战陕北的史实

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史实

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线,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得的序幕。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解决法和多媒体教学的形式。

联系旧知识分析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的实力、战略态势,采用问题解决法,结合教学地图,探讨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采取的正确战略、战术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在分析全国战局变化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了解陕北战场的和山东战场的情况。

根据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分析指出我军的转入战略反攻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并结合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放战争初期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取得的伟大的胜利,让学生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培养识图能力,结合地图叙述史实的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正确的战术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教学方法

通过课内外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相互交流,体会当时宏阔的历史场面,感受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之高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知识

1为什么蒋介石打内战不得人心?

2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3重庆谈判的成果如何?

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时间?

二、导课

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的?

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蒋介石被迫转向重点进攻。他的重点进攻的目标是哪里?人民解放军又如何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的?

三、学习新课

1学生看书理清中共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转向战略反攻的线索。

2师生共同分析中共转战陕北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得导言中提出的问题中共中央为何转战陕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主要原因是敌我力量的悬殊。并简要介绍敌我力量的对比情况。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中共中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从而引导认识:保卫祖国的首府和指挥中心固然重要,但大敌当前,面对10倍于己的得敌人,决不能硬打硬拼。因此中共中央采取了诱敌深入、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战情况。

学生看书总结,并结合地图介绍。个别学生介绍完后,其他学生补充。最后通过多媒体资料使学生直接的感受当时的情况

4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中共中央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

5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师简单分析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双方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必然性和条件。结合地图知道学生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思考课本的相一想问题。

结合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或相互介绍,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情况,内容围绕突破黄河天线、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到达大别山这一主要线索展开。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体会其意义。

四、小结

有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自己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24.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材简介〗

本课是本册书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的一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例,是国共两党的决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阶段。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共四个子目,“‘关门打狗’决战东北”“大军合力战淮海”“兵临城下直取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后长江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这四个子目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知识与能力

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助理作战的情况。

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将本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课联系,让学生计算南京民政府存在的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大战役时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

教学方法

使用图识法进行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1学生读书根据查找的资料分析决战前的敌我力量对比情况

2分析我军和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

3了解辽沈战役的概况:

时间、指挥、参加作战的部队、结果,战略意义。

4强调辽沈战役歼灭敌人4万多。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二大军合力战淮海

1让学生说出总前委领导人。

2学生讲述淮海战役的经过,分析淮海战役战略意义

3了解人民群众支持淮海战役。

三、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学生概括本目的主要内容叙述平津战役的经过。

学生看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找出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的地区。

教师补充线打两头后去中间的原则。

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来加深对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四、百万雄师过大江

1学生简单介绍三大战役的概况,国民党蒋介石家和平骗局被戳穿的有关情况。 2教师通过挂图,让学生讲解渡江战役的战线,感受人民解放战争的豪迈壮举。 3让学生读毛泽东的《人民解放战争占领南京》这首诗。进一步增强感受。 4学生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存在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对本课作进一步的总结。并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让学生自制三大战役的表格。

六、小结

七、做课后自我测评、材料阅读。

〖板书设计〗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锦州东北

淮海战役:碾庄、双堆集、

陈官庄长江中下游以北

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

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南京解放

国民党政权覆灭 1949年4月22日


相关文章

  •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学设计
  •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楚云霞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楚云霞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查看


  • [全面抗战的兴起]习题
  • 第19课 全面抗战的兴起 一.选择题 1.日军进攻卢沟桥的借口( ) A.炸毁铁路反诬中国军人所为 B.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 C.卢沟桥由中国军人守卫 D.日军火车在此被炸 2.学校要编辑制作一部抗日战争的专题片,小李负责 ...查看


  • 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中国军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 ...查看


  •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查看


  • 近代中国经济
  •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 ...查看


  • 高一近代史大事年表
  •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史 时间:1840----1949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民主主义革命依据领导阶级变化分期为: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查看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1课 鸦片战争(道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虎门销烟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查看


  • 国歌80年:筑起血肉长城的义勇军们
  • 导语: 今天(2月2日)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1935年2月2日,在上海徐家汇的百代小红楼内,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完成.1949年,政协一届会议通过 ...查看


  • 红军东征与抗日战争(连载)
  • 从促成阎锡山联共抗日,到山西抗战特殊局面的形成 实现"经营山西"战略,将山西打造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和支持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其中争取阎锡山联共抗日,是关键的一环.与山西当局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实际上是"经营山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