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及教法

我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及教法

口语是最直接、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沟通,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因此,任何忽视口语认识和口语锻炼的人,都是错误的。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发挥口语交际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学校开设口语交际课程,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口语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交际化、高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口语交际的质量和要求也更高了。开设口语交际课是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战略角度来提出要求的。对新一代青少年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的训练,具有时代迫切性和重要性,正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所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我们不能把口语交际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

(二)它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重文轻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全面的落实。口语交际课的开设有利于扭转“重文轻语”的偏向。上好口语交际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说与写”的互补互助过程(为了说得好,需要用笔作记录、做准备。人运用语言交流,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词语)。我校自从开展口语交际课研究与实验以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三)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进行口语表达就得像当面“锣”与当面“鼓”同时打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都需要这些智力、智能。口语表达,看起来是“说”,但实际上它是于倾听、观察、思维、记忆、想像、应对融为一体,需要融会贯通。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着,其过程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智力潜能,同时使学生的智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当你的口语交际课进入正常状态时,你会看到学生们在听、说的同时还会善于察颜观色,他们还会根据说话人的表情、动作、神态、语气等,揣摩其弦外之音。两年来,我们认真开设好口语交际课,学生的智力的的确确得到不断开发和提高。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口语交际课也没有固定的教法。根据本人两年来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口语交际课必须学期工作总注意“三个一”――一个原则、一个情景和一个特性。

(一) 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生成,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学生一方面因受方言影响,未能养成讲普通腊月的习惯。而口语交际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是“用普通话交流”,如果老师上口语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就会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生活体验,应把口语课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上,在这个基础上,允许学生先用方言进行口语交际,再逐渐转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教师还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千方百计让学生敢于交流。另一方面是农村小学见识浅、胆量小,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胆量,多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先学习用基本的文明礼貌语说起,再从简单的组词到说一句完整话,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之后,然后逐渐按学段的要求进行有意识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情景――注重创设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

情景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的一切活动也是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心智活动。口语交际课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才能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进而投入角色,进行交际活动。口语交际课是否成功,关键的一点是在于老师创设的情景是否适应学生生活体验。

(三) 特性――交际性和互动性

“交际”两字,除了“听”和“说”两个意思以外,还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把“听”和“说”看做两种孤立的能力,而看作一种活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这比简单的“听”和“说”具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交际的双方,一是必须具有交际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二是必须认真倾听,并作出适时的对话,不断应变、分析、归纳、评价。所谓交际性,就是要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双向交流,达到沟通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际过程,主方必须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与人打招呼,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对方听明白,作出理解反应;客方也必须礼貌地倾听别人的说话意思,并根据别人说话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做出应答,或者作出评价。“双向”并不是单纯性的、固定不变的“主客”关系,或者纯粹的“两人”,在许多场合上是有三方或者多人参与交流的。

互动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除了听者和说者的语言互动之外,还要作出相应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方面的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材中,有许多口语交际话题其互动性是隐藏着的,如果教师不注意将口语交际中隐性的双向互动显示出来,就会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或者成为纯粹的问题回答。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亲自参与交际活动与学生互动起来,才能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为了使隐性的双向互动显示出来,教师就要注意联系生活,投入角色,言传身教,

我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及教法

口语是最直接、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沟通,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因此,任何忽视口语认识和口语锻炼的人,都是错误的。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发挥口语交际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学校开设口语交际课程,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一)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口语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交际化、高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口语交际的质量和要求也更高了。开设口语交际课是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战略角度来提出要求的。对新一代青少年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的训练,具有时代迫切性和重要性,正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所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我们不能把口语交际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

(二)它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重文轻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全面的落实。口语交际课的开设有利于扭转“重文轻语”的偏向。上好口语交际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说与写”的互补互助过程(为了说得好,需要用笔作记录、做准备。人运用语言交流,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词语)。我校自从开展口语交际课研究与实验以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三)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进行口语表达就得像当面“锣”与当面“鼓”同时打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都需要这些智力、智能。口语表达,看起来是“说”,但实际上它是于倾听、观察、思维、记忆、想像、应对融为一体,需要融会贯通。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着,其过程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智力潜能,同时使学生的智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当你的口语交际课进入正常状态时,你会看到学生们在听、说的同时还会善于察颜观色,他们还会根据说话人的表情、动作、神态、语气等,揣摩其弦外之音。两年来,我们认真开设好口语交际课,学生的智力的的确确得到不断开发和提高。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口语交际课也没有固定的教法。根据本人两年来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口语交际课必须学期工作总注意“三个一”――一个原则、一个情景和一个特性。

(一) 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生成,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学生一方面因受方言影响,未能养成讲普通腊月的习惯。而口语交际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是“用普通话交流”,如果老师上口语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就会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生活体验,应把口语课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上,在这个基础上,允许学生先用方言进行口语交际,再逐渐转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教师还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千方百计让学生敢于交流。另一方面是农村小学见识浅、胆量小,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胆量,多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先学习用基本的文明礼貌语说起,再从简单的组词到说一句完整话,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之后,然后逐渐按学段的要求进行有意识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情景――注重创设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

情景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的一切活动也是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心智活动。口语交际课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才能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进而投入角色,进行交际活动。口语交际课是否成功,关键的一点是在于老师创设的情景是否适应学生生活体验。

(三) 特性――交际性和互动性

“交际”两字,除了“听”和“说”两个意思以外,还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把“听”和“说”看做两种孤立的能力,而看作一种活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这比简单的“听”和“说”具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交际的双方,一是必须具有交际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二是必须认真倾听,并作出适时的对话,不断应变、分析、归纳、评价。所谓交际性,就是要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双向交流,达到沟通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际过程,主方必须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与人打招呼,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对方听明白,作出理解反应;客方也必须礼貌地倾听别人的说话意思,并根据别人说话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做出应答,或者作出评价。“双向”并不是单纯性的、固定不变的“主客”关系,或者纯粹的“两人”,在许多场合上是有三方或者多人参与交流的。

互动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除了听者和说者的语言互动之外,还要作出相应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方面的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材中,有许多口语交际话题其互动性是隐藏着的,如果教师不注意将口语交际中隐性的双向互动显示出来,就会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或者成为纯粹的问题回答。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亲自参与交际活动与学生互动起来,才能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为了使隐性的双向互动显示出来,教师就要注意联系生活,投入角色,言传身教,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题
  •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1 ...查看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整理)
  • 1.读准 准确地拼读 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 熟记 2.记实作文 读书笔记 应用文 3.复现 4."交际" 交流和沟通 语言实践 5.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 信息沟通 意义重构 6.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 ...查看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 1 分,共 20 分) 填空题( 1.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 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丰富的语言积累 ,三是 熟练 ...查看


  • 初中语文教法
  • .下列观点是谁提出的 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像农业,而不是工业.(吕叔湘) 我最恨人家子弟读书,但观其大意而不理会文字.(金圣叹) 经典的价值不在训练而在文化.(朱自清) 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是学生读得太少而教师关于阅读的谈话太多.(苏霍姆林斯基) ...查看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8套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__________ 与 __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__________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查看


  • 教材教法考试题 1
  •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题(五)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实践探索
  • 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实践探索 榕山镇中心校 曾海燕 摘要:小学教学重难点,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综合能力.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
  •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