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借助新课改的强劲东风,认真贯彻和落实联合校在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更好地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 学情分析
六一班共有学生47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每月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利用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自主拟题作文练习和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和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七个。综合性学习1个。教材除了安排
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项目外,还安排了重点练习项目:一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扎扎实实练好写字基本功;二是常用词语的训练,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三是阅读训练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四、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准确认读汉字204个,其中15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
(3)关于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关于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关于综合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些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些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重点、难点:
1、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难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六、方法和措施
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1)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
(2)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
(3)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
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七、振兴阅读
(一)阅读内容
1、背诵课标古诗66-70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10首
2、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宝葫芦的秘密》
3、必读书目:《最后一头战象》、《疯羊血顶儿》、《夏洛的网》、《绿
山墙的安妮》、《城南旧事》、《爱的教育》
(二)阅读措施
1、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上一节阅读课进行指导,必须让学生真正阅读,除
此之外,每天安排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2、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及时上好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方法指导课,强化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甄别课外书的指导,使学生抵制不良图书。
3、每人必备一本采蜜集,对课外阅读的精彩内容进行摘抄,积累好词佳句。教师经常批阅检查,定期展示。对读书认真做笔记的同学进行表彰。
4、设立班级图书角,学生自愿捐出个人图书,相互借阅,资源共享。
5、提倡亲子共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6、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期末根据各项活动结果,评选班级的书香少年,进行表扬。
八、附教学计划进度表
同联合校进度
第一单元 14--16课时 第二单元 10--13课时
第三单元 10—12课时 期中阶段性评价 一周
第四单元 10—11课时 第五单元 10—12课时
第六单元 12--14课时 第七单元 12—14课时
复习 两周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借助新课改的强劲东风,认真贯彻和落实联合校在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更好地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 学情分析
六一班共有学生47人。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课能专心听老师上课,认真做课堂笔记,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没有良好的认识,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着惰性,喜欢依赖老师和家长,不是主动的去获取知识,靠的还是死记硬背。
这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在语文教学上,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每月继续向学生推荐一、两本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量。重视课堂教学,利用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自主拟题作文练习和作文指导。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和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方法的指导。相信学生的习作会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七个。综合性学习1个。教材除了安排
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项目外,还安排了重点练习项目:一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扎扎实实练好写字基本功;二是常用词语的训练,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三是阅读训练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四、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准确认读汉字204个,其中15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
(3)关于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关于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关于综合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些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些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或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五、重点、难点:
1、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难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六、方法和措施
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1)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
(2)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
(3)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
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
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
5、以作业、测试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
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
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七、振兴阅读
(一)阅读内容
1、背诵课标古诗66-70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10首
2、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宝葫芦的秘密》
3、必读书目:《最后一头战象》、《疯羊血顶儿》、《夏洛的网》、《绿
山墙的安妮》、《城南旧事》、《爱的教育》
(二)阅读措施
1、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上一节阅读课进行指导,必须让学生真正阅读,除
此之外,每天安排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2、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及时上好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阅读方法指导课,强化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甄别课外书的指导,使学生抵制不良图书。
3、每人必备一本采蜜集,对课外阅读的精彩内容进行摘抄,积累好词佳句。教师经常批阅检查,定期展示。对读书认真做笔记的同学进行表彰。
4、设立班级图书角,学生自愿捐出个人图书,相互借阅,资源共享。
5、提倡亲子共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6、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期末根据各项活动结果,评选班级的书香少年,进行表扬。
八、附教学计划进度表
同联合校进度
第一单元 14--16课时 第二单元 10--13课时
第三单元 10—12课时 期中阶段性评价 一周
第四单元 10—11课时 第五单元 10—12课时
第六单元 12--14课时 第七单元 12—14课时
复习 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