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摘要:针对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景观设计建设的发展趋势, 认为园林景观发展应回归到健康发展道路上,在合理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加强空间设计、强调地域特色的设计发展趋势、遵循生态原则为园林发展方向、园林景观设计日趋多样化和低成本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地域性;空间设计;生态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当下,各种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一度成为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热潮。生态学专家认为, 任何城市都是自然、人文、生态结合的“生态城市”, 只不过有些城市生态合理, 有些城市生态恶化而已,因此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作为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居住模式, 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可利用基础上的,它是人类社会及其居住区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全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起园林景观,现在国内很多都是盲目的拿来主义,忽视园林景观建设的地域性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盲目照抄和照搬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的现象,目前无论是在城市景观还是地产景观领域都普遍存在。而且在自身建设时都不加以分析和消化吸收,仅仅采用盲目的拿来主义,使得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园林景观环境雷同,小品西洋化,植物配置也不考虑当地气候,没有自己的地域风格和特点,直接导致成本增加,环境养护和维护成本加大,而且也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园林景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门艺术,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会损害其个性和应有的艺术特色。地产行业的景观建设,在许多公司中已经制定产品批量化的标准, 就是为了减少从业人员的数量,追求高额利润、追求快速出产方式,使园林建设像工厂的定型开发,如此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导致很多景观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
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优美的环境景观。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环境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的优美性包含着诸多内容,如诗情画意、艺术感、文化内涵等方面。高品位的审美境界有助于少年儿童陶冶情操,上班族放松心情,老年人享受生活。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必须满足人与视觉环境的情景沟通和交融,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只追求平面构图的优美,而不考虑空间设计。费尽心思创造出来一个看起来布局合理,构图优美、动线流畅的平面,制作出的效果图和平面图也优美。但是直到景观建设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后,才发现往往不如设计时预想的那样精彩。所以在景观设计时特别是在进行平面布局过程中,要时刻审视空间上的设计,比如绿地有没有起伏,场地有没有抬高或者下沉等等,这些都是使一个景观空间具有灵魂的重要一环。
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并不仅仅是图纸上的形式表达,也不是刻意的起伏塑造, 而是对三维环境的思考,而且要满足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的需要。通过对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地形设计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到地形设计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认识到地形因素的复杂性。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人们的审美观也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鲜明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必须打破地域城市园林景观同质化的不正常差异。园林景观固然可以相互借鉴,但景观元素本身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地域特色这一天生基因。只有在尊重地域属性的基础上解决景观基本功能,吸收外地适合当地的景观元素,才能
取得创新自然的景观效果。因此未来的园林景观发展趋势之一一定是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
我们生活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做出带有原汁原味的、充满地域风格的环境景观,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地域特色要体现本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应有的资源,尽量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园林景观环境。
那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地域特色,首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石材,进行粗略的加工,既节约成本又突出当地特色风情。其次,在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环境过程中,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可以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本土植物又根于地方文化。因此,以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当前,各国园林景观发展的趋势大概都是向着自然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景观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对城市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方向。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景观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生活需求变得更加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园林景观建设正逐步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和本土化。景观建设一方面在深度上追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另一方面,在针对大型的综合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将有更多的专业参与到景观中来。前些年景观建设奢侈浪费的现象,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会逐步趋向低成本的园林景观建设。节约型的园林景观建设将成为新的趋势,因此节约成本将成为衡量园林设计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准。对设计者而言,首先要考虑到设计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脱离项目本身的实际,刻意追求豪华奢侈的效果,这样既不生态,对日后的维护也带来很大的困难。强调设计的可实施性和维护管理成本的节约,将是每一个设计师或园林景观建设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园林景观建设者们的思考和总结,一定程度上会避免前些年盲目跟风、豪华奢侈的重复建设。未来园林景观的发展会逐步走上生态化、多元化,且突出地方特色的健康轨道。园林景观项目的建设会更多地考虑人们使用的舒适性,更多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反映当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设计者要多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同时结合各种新思想和新理念,才能建设出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风景园林,2007.
[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2009.
[3] 沈实现 《新自然景观视野下的风景园林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 4] 杨士军 《浅谈我国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
我国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摘要:针对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景观设计建设的发展趋势, 认为园林景观发展应回归到健康发展道路上,在合理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加强空间设计、强调地域特色的设计发展趋势、遵循生态原则为园林发展方向、园林景观设计日趋多样化和低成本化。
关键词:景观设计;地域性;空间设计;生态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当下,各种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一度成为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热潮。生态学专家认为, 任何城市都是自然、人文、生态结合的“生态城市”, 只不过有些城市生态合理, 有些城市生态恶化而已,因此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作为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居住模式, 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可利用基础上的,它是人类社会及其居住区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全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说起园林景观,现在国内很多都是盲目的拿来主义,忽视园林景观建设的地域性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盲目照抄和照搬国外园林景观设计的现象,目前无论是在城市景观还是地产景观领域都普遍存在。而且在自身建设时都不加以分析和消化吸收,仅仅采用盲目的拿来主义,使得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园林景观环境雷同,小品西洋化,植物配置也不考虑当地气候,没有自己的地域风格和特点,直接导致成本增加,环境养护和维护成本加大,而且也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园林景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门艺术,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会损害其个性和应有的艺术特色。地产行业的景观建设,在许多公司中已经制定产品批量化的标准, 就是为了减少从业人员的数量,追求高额利润、追求快速出产方式,使园林建设像工厂的定型开发,如此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导致很多景观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
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优美的环境景观。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环境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的优美性包含着诸多内容,如诗情画意、艺术感、文化内涵等方面。高品位的审美境界有助于少年儿童陶冶情操,上班族放松心情,老年人享受生活。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必须满足人与视觉环境的情景沟通和交融,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只追求平面构图的优美,而不考虑空间设计。费尽心思创造出来一个看起来布局合理,构图优美、动线流畅的平面,制作出的效果图和平面图也优美。但是直到景观建设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后,才发现往往不如设计时预想的那样精彩。所以在景观设计时特别是在进行平面布局过程中,要时刻审视空间上的设计,比如绿地有没有起伏,场地有没有抬高或者下沉等等,这些都是使一个景观空间具有灵魂的重要一环。
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并不仅仅是图纸上的形式表达,也不是刻意的起伏塑造, 而是对三维环境的思考,而且要满足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的需要。通过对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地形设计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到地形设计在居住区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认识到地形因素的复杂性。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人们的审美观也表现出不同的取向,鲜明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必须打破地域城市园林景观同质化的不正常差异。园林景观固然可以相互借鉴,但景观元素本身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地域特色这一天生基因。只有在尊重地域属性的基础上解决景观基本功能,吸收外地适合当地的景观元素,才能
取得创新自然的景观效果。因此未来的园林景观发展趋势之一一定是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
我们生活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做出带有原汁原味的、充满地域风格的环境景观,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地域特色要体现本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应有的资源,尽量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来建设园林景观环境。
那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地域特色,首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石材,进行粗略的加工,既节约成本又突出当地特色风情。其次,在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环境过程中,植物既是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又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园林景观的文化性可以通过多种造景手法体现,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础,而本土植物又根于地方文化。因此,以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当前,各国园林景观发展的趋势大概都是向着自然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景观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对城市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方向。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景观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生活需求变得更加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园林景观建设正逐步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和本土化。景观建设一方面在深度上追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另一方面,在针对大型的综合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将有更多的专业参与到景观中来。前些年景观建设奢侈浪费的现象,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会逐步趋向低成本的园林景观建设。节约型的园林景观建设将成为新的趋势,因此节约成本将成为衡量园林设计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标准。对设计者而言,首先要考虑到设计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脱离项目本身的实际,刻意追求豪华奢侈的效果,这样既不生态,对日后的维护也带来很大的困难。强调设计的可实施性和维护管理成本的节约,将是每一个设计师或园林景观建设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园林景观建设者们的思考和总结,一定程度上会避免前些年盲目跟风、豪华奢侈的重复建设。未来园林景观的发展会逐步走上生态化、多元化,且突出地方特色的健康轨道。园林景观项目的建设会更多地考虑人们使用的舒适性,更多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反映当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设计者要多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同时结合各种新思想和新理念,才能建设出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风景园林,2007.
[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2009.
[3] 沈实现 《新自然景观视野下的风景园林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 4] 杨士军 《浅谈我国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