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好几天了,都累得筋疲力尽。 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来做伴。好在坑里窝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也得饿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昏倒几次。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个罪恶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条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

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嚎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丫子淌着血,向他扑来。

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了。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

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

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柱……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了主人宠爱,对主人更加忠诚。 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

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它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出深坑,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食物,他感到绝望。

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家炕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儿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然而,狗终因失血过

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很忠诚,从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是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救助流浪狗。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

(有删改)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中间插入猎人与熊搏斗的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既能丰富写猎人的内容,又能为下文写猎人掉进深坑后继续描写猎狗埋下伏笔。

B. 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没有力气。

C. 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 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 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与猎狗的关系,批判了猎人对狗的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这也是小说的主旨。

2. 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不能说的秘密●陈 毓

滔滔河水在某一段被辟出去,分流出一条渠,一些鱼随波逐流,来到渠中,是清波荡漾的渠水中最生动的部分。渠水穿过开黄色花的油菜田,聒噪着蛙鸣的稻田,扭啊扭啊地一路向前,像一条活力无限的小青蛇。

渠水在靠近水磨房的那片竹林边被收束住,跌下去,跌出一股猛力,这力拍打在水车的翅膀上,水车就飞快地转动起来,轰嗡嗡,轰嗡嗡,昼夜不停止。

苫麦草的水磨坊的屋顶,在远离村子的山边,像一朵老蘑菇。

日夜交替,只有守磨坊的阿淘,知道那里黎明与暗夜的颜色是否和村子里的一样。 阿淘是能人,能在漆器上画画,画花鸟虫鱼,听说他画的花引来过蝴蝶和蜜蜂,他画的虫鱼被鸡误以为真,鸡硬邦邦的喙啄坏了一张崭新的斗柜。

阿淘还能打卦占卜,有孩子早上起床莫名地害了红眼,孩子的母亲就带着孩子去阿淘那里请教偏方,阿淘两只冰凉的手捧住孩子的脸,眯眼琢磨孩子的眼睛,又放开孩子的脸,抬头对着青白的天,半闭着自己的眼睛念叨,低声对肃立一旁的孩子的母亲说,窗角的那张蜘蛛网,回去不吭声,挑了就好了。

还有更厉害的说法,说阿淘能从一个病人身上散发的味道,断定病人的阳寿,据说他若是长久地盯着一个人看,这个人将遭遇诡异的事情。这些传闻使我在旷野遇见阿淘,就会低头迅疾走过,我对他的神秘力量心怀恐惧。

阿淘还能把清凉的水转化为炽烈的电,电可以点灯,可以发动水车带动磨子,于是我们村子第一次不必依靠人推驴拉而能磨出细白的面粉,榨出芬芳的豆油。

有了这些,就算阿淘是老地主的儿子,也没人真心嫌弃自己村里的这个能人,哪怕阿淘时不时地仍会被带上纸糊的帽子在村巷中被游斗。被游斗之后的阿淘,当晚就会在自家门外发现两只鸡蛋或一把挂面。阿淘望一眼村子,收下这不知来自何人的馈赠,把心放到平展展的地方了。

水磨坊的磨子转啊转,金色的麦粒变成白花花的面粉;金贵的黄豆变成扁扁的豆饼,豆饼被挤压出清亮的芳香的豆油,油流进罐子里。阿淘的手指在罐子口抹一下,这根抹过油的手指会被阿淘放进自己的嘴里,十分享受地吮一下。日子犹如这一吮,自有它幽隐的芳香和甜蜜。

水磨的渠口,有一个退水渠,每当水磨停止歌唱的时候,水会从这里畅快地排出,在低处跌出一个十多米高的瀑布。某个清晨,阿淘在瀑布旁湿漉漉的乱石堆里,捡了八条青鱼,最小的,也有一拃长。阿淘望着瀑布,明白了鱼儿出水的真相。他欣喜极了,但他压抑了自己的欣喜,把它揣进心底。

这以后,水磨停歇的早晨,阿淘都会格外早起,走到那道瀑布边上,他看见有五条鱼在湿漉漉的乱石堆里等待他,有时是三条,哪怕只一条,也是够的。阿淘感恩上天的这份赐予,把不能言说的喜悦深藏心里,如果遇上活着的小鱼,阿淘会把鱼儿丢回到水里去。

捡回来的鱼被阿淘去鳞、腌渍,用搪瓷盘扣紧放在水磨房的阴凉中,只待深夜完工,阿淘再从榨油机的油槽里控出一点点油,将鱼煎得金黄灿烂,或者把鱼变成一碗泛着奶白色光芒的鱼汤。鱼香飘在磨坊里,有穿越漫长岁月的能量。

要是有一个女人来分享我的快乐,该有多好!一个人守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日子久了,这秘密会不会撑破他的肚子?四野寂静,阿淘偶尔的一声慨叹,大概天听见了。

于是,一个落日熔金的黄昏,阿淘在磨坊门口搀扶起一个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女人。阿淘给女人喂了水,喂了粥,女人醒了,却不会说话,不久阿淘明白女人的不会说话是永久的。她是一个哑女。

哑女不说话,但哑女分明在说——

哑女说,她不走了。

哑女说,赶,也不走。

哑女说,她知道他是一个人。

哑女说,一个人加一个人,是两个人。又有一天,哑女说,可能还是三个人。

时间在这里陷入荒蛮。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世界里。

阿淘给哑女喝鱼汤。

是不是那些鱼汤的功劳呢?总之枯瘦的哑女迅速滋润起来,如桃树走出冬天进入春天,由不得阿淘赞美。

阿淘的目光越过哑女手中的鱼汤碗,看见哑女的嘴唇,娇艳正如四月的桃花瓣。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以抒情的笔调和诗化的语言写出了阿淘独特的人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B. 小说写阿淘能在漆器上画画,他画的花引来过蝴蝶和蜜蜂,他还能从病人身上散发的味道断定其阳寿,情节亦真亦幻,扑朔迷离,增添了人物的传奇性。

C. 阿淘被游斗之后,当晚会在自家门外发现两只鸡蛋或一把挂面,这一情节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反映了民风的淳朴。

D. 上天听到阿淘的慨叹,就安排哑女来到他的身边,这给小说安上一个美好的结局,增加了

小说的亮色,突出了好人自有好报的思想。

E. 小说叙事简洁,语言含蓄,如“哑女说,她知道他是一个人”,看似多余,其实表明哑女想要陪伴在他身边。

6. 小说中的阿淘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人说,得到几条鱼便如此满足,阿淘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与当下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不相吻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环境描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最后的篝火●邴继福

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猎人就是其中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好几天了,都累得筋疲力尽。 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来做伴。好在坑里窝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也得饿死。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昏倒几次。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个罪恶念头——杀狗。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可是这条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

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嚎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丫子淌着血,向他扑来。

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了。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

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

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柱…… 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了主人宠爱,对主人更加忠诚。 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

决心已定,不能迟疑。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它舔。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出深坑,向山下跑去。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食物,他感到绝望。

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

当猎人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家炕上。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儿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然而,狗终因失血过

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很忠诚,从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是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救助流浪狗。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

(有删改)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中间插入猎人与熊搏斗的一段,主要是为了说明猎人遭遇险境时,猎狗帮助他脱离险境,狗通人性,能助主人一臂之力。既能丰富写猎人的内容,又能为下文写猎人掉进深坑后继续描写猎狗埋下伏笔。

B. 猎人没有刺死猎狗的原因,可能是猎狗本身弱小,也可能是猎狗有所发觉,最大的可能是猎人掉进深坑后没有力气。

C. 最后一段中的猎人“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与开头第一段意思相联,情节上形成首尾呼应。

D. 小说采用悬念设置的描述性语言,使文章欢快活泼、华丽、自然、流畅,富有乡土气息;有些动词运用得生动形象,如“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中的“融化”。

E. 这篇小说通过写猎人与猎狗的关系,批判了猎人对狗的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这也是小说的主旨。

2. 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猎狗”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标题“最后的篝火”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试进行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不能说的秘密●陈 毓

滔滔河水在某一段被辟出去,分流出一条渠,一些鱼随波逐流,来到渠中,是清波荡漾的渠水中最生动的部分。渠水穿过开黄色花的油菜田,聒噪着蛙鸣的稻田,扭啊扭啊地一路向前,像一条活力无限的小青蛇。

渠水在靠近水磨房的那片竹林边被收束住,跌下去,跌出一股猛力,这力拍打在水车的翅膀上,水车就飞快地转动起来,轰嗡嗡,轰嗡嗡,昼夜不停止。

苫麦草的水磨坊的屋顶,在远离村子的山边,像一朵老蘑菇。

日夜交替,只有守磨坊的阿淘,知道那里黎明与暗夜的颜色是否和村子里的一样。 阿淘是能人,能在漆器上画画,画花鸟虫鱼,听说他画的花引来过蝴蝶和蜜蜂,他画的虫鱼被鸡误以为真,鸡硬邦邦的喙啄坏了一张崭新的斗柜。

阿淘还能打卦占卜,有孩子早上起床莫名地害了红眼,孩子的母亲就带着孩子去阿淘那里请教偏方,阿淘两只冰凉的手捧住孩子的脸,眯眼琢磨孩子的眼睛,又放开孩子的脸,抬头对着青白的天,半闭着自己的眼睛念叨,低声对肃立一旁的孩子的母亲说,窗角的那张蜘蛛网,回去不吭声,挑了就好了。

还有更厉害的说法,说阿淘能从一个病人身上散发的味道,断定病人的阳寿,据说他若是长久地盯着一个人看,这个人将遭遇诡异的事情。这些传闻使我在旷野遇见阿淘,就会低头迅疾走过,我对他的神秘力量心怀恐惧。

阿淘还能把清凉的水转化为炽烈的电,电可以点灯,可以发动水车带动磨子,于是我们村子第一次不必依靠人推驴拉而能磨出细白的面粉,榨出芬芳的豆油。

有了这些,就算阿淘是老地主的儿子,也没人真心嫌弃自己村里的这个能人,哪怕阿淘时不时地仍会被带上纸糊的帽子在村巷中被游斗。被游斗之后的阿淘,当晚就会在自家门外发现两只鸡蛋或一把挂面。阿淘望一眼村子,收下这不知来自何人的馈赠,把心放到平展展的地方了。

水磨坊的磨子转啊转,金色的麦粒变成白花花的面粉;金贵的黄豆变成扁扁的豆饼,豆饼被挤压出清亮的芳香的豆油,油流进罐子里。阿淘的手指在罐子口抹一下,这根抹过油的手指会被阿淘放进自己的嘴里,十分享受地吮一下。日子犹如这一吮,自有它幽隐的芳香和甜蜜。

水磨的渠口,有一个退水渠,每当水磨停止歌唱的时候,水会从这里畅快地排出,在低处跌出一个十多米高的瀑布。某个清晨,阿淘在瀑布旁湿漉漉的乱石堆里,捡了八条青鱼,最小的,也有一拃长。阿淘望着瀑布,明白了鱼儿出水的真相。他欣喜极了,但他压抑了自己的欣喜,把它揣进心底。

这以后,水磨停歇的早晨,阿淘都会格外早起,走到那道瀑布边上,他看见有五条鱼在湿漉漉的乱石堆里等待他,有时是三条,哪怕只一条,也是够的。阿淘感恩上天的这份赐予,把不能言说的喜悦深藏心里,如果遇上活着的小鱼,阿淘会把鱼儿丢回到水里去。

捡回来的鱼被阿淘去鳞、腌渍,用搪瓷盘扣紧放在水磨房的阴凉中,只待深夜完工,阿淘再从榨油机的油槽里控出一点点油,将鱼煎得金黄灿烂,或者把鱼变成一碗泛着奶白色光芒的鱼汤。鱼香飘在磨坊里,有穿越漫长岁月的能量。

要是有一个女人来分享我的快乐,该有多好!一个人守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日子久了,这秘密会不会撑破他的肚子?四野寂静,阿淘偶尔的一声慨叹,大概天听见了。

于是,一个落日熔金的黄昏,阿淘在磨坊门口搀扶起一个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女人。阿淘给女人喂了水,喂了粥,女人醒了,却不会说话,不久阿淘明白女人的不会说话是永久的。她是一个哑女。

哑女不说话,但哑女分明在说——

哑女说,她不走了。

哑女说,赶,也不走。

哑女说,她知道他是一个人。

哑女说,一个人加一个人,是两个人。又有一天,哑女说,可能还是三个人。

时间在这里陷入荒蛮。在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世界里。

阿淘给哑女喝鱼汤。

是不是那些鱼汤的功劳呢?总之枯瘦的哑女迅速滋润起来,如桃树走出冬天进入春天,由不得阿淘赞美。

阿淘的目光越过哑女手中的鱼汤碗,看见哑女的嘴唇,娇艳正如四月的桃花瓣。

(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小说以抒情的笔调和诗化的语言写出了阿淘独特的人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B. 小说写阿淘能在漆器上画画,他画的花引来过蝴蝶和蜜蜂,他还能从病人身上散发的味道断定其阳寿,情节亦真亦幻,扑朔迷离,增添了人物的传奇性。

C. 阿淘被游斗之后,当晚会在自家门外发现两只鸡蛋或一把挂面,这一情节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反映了民风的淳朴。

D. 上天听到阿淘的慨叹,就安排哑女来到他的身边,这给小说安上一个美好的结局,增加了

小说的亮色,突出了好人自有好报的思想。

E. 小说叙事简洁,语言含蓄,如“哑女说,她知道他是一个人”,看似多余,其实表明哑女想要陪伴在他身边。

6. 小说中的阿淘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有人说,得到几条鱼便如此满足,阿淘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与当下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不相吻合。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章

  •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
  •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小说阅读指导人教新课标版
  • 小说阅读指导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 ...查看


  • 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 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引 言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 ...查看


  •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 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查看


  • 中考现代文阅读 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中考现代文阅读--环境描写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一. 自然环境的描写含义和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 ...查看


  •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一.环境描写有两种类型: 小说是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作者一定要将人物臵于一定空间和场所之中去展示性格,这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描写,读者据此可以看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时代风貌.社会制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分析 ...查看


  •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 小说阅读专题 第一课时 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l ...查看


  •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2
  • 记叙文的阅读知识点梳理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 ...查看


  • 小说阅读知识点详析
  • 小说阅读知识点详析 小说三要素 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 ...查看


  •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考点精讲精练 一.考点说明 此一考点属于现代文阅读2.分析综合C(3)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中的"分析作品基本特征"这一方面. 二.考题回顾 2015·安徽卷<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