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条件的证明材料及其说明

附件二:

有关条件的证明材料及其说明

(一)关于有1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的技术人员的证明材料。

如:技术人员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职称证书复印件等;技术人员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的证明材料由申请单位出具并加盖单位公章。相关专业包括:化工、冶金等。

(二)关于有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的证明材料。

如: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允许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投入危险废物运输的车辆运营证,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证,押运员证或与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格的单位签订的相应委托运输合同书复印件等等。

(三)关于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以及经验收合格的贮存设施、设备的证明材料。

如:包装工具照片或图样及文字说明,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图纸及文字说明,贮存设施、设备经环保、卫生、消防安全等部门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等。

(四)关于有符合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废物处置设

施建设规划,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的证明材料。如:

1、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污染防治设施的图纸(包括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区内设施设备分布图)和文字说明。平面图应绘出:(1)设施法定边界;(2)进货和出货装置的地点;(3)各危险废物处置、贮存设施等。

2、现有设施应提供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以及最近一年内的环境监测报告。

新建、改建、扩建设施应提供:(1)论证其能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特别是《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的科学论证和工程技术证明材料;符合无害化处置要求的综合利用科学论证和工程技术证明材料;(2)试运行计划及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3、提供论证其符合《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以及《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环发[2004]75号)的各项证明材料。

4、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消防部门的证明;经营剧毒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公安部门的证明;经营危险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安全生产评估报告证明。

5、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消防和安全验收的证明材料。

(五)关于有与所经营的危险废物类别相适应的处置技术和工艺

的证明材料。如:

1、危险废物预处理工艺及其说明,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设计能力、数量、其他技术参数;所能处理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

2、危险废物处置工艺及其说明,处置技术和工艺的适应性说明;其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设计能力、数量、其他技术参数;所能处置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

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生产工艺及其说明,工艺技术和参数,利用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上述预处理处置工艺和综合利用的有关试验数据或科学论据,与其他处置工艺相比,处置效果和安全性、经济性比较。

(六)关于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证明材料。包括:

1、废物分析管理制度:分析废物的目的是确保持证单位仅接收许可经营的废物,从而确保废物得到正确的贮存、处置或综合利用。废物分析制度的内容应包括:(1)持证单位如何了解所接收的危险废物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所列危险废物相一致;(2)应分析何种成分;

(3)对拟接受的废物如何取样;(4)拟采取的测试分析方法;(5)重复测试的频率;(6)每批废物的接收标准和拒绝标准。

2、安全措施。包括:(1)控制进入危险废物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生产设施的安全措施:如设置24小时监控系统,对进出危险废物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生产设施进行持续监测和控制;或在危险废

物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生产设施周围设置人工或天然的障碍物(如栅栏),控制出入;在设施的入口处设置中英文标示:“危险——非授权人员不得进入”(Danger-Unauthorized Personnel Keep Out)等等;

(2)对易燃、反应性或不相容废物的安全管理措施:如确保这些废物远离火源的措施,在贮存处理易燃、反应性或不相容废物的场所设置“禁止吸烟(No Smoking)”的标识,设置隔离的吸烟区域;防止将彼此或与贮存设施或设备起剧烈反应(如起火、爆炸、释放有毒粉尘、气体或烟气)的不相容废物混合贮存的措施;(3)对应急设备,警报和确保人员及设备通过最低通道空间的维护和定期检测的措施等。

3、内部监督管理措施和制度:为确保设施运转正常,持证单位必须制定内部监督管理措施和制度,并根据该管理措施和制度对故障、磨损,操作错误和泄漏等情况进行检查。管理措施和制度应确定需检查的问题类型及检查的频率。在最可能发生泄漏的区域,如装卸区域,应每天检查一次,持证单位应记录检查情况并纠正检查所发现的问题。

4、人员培训制度

为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风险,并能够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持证单位必须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效果应每年进行评估。

5、意外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如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突发事故的类型分析;防止发生意外突发事故的措施以及设备、设施、装置情

况;发生意外突发事件时,与地方主管部门联系的方法;与地方主管部门联系的意外突发事故协调人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及其职责规定;应对突发事件的撤离疏散计划等。

6、环境监测制度:如对危险废物经营设施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土壤和大气质量的监测制度以及设施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制度等。

7、新产生危险废物的管理计划。

8、发生意外突发事件或正常操作下,造成土壤等环境污染时消除污染的保障措施。

(七)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需提交关于依法取得填埋场所的土地使用权的证明。

(八)关于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审批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

附件二:

有关条件的证明材料及其说明

(一)关于有1名以上环境工程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的技术人员的证明材料。

如:技术人员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职称证书复印件等;技术人员3年以上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经历的证明材料由申请单位出具并加盖单位公章。相关专业包括:化工、冶金等。

(二)关于有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的证明材料。

如: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允许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投入危险废物运输的车辆运营证,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证,押运员证或与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格的单位签订的相应委托运输合同书复印件等等。

(三)关于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以及经验收合格的贮存设施、设备的证明材料。

如:包装工具照片或图样及文字说明,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设备图纸及文字说明,贮存设施、设备经环保、卫生、消防安全等部门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等。

(四)关于有符合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危险废物处置设

施建设规划,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的证明材料。如:

1、处置设施、设备和配套污染防治设施的图纸(包括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区内设施设备分布图)和文字说明。平面图应绘出:(1)设施法定边界;(2)进货和出货装置的地点;(3)各危险废物处置、贮存设施等。

2、现有设施应提供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意见以及最近一年内的环境监测报告。

新建、改建、扩建设施应提供:(1)论证其能符合国家或者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特别是《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的科学论证和工程技术证明材料;符合无害化处置要求的综合利用科学论证和工程技术证明材料;(2)试运行计划及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3、提供论证其符合《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以及《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环发[2004]75号)的各项证明材料。

4、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消防部门的证明;经营剧毒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公安部门的证明;经营危险化学品废物的,需提供安全生产评估报告证明。

5、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消防和安全验收的证明材料。

(五)关于有与所经营的危险废物类别相适应的处置技术和工艺

的证明材料。如:

1、危险废物预处理工艺及其说明,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设计能力、数量、其他技术参数;所能处理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

2、危险废物处置工艺及其说明,处置技术和工艺的适应性说明;其主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设计能力、数量、其他技术参数;所能处置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

3、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生产工艺及其说明,工艺技术和参数,利用废物的名称、类别、形态和危险特性,上述预处理处置工艺和综合利用的有关试验数据或科学论据,与其他处置工艺相比,处置效果和安全性、经济性比较。

(六)关于有保证危险废物经营安全的规章制度、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证明材料。包括:

1、废物分析管理制度:分析废物的目的是确保持证单位仅接收许可经营的废物,从而确保废物得到正确的贮存、处置或综合利用。废物分析制度的内容应包括:(1)持证单位如何了解所接收的危险废物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所列危险废物相一致;(2)应分析何种成分;

(3)对拟接受的废物如何取样;(4)拟采取的测试分析方法;(5)重复测试的频率;(6)每批废物的接收标准和拒绝标准。

2、安全措施。包括:(1)控制进入危险废物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生产设施的安全措施:如设置24小时监控系统,对进出危险废物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生产设施进行持续监测和控制;或在危险废

物贮存、处置、综合利用生产设施周围设置人工或天然的障碍物(如栅栏),控制出入;在设施的入口处设置中英文标示:“危险——非授权人员不得进入”(Danger-Unauthorized Personnel Keep Out)等等;

(2)对易燃、反应性或不相容废物的安全管理措施:如确保这些废物远离火源的措施,在贮存处理易燃、反应性或不相容废物的场所设置“禁止吸烟(No Smoking)”的标识,设置隔离的吸烟区域;防止将彼此或与贮存设施或设备起剧烈反应(如起火、爆炸、释放有毒粉尘、气体或烟气)的不相容废物混合贮存的措施;(3)对应急设备,警报和确保人员及设备通过最低通道空间的维护和定期检测的措施等。

3、内部监督管理措施和制度:为确保设施运转正常,持证单位必须制定内部监督管理措施和制度,并根据该管理措施和制度对故障、磨损,操作错误和泄漏等情况进行检查。管理措施和制度应确定需检查的问题类型及检查的频率。在最可能发生泄漏的区域,如装卸区域,应每天检查一次,持证单位应记录检查情况并纠正检查所发现的问题。

4、人员培训制度

为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风险,并能够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持证单位必须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效果应每年进行评估。

5、意外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如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突发事故的类型分析;防止发生意外突发事故的措施以及设备、设施、装置情

况;发生意外突发事件时,与地方主管部门联系的方法;与地方主管部门联系的意外突发事故协调人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及其职责规定;应对突发事件的撤离疏散计划等。

6、环境监测制度:如对危险废物经营设施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土壤和大气质量的监测制度以及设施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制度等。

7、新产生危险废物的管理计划。

8、发生意外突发事件或正常操作下,造成土壤等环境污染时消除污染的保障措施。

(七)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的,需提交关于依法取得填埋场所的土地使用权的证明。

(八)关于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审批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


相关文章

  • 公证程序规则
  • 公证程序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 ...查看


  • [法律法规]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事项公示内容
  • [阅读全文] 国 家 林 业 局 公 告2004年第3号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国发[2003]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 ...查看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 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 现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 公告.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企业资 ...查看


  • 申报材料清单
  • 附件1 申报材料清单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在线打印并签名.加盖企业公章) . 为材料核心,其他都是证明它的.封面有真实性申明.企业注册登记表.主要情况.知识产权汇总表.人力资源情况表(总体情况.全体人员结构).RD ...查看


  • 所得税前扣除规定
  •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二○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 ...查看


  • 辽宁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
  • 辽宁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表 申 请 认 定 商 标 : 申 请 人: (章) 申 请 日 期: 年 月 日 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 申请认定辽宁省著名商标须知 一.申请认定著名商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著名商标认定申请应由商标所有人提出 ...查看


  • 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
  • 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修订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管理 第一节 设立 第二节 变更和终止 第三章 资格管理 第一节 保险公估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管理 第二节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 第四章 经营规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查看


  •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业务办理指引(2015年6月)
  •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业务办理指引 (2015年6月) 目 录 资本项目管理 ................................................................. 3 1.境内直接投资外汇业务 ... ...查看


  • 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 1
  • 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修订稿)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管理 第一节 设立 第二节 变更和终止 第三章 资格管理 第一节 保险公估从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管理 第二节 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 第四章 经营规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