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界定 2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界定?

蔡可 (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有 2 个关键: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其一,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中,说明了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 ~ 2 年级、 3 ~ 4 年级、 5 ~ 6 年级、 7 ~ 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以上设计思路告诉我们:①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②类推之,各个单元、各节课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学段目标与内容。③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段目标与内容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领域的语文实践中提出。

其二,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设计了 10 项课程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 10 项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之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着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中, 1-5 项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从总体上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6-10 项指向学生的语文世界,分别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各领域的体现,分别明确语文课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领域的目标要求。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均指向学生的自我世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界定?

蔡可 (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有 2 个关键: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其一,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中,说明了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 ~ 2 年级、 3 ~ 4 年级、 5 ~ 6 年级、 7 ~ 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以上设计思路告诉我们:①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②类推之,各个单元、各节课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学段目标与内容。③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段目标与内容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领域的语文实践中提出。

其二,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设计了 10 项课程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 10 项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之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着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中, 1-5 项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从总体上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6-10 项指向学生的语文世界,分别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各领域的体现,分别明确语文课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领域的目标要求。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均指向学生的自我世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章

  • 课题概念的界定(修改)
  • 课题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最为关键的词语是"阅读"与"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以 ...查看


  •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语文课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语文课 作者:袁予雁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1期 [摘要]在学习中,有许多专家都提到了"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这样 ...查看


  •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解读 濮洪凯 新课程改革秉持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实施是我 ...查看


  • 课题研究项目实施方案
  • 如何使电化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内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所有教育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乃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 ...查看


  • 语文课程应该教什么
  • 语文课程应该教什么?这是之于语文课程研究的原点问题,也是课改实验中最为困惑语文教师的问题. 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之于语文课程定位的两种思维:学科思维和课程思维 基于学科思维,我们以为语文具有综合性,应当在语文课程中杂糅各种内容,目 ...查看


  •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操作
  •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操作 一.行动研究法的概念 (一)行动研究法的涵义 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由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以求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实际成效的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 ...查看


  • _拿来主义_教学实录_熊芳芳
  • 2014.5 理清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尤立增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知识和能力. 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实施中得到普遍认可的设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思路.三维教学目标重视知识能力的获得,重视在过程中方法的运用,也重 ...查看


  • 小课题开题报告模板(共6篇)
  • 篇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06-38-001).经领导批准 ...查看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阅读的要求以及课外阅读量,并给出了"新课标推荐书目".课外阅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