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与他的[洛神赋图]

  摘要: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旷世奇作,《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诗画相结合的的典范,具有当时普遍的美学特征,也充分代表了那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准。通过研究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魏晋时期的整体美学思想和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古代绘画史整体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图》;分析

  

  在气势恢宏的大汉王朝结束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大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这一时期政治上极其动荡不安,但却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及其艺术品涌现,而顾恺之和他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社会局势不定,顾恺之何以成为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呢?他又怎么能创作出《洛神赋图》这种旷世奇作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魏晋的文化时代背景。这还得从秦汉时期人物画有了较大的发展说起。据文献记载,秦汉统治者先是为了奖赏有功之臣,开始把他们及其先进事迹画下来,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形式,后来这种方式逐渐流行,促进了人物画,肖像画的发展,这点被随后而来的六朝时代所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政治上的动荡,使得封建礼教的束缚被松弛,而且在那个社会局面下,文人士大夫作为社会上的知识阶层,对秦汉以来的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出了怀疑,他们不再一味地接受儒家的说教,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追求个体的超然和自适,奉行玄学和清谈。这一新的时代精神,标志着中国古代人文意识的觉醒,“魏晋风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文人开始有了较多的思想自由,在艺术界,艺术要表现人们主观情趣的要求被突现出来,顾恺之等画家们已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来。《洛神赋图》图中注重人物心理活动及神态描画的特点便是这一时期艺术发展最好的说明。

  第二、顾恺之的出身背景。顾恺之活动的时候正是东晋中叶。东晋政权的组织者司马睿、王导等人都已去世,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已经巩固。南朝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士族门阀制度也已开始形成。他们的子弟:简文帝司马昱、谢安、王羲之等人,正成为贵族社会中引人瞩目的人物。而顾姓在这一时期为社会上的几大姓之一,顾恺之的祖父顾毗做过晋康帝司马岳的散骑常侍;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又和谢、王等人年龄相若,是他们的同游。曾任无锡县令,历任别驾,后迁升至尚书左丞,是一个很有学问且善于辞令的人。所以顾恺之也是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士大夫贵族家庭。这给他以后在仕途及艺术方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流的将军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他和桓温的儿子桓玄颇有来往。也因为他聪明又有才华,在当时很受桓温和谢安的赏识。晚年任散骑常侍。正是因为顾恺之有了如此的家庭出身和交际,才给他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有像顾恺之这样对社会上层人物的有了深入了解,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以及他们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的看法,也才能准确地捕捉到他们的这些变化,使它们变成自己创作的素材,在自己的画笔下把他们塑造出来。《洛神赋图》图中对王公贵族入木三分的描绘正是顾恺之社会实践的最好的表现。

  第三、顾恺之自己的努力。除过众多客观原因,顾恺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顾恺之天资聪颖,从小又受有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从少年时期便禀赋超群,显现出极强的艺术潜力。顾恺之多才多艺,而尤以擅长绘画最为突出,故他有画绝的称号。关于他为画绝的故事也有很多,瓦棺寺留画使顾恺之为世人所知;用飞白掩饰殷仲堪的眼疾使他更是名声大噪;关于他最为有名的故事还是他画人数年不点睛,他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经过这些著名的事件,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作品以肖像画居多,但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他还有描绘飞禽走兽的作品,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除此而外,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而《洛神赋图》中的各种飞禽走兽及洛神的形象便是他这些题材的代表。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着重体现作者自己的内心所感,从而也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离开礼教和政治等严肃的话题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在顾恺之的作品中被充分用到。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顾恺之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著述和画迹。他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事画、肖像画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批评家。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为后人研究中国画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全明.《书生意气自纵横》[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李茂昌,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创造与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3]周文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推论”逻辑》[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4]叶浅予.《古今人物画杂谈》[J].文艺研究,1982年02期

  摘要: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旷世奇作,《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诗画相结合的的典范,具有当时普遍的美学特征,也充分代表了那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准。通过研究分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魏晋时期的整体美学思想和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古代绘画史整体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图》;分析

  

  在气势恢宏的大汉王朝结束之后,中国社会开始了大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这一时期政治上极其动荡不安,但却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及其艺术品涌现,而顾恺之和他所创作的《洛神赋图》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社会局势不定,顾恺之何以成为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呢?他又怎么能创作出《洛神赋图》这种旷世奇作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魏晋的文化时代背景。这还得从秦汉时期人物画有了较大的发展说起。据文献记载,秦汉统治者先是为了奖赏有功之臣,开始把他们及其先进事迹画下来,是一种歌功颂德的形式,后来这种方式逐渐流行,促进了人物画,肖像画的发展,这点被随后而来的六朝时代所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政治上的动荡,使得封建礼教的束缚被松弛,而且在那个社会局面下,文人士大夫作为社会上的知识阶层,对秦汉以来的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出了怀疑,他们不再一味地接受儒家的说教,而是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追求个体的超然和自适,奉行玄学和清谈。这一新的时代精神,标志着中国古代人文意识的觉醒,“魏晋风度”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文人开始有了较多的思想自由,在艺术界,艺术要表现人们主观情趣的要求被突现出来,顾恺之等画家们已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外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来。《洛神赋图》图中注重人物心理活动及神态描画的特点便是这一时期艺术发展最好的说明。

  第二、顾恺之的出身背景。顾恺之活动的时候正是东晋中叶。东晋政权的组织者司马睿、王导等人都已去世,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已经巩固。南朝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士族门阀制度也已开始形成。他们的子弟:简文帝司马昱、谢安、王羲之等人,正成为贵族社会中引人瞩目的人物。而顾姓在这一时期为社会上的几大姓之一,顾恺之的祖父顾毗做过晋康帝司马岳的散骑常侍;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又和谢、王等人年龄相若,是他们的同游。曾任无锡县令,历任别驾,后迁升至尚书左丞,是一个很有学问且善于辞令的人。所以顾恺之也是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士大夫贵族家庭。这给他以后在仕途及艺术方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流的将军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他和桓温的儿子桓玄颇有来往。也因为他聪明又有才华,在当时很受桓温和谢安的赏识。晚年任散骑常侍。正是因为顾恺之有了如此的家庭出身和交际,才给他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有像顾恺之这样对社会上层人物的有了深入了解,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以及他们对待社会、对待人生的看法,也才能准确地捕捉到他们的这些变化,使它们变成自己创作的素材,在自己的画笔下把他们塑造出来。《洛神赋图》图中对王公贵族入木三分的描绘正是顾恺之社会实践的最好的表现。

  第三、顾恺之自己的努力。除过众多客观原因,顾恺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顾恺之天资聪颖,从小又受有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从少年时期便禀赋超群,显现出极强的艺术潜力。顾恺之多才多艺,而尤以擅长绘画最为突出,故他有画绝的称号。关于他为画绝的故事也有很多,瓦棺寺留画使顾恺之为世人所知;用飞白掩饰殷仲堪的眼疾使他更是名声大噪;关于他最为有名的故事还是他画人数年不点睛,他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经过这些著名的事件,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作品以肖像画居多,但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他还有描绘飞禽走兽的作品,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除此而外,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而《洛神赋图》中的各种飞禽走兽及洛神的形象便是他这些题材的代表。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着重体现作者自己的内心所感,从而也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离开礼教和政治等严肃的话题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在顾恺之的作品中被充分用到。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顾恺之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著述和画迹。他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事画、肖像画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批评家。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为后人研究中国画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朱全明.《书生意气自纵横》[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李茂昌,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创造与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3]周文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推论”逻辑》[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4]叶浅予.《古今人物画杂谈》[J].文艺研究,1982年02期


相关文章

  • 人神恋歌 | 读顾恺之[洛神赋],领会曹植的爱情故事!
  • 顾恺之,小字虎头, 是东晋有名的绘画大师, 精才艺,擅言辩,工诗赋. 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他创作的画不少,但是传世的却不多 今天我们讲的是现今传世 歌颂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 关于绘画作者顾 ...查看


  • 顾恺之出名的痴绝是指什么
  • 东晋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曾经先后在大将军桓温.殷仲堪等人的手下当过参军,就是现在的军事顾问,人们都知道他有三绝:才绝.画绝和痴绝.其中,他的痴绝又非常的出名,曾经也是闹了不少的笑话. 顾恺之画像 有一次,顾恺之与谢瞻一起值夜班.在如此漫漫长夜中 ...查看


  • 东晋画坛偶像顾恺之
  • 在中国绘画史上,顾恺之是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偶像人物.他生活在比王羲之略晚的年代,江苏无锡人.关于其生卒年代有两说,主要活动时期是公元4世纪后期和5世纪初期.在东晋中叶,其政权的组织者司马睿.王导等人都已去世,在他们手中建立起来的政权已经巩 ...查看


  •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三绝"
  •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420-58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长期南北战乱,朝代频繁更替,使当时的文化思想格外活跃,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 ...查看


  •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
  •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传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多才多艺的名士 顾恺之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根据<无锡顾氏宗谱>记载,顾氏祖上先后有多人出仕过孙吴和西晋政权.祖父顾毗,字子治,晋 ...查看


  • [洛神赋图]的几个谜团
  • 她在本书的<自序>中写道:"这本书不但见证了我过去对<洛神赋图>和古代故事画的研究历程,同时也承载着我对那段普大生活永难忘怀的记忆和感谢." 陈葆真教授用先后二十年左右时间,对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 ...查看


  • 爱新觉罗.文嘉
  • 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到爱新觉罗文嘉<八骏图> ------浅谈中国宫廷绘画艺术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宫廷绘画是中国文化传统书画的一种.自从有了宫廷,就有了为宫廷服务的宫廷绘画,它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 ...查看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标要求]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 [学习目标] 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 ...查看


  • 中西方绘画鉴赏与摄影及其答案
  • 中西方绘画鉴赏与摄影及其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写意画中神似轻形似,多在( B )上作画. A. 熟宣B. 生宣C. 绢帛D. 羊皮 2. ( A )谨严整饬,一丝不苟.刻画入微. A. 工笔画B. 写意画C. 水墨画D. 版画 3. 没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