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315/j.stm.2002.04.002
"#$"年第%期
科技与管理
&’(%,"$$"
(总第*+期)))) ,-./01-23’4’567)839)):83851;13
文章编号:!""#$%!&&(’""’)"($""")$"&
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
吴继文! ,王娟茹"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阎良%!""#-;’*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涵义,详细分析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产生的四个历史阶段,归纳总结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趋势。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发展过程*++趋势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001") #’%")(2#$%+((&%’1#,("(2
,")*0#’3,*",-%’0,#31") ’%0%1’+$,"0#,#*#%," 4$,"1
./01! 234! 5.67809:4! ;9’
(!*?@4A9B>;1:C+8;D9E,FD*G>A5H:4C1:4I%!""#-,FJ14:K
’*L=JDDCD? M:4:I3N34>
:4%!""%!,FJ14:,7D;>J23B>3;4ODCP>3=J41=:C/41Q3;B1>P5
560#’1+#:RJ1B E:E3;A1B=9BB3B>J3N3:414ID? >J3=DDE3;:>1D4D? @/S+@4A9B>;P5/41Q3;B1>P:4AS3B3:;=J
14B>1>9>3,5:4:CPT3B14A3>:1C?D9; J1B>D;1=:CE;D=3BB3BD? >J3E;DA9=>1D4=DDE3;:>1D4D? @/S14D9; =D94>P:4A14=C9A3B>J3A3Q3CDEN34>E;D=3BB*RJ34E9>B?D;2:;A>J3E;DA9=>1D4>;34ABD? =DDE3;:>1D4D? @/S>J:>:A:E>>D>J3U4D2C3AI33=D4DNP3;:*
7%38(’)0:=DDE3;:>1D4D? @/SK>3=J4DCDI1=:C144DQ:>1D4KA3Q3CDEN34>E;D=3BBK>;34A
! 引言$产学研合作涵义
目前,对“产学研合作”的提法较多,其内涵不完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和信息的占有、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主要因素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知识,知识转化为经济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吴继文(,男,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民品开发处处长;
王娟茹(,女,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全一致。人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与此相关的理解,有人从宏观的、微观的角度提出,也有人从功能上、模式上、途径上提出,莫衷一是,难以形成统一的概念。根据其内涵的不同,可将产学研合作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在政府的组(%)
织下,就某一项目、计划、目标等组成的长期的或临时的联合体。如中国的“&’(计划”、“火炬计划”;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日本的“生命科学新领域”等。
科研院所和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高等院校、
需要,自发结合组成的科研生产一体化组织。
科研院所自身发展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形成科研生产一体化组织。
教学和生产联合起来的媒介() )负责把科研、
体。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技术城”和中国正在兴起的各种“科技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 期吴继文等: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
产学研合作从广义上进行描述:其中“产”是指产业界及各类产业中依托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学”泛指学术界,专指高等院校中有可能占领市场,形成产业的知识、技术、人才和成果;“研”即科研界,主要指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合作”含有相互联合、协作和结合之意,也含有系统整合,使产学研融为一体之意。产学研合作就是产、学、研三方或两方的联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机制。
这就使教育再也不能置身于科研开发与生产系统之外了。在这种客观的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就成了必然趋势应运而生。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
中国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效果也随着不同时期而变化,这种不断变化的特点也反映出产学研合作具有的时代特征。
%"#萌芽阶段($&世纪’&年代()&年代)
六十年代,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技方$%世纪五、
! 产学研合作的产生
产学研合作有其深刻的背景,且与生产和科学技
针指导下,高等院校的教学、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生产实践,开始迈出了与企业合作的步伐,此阶段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分属政府不同部门管辖,体制上被分开,各自独立发展,其合作必须跨越行业壁垒,只能由国家调度。虽然“计划调度”也创造了一些如“两弹一星”这样的奇迹,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学研合作与当今的产学研合作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这种合作是非单纯经济指向的,其目标是为了确立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是为了打破“封锁”,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其次,这种合作不是独立利益主体间的主动合作,而是由一个所有者组织的不同非独立利益主体间的指令性合作。这种计划经济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简便,责任明确,合作关系松散,易分易合,对开展一些重大项目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产学研结合难以形成各自相互需求、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难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术互动发展的历史紧密相关。历史上生产与科技互动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先生产、后科技阶段(手工生产阶段)
先进行生产,在生产中积累经验,然后将经验上
升为技术,技术再促进科学探索。在这一阶段,教育表现为师父带徒弟,言传身教,技术发明者多为工人,此时经验多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科技教育与生产脱离阶段(产业革命后)科学本身在此阶段按学科分门别类搜集资料,进
行观察、实验,吸收生产经验,建立自身体系(如达尔文进化论、哥白尼、开普勒天文学等)。教育受到宗教束缚,经院式教育与生产、科技脱离。在西方,科技被称为异端邪说,被排除在教育之外;在中国,教育内容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科技拉动生产阶段(电力革命以后)
这一阶段科技发展,拉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
%"$转型阶段($&世纪)&年代末(*&年代初)
&%世纪’%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产学研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经济改革从微观企业经营机制入手,逐步改革了资源配置制度,增加了企业活力,产学研合作由政府推动型转变为双方利益驱动型。(%年代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大批非国有经济成分,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出现对于技术的有效需求十分旺盛;与此同时,以改革科技拨款制度为中心的科技体制改革,促使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有偿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由于科研院所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较强大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因此产学研合作得以迅速发展。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其技术及人才优势,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一时期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向市场化方向演进,为未来产学研合作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科技走在技术前面,技术走在生产前面。例如电磁电动机! 生产,教育吸收和传播科学技学! 发电机、
术成果,同时也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人才。在这一阶段由于科学! 技术! 生产转化周期长,教育、科研、生产各自独立,科技成果纳入学校教育内容过程过长,造成教育滞后;同时在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太长的时间,造成了生产滞后。
!"%科学技术生产趋于融和阶段(二战以后)二战以后,一方面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产品的市
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要求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新技术带中出现了新型产业群,在这些产业群以致中,科学! 技术! 生产之间转变周期越来越短,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甚至融合在一体,一个项目或一个单位,很难说是纯粹的科研、开发或生产项目或单位。这种状况要求学校教育培养懂科研、会开发、懂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发展阶段($&世纪+&年代至今)
社进入$%世纪)%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
科技与管理
"##"年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产学研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及时采取措施,于!""#年$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其宗旨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通过产学研联合,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密切而稳定的交流、合作制度,逐步形成产学研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探讨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和经济密切结合的道路,以此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不断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此阶段产学研合作多为市场拉动与科技驱动联合型。
构与信息网络。如美国德州大学科技园区有一个与企业网、商业网、金融网连通的信息网络,提供大量准确快捷的信息资源及配套服务,使其孵化的高新技术产目前,中国产学研之间的联业成功率高达"’*以上+#,。
系渠道还不够畅通,信息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院校苦于项目难找,目标不明,针对性不强,常常停留在自选题目、自找出路的自发境况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又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信息缺乏了解,这就需要建设与企业双向沟通的面向市场、面向全国和面向全球的科技信息网络,设立科技信息资料库,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
!"%产学研合作竞争性不断增强
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各方的技术创新意识、
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竞争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结合或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中均增加了对对方的选择性,克服了过去那种靠行政“撮合”或摊派结合的弊端;" 对高科技成果的吸纳,有些企业已采取“先入为主”等手段,越来越重视从创新的源头开始合作,把博士后工作站延伸到企业,超前介入,企业之间明显增加了竞争性;#在合作条件和能力考察等方面,也开始采用招标与投标方式进行,体现了竞争机制。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
经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产学研合作的
模式日趋多样,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内涵日益拓展,合作机制逐步健全,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
!"#产学研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合(()在合作形式与内容上从单纯的教学实习、
作教育向人才培养、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全方位合作转变;从单一的人员培训、技术转让、咨询服务和单项技术的联合攻关向技术、资金、人才三位一体,共建多种经济实体的合作模式转变;从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向产学研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合作转变。
由以面向中小企(#)合作范围与合作对象上,
业、乡镇企业为主的合作向面向所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合作转变;由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与企业“一对一”式的合作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群体式合作转变;由行业内、地区内的“近亲”合作向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远缘”合作转变;由国内产学研合作向国外产学研合作转变。
由一次性技术转让、() )在合作层次与类型上,
技术咨询向技术入股、技术承包、联营科技企业和合办研究开发与人才培训机构转变;由随意性出资、一次性投资向政策性投资和实质性合作转变;由短期松散型随机合作向共建“三结合”联合体和经济技术实体的长期、稳定、紧密型合作以及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强强”合作转变。
!"&出现“智力期货”的长期合作方式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资源配置的不同,前者的资源配置由政府控制,而后者的资源配置由市场为主调节。企业是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市场是企业活动的市场,企业的经营业绩、对外联系、竞争活动以及资源配置等都会在市场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当技术、信息和人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时,将会迫使企业千方百计输入这些稀缺资源,产学研合作研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今天知识与信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技人才的智力越来越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重视,开始出现“智慧资本化”和“资本人格化”趋势,使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不断创新,出现了重视“智力期货”的长期合作方式,使以往以科技行为为主的产学研活动逐步演变为以经济行为为主的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 ]刘桂清-. 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上海企
业,(1! )("""02##34)-[4]董美玲李子和-.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中国科技论
(! )坛,45’’02)63$5-[) ]邵传芳-. 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学报,1"""0() )2)$3)7-
!"$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络的崛起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
献越来越大,信息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信息意味着机遇、资本和效益。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科研成果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的转移,大多设有各种中介服务机
[编辑:林剑峰]
DOI:10.16315/j.stm.2002.04.002
"#$"年第%期
科技与管理
&’(%,"$$"
(总第*+期)))) ,-./01-23’4’567)839)):83851;13
文章编号:!""#$%!&&(’""’)"($""")$"&
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
吴继文! ,王娟茹"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阎良%!""#-;’*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涵义,详细分析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产生的四个历史阶段,归纳总结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趋势。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发展过程*++趋势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001") #’%")(2#$%+((&%’1#,("(2
,")*0#’3,*",-%’0,#31") ’%0%1’+$,"0#,#*#%," 4$,"1
./01! 234! 5.67809:4! ;9’
(!*?@4A9B>;1:C+8;D9E,FD*G>A5H:4C1:4I%!""#-,FJ14:K
’*L=JDDCD? M:4:I3N34>
:4%!""%!,FJ14:,7D;>J23B>3;4ODCP>3=J41=:C/41Q3;B1>P5
560#’1+#:RJ1B E:E3;A1B=9BB3B>J3N3:414ID? >J3=DDE3;:>1D4D? @/S+@4A9B>;P5/41Q3;B1>P:4AS3B3:;=J
14B>1>9>3,5:4:CPT3B14A3>:1C?D9; J1B>D;1=:CE;D=3BB3BD? >J3E;DA9=>1D4=DDE3;:>1D4D? @/S14D9; =D94>P:4A14=C9A3B>J3A3Q3CDEN34>E;D=3BB*RJ34E9>B?D;2:;A>J3E;DA9=>1D4>;34ABD? =DDE3;:>1D4D? @/S>J:>:A:E>>D>J3U4D2C3AI33=D4DNP3;:*
7%38(’)0:=DDE3;:>1D4D? @/SK>3=J4DCDI1=:C144DQ:>1D4KA3Q3CDEN34>E;D=3BBK>;34A
! 引言$产学研合作涵义
目前,对“产学研合作”的提法较多,其内涵不完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和信息的占有、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主要因素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知识,知识转化为经济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经济发展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吴继文(,男,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民品开发处处长;
王娟茹(,女,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全一致。人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与此相关的理解,有人从宏观的、微观的角度提出,也有人从功能上、模式上、途径上提出,莫衷一是,难以形成统一的概念。根据其内涵的不同,可将产学研合作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在政府的组(%)
织下,就某一项目、计划、目标等组成的长期的或临时的联合体。如中国的“&’(计划”、“火炬计划”;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日本的“生命科学新领域”等。
科研院所和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高等院校、
需要,自发结合组成的科研生产一体化组织。
科研院所自身发展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形成科研生产一体化组织。
教学和生产联合起来的媒介() )负责把科研、
体。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技术城”和中国正在兴起的各种“科技园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
第" 期吴继文等: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
产学研合作从广义上进行描述:其中“产”是指产业界及各类产业中依托技术创新的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家;“学”泛指学术界,专指高等院校中有可能占领市场,形成产业的知识、技术、人才和成果;“研”即科研界,主要指应用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合作”含有相互联合、协作和结合之意,也含有系统整合,使产学研融为一体之意。产学研合作就是产、学、研三方或两方的联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机制。
这就使教育再也不能置身于科研开发与生产系统之外了。在这种客观的时代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就成了必然趋势应运而生。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过程
中国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效果也随着不同时期而变化,这种不断变化的特点也反映出产学研合作具有的时代特征。
%"#萌芽阶段($&世纪’&年代()&年代)
六十年代,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科技方$%世纪五、
! 产学研合作的产生
产学研合作有其深刻的背景,且与生产和科学技
针指导下,高等院校的教学、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生产实践,开始迈出了与企业合作的步伐,此阶段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分属政府不同部门管辖,体制上被分开,各自独立发展,其合作必须跨越行业壁垒,只能由国家调度。虽然“计划调度”也创造了一些如“两弹一星”这样的奇迹,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学研合作与当今的产学研合作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这种合作是非单纯经济指向的,其目标是为了确立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是为了打破“封锁”,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其次,这种合作不是独立利益主体间的主动合作,而是由一个所有者组织的不同非独立利益主体间的指令性合作。这种计划经济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简便,责任明确,合作关系松散,易分易合,对开展一些重大项目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产学研结合难以形成各自相互需求、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特别是难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术互动发展的历史紧密相关。历史上生产与科技互动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先生产、后科技阶段(手工生产阶段)
先进行生产,在生产中积累经验,然后将经验上
升为技术,技术再促进科学探索。在这一阶段,教育表现为师父带徒弟,言传身教,技术发明者多为工人,此时经验多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科技教育与生产脱离阶段(产业革命后)科学本身在此阶段按学科分门别类搜集资料,进
行观察、实验,吸收生产经验,建立自身体系(如达尔文进化论、哥白尼、开普勒天文学等)。教育受到宗教束缚,经院式教育与生产、科技脱离。在西方,科技被称为异端邪说,被排除在教育之外;在中国,教育内容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科技拉动生产阶段(电力革命以后)
这一阶段科技发展,拉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
%"$转型阶段($&世纪)&年代末(*&年代初)
&%世纪’%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产学研合作注入了新的内涵,经济改革从微观企业经营机制入手,逐步改革了资源配置制度,增加了企业活力,产学研合作由政府推动型转变为双方利益驱动型。(%年代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大批非国有经济成分,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出现对于技术的有效需求十分旺盛;与此同时,以改革科技拨款制度为中心的科技体制改革,促使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有偿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由于科研院所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较强大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因此产学研合作得以迅速发展。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其技术及人才优势,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一时期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向市场化方向演进,为未来产学研合作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科技走在技术前面,技术走在生产前面。例如电磁电动机! 生产,教育吸收和传播科学技学! 发电机、
术成果,同时也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人才。在这一阶段由于科学! 技术! 生产转化周期长,教育、科研、生产各自独立,科技成果纳入学校教育内容过程过长,造成教育滞后;同时在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太长的时间,造成了生产滞后。
!"%科学技术生产趋于融和阶段(二战以后)二战以后,一方面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产品的市
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要求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新技术带中出现了新型产业群,在这些产业群以致中,科学! 技术! 生产之间转变周期越来越短,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甚至融合在一体,一个项目或一个单位,很难说是纯粹的科研、开发或生产项目或单位。这种状况要求学校教育培养懂科研、会开发、懂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发展阶段($&世纪+&年代至今)
社进入$%世纪)%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
科技与管理
"##"年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产学研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科院及时采取措施,于!""#年$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其宗旨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通过产学研联合,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密切而稳定的交流、合作制度,逐步形成产学研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探讨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和经济密切结合的道路,以此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不断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此阶段产学研合作多为市场拉动与科技驱动联合型。
构与信息网络。如美国德州大学科技园区有一个与企业网、商业网、金融网连通的信息网络,提供大量准确快捷的信息资源及配套服务,使其孵化的高新技术产目前,中国产学研之间的联业成功率高达"’*以上+#,。
系渠道还不够畅通,信息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院校苦于项目难找,目标不明,针对性不强,常常停留在自选题目、自找出路的自发境况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又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信息缺乏了解,这就需要建设与企业双向沟通的面向市场、面向全国和面向全球的科技信息网络,设立科技信息资料库,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
!"%产学研合作竞争性不断增强
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各方的技术创新意识、
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竞争性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结合或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中均增加了对对方的选择性,克服了过去那种靠行政“撮合”或摊派结合的弊端;" 对高科技成果的吸纳,有些企业已采取“先入为主”等手段,越来越重视从创新的源头开始合作,把博士后工作站延伸到企业,超前介入,企业之间明显增加了竞争性;#在合作条件和能力考察等方面,也开始采用招标与投标方式进行,体现了竞争机制。
%产学研合作的发展趋势
经过近&’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产学研合作的
模式日趋多样,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内涵日益拓展,合作机制逐步健全,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在:
!"#产学研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合(()在合作形式与内容上从单纯的教学实习、
作教育向人才培养、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全方位合作转变;从单一的人员培训、技术转让、咨询服务和单项技术的联合攻关向技术、资金、人才三位一体,共建多种经济实体的合作模式转变;从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向产学研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合作转变。
由以面向中小企(#)合作范围与合作对象上,
业、乡镇企业为主的合作向面向所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合作转变;由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与企业“一对一”式的合作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群体式合作转变;由行业内、地区内的“近亲”合作向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远缘”合作转变;由国内产学研合作向国外产学研合作转变。
由一次性技术转让、() )在合作层次与类型上,
技术咨询向技术入股、技术承包、联营科技企业和合办研究开发与人才培训机构转变;由随意性出资、一次性投资向政策性投资和实质性合作转变;由短期松散型随机合作向共建“三结合”联合体和经济技术实体的长期、稳定、紧密型合作以及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强强”合作转变。
!"&出现“智力期货”的长期合作方式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资源配置的不同,前者的资源配置由政府控制,而后者的资源配置由市场为主调节。企业是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市场是企业活动的市场,企业的经营业绩、对外联系、竞争活动以及资源配置等都会在市场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当技术、信息和人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时,将会迫使企业千方百计输入这些稀缺资源,产学研合作研究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今天知识与信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技人才的智力越来越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重视,开始出现“智慧资本化”和“资本人格化”趋势,使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不断创新,出现了重视“智力期货”的长期合作方式,使以往以科技行为为主的产学研活动逐步演变为以经济行为为主的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 ]刘桂清-. 走产学研联合之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上海企
业,(1! )("""02##34)-[4]董美玲李子和-. 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中国科技论
(! )坛,45’’02)63$5-[) ]邵传芳-. 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学报,1"""0() )2)$3)7-
!"$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络的崛起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
献越来越大,信息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信息意味着机遇、资本和效益。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科研成果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的转移,大多设有各种中介服务机
[编辑:林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