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也美不胜收,熠熠闪光。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这与其出身密切相关。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专管纺织、印染等业务的官吏)的家庭;“曹氏的家庭环境很有文艺的气息”〔3〕,他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
但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服饰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穿的服饰。在《红楼梦》里,我们没有看到清朝官员帽子上标志官阶的花翎,也少见长袍马褂,而多是明代的宽衣大袖,有时还有其它朝代服饰的痕迹。但每当服饰涉及到清廷禁律时,曹雪芹又不敢僭越。这是《红楼梦》服饰的特点。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文中虽对描写时代背景十分含糊,但书中的服饰形象,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纨穿着“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褂子”称谓虽说明代时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说:“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唯制式不同耳。”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结合明人所说的“北人”,也可以认为是山海关、张家口外人。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箭袖虽说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主要限于射手等。因为箭袖即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宫廷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绣蟒的袍,在明代时为职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宽穿着范围。《大清会典》中曾记亲王、郡王、贝勒以及侍卫、公主、命妇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区分等级的办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数和蟒的爪数(如四爪、五爪之分)。
鹤氅
第四十九回写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孤皮里鹤氅,薛宝钗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鹤氅。
按:《史记·孟尝君列传》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见,白狐皮历来是名贵的皮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也说:“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风领围着。
抹额、昭君套
第三回写宝玉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第六回写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
一贾宝玉的服饰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是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他对红色情有独钟。初见黛玉时,他“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3〕服饰以红为主色:大红箭袖、红丝束发、银红大袄、大红鞋;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戴的
是“绛”色的簪缨(绛:深红色);贾芸去看他时,他屋里“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3〕;群芳夜宴时,穿着大红小袄子,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他为何独爱红色呢?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第一,红色在光谱中相对于其他颜色来说,有强烈和兴奋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第二,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称美女为“红粉佳人”。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第三,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发扬正常的人性,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情任性”地活着。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二、林黛玉的服饰
林黛玉主要的个性特征是自然率真、不同流俗、纯洁无瑕,这从她的服饰中也能见出一二。
第四十九回,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前往李纨处。〔3〕红香羊皮小靴、大红鹤氅,鲜艳的红色服饰在素雪的辉映下,令她显得明艳鲜美、光彩照人,加上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更显得生气勃勃,神采飞扬了,因为绿色是一种蓬勃、有朝气的颜色,她这身打扮使肃杀的雪地似乎也变得灵动起来了。她虽多愁善感,但也有少女的浪漫、青春的欢乐和生活的乐趣,这套服饰反映了她天真活泼的一面。
第八十九回,宝玉去看她,她“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服饰色彩淡雅、洁净:月白、洁白(银鼠色)、淡粉红(杨妃色),与她纯洁无瑕的性格相一致。“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显得清新自然,符合她率真的性格。她寄人篱下,衣服多来自贾府人的馈赠,其衣着自然会带有贾府小姐们的服饰特点,但又与贾府其他小姐不同,既不有意展示华丽,也不刻意追求朴素,显得卓尔不群,反映出她不同流俗、自然率真和无所掩饰的个性。 第八十五回,她生日时,“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其服饰装扮,但肯定不会很艳丽、繁琐。“只略换了几件”衣服,说明服饰较为简约,“新鲜衣服”令她显得清丽而有
活力,“宛如嫦娥下界”说明其服饰的整体风格为脱俗、飘逸,不愧是“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寥寥几笔,便将她高妙的审美情趣和脱俗的气质充分展现出来。
她的服饰淡而不俗、清丽高雅,合乎“潇湘妃子”自然洒脱的气质,是她个性的外化。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这说明从服上可以看出人物经济状况的好坏和身份地位的尊卑高下。穷困的人置不起华美的服饰,曹雪芹也不愿多费笔墨。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寥寥几笔,她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就一目了然了。以贾府之富,本可把丫头也打扮得非常华贵,然而尊卑有序,丫头们的服饰都是美而不贵。只有袭人一次是例外,这正说明了她的特殊地位。袭人有一次回娘家,“头上戴着几枚金钗钏”,“身上穿着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葱绿盘金彩裙,外面罩着灰鼠褂”。凤姐嫌褂子太素,把自己的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给她换上。这是一种妇女的高贵礼服〔10〕,袭人独能享受这种殊遇,是因为“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以至第六回她就和宝玉“初试云雨情”;到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则更明确地对袭人说“我索性把他(指宝玉)交给你”,不久又把袭人的月银从一两增为二两。这说明她早就是被当作宝玉的妾物色的,到此时她便正式在经济上享受妾——半个主子的待遇了。对那些美貌而又富贵的人曹雪芹更是不惜浓墨重彩装扮他们。我们只要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须臾不可离的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仿佛这还不够,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护身符”,一种道士所画,能祛邪的“符”。仅从这为保证宝玉安全的佩物,我们就可看到他作为贾母、王夫人的掌上明珠,贾府宠儿的特殊地位。丽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她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曹雪芹很懂辩证法,位极人尊的人,无论穿什么都不足以标榜其尊贵,便索性不写。这不写之写能引起人种种美的联想,比详写更经济,更含义深远。 总之,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他用服饰塑造人物形象,渲染不同的环境气氛,点缀大自然的景色,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体现封建的伦理道德。《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也美不胜收,熠熠闪光。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艺术成就的又一个方面。《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这与其出身密切相关。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专管纺织、印染等业务的官吏)的家庭;“曹氏的家庭环境很有文艺的气息”〔3〕,他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
但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服饰毕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所穿的服饰。在《红楼梦》里,我们没有看到清朝官员帽子上标志官阶的花翎,也少见长袍马褂,而多是明代的宽衣大袖,有时还有其它朝代服饰的痕迹。但每当服饰涉及到清廷禁律时,曹雪芹又不敢僭越。这是《红楼梦》服饰的特点。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文中虽对描写时代背景十分含糊,但书中的服饰形象,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
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纨穿着“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褂子”称谓虽说明代时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说:“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唯制式不同耳。”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结合明人所说的“北人”,也可以认为是山海关、张家口外人。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 箭袖虽说明代已有,但是人们穿着不多,主要限于射手等。因为箭袖即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响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宫廷早期因极力主张“不废骑射”,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绣蟒的袍,在明代时为职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宽穿着范围。《大清会典》中曾记亲王、郡王、贝勒以及侍卫、公主、命妇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区分等级的办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数和蟒的爪数(如四爪、五爪之分)。
鹤氅
第四十九回写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孤皮里鹤氅,薛宝钗是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鹤氅。
按:《史记·孟尝君列传》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见,白狐皮历来是名贵的皮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也说:“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穿着贾母与她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风领围着。
抹额、昭君套
第三回写宝玉头上戴着束发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第六回写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
一贾宝玉的服饰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是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他对红色情有独钟。初见黛玉时,他“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3〕服饰以红为主色:大红箭袖、红丝束发、银红大袄、大红鞋;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戴的
是“绛”色的簪缨(绛:深红色);贾芸去看他时,他屋里“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3〕;群芳夜宴时,穿着大红小袄子,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他为何独爱红色呢?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第一,红色在光谱中相对于其他颜色来说,有强烈和兴奋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第二,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称美女为“红粉佳人”。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第三,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发扬正常的人性,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情任性”地活着。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二、林黛玉的服饰
林黛玉主要的个性特征是自然率真、不同流俗、纯洁无瑕,这从她的服饰中也能见出一二。
第四十九回,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前往李纨处。〔3〕红香羊皮小靴、大红鹤氅,鲜艳的红色服饰在素雪的辉映下,令她显得明艳鲜美、光彩照人,加上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更显得生气勃勃,神采飞扬了,因为绿色是一种蓬勃、有朝气的颜色,她这身打扮使肃杀的雪地似乎也变得灵动起来了。她虽多愁善感,但也有少女的浪漫、青春的欢乐和生活的乐趣,这套服饰反映了她天真活泼的一面。
第八十九回,宝玉去看她,她“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服饰色彩淡雅、洁净:月白、洁白(银鼠色)、淡粉红(杨妃色),与她纯洁无瑕的性格相一致。“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显得清新自然,符合她率真的性格。她寄人篱下,衣服多来自贾府人的馈赠,其衣着自然会带有贾府小姐们的服饰特点,但又与贾府其他小姐不同,既不有意展示华丽,也不刻意追求朴素,显得卓尔不群,反映出她不同流俗、自然率真和无所掩饰的个性。 第八十五回,她生日时,“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其服饰装扮,但肯定不会很艳丽、繁琐。“只略换了几件”衣服,说明服饰较为简约,“新鲜衣服”令她显得清丽而有
活力,“宛如嫦娥下界”说明其服饰的整体风格为脱俗、飘逸,不愧是“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寥寥几笔,便将她高妙的审美情趣和脱俗的气质充分展现出来。
她的服饰淡而不俗、清丽高雅,合乎“潇湘妃子”自然洒脱的气质,是她个性的外化。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 这说明从服上可以看出人物经济状况的好坏和身份地位的尊卑高下。穷困的人置不起华美的服饰,曹雪芹也不愿多费笔墨。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寥寥几笔,她窘迫中寄人篱下的困境就一目了然了。以贾府之富,本可把丫头也打扮得非常华贵,然而尊卑有序,丫头们的服饰都是美而不贵。只有袭人一次是例外,这正说明了她的特殊地位。袭人有一次回娘家,“头上戴着几枚金钗钏”,“身上穿着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葱绿盘金彩裙,外面罩着灰鼠褂”。凤姐嫌褂子太素,把自己的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给她换上。这是一种妇女的高贵礼服〔10〕,袭人独能享受这种殊遇,是因为“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以至第六回她就和宝玉“初试云雨情”;到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则更明确地对袭人说“我索性把他(指宝玉)交给你”,不久又把袭人的月银从一两增为二两。这说明她早就是被当作宝玉的妾物色的,到此时她便正式在经济上享受妾——半个主子的待遇了。对那些美貌而又富贵的人曹雪芹更是不惜浓墨重彩装扮他们。我们只要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须臾不可离的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仿佛这还不够,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护身符”,一种道士所画,能祛邪的“符”。仅从这为保证宝玉安全的佩物,我们就可看到他作为贾母、王夫人的掌上明珠,贾府宠儿的特殊地位。丽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她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曹雪芹很懂辩证法,位极人尊的人,无论穿什么都不足以标榜其尊贵,便索性不写。这不写之写能引起人种种美的联想,比详写更经济,更含义深远。 总之,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他用服饰塑造人物形象,渲染不同的环境气氛,点缀大自然的景色,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体现封建的伦理道德。《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