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论文 2

大学生就业分析及个人的就业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制度大力改革,中国接受大学高等教育的学生逐年增多,大学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很高的标准。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这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考研 ;文凭;

毕业的大学生的逐年增加,使得每年有大量的毕业大学生面对失业。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据有关人士却分析出了“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矛盾结果。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分析有利于个人对以后就业前景有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及对所学专业就业去向更好把握不至于在毕业之后茫然无措。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及分析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自2003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03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2010年更是高的630万比

2003年翻几番了,“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1、用劳动经济学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

我们先从最熟知的“供需均衡”理论开始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假设各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品,而社会劳动力需求市场是需求方。只有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点时,社会才不会存在失业现象。如图1所示

P

图1 Q1 Q

只有当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A点时,供需才能达到平衡。而此时供需之间供需平衡量为0Q1,均衡价为0P1。但是当各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后,图1

则发生了变化。如图2所示

在图2中我们发现,当毕业生的规模开始逐渐壮大的时候,供给曲线S向下平移到了S’,而同时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巨大的供给量。因此,需求曲线D也相应的向上平移到D’。此时新的供需曲线相交于A’点上,形成了新的供给平衡。但这时的均衡收入不再是略高的0P1,而下降为0P2。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说,有不少大学生选择考研,又或是等待更好的岗位来临,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自己的等待能换来比现在更好的选择。因此自愿失业现象在当今社会是普遍存在着的。如图3

图3所表现的正是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的自愿失业。在图中Ld代表市场上所需求的劳动力总量,Ls代表市场上所提供的劳动力总数。当Ls与Ld相交于E点时,劳动供给方和劳动需求方在0Wo的工资报酬上达到均衡,此时劳动力供给平衡,数

量为0Lo。但是这个图仅表现出在0Wo的工资报酬下,整个劳动力供给方仅有0-Lo的毕业生选择就业,仍有Lo-Lf的毕业生选择自动放弃就业,因此而形成自愿失业的现象。对于自愿失业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过高所造成的,他们所选择的考研仅是逃避求职压力的最好借口;但有的学者则认为大学毕业生合理的选择自愿失业是对自身的价值定位,是让自身价值能有效发挥的合理选择。2、新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

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单一的认定大学生难以就业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应该从各个角度、层面去分析深刻挖掘背后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为我本身的就业去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1、 就业期望过高

有人说,如今大学生就业其实不难,难的是择业难。这话一点也不假。毕业生择业时普遍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并且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以自己所想为要求,作出不切实际的高期望想法。而对于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如西部地区等,即使用人单位开出较好的待遇条件,毕业生也不愿意去选择。以上问题势必限制毕业生求职的选择面,从而影响其就业。

2、毕业生自身素质

有些毕业生由于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不过关,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甚至用假文凭去应聘。但经用人单位面试后,就暴露无遗了。试想一下,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聘用这样的“人才”呢?所以,专业本领还是最基础的,只有真功夫才经得起考验的,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才会在求职中占得先机。

此外,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有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这必然会造成人才错位、紊乱,甚至埋没人才。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

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对于我所学习的专业的认识

我所学习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很冷门的专业,在得知我上这个专业的时候我是比较失落的,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局限性比较大,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是很狭窄的 。所以在上大学之前对于学习这个专业是缺乏信心的。但通过学习数学这门专业和对于数学专业的了解之后。我觉得而学习数学是相当重要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母专业”。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在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寄语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于深厚扎实的数学功底。可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从事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普及,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数学专业知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据有关专家分析论证,我国未来人才就业的特点呈现为: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而形成的就业专业化和职业化,另一方面是由于竞争激烈和社会需求变化带来的改行跳槽与职业再选择。

而职业的变换需要以某种基础专业知识作为依托,才能进行有效的转换。有关专家抽样调查表明,以数学专业或相其关专业为依托实现职业再选择的人数占87%。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联系紧密,以它为依托的相近专业可供选择的比较多,因而报考该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回旋余地大,重新择业改行也容易得多,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

四、用劳动经济学原理分析我的就业取向

对于毕业之后做了两种打算,一个是考研;另一个则是就业。

1、考研的认识

国家的扩招政策,使得本科生日益增多,而本科学历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我选择考研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读研可以增加知识的专业性,为以后就业提供更好的上升空间。当然考研必须耐得住寂寞,为此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近年来考研大军浩浩荡荡,考研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必须有所觉悟。鉴于对于我所学习的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我决定跨专业考研。近年来金融专业非常热,虽然我不想投入过热的专业之中,但由于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也所获得可观收入,我决定跨专业金融研究生。在决定了金融考研之后,我选择了辅修金融学,通过学习先对金融方面的知识有一定基础性的了解,然后制定一定的考研学习计划,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劳动经济学的学习可知,研究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多大的上升空间而且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2、就业的觉悟

在没能如愿考上研究生的情况下,我会不带任何遗憾的选择就业。由于本专业偏于理论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以毕业之后就本专业的就业面会比较狭窄。一般我们只能做大家都能做的行业像销售,还有就是教师,但是对于非师范类的我

们在教师这个行业也是不具备竞争力的。还有就是从事数学的基础研究,但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这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耐力在这枯燥的数学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时候,很早就学习其他一系列的知识,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很多人选择了考取一些资格证书,像会计、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为大学生的资格认证提供了更好的证明。还有就是一大批学生选择了公务员考试,投入到浩荡的公务员之中。每年有很多的公务员考试,但是录取的名额却很少,录取的比例甚至达到上千比一。虽然如此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义无返顾的投入到公务员考试之中。主要原因在于企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和各种保障的全面。

通过学习劳动经济学我们知道,现在的市场是劳动力的“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具有主动权,所以在选择用人的时候,会盲目的提出很高的录取条件,他们不用担心招不到人。而他们所提出的条件在工作的时候根本就用不到,只是盲目的提高用人条件,造成了近年来网上“研究生当售楼小姐”的新闻报道。所以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在大学期间应该学到真正用的得到的知识,而不是仅仅靠一张文凭就想找到一份工作,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文凭。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就要把自己向着稀缺性人才在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觉得大学生就也在于自身,只要我们摆正心态我相信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份相对较好的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我相信我们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2]徐显明.大学理念与依法治[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邱永明.人才与学历关系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05,(13).

[4]盛国林.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05,(14).

[5] 丁洪荣,史守海.大学生就业难的学校原因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大学生就业分析及个人的就业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制度大力改革,中国接受大学高等教育的学生逐年增多,大学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很高的标准。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这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考研 ;文凭;

毕业的大学生的逐年增加,使得每年有大量的毕业大学生面对失业。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据有关人士却分析出了“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矛盾结果。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分析有利于个人对以后就业前景有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及对所学专业就业去向更好把握不至于在毕业之后茫然无措。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及分析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自2003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03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2010年更是高的630万比

2003年翻几番了,“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1、用劳动经济学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

我们先从最熟知的“供需均衡”理论开始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假设各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品,而社会劳动力需求市场是需求方。只有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点时,社会才不会存在失业现象。如图1所示

P

图1 Q1 Q

只有当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A点时,供需才能达到平衡。而此时供需之间供需平衡量为0Q1,均衡价为0P1。但是当各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后,图1

则发生了变化。如图2所示

在图2中我们发现,当毕业生的规模开始逐渐壮大的时候,供给曲线S向下平移到了S’,而同时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巨大的供给量。因此,需求曲线D也相应的向上平移到D’。此时新的供需曲线相交于A’点上,形成了新的供给平衡。但这时的均衡收入不再是略高的0P1,而下降为0P2。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说,有不少大学生选择考研,又或是等待更好的岗位来临,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自己的等待能换来比现在更好的选择。因此自愿失业现象在当今社会是普遍存在着的。如图3

图3所表现的正是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的自愿失业。在图中Ld代表市场上所需求的劳动力总量,Ls代表市场上所提供的劳动力总数。当Ls与Ld相交于E点时,劳动供给方和劳动需求方在0Wo的工资报酬上达到均衡,此时劳动力供给平衡,数

量为0Lo。但是这个图仅表现出在0Wo的工资报酬下,整个劳动力供给方仅有0-Lo的毕业生选择就业,仍有Lo-Lf的毕业生选择自动放弃就业,因此而形成自愿失业的现象。对于自愿失业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过高所造成的,他们所选择的考研仅是逃避求职压力的最好借口;但有的学者则认为大学毕业生合理的选择自愿失业是对自身的价值定位,是让自身价值能有效发挥的合理选择。2、新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

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单一的认定大学生难以就业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应该从各个角度、层面去分析深刻挖掘背后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为我本身的就业去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1、 就业期望过高

有人说,如今大学生就业其实不难,难的是择业难。这话一点也不假。毕业生择业时普遍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并且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都以自己所想为要求,作出不切实际的高期望想法。而对于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如西部地区等,即使用人单位开出较好的待遇条件,毕业生也不愿意去选择。以上问题势必限制毕业生求职的选择面,从而影响其就业。

2、毕业生自身素质

有些毕业生由于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不过关,所掌握的知识不够,甚至用假文凭去应聘。但经用人单位面试后,就暴露无遗了。试想一下,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聘用这样的“人才”呢?所以,专业本领还是最基础的,只有真功夫才经得起考验的,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才会在求职中占得先机。

此外,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随着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有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这必然会造成人才错位、紊乱,甚至埋没人才。

3、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4、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

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对于我所学习的专业的认识

我所学习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很冷门的专业,在得知我上这个专业的时候我是比较失落的,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局限性比较大,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是很狭窄的 。所以在上大学之前对于学习这个专业是缺乏信心的。但通过学习数学这门专业和对于数学专业的了解之后。我觉得而学习数学是相当重要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母专业”。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在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寄语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于深厚扎实的数学功底。可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从事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和普及,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数学专业知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据有关专家分析论证,我国未来人才就业的特点呈现为: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而形成的就业专业化和职业化,另一方面是由于竞争激烈和社会需求变化带来的改行跳槽与职业再选择。

而职业的变换需要以某种基础专业知识作为依托,才能进行有效的转换。有关专家抽样调查表明,以数学专业或相其关专业为依托实现职业再选择的人数占87%。由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联系紧密,以它为依托的相近专业可供选择的比较多,因而报考该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回旋余地大,重新择业改行也容易得多,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

四、用劳动经济学原理分析我的就业取向

对于毕业之后做了两种打算,一个是考研;另一个则是就业。

1、考研的认识

国家的扩招政策,使得本科生日益增多,而本科学历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增加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我选择考研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读研可以增加知识的专业性,为以后就业提供更好的上升空间。当然考研必须耐得住寂寞,为此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近年来考研大军浩浩荡荡,考研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必须有所觉悟。鉴于对于我所学习的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我决定跨专业考研。近年来金融专业非常热,虽然我不想投入过热的专业之中,但由于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也所获得可观收入,我决定跨专业金融研究生。在决定了金融考研之后,我选择了辅修金融学,通过学习先对金融方面的知识有一定基础性的了解,然后制定一定的考研学习计划,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劳动经济学的学习可知,研究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多大的上升空间而且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2、就业的觉悟

在没能如愿考上研究生的情况下,我会不带任何遗憾的选择就业。由于本专业偏于理论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以毕业之后就本专业的就业面会比较狭窄。一般我们只能做大家都能做的行业像销售,还有就是教师,但是对于非师范类的我

们在教师这个行业也是不具备竞争力的。还有就是从事数学的基础研究,但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这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耐力在这枯燥的数学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时候,很早就学习其他一系列的知识,为毕业找工作做准备,很多人选择了考取一些资格证书,像会计、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为大学生的资格认证提供了更好的证明。还有就是一大批学生选择了公务员考试,投入到浩荡的公务员之中。每年有很多的公务员考试,但是录取的名额却很少,录取的比例甚至达到上千比一。虽然如此但还是有很多学生义无返顾的投入到公务员考试之中。主要原因在于企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和各种保障的全面。

通过学习劳动经济学我们知道,现在的市场是劳动力的“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具有主动权,所以在选择用人的时候,会盲目的提出很高的录取条件,他们不用担心招不到人。而他们所提出的条件在工作的时候根本就用不到,只是盲目的提高用人条件,造成了近年来网上“研究生当售楼小姐”的新闻报道。所以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在大学期间应该学到真正用的得到的知识,而不是仅仅靠一张文凭就想找到一份工作,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文凭。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的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为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就要把自己向着稀缺性人才在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我觉得大学生就也在于自身,只要我们摆正心态我相信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份相对较好的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我相信我们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2]徐显明.大学理念与依法治[J].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邱永明.人才与学历关系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05,(13).

[4]盛国林.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05,(14).

[5] 丁洪荣,史守海.大学生就业难的学校原因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相关文章

  •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 经济学家--2007. 1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汪小勤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汪红梅 一.引言 "中国奇迹"从1978至2005年,中国GDP实现了年均9%的增长 ...查看


  • 新劳动法的思考
  • 新劳动法的经济分析 --兼对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 何一鸣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法律经济学所依据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并提出以产权与交易成本 为工具来分析劳动契约行为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范式:然 ...查看


  • 掌握理论的方法写好毕业论文
  • 一.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重要性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数年学习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所以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 ...查看


  • 金融学_20112861013091508
  • 金融学 Finance (专业代码:020204)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是以经济学和现代金融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有关金融理论 ...查看


  • 中国对外经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 2003,'3总弟273期 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 文章编号:]oo卜148x(2003)J3一ool]一04 中国对外经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李 钊,王舒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改 ...查看


  • 华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课程
  • 华南师范大学珠海远程教育各专业简介及主要课程设置 珠海远程教育 注:以下各专业主要课程仅供参考,学生入学后以学院安排的教学计划为准. 高起专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预备级.大学英语精读(1).远程学习方法.计算机基础 会计 ...查看


  • 扬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 地方经济 扬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熊庆全扬州市统计局 摘要:就业不仅关系民生与福利,关系社会稳定.而且也是经济均衡增长的前提.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盛须充分考虑增加就业问题,努力实现产业结构 ...查看


  • 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
  •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 姓名:张高贵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法律·劳动法 指导教师:沈同仙 20100501 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中文摘要 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经 ...查看


  • 河南省郑州市专业技术网络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1.(2分) 三线表格设计中,若表格的宽度太大,超版心了,采取的不正确的办法( ) A. 根据正文内容,删减可有可无的项目 B. 栏目或栏内文字转行排 C. 横竖表转换,采用卧排表 D. 如果内容仍然很多,可直接删除 你的答案: ABCD ...查看


  • 当前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中的几个问题
  • 2006年第5期 No.5 2006 统计研究 Staffstical Research 29 当前技市进当贡献率测算巾 髓几个问题 何锦义 刘晓静 ABSTRACT Inordertocorrect a 刘树梅 fewmisunderst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