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葛攀红

《祖国统一大业》--葛攀红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识记: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和平之旅”。

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

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

义。

运用:1.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

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

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2. 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2.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

1.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2.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直观演示法。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课前3分钟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我的中

此方案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随后澳门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台湾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用“一国两制”方案,台湾会早日回到祖国环抱,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课后探讨:“运用所学知识,你认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台湾问题?”

备课资料

党际交往为两岸交流开新局

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分别率团来访,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党际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突破两岸僵局的大手笔,赢得了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认为此举展现了祖国大陆领导人的广阔胸襟和气度,也是祖国大陆尽最大努力、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具体体现,对推动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积极深远影响有目共睹。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打破了两岸多年来的冰封,打破了台湾当局营造的与大陆往来就是“联共卖台”的政治禁忌。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当局蓄意误导台湾民众,煽动敌视大陆的情绪,推行所谓“去中国化”的分裂行径。连战和宋楚瑜此次冲破重重阻力而来,内在的动因是台湾岛内“要和平、要交流、要发展”的主流民意。正因如此,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基本教义派气急败坏,惶恐不安,“台独”分裂势力的内部矛盾加剧,泛蓝阵营则增强了谋求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向台湾民众展示了祖国大陆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有力地争取了台湾民心。此次连战、宋楚瑜所到之处受到的隆重接待和热情欢迎,展现了祖国大陆为争取和平统一尽最大努力的决心和诚意,也展现了祖国大陆民众对台湾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台湾同胞通过连、宋大陆行,看到了祖国大陆一日千里的发展成果,台湾也因此兴起了新一波的“大陆热”,激发了岛内要求两岸加强交流的主流民意。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标志着两岸迈入通过党际沟通平台进行对话的新里程。在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建立定期党际沟通与交流模式,有利于加强祖国大陆与岛内各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众之间的了解,消除误会,增进互信,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为两岸经贸往来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亲民党在许多领域达成共识,为促进两岸全面交流增添了新的积极因素。在两个访问团先后结束访问时,祖国大陆向台湾同胞表达了赠送大熊猫、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扩大开放台湾水果准入、照顾台湾学生利益等多项善意,在台湾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国民党、亲民党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努力,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使台湾当局限制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面临强大的民意压力,压缩了“急独”势力的生存空间。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向全世界显示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解决两岸分歧与冲突,建立台海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架构。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连宋大陆行,并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此举“激活了一个建设性的进程”,“打开一扇两岸和平机会之窗”,体现中国共产党努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两岸统一的良好愿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缓和台海紧张局势,将对地区和整个国际局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两岸交流新局已开。尽管前路未必平坦,但我们有理由期待,播下的种子将会生根、发芽、成长,为两岸关系织出一片新天地。

《祖国统一大业》--葛攀红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识记:1.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2.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3.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和平之旅”。

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

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

义。

运用:1.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

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

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2. 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2. 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

1.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2.在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直观演示法。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置:课前3分钟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我的中

此方案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随后澳门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台湾问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采用“一国两制”方案,台湾会早日回到祖国环抱,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课后探讨:“运用所学知识,你认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台湾问题?”

备课资料

党际交往为两岸交流开新局

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分别率团来访,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党际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突破两岸僵局的大手笔,赢得了海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认为此举展现了祖国大陆领导人的广阔胸襟和气度,也是祖国大陆尽最大努力、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具体体现,对推动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积极深远影响有目共睹。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打破了两岸多年来的冰封,打破了台湾当局营造的与大陆往来就是“联共卖台”的政治禁忌。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当局蓄意误导台湾民众,煽动敌视大陆的情绪,推行所谓“去中国化”的分裂行径。连战和宋楚瑜此次冲破重重阻力而来,内在的动因是台湾岛内“要和平、要交流、要发展”的主流民意。正因如此,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基本教义派气急败坏,惶恐不安,“台独”分裂势力的内部矛盾加剧,泛蓝阵营则增强了谋求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向台湾民众展示了祖国大陆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和善意,有力地争取了台湾民心。此次连战、宋楚瑜所到之处受到的隆重接待和热情欢迎,展现了祖国大陆为争取和平统一尽最大努力的决心和诚意,也展现了祖国大陆民众对台湾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台湾同胞通过连、宋大陆行,看到了祖国大陆一日千里的发展成果,台湾也因此兴起了新一波的“大陆热”,激发了岛内要求两岸加强交流的主流民意。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标志着两岸迈入通过党际沟通平台进行对话的新里程。在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建立定期党际沟通与交流模式,有利于加强祖国大陆与岛内各党派、人民团体及民众之间的了解,消除误会,增进互信,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为两岸经贸往来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亲民党在许多领域达成共识,为促进两岸全面交流增添了新的积极因素。在两个访问团先后结束访问时,祖国大陆向台湾同胞表达了赠送大熊猫、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扩大开放台湾水果准入、照顾台湾学生利益等多项善意,在台湾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国民党、亲民党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努力,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使台湾当局限制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面临强大的民意压力,压缩了“急独”势力的生存空间。

中国共产党与国、亲两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向全世界显示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解决两岸分歧与冲突,建立台海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架构。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连宋大陆行,并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此举“激活了一个建设性的进程”,“打开一扇两岸和平机会之窗”,体现中国共产党努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两岸统一的良好愿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缓和台海紧张局势,将对地区和整个国际局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两岸交流新局已开。尽管前路未必平坦,但我们有理由期待,播下的种子将会生根、发芽、成长,为两岸关系织出一片新天地。


相关文章

  •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 ...查看


  •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1
  • 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导入:播放音乐<七子之歌> 教师: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七子之歌>,他是闻一多先生与19 ...查看


  •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教学目标 1 ...查看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史实.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比较港澳特 ...查看


  •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 人教版8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 一.本课在教材内容与教材地位: <海峡两岸 ...查看


  •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查看


  • 历史课例分析
  • 祖国统一大业课例分析 历史学科的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课程处于社会课程的核心位置,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 ...查看


  •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3
  •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 ...查看


  • 维护国家统一
  • <维护国家统一>教学设计 [本课地位]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的第三站内容.它是在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为促进民族团结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