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是美、日、欧)纺织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升级转型与中国的比较

当今世界纺织业调整的趋势是:

发达国家(美、欧、日)——技术密集型的纺织业,产品侧重流行性、变化性、高质量、高附加价值,特别是高技术纺织品;

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韩国、香港、台湾等)——资本密集型纺织业生产、经营中高档纺织产品;

发展中国家(东亚、东南亚、南亚)——以纺织初加工中低档大路产品为主,出口大批量常规产品。

中国纺织产业的升级转型:

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还处在加工制造阶段,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在高成本、汇率波动加大、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充满种种不确定因素的2011年,纺织业发展的压力更是超乎此前。首先是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特别是棉花、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价格持续走高,甚至出现了剧烈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紧张状况。还有,近几年中国纺织行业都出现过阶段性和季节性的“用工荒”现象。这些都对纺织工业加快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质量效益创新型产业转变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破解路径,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品牌塑造。这也是业内的共识,“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实现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的转变,必须扶持真正的大品牌。品牌创新绝不仅仅是产品设计,而是从面料、辅料到设计、工艺,乃至渠道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与此同时,除了苦练内功外,并购也成为企业优势互补、借力提升的途径。

以提升科技水平为“竞争利器”, 我国服装工业缝制技术装备水平目前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但服装科技水平在全球仍然比较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指出,要在未来十年实现由纺织服装大国到纺织服装强国的转变,首先就要成为纺织服装科技领先的强国,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要牢牢抓“微笑曲线”的两端,即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在制造环节中选择提升和转移,着力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打造国际化展览品牌,未来10年,中国要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纺织强国的重要标志是纺织科技强国和纺织品牌强国。中国纺织境外展融入国际展览平台、走品牌之路是大趋势。围绕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的纺织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附加值行业,鼓励将大量劳动力从传统制造业转移至生产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

面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矛盾,高阳县务实创新,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科学发展之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一,搞好产业布局;第二,实施质量监控。从棉纱原料上入手,从重打击假冒伪劣欺诈行为。在印染后整方面狠抓整改,全力更新改造生产设备;第三,促进节能减排;第四,加速对接京津。京津产业梯度外移和“南资北移”步伐的加快,为调整优化纺织产业结构,发挥后发优势拓展了广阔空间。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共同作用下,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要素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开始由被动走向自觉。

第一,成本上升制约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彰显。

2010年,棉花价格非正常高速上涨导致纱线、面料等服装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上升。在棉花价格带动下,化纤、羊毛、羽绒、茧丝等各种原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特别是羽绒价格涨幅达历史均价4倍,大大增加了产业链价格传导压力。用工荒、通胀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2010年服装行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20%以上。

提高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才能消化各种不利因素。今后纺织业要以创新驱动,紧紧抓住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纺织工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面建设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4大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创建设纺织强国的新局面。

第二,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国际合作成为热点

我国服装产业经历了30年粗放型发展,形成了稳定的规模基础和强大的加工能力,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行业深刻意识到,转变增长方式是未来我国服装产业保持并发展国际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唯一道路。追求数量增长只会导致大量重复建设,使得同质化恶性竞争难以改善,从而造成产业资源的大量无效利用和浪费。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生产合作、产品合作、设计合作、营销合作乃至品牌合作、资本合作,国际化服装企业将越来越多,中国服装行业国际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第三,品牌推进更上一层楼,品牌生态见雏形

在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需求紧缩后,2010年我国服装外销订单迎来恢复性增长,内销订单也因内需市场回暖和新兴市场兴起而出现爆炸式增长,订单在企业、区域间的择优分配不仅增强了一批加工企业打造加工品牌的信心,也助推中国自主服装品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服装企业无论是品牌运作,内部管理,人才储备,全球视野等,都在向国际一流服装企业看齐,打造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个自觉行动。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是美、日、欧)纺织产业的发展,及其产业升级转型与中国的比较

当今世界纺织业调整的趋势是:

发达国家(美、欧、日)——技术密集型的纺织业,产品侧重流行性、变化性、高质量、高附加价值,特别是高技术纺织品;

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韩国、香港、台湾等)——资本密集型纺织业生产、经营中高档纺织产品;

发展中国家(东亚、东南亚、南亚)——以纺织初加工中低档大路产品为主,出口大批量常规产品。

中国纺织产业的升级转型:

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产业链中还处在加工制造阶段,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在高成本、汇率波动加大、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充满种种不确定因素的2011年,纺织业发展的压力更是超乎此前。首先是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特别是棉花、化纤等主要纺织原料价格持续走高,甚至出现了剧烈波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紧张状况。还有,近几年中国纺织行业都出现过阶段性和季节性的“用工荒”现象。这些都对纺织工业加快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质量效益创新型产业转变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破解路径,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品牌塑造。这也是业内的共识,“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实现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的转变,必须扶持真正的大品牌。品牌创新绝不仅仅是产品设计,而是从面料、辅料到设计、工艺,乃至渠道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与此同时,除了苦练内功外,并购也成为企业优势互补、借力提升的途径。

以提升科技水平为“竞争利器”, 我国服装工业缝制技术装备水平目前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但服装科技水平在全球仍然比较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指出,要在未来十年实现由纺织服装大国到纺织服装强国的转变,首先就要成为纺织服装科技领先的强国,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要牢牢抓“微笑曲线”的两端,即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在制造环节中选择提升和转移,着力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打造国际化展览品牌,未来10年,中国要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纺织强国的重要标志是纺织科技强国和纺织品牌强国。中国纺织境外展融入国际展览平台、走品牌之路是大趋势。围绕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的纺织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附加值行业,鼓励将大量劳动力从传统制造业转移至生产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

面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素质性矛盾,高阳县务实创新,努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科学发展之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一,搞好产业布局;第二,实施质量监控。从棉纱原料上入手,从重打击假冒伪劣欺诈行为。在印染后整方面狠抓整改,全力更新改造生产设备;第三,促进节能减排;第四,加速对接京津。京津产业梯度外移和“南资北移”步伐的加快,为调整优化纺织产业结构,发挥后发优势拓展了广阔空间。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共同作用下,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要素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开始由被动走向自觉。

第一,成本上升制约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彰显。

2010年,棉花价格非正常高速上涨导致纱线、面料等服装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上升。在棉花价格带动下,化纤、羊毛、羽绒、茧丝等各种原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特别是羽绒价格涨幅达历史均价4倍,大大增加了产业链价格传导压力。用工荒、通胀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2010年服装行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20%以上。

提高科技贡献率与品牌贡献率才能消化各种不利因素。今后纺织业要以创新驱动,紧紧抓住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纺织工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面建设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4大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创建设纺织强国的新局面。

第二,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国际合作成为热点

我国服装产业经历了30年粗放型发展,形成了稳定的规模基础和强大的加工能力,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行业深刻意识到,转变增长方式是未来我国服装产业保持并发展国际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唯一道路。追求数量增长只会导致大量重复建设,使得同质化恶性竞争难以改善,从而造成产业资源的大量无效利用和浪费。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生产合作、产品合作、设计合作、营销合作乃至品牌合作、资本合作,国际化服装企业将越来越多,中国服装行业国际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第三,品牌推进更上一层楼,品牌生态见雏形

在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需求紧缩后,2010年我国服装外销订单迎来恢复性增长,内销订单也因内需市场回暖和新兴市场兴起而出现爆炸式增长,订单在企业、区域间的择优分配不仅增强了一批加工企业打造加工品牌的信心,也助推中国自主服装品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服装企业无论是品牌运作,内部管理,人才储备,全球视野等,都在向国际一流服装企业看齐,打造自主品牌已经成为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个自觉行动。


相关文章

  • 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材料整理:发展2班 陈磊.黄晓燕.杨安正.殷玉鑫.莫昭炜 4.1 复习笔记 [重点]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难点]如何理解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


  • 世界的发展差异组卷(带解析)
  • 世界的发展地理组卷 一.选择题(共33小题) 1.(2016•连云港)小涛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国是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 B.中东的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分布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俄罗斯国土辽阔,北临 ...查看


  • 世界经济贸易地理考点整理
  • 一.名词解释:1,重叠需求理论:是从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来研究相互之间密切关系的贸易理论.如果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是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两国的贸易关系越密切,国际贸易会在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间展开.(百度的) 2. 方便旗船 ...查看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⑵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查看


  • 地理会考主要知识点
  • 气候 1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 ...查看


  •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 亚洲 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P3) 1.亚洲的地理位置(P2结合图6-1-1分析):(1)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最广(北部越过北极圈,南 ...查看


  •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1]
  • 地理(七上)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 ...查看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测试题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测试题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北方向以 与北美洲为界,西北 以 山脉.乌拉尔河.里海. .黑海和 与欧洲为界,西南以 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 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 ...查看


  • 2014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提纲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查看


  • 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1
  • 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进程大致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 (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