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经验交流

彼时年华,此时岁月

韩梦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经验交流,作为一名新手教师经验交流谈不上,跟大家分享我的三段人生经历吧。

八岁:不懂什么是语文,只知道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会凑成一个方块文字,一字、一词、一句会组成我想表达的含义,相比数学老师每天怒气冲天的说韩梦圆讲了一百遍的数学应用题你怎么还会错,我更喜欢语文老师夸我字迹工整,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我更愿意、更用心去完成语文作业,会更轻松、更积极去上语文课。结果就是每次期末考试,我更愿意让家长只知道我的语文成绩。

十八岁:走过九年义务教育,面临高考,懂得了什么是语文学科,他是高考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科生来说相比于数学的函数应用,立体几何,诗词歌赋,阅读写作更能让我兴趣大增。

二十八岁:四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知道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但这一年我接受了巨大的挑战,从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转变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让我内心特别的恐惧,军训的七天,我每天都在思考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应该讲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调,我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无非就在纠结于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有何不同,你的困惑也许就是孩子们的困惑。于是我有了全新的思考,要想学好高中语文,对于高一的新

生我们一定要找出高中与初中的区别,四年的初中教学经验告诉我初中语文大多数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在答题技巧上都有他固定的模式而高中语文老师通常教授的是方法,会把许多运用知识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说初中的语文课,一节课教你和面,作业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作业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包饺子,而高中的语文课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作业回家蒸包子,考试是烙馅饼,所以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到所学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传媒班的语文老师,结合学生的自身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专业情节浓厚,文化意识淡漠的特点,在我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我总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比如第一节语文课,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分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新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我对全班同学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年能教你们的语文,都说学传媒的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有人说学传媒是因为底子薄,老师不爱打听你们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以前你表现怎样,那已经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成绩固然重要,但老师最看重的是你们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我的这番看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的作

用,再加上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积淀语文知识,提高鉴赏感受能力。

在我心中语文从来都是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脑用心学习,对于传媒班的学生他们情感丰富,考虑问题易带有感情色彩,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篇叙事散文,以荷塘下的月色的独特的朦胧美的描写,我们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读读悟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让学生既明白语意,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的学生在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说: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

往,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是对《红楼梦》的崇拜,是离不开名著的

双眸,

而我说语文就是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语文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八岁时,初为学生,一切懵懂,鼓励与被鼓励都很重要,十八岁,可以自我选择,兴趣很重要,二十八岁一名新手教师,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梦想,坚持,学习,积累很重要。

彼时年华,我还是一名学生,

此时岁月,我已是一名教师。

彼时年华,此时岁月

韩梦圆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经验交流,作为一名新手教师经验交流谈不上,跟大家分享我的三段人生经历吧。

八岁:不懂什么是语文,只知道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会凑成一个方块文字,一字、一词、一句会组成我想表达的含义,相比数学老师每天怒气冲天的说韩梦圆讲了一百遍的数学应用题你怎么还会错,我更喜欢语文老师夸我字迹工整,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我更愿意、更用心去完成语文作业,会更轻松、更积极去上语文课。结果就是每次期末考试,我更愿意让家长只知道我的语文成绩。

十八岁:走过九年义务教育,面临高考,懂得了什么是语文学科,他是高考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科生来说相比于数学的函数应用,立体几何,诗词歌赋,阅读写作更能让我兴趣大增。

二十八岁:四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知道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但这一年我接受了巨大的挑战,从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转变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让我内心特别的恐惧,军训的七天,我每天都在思考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应该讲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调,我父亲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无非就在纠结于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有何不同,你的困惑也许就是孩子们的困惑。于是我有了全新的思考,要想学好高中语文,对于高一的新

生我们一定要找出高中与初中的区别,四年的初中教学经验告诉我初中语文大多数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在答题技巧上都有他固定的模式而高中语文老师通常教授的是方法,会把许多运用知识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说初中的语文课,一节课教你和面,作业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作业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包饺子,而高中的语文课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作业回家蒸包子,考试是烙馅饼,所以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到所学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为传媒班的语文老师,结合学生的自身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专业情节浓厚,文化意识淡漠的特点,在我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新学期开学,我总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比如第一节语文课,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分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新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我对全班同学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年能教你们的语文,都说学传媒的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有人说学传媒是因为底子薄,老师不爱打听你们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以前你表现怎样,那已经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成绩固然重要,但老师最看重的是你们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我的这番看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的作

用,再加上平时在班上多表扬、鼓励学生,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积淀语文知识,提高鉴赏感受能力。

在我心中语文从来都是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脑用心学习,对于传媒班的学生他们情感丰富,考虑问题易带有感情色彩,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篇叙事散文,以荷塘下的月色的独特的朦胧美的描写,我们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读读悟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让学生既明白语意,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的学生在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说: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

往,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是对《红楼梦》的崇拜,是离不开名著的

双眸,

而我说语文就是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语文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八岁时,初为学生,一切懵懂,鼓励与被鼓励都很重要,十八岁,可以自我选择,兴趣很重要,二十八岁一名新手教师,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梦想,坚持,学习,积累很重要。

彼时年华,我还是一名学生,

此时岁月,我已是一名教师。


相关文章

  •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
  •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具体理解: 其实质是解决语文教育的内容的:学校教育中涉及到经验:为特定目标服务的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存在于不同实体中的经验:不同级别的经验. 语文教学:学校 ...查看


  • 关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几个问题
  • 作者:陈先云 小学语文 2013年11期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语文教学一线,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给予了充分的 ...查看


  • 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 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要求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课改的目标,结合本人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


  • 陈先云在青岛2013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讲话
  • 陈先云在青岛2013小学 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讲话 叶正国 根据笔记整理 2013年5月18日上午,在青岛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会上,全国小语学会陈先云理事长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把 ...查看


  •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论文]
  •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摘要:预设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预设先在地介入修辞活动,成为双向交流的认知前提.生成是生命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课堂是一种双边交流形式,小学语文课堂需要预设,更强调生成.关注预设.关注生成,不仅 ...查看


  •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简述
  • 传统与现代的理想对接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简述 一.张志公生平简介 张志公先生(1918-1997),1918年11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南皮县. 1937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外语系,攻读英语.法语和外国文学:1940年辍学,后转入金陵大学外 ...查看


  •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 摘要:预设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预设先在地介入修辞活动,成为双向交流的认知前提.生成是生命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课堂是一种双边交流形式,小学语文课堂需要预设,更强调生成.关注预设.关注生成,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尊重,而且体现出对学 ...查看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4
  • 201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 工具性 与 ...查看


  • 0132[小学语文教学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 0132<小学语文教学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小学语文教学论>考试题由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内容的构成及分数分布如下所示: 1. 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