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

实验报告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实验报告

1城市规划在交通规划专业中的定位

1.1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

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是以有限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配置满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对交通需要的多元目标设计与安排。首先,交通规划本身是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管制的延伸,政府在交通资源的配置中要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就体现在通过交通规划来实现。其次,综合交通规划体现了政府在综合交通发展中的主导角色。再次,交通规划既是空间的资源分配,同时又是时间上资源的分配。交通基础设施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政治、军事的重要设施,还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1.3 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以及各项专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落实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方面。因此,两者的对应性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协调性与可实施性。

2北下关辖区基本情况描述

北下关街道辖区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人左右。辖区东起京包铁路(城铁轻轨),与北太平庄街道相邻;南至长河,与西城区相邻;西起中关村南大街,与紫竹院街道相邻;北至北三环西路,与中关村街道相邻。

辖区内现有社区居委会35个,有蒙、满、回等22个少数民族,至2006年底户籍人口124299人,外来人口3万余人。驻地区部队6个,法人单位近4000家(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辖区教育院校集中,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4所,第一零五中学、交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等中学3所,交大附小、北下关小学、向东小学、农科附小等小学4所。辖区内一类大街2条,二类大街2条,街巷27条。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历经数次变革发展,2005年通车的城市主干道——清华南路纵贯南北;科研院所密集,以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公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为代表;市场众多,商贸圈集中,辖区北部、南部形成双安商场、家乐福购物中心商贸圈;商业、服务业众多,有中苑宾馆、湖北大厦、新紫阳假日大酒店等星级宾馆及北京口腔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健身场所有首都体育馆、速滑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北下关地区的东南部由地铁、城市轻轨铁路、京包铁路和30余条公交线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

北下关辖区中共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路共16条,包括:中关村南大街、北三环西路、学院南路、大慧寺路、西直门外大街、动物园路、高粱桥路、交大东路、交通大学路、四道口路、大钟寺路、皂君庙路、篱笆房路、学院南路、大柳树路、气象路。其中北三环路为快速路,其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中央设有隔离带,主要联系市区各个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较大的通行能力,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中关村南大街、高粱桥斜街、大柳树路为主干道,他们是城市交通的骨架,起着联系各种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公共场所的作用,红线宽度较宽,一般为30-45米,能承载大量的交通量;其余道路为次干道和主要支路,负责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集散作用,或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

3北下关辖区的用地分布图

根据城市规划实验的地图要求,在百度地图上截取北下关辖区地图。区域范围为:魏公村路口、白石新桥、西直门桥、明光桥范围内所在区域,含边界道路。

北下关辖区地图如图1.

图1. 北下关辖区地图

以北下关辖区地图为底图,在AutoCAD 中根据不同的用地类型进行着色。用地类型根据《北京城乡用地分类与绘图规范》(试行)(附件I)中的9大类的标准对区域内土地进行着色。

着色后的北下关辖区用地分布图如图2.

图2. 着色后的北下关辖区用地分布图

4北下关辖区用地类型计算

4.1各类用地面积

根据实验中AutoCAD 的着色范围,计算各类用地的面积如表1.

4.2各类用地面积比例

计算各类用地的比例组成,以饼状图表示。北下关大类用地面积划分如表3,饼状图如图3;北下关中类用地面积划分如表4,饼状图如图4.

表3. 北下关大类用地面积划分

图3.北下关大类用地面积划分图

表4. 北下关中类用地面积划分

图4.北下关中类用地面积划分图

5分析北下关辖区内用地组成的关系及合理性

5.1各类用地的相互关系分析

5.1.1用地类型概念

居住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和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绿地。公用设施用地是指为居民生活和二、三产业服务的公用设施及瞻仰、游憩用地。绿地是指城市地区内用来种植树木、草坪、花卉的土地。交通道路广场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道路用地”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 5.1.2用地关系分析

北下关居住区包含若干个居住小区,是城市居住用地中相对独立完整的组成部分,居住区内不仅安排居住建筑,还不止了完整的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北下关居住用地的布置与铁路客运站、公共汽车站等设施之间具有方便的道路交通联系。北下关辖区的居住用地布局形态为集中式布置和带状布置相结合,集中式布置主要体现在具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动物园北侧居住区及富海中心、柳北社区附近的居住区,又因辖区受到铁路及公路条件的约束,交大东侧居住区呈带状布置。

北下关辖区的公共设施用地提供与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类服务项目,但相关程度不同。如:幼儿园、蔬菜食杂店等是居民使用最频繁的公共设施;服装店、中小型家电商店等,居民日常使用的频率就要小一点。

北下关辖区的商业用地占公共设施用地的67%,且商店规模大中小俱全,以大中型为主,综合商店、商场多;行业类包括吃、穿、用、服务、娱乐等样样齐全;商店种类和服务水平高中低档并存;分布特点是大规模集中布置,与居住用地结合较为紧密。

北下关辖区的体育用地和卫生医疗用地占公共设施用地的6.4%,主要分布在动物园周围及大慧寺路路侧。其中体育用地包括首都体育馆等,卫生医疗用地包括北京交通大学校医院及动物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北下关辖区内教育院校集中,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4所,交大附中等中学3所,交大附小等小学4所。科研院所密集,以

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为代表,文化教育科研等用地占公共设施用地的3.1%。

北下关辖区的公共绿地主要集中于动物园、紫竹院附近,高校、居住区、办公用地处有零星绿地。公共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的2%。

北下关辖区的交通条件较好,交通方式多样,服务对象在数量上多在空间上分布广。道路面积占交通道路广场面积的65%,共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路共16条,包括:中关村南大街、北三环西路、学院南路等;铁路面积占30%,北下关地区的东南部由地铁、城市轻轨铁路、京包铁路和30余条公交线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停车场面积占5%。

5.2各类用地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5.2.1居住用地

旧居住区占总居住面积的比例较大,个人居住面积水平较低,居住外部环境差,缺乏必要的公共绿地和户外活动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下关的辖区风貌。距离医疗设施等市政公共设施距离较远,居民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旧居住区亟待改进,将维修改善、局部改造和成片改造相结合。改造时要以辖区总体规划为依据,要充分考虑新建建筑之间及其与相邻原有居住区之间在规划布局、单体建筑的体形、分隔及建筑物外部空间处理等方面的相互协调。要注意处理好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比例关系。同时应利用改造的机会,增加绿化用地和停车场用地。

5.2.2公共设施用地

北下关辖区商业用地所占比例非常大,是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区,但小型商店布局较为散乱,辖区内兼有少部分医疗卫生用地和体育用地,几乎没有社会福利设施用地。文化设施用地种类较少。

小型商店布局亟待改进,改进中需要考虑到与周围小区的关系。应增加医疗卫生用地、体育用地和社会福利用地以及文化设施用地的种类。公共设施用地在改进中要有合理的联系和分隔,既要避免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在使用中相互干扰,又要便于经营和管理,并方便居民的使用。在人口密度高、公共设施需求量大的地区,要布置服务半径较大的公共设施,在居住小区周围公共设施要以方便快捷为前提。

5.2.3绿地

绿地面积较少较集中,不能满足北下关辖区众多人口的需要。 在增加城市绿化系统的时候,应考虑到区域内外及区域用地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均衡分布建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其次,要带状绿地和环形绿地相结合,增加绿化覆盖率。最后,绿地的布置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比如,对于建筑密集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应结合旧城改造,新居住区规划等留出适当的绿化保留用地,待时机成熟时,即可迁出居民、拆除建筑,开辟为公共用地。

5.2.4交通道路广场用地

辖区内交通便利,主干道次干道结合分布,居民出行方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但动物园公交枢纽及西直门城轨枢纽客流量较大,交通拥堵情况比较严重。除去少数主干道之外,其他道路路宽不够,道路容量太小,无法满足高人口密度的需求。

道路的改进以分散公共交通客流,减小部分地区人流密度为目标,建设发达的现代交通系统,注意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紧密结合,换乘过程的便捷。搞好区域内外交通的连续和相互渗透的同时,城市街道系统及不行系统要相互分离,按不同功能要求组织各类交通,使它们互不干扰,成为各自独立的系统。以西直门为中心的城市交通组织应更注意立体化拓展,

充分发挥地面的、高架的和地下的不同空间层次,不同高度,不同性质的交通方式的作用。同时应利用居民区、商业区等区域改造的机会合理拓宽道路,方便居民出行。

6实验总结

经过本次课程实验,我能够运用课程中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开展城市相关规划工作,包括分析城市性质及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提出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与城市中心区等规划方案,对相关方案从技术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与优化等。

这次的教学设计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理解了城市规划相关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实验课程我了解了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一般绘图的方法与内容,并能够熟练地运用AUTOCAD 来完成一套规划图纸。

附件:

附件一《北京城乡用地分类与绘图规范》(试行)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

实验报告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分析实验报告

1城市规划在交通规划专业中的定位

1.1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

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是以有限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配置满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对交通需要的多元目标设计与安排。首先,交通规划本身是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管制的延伸,政府在交通资源的配置中要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就体现在通过交通规划来实现。其次,综合交通规划体现了政府在综合交通发展中的主导角色。再次,交通规划既是空间的资源分配,同时又是时间上资源的分配。交通基础设施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政治、军事的重要设施,还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1.3 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城市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以及各项专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落实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方面。因此,两者的对应性直接关系到规划的协调性与可实施性。

2北下关辖区基本情况描述

北下关街道辖区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人左右。辖区东起京包铁路(城铁轻轨),与北太平庄街道相邻;南至长河,与西城区相邻;西起中关村南大街,与紫竹院街道相邻;北至北三环西路,与中关村街道相邻。

辖区内现有社区居委会35个,有蒙、满、回等22个少数民族,至2006年底户籍人口124299人,外来人口3万余人。驻地区部队6个,法人单位近4000家(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辖区教育院校集中,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4所,第一零五中学、交大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等中学3所,交大附小、北下关小学、向东小学、农科附小等小学4所。辖区内一类大街2条,二类大街2条,街巷27条。

北下关街道办事处历经数次变革发展,2005年通车的城市主干道——清华南路纵贯南北;科研院所密集,以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公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单位为代表;市场众多,商贸圈集中,辖区北部、南部形成双安商场、家乐福购物中心商贸圈;商业、服务业众多,有中苑宾馆、湖北大厦、新紫阳假日大酒店等星级宾馆及北京口腔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健身场所有首都体育馆、速滑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北下关地区的东南部由地铁、城市轻轨铁路、京包铁路和30余条公交线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

北下关辖区中共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路共16条,包括:中关村南大街、北三环西路、学院南路、大慧寺路、西直门外大街、动物园路、高粱桥路、交大东路、交通大学路、四道口路、大钟寺路、皂君庙路、篱笆房路、学院南路、大柳树路、气象路。其中北三环路为快速路,其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中央设有隔离带,主要联系市区各个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较大的通行能力,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中关村南大街、高粱桥斜街、大柳树路为主干道,他们是城市交通的骨架,起着联系各种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公共场所的作用,红线宽度较宽,一般为30-45米,能承载大量的交通量;其余道路为次干道和主要支路,负责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集散作用,或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

3北下关辖区的用地分布图

根据城市规划实验的地图要求,在百度地图上截取北下关辖区地图。区域范围为:魏公村路口、白石新桥、西直门桥、明光桥范围内所在区域,含边界道路。

北下关辖区地图如图1.

图1. 北下关辖区地图

以北下关辖区地图为底图,在AutoCAD 中根据不同的用地类型进行着色。用地类型根据《北京城乡用地分类与绘图规范》(试行)(附件I)中的9大类的标准对区域内土地进行着色。

着色后的北下关辖区用地分布图如图2.

图2. 着色后的北下关辖区用地分布图

4北下关辖区用地类型计算

4.1各类用地面积

根据实验中AutoCAD 的着色范围,计算各类用地的面积如表1.

4.2各类用地面积比例

计算各类用地的比例组成,以饼状图表示。北下关大类用地面积划分如表3,饼状图如图3;北下关中类用地面积划分如表4,饼状图如图4.

表3. 北下关大类用地面积划分

图3.北下关大类用地面积划分图

表4. 北下关中类用地面积划分

图4.北下关中类用地面积划分图

5分析北下关辖区内用地组成的关系及合理性

5.1各类用地的相互关系分析

5.1.1用地类型概念

居住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和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绿地。公用设施用地是指为居民生活和二、三产业服务的公用设施及瞻仰、游憩用地。绿地是指城市地区内用来种植树木、草坪、花卉的土地。交通道路广场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道路用地”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 5.1.2用地关系分析

北下关居住区包含若干个居住小区,是城市居住用地中相对独立完整的组成部分,居住区内不仅安排居住建筑,还不止了完整的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北下关居住用地的布置与铁路客运站、公共汽车站等设施之间具有方便的道路交通联系。北下关辖区的居住用地布局形态为集中式布置和带状布置相结合,集中式布置主要体现在具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动物园北侧居住区及富海中心、柳北社区附近的居住区,又因辖区受到铁路及公路条件的约束,交大东侧居住区呈带状布置。

北下关辖区的公共设施用地提供与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类服务项目,但相关程度不同。如:幼儿园、蔬菜食杂店等是居民使用最频繁的公共设施;服装店、中小型家电商店等,居民日常使用的频率就要小一点。

北下关辖区的商业用地占公共设施用地的67%,且商店规模大中小俱全,以大中型为主,综合商店、商场多;行业类包括吃、穿、用、服务、娱乐等样样齐全;商店种类和服务水平高中低档并存;分布特点是大规模集中布置,与居住用地结合较为紧密。

北下关辖区的体育用地和卫生医疗用地占公共设施用地的6.4%,主要分布在动物园周围及大慧寺路路侧。其中体育用地包括首都体育馆等,卫生医疗用地包括北京交通大学校医院及动物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北下关辖区内教育院校集中,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大学4所,交大附中等中学3所,交大附小等小学4所。科研院所密集,以

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为代表,文化教育科研等用地占公共设施用地的3.1%。

北下关辖区的公共绿地主要集中于动物园、紫竹院附近,高校、居住区、办公用地处有零星绿地。公共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的2%。

北下关辖区的交通条件较好,交通方式多样,服务对象在数量上多在空间上分布广。道路面积占交通道路广场面积的65%,共有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路共16条,包括:中关村南大街、北三环西路、学院南路等;铁路面积占30%,北下关地区的东南部由地铁、城市轻轨铁路、京包铁路和30余条公交线共同构成了立体交通枢纽。停车场面积占5%。

5.2各类用地的评价及改进意见

5.2.1居住用地

旧居住区占总居住面积的比例较大,个人居住面积水平较低,居住外部环境差,缺乏必要的公共绿地和户外活动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下关的辖区风貌。距离医疗设施等市政公共设施距离较远,居民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影响。

旧居住区亟待改进,将维修改善、局部改造和成片改造相结合。改造时要以辖区总体规划为依据,要充分考虑新建建筑之间及其与相邻原有居住区之间在规划布局、单体建筑的体形、分隔及建筑物外部空间处理等方面的相互协调。要注意处理好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比例关系。同时应利用改造的机会,增加绿化用地和停车场用地。

5.2.2公共设施用地

北下关辖区商业用地所占比例非常大,是较为繁荣的商业经济区,但小型商店布局较为散乱,辖区内兼有少部分医疗卫生用地和体育用地,几乎没有社会福利设施用地。文化设施用地种类较少。

小型商店布局亟待改进,改进中需要考虑到与周围小区的关系。应增加医疗卫生用地、体育用地和社会福利用地以及文化设施用地的种类。公共设施用地在改进中要有合理的联系和分隔,既要避免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在使用中相互干扰,又要便于经营和管理,并方便居民的使用。在人口密度高、公共设施需求量大的地区,要布置服务半径较大的公共设施,在居住小区周围公共设施要以方便快捷为前提。

5.2.3绿地

绿地面积较少较集中,不能满足北下关辖区众多人口的需要。 在增加城市绿化系统的时候,应考虑到区域内外及区域用地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均衡分布建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其次,要带状绿地和环形绿地相结合,增加绿化覆盖率。最后,绿地的布置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比如,对于建筑密集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应结合旧城改造,新居住区规划等留出适当的绿化保留用地,待时机成熟时,即可迁出居民、拆除建筑,开辟为公共用地。

5.2.4交通道路广场用地

辖区内交通便利,主干道次干道结合分布,居民出行方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但动物园公交枢纽及西直门城轨枢纽客流量较大,交通拥堵情况比较严重。除去少数主干道之外,其他道路路宽不够,道路容量太小,无法满足高人口密度的需求。

道路的改进以分散公共交通客流,减小部分地区人流密度为目标,建设发达的现代交通系统,注意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紧密结合,换乘过程的便捷。搞好区域内外交通的连续和相互渗透的同时,城市街道系统及不行系统要相互分离,按不同功能要求组织各类交通,使它们互不干扰,成为各自独立的系统。以西直门为中心的城市交通组织应更注意立体化拓展,

充分发挥地面的、高架的和地下的不同空间层次,不同高度,不同性质的交通方式的作用。同时应利用居民区、商业区等区域改造的机会合理拓宽道路,方便居民出行。

6实验总结

经过本次课程实验,我能够运用课程中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开展城市相关规划工作,包括分析城市性质及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提出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与城市中心区等规划方案,对相关方案从技术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与优化等。

这次的教学设计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理解了城市规划相关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实验课程我了解了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一般绘图的方法与内容,并能够熟练地运用AUTOCAD 来完成一套规划图纸。

附件:

附件一《北京城乡用地分类与绘图规范》(试行)


相关文章

  • 城市规划原理_专业考试复习重点
  •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1. 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2. 我国1955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 ...查看


  • 天津自考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P1城的含义: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的含义:一种交易场所,即"日中为市"."五十里有市"的市. 2.P2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 ...查看


  •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2015
  • 第二章 1.周王城营国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 周王城营国制度反映了以"天子为中心"的规划思想,体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 ...查看


  • 城乡规划中级职称考试的部分资料
  •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的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现象,城市化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有形的城市化和无形的城市化 (1)有形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具体 ...查看


  • 实务答题技巧
  •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 ...查看


  • 建筑设计(知识)内容讲解:城市布局及规划
  •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是一项为城市合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城市功能组织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 ...查看


  • 城市总体规划复习提纲
  •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知识点总结 1.城市的功能.结构.形态三者各自的内涵及之间的关系对比(第六章) 2.什么是千人指标? 千人指标是以每千居民为计算单位,根据建筑的不同性质而采用的不同的定额单位来计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查看


  •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原则与方法
  •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原则与方法 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 框架体系的变化 新版的标准对原有标准的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进行了调整,改成分层次控制的 综合用地分类体系,主要有城市与乡镇用地分类.城市建设 ...查看


  •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
  •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 --以嘉鱼县潘家湾镇总体规划为例 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摘要]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文从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并对小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与空间布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