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洋人广州"逛花市"的秘密

清代广州外销的通草画卖花图

□叶霭云

广州素有“花城”之美誉,市民春节逛花市、平日逛公园,这些休闲娱乐习惯自古有之,且不为本地人独享。

清代居住在广州洋行区的外国人不能入城,能到花地湾、荔枝湾、海幢寺等地逛花市、逛公园已是很令人雀跃的事情,就算全程要有官府指派的通事“监视”,也没有影响他们游玩的兴致。

但根据美国科学史家范发迪的《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记载,这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洋人偷运动植物标本和种子回国的大秘密,以及洋人与本地民众时而冲突、时而合作的故事。

中国园艺:

洋人渴求的“神秘花园”

十八九世纪的欧洲人热衷园艺,他们从来华传教士的描述中得知,中国人的花园不仅有别具风格的建筑布局,还充满奇花异草,因此好奇狂热,想尽办法获取来自中国的花卉。例如十八世纪末,耶稣会教士把在中国收集到的大量植物和种子运回法国栽种。

英国人也不甘落后,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著名的英国植物学家、皇家植物园园长班克斯。他不仅在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的来华人员中安插园艺师暗中考察,还通过与东印度公司的私人关系,安排自己的工作人员到广州收集情报和动植物。同时,也为他的妻子收集中国瓷器。

于是,各国洋人在闲暇时间收集动植物蔚然成风:有的把新奇漂亮的植物活株,或无聊捕捉到的昆虫标本互相馈赠;有的把新发现的动植物送给班克斯在华的联系人,希望用自己的名字为新发现的动植物命名;有的则成为业余的动植物学家,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师里夫斯、医生利文斯通、英国鸦片贩子比尔。

当然,他们不允许在广州城中随处走动,必须依靠本地人的帮助,才能窥见中国这个“神秘花园”的一隅。

卖方市场:

洋人与广州花农

洋人除了依靠行商从内陆带回标本、观察洋行园丁的种植流程、聘请中国画师描绘动植物图,更多的是亲自去花地“逛花市”,觅得心头好。而本地花农对接待外国顾客一点也不陌生,还会用广式英语招揽外国客人。

例如,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花地湾有一个名叫阿成(Aching)的花农,他打出一块广告招牌,上面用英文写着:“阿成出售各种果树、开花植物和种子。”

但是,这个老花农在英国人中间早已“声名狼藉”,因为他卖的种子运回英国后,无论怎么栽培都不发芽。洋人开始怀疑他预先煮熟或者处理过这些种子,以保护商业利益。

一个英国商人为了解开中国种子的谜团,就去拜访阿成,请他示范如何选取种子并包装出口。然而,在观察了整个过程之后,他认为阿成没有使坏,种子不发芽的症结只能归为长途运输的问题。

另外,当时精明的广州花农知道洋人对植物需求很高,经常卖得很高的价钱。有一名英国园艺师记录:洋人在花地“买了很多种子,整整齐齐地包在抢眼的黄纸中”,但当他查看那些种子时,就发现种子的定价过高。

但是,洋人跟花农的交易有增无减,在频频“被宰”之时,洋人还留下颇有阿Q精神的记载:“中国对花卉的狂热更甚于欧洲”,“当地人为了喜欢的植物的优秀品种,花上100银元也不在乎”,比如墨兰,“而其实墨兰根本算不得什么稀罕植物”!可见,当时的广州花市,完全是个卖方市场。

天生的科学家:

小孩采标本

洋人与本地人打交道时并不是总处于下风,他们在采集标本时也找到一批有趣的合伙人——本地小孩。一个英国博物学家亚当斯在他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科学研究报告中写道,“小孩子在搜寻标本的时候就像科学家一样热切”,“是我最好的合伙人”。

这是可以理解的。小孩子喜欢收集树叶树枝为玩具,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甲虫、青蛙、蟋蟀和其他许多难找的小动物的藏身之处,他们乱搜乱翻起来也毫无顾忌。他们喜欢上蹿下跳,还喜欢动手剥树皮、挖泥土,甚至连牛粪都不放过,全得掰开来看。

而且,在当时的中国,这种乡下小孩到处都是,只要给他们一点钱,几十个小孩子就会一哄而上,纷纷跑到池塘边、田野里、树林中,回来的时候总可以带回各式各样奇怪而漂亮的标本。

这些中国的“小科学家”边干边玩,不会想到自己已经为西方动植物科学研究作了贡献。当然,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也不懂得这些给他们带来动手乐趣和少许零花钱的外国人,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为了打发时间、科学研究、还是资源掠夺。

在鸦片战争以后,洋人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在广州,各国商人、传教士、领事官,在全国多地也有从事园艺情报收集和动植物走私活动。

过去对考究中国园艺的闲情逸致和钻研精神沦为了殖民掠夺的帮凶,早期来华洋人与民间大众欢喜冤家式的有限交往,沦为了不共戴天的民族矛盾。如今新春伊始,期盼国内外友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年复一年地游园赏花,共创繁华。

清代广州外销的通草画卖花图

□叶霭云

广州素有“花城”之美誉,市民春节逛花市、平日逛公园,这些休闲娱乐习惯自古有之,且不为本地人独享。

清代居住在广州洋行区的外国人不能入城,能到花地湾、荔枝湾、海幢寺等地逛花市、逛公园已是很令人雀跃的事情,就算全程要有官府指派的通事“监视”,也没有影响他们游玩的兴致。

但根据美国科学史家范发迪的《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记载,这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洋人偷运动植物标本和种子回国的大秘密,以及洋人与本地民众时而冲突、时而合作的故事。

中国园艺:

洋人渴求的“神秘花园”

十八九世纪的欧洲人热衷园艺,他们从来华传教士的描述中得知,中国人的花园不仅有别具风格的建筑布局,还充满奇花异草,因此好奇狂热,想尽办法获取来自中国的花卉。例如十八世纪末,耶稣会教士把在中国收集到的大量植物和种子运回法国栽种。

英国人也不甘落后,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著名的英国植物学家、皇家植物园园长班克斯。他不仅在1792年马嘎尔尼使团、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的来华人员中安插园艺师暗中考察,还通过与东印度公司的私人关系,安排自己的工作人员到广州收集情报和动植物。同时,也为他的妻子收集中国瓷器。

于是,各国洋人在闲暇时间收集动植物蔚然成风:有的把新奇漂亮的植物活株,或无聊捕捉到的昆虫标本互相馈赠;有的把新发现的动植物送给班克斯在华的联系人,希望用自己的名字为新发现的动植物命名;有的则成为业余的动植物学家,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师里夫斯、医生利文斯通、英国鸦片贩子比尔。

当然,他们不允许在广州城中随处走动,必须依靠本地人的帮助,才能窥见中国这个“神秘花园”的一隅。

卖方市场:

洋人与广州花农

洋人除了依靠行商从内陆带回标本、观察洋行园丁的种植流程、聘请中国画师描绘动植物图,更多的是亲自去花地“逛花市”,觅得心头好。而本地花农对接待外国顾客一点也不陌生,还会用广式英语招揽外国客人。

例如,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花地湾有一个名叫阿成(Aching)的花农,他打出一块广告招牌,上面用英文写着:“阿成出售各种果树、开花植物和种子。”

但是,这个老花农在英国人中间早已“声名狼藉”,因为他卖的种子运回英国后,无论怎么栽培都不发芽。洋人开始怀疑他预先煮熟或者处理过这些种子,以保护商业利益。

一个英国商人为了解开中国种子的谜团,就去拜访阿成,请他示范如何选取种子并包装出口。然而,在观察了整个过程之后,他认为阿成没有使坏,种子不发芽的症结只能归为长途运输的问题。

另外,当时精明的广州花农知道洋人对植物需求很高,经常卖得很高的价钱。有一名英国园艺师记录:洋人在花地“买了很多种子,整整齐齐地包在抢眼的黄纸中”,但当他查看那些种子时,就发现种子的定价过高。

但是,洋人跟花农的交易有增无减,在频频“被宰”之时,洋人还留下颇有阿Q精神的记载:“中国对花卉的狂热更甚于欧洲”,“当地人为了喜欢的植物的优秀品种,花上100银元也不在乎”,比如墨兰,“而其实墨兰根本算不得什么稀罕植物”!可见,当时的广州花市,完全是个卖方市场。

天生的科学家:

小孩采标本

洋人与本地人打交道时并不是总处于下风,他们在采集标本时也找到一批有趣的合伙人——本地小孩。一个英国博物学家亚当斯在他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科学研究报告中写道,“小孩子在搜寻标本的时候就像科学家一样热切”,“是我最好的合伙人”。

这是可以理解的。小孩子喜欢收集树叶树枝为玩具,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甲虫、青蛙、蟋蟀和其他许多难找的小动物的藏身之处,他们乱搜乱翻起来也毫无顾忌。他们喜欢上蹿下跳,还喜欢动手剥树皮、挖泥土,甚至连牛粪都不放过,全得掰开来看。

而且,在当时的中国,这种乡下小孩到处都是,只要给他们一点钱,几十个小孩子就会一哄而上,纷纷跑到池塘边、田野里、树林中,回来的时候总可以带回各式各样奇怪而漂亮的标本。

这些中国的“小科学家”边干边玩,不会想到自己已经为西方动植物科学研究作了贡献。当然,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也不懂得这些给他们带来动手乐趣和少许零花钱的外国人,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为了打发时间、科学研究、还是资源掠夺。

在鸦片战争以后,洋人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在广州,各国商人、传教士、领事官,在全国多地也有从事园艺情报收集和动植物走私活动。

过去对考究中国园艺的闲情逸致和钻研精神沦为了殖民掠夺的帮凶,早期来华洋人与民间大众欢喜冤家式的有限交往,沦为了不共戴天的民族矛盾。如今新春伊始,期盼国内外友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年复一年地游园赏花,共创繁华。


相关文章

  • 岭南文化作业答案
  • 作业 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 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 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 ...查看


  • 各地春节的习俗
  • 北京: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 ...查看


  • 一个北方人用十八个词语形容的广州
  • 广州是性情的.广州的官方报纸,敢于打出"乖女,你的生殖器不叫小妹妹"这样的标题:广州有勇于自揭性事而一举成名的豪放女木子美:广州的夜色里,永远弥漫着欲望的味道:天河上社一次送伞的情缘可以在天涯社区引发一段佳话:广州有刑场 ...查看


  • 春节的民俗文化
  • 春节中国各地习俗一览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 ...查看


  •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一.意识形态的失败 1.农民起义多在天灾人祸交加之季节,天灾多为饥荒,人祸则是官逼民反.中国广土之地,必不至于全面饥荒,饥荒地域只占国土面积之一部分,如古欧洲式的全国一时俱起绝不可能,故中国农民起义的发动有一定的难度,必 ...查看


  • 2013广州旅游景点超级大全_广州旅游攻略100%
  • 广州 上千份国内最权威.最详尽的旅游攻略等你来拿 >>立即查看 - 3 - 版本号:2012 年版 最后更新: 12.03.31 羊城自述 观广州风采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现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 ...查看


  • 一个与慈禧.李鸿章齐名的洋人,读懂中国近代史不能忽略他
  • 这就是你了. 身穿正装,衣扣只系了一粒.眼神炯炯,鼻翼高挺.右手搭在座椅的椅背,站在地毯上,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英国绅士的优雅风度. 你很年轻,来自于阿马郡的波特当,为了逃离浪迹的生活,站在一八六一年晚清的土地上.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说:&q ...查看


  • 广州的春节
  • 听别人说,广州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八开始的.在初八这天里,一些广州人买来各种不同的米或豆子,煮腊八饭.熬腊八粥,据说吃过腊八饭.腊八粥的人在这一天里可以使全身暖和起来,浑身有劲. 在除夕之前的日子里,广州人总要买一些瓜子和糖,准备好利市,好 ...查看


  • 岭南十大明清古村落简介
  • 岭南十大明清古村落: 韶关南雄珠玑巷 佛山三水大旗头村 韶关乐昌应山村 广州从化钱岗村 东莞南社村 广州番禺石楼大岭村 河源仙塘南园古村 江门恩平歇马村 肇庆高要"八卦村" 云浮郁南连滩.大湾古村落 始自南岭珠玑巷,繁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