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的罗星塔)
带“马”字的地名不少,其中尤以大陆的“马尾”和台湾的“马祖”出名,两“马”分别位居闽江口内外,近些年两“马”互动,传出不少佳话。只是不办理特殊的手续去不了马祖,两“马”只能见一“马”。
马尾的一日,走了不少景点,又得啰嗦一阵子了。
喜欢古塔的思泉,首选是去过多趟的“罗星塔”。罗星塔周围建起“罗星塔公园”,属于马尾“船政文化景区”的一部分。所谓“船政文化”,参见文后的附录。
先看看公园入口处的三门牌楼。这里有思泉喜欢的楹联,言简意深,概括了罗星塔的地理形势、壮烈的历史以及秀丽的风光。
正面中间两柱楹联:“文笔插天,益壮山川景色;楼船横海,弘扬史地光辉。”
-外侧两柱楹联:“拔地摩天,不愧闽江锁钥;环山抱水,堪称左海珍珠。”
-
大门背面,内侧楹联:“爱旖旎名园,入座长邀莲渚月;登巍峨宝塔,凭栏饱听马江潮。”马江,即马尾。
大门背面,外侧两柱楹联:“名塔长留,直刺青天罗星斗;崇祠在望,难忘碧血洒波涛。”清光绪10年(1884年),中法两国之间在罗星塔下海域进行了一场战争,称“中法马江海战”,近800名水师官兵不幸壮烈殉难。1920年建造马江“昭忠祠”(后文再叙),即联中的“崇祠”。
-
通往罗星塔的两旁,一侧是紧紧相挨的参天古榕,正值新春佳节,彩旗、灯笼和舵盘一路相随。
-
这一条路,叫“船政时空步道”。据说展示了福建船政工业从木船到铁木合构再到钢船时期的三个发展过程,没看得太明白。
-
先看罗星塔,沿途的其他景物,后面再叙。
-
罗星塔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那是因为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塔,一两百年前,外国轮船进入闽江口远远望见罗星塔,就算到达中国了。
-
在世界航海图上,也注明这座“中国塔”(China Tower)。
-
罗星塔位于闽江与乌龙江合流处的罗星山上,旧时位于江心,俗称“磨心”,现已与闽江北岸相连。
罗星塔始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明万历年间被台风吹倒,到了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
-
现塔为石构楼阁式,平面八角,七层,高31.5米。每层均建有拱门、灯龛——用于导航。内部设台阶可拾级而上(如今不开门,无缘登顶),各层檐子和平座相结合。
-
最近一次的大修是在1964年,将栏杆改为铁管。
-
中法马江海战时石塔多处受损,塔刹亦被毁,后将塔刹改为铁球。思泉拍过几百座古塔,此样式只见过这一处,不知在古塔中是否属于孤例?
-
据说第二层有一方塔铭,铭中把罗星塔的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没见过。
尽管来过多次,始终无缘登塔远眺,只能从古人的诗词中去体会。明代当过宰相的福建福清人叶向高(1559~1627年),有诗赞曰:“冶城东望诲天遥,谁遣中流二柱标。地似瞿塘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岭山积雨无人岛,画航清樽有客招。宝塔锁沉何处问,慢将遗迹说前朝。”
-
作为航标塔,罗星塔见证了中外的友好往来,也见证了抵抗外侮的历史。
1559年戚继光部下参将尹风(生卒不详)驻守马尾,痛击倭寇;1656年郑成功北上抗清前,在罗星塔下筑堡训练水师;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近八百水师官兵殉难的壮烈悲剧。这一段段,罗星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
文字较多,暂且刹车。本集的文字参考了《中国古塔鉴赏》一书以及景点的介绍,而下集《建塔思夫柳七娘》的文字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
(待续)
附录,船政文化(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1866年(清同治五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这就是“船政文化”的内涵。
(马尾的罗星塔)
带“马”字的地名不少,其中尤以大陆的“马尾”和台湾的“马祖”出名,两“马”分别位居闽江口内外,近些年两“马”互动,传出不少佳话。只是不办理特殊的手续去不了马祖,两“马”只能见一“马”。
马尾的一日,走了不少景点,又得啰嗦一阵子了。
喜欢古塔的思泉,首选是去过多趟的“罗星塔”。罗星塔周围建起“罗星塔公园”,属于马尾“船政文化景区”的一部分。所谓“船政文化”,参见文后的附录。
先看看公园入口处的三门牌楼。这里有思泉喜欢的楹联,言简意深,概括了罗星塔的地理形势、壮烈的历史以及秀丽的风光。
正面中间两柱楹联:“文笔插天,益壮山川景色;楼船横海,弘扬史地光辉。”
-外侧两柱楹联:“拔地摩天,不愧闽江锁钥;环山抱水,堪称左海珍珠。”
-
大门背面,内侧楹联:“爱旖旎名园,入座长邀莲渚月;登巍峨宝塔,凭栏饱听马江潮。”马江,即马尾。
大门背面,外侧两柱楹联:“名塔长留,直刺青天罗星斗;崇祠在望,难忘碧血洒波涛。”清光绪10年(1884年),中法两国之间在罗星塔下海域进行了一场战争,称“中法马江海战”,近800名水师官兵不幸壮烈殉难。1920年建造马江“昭忠祠”(后文再叙),即联中的“崇祠”。
-
通往罗星塔的两旁,一侧是紧紧相挨的参天古榕,正值新春佳节,彩旗、灯笼和舵盘一路相随。
-
这一条路,叫“船政时空步道”。据说展示了福建船政工业从木船到铁木合构再到钢船时期的三个发展过程,没看得太明白。
-
先看罗星塔,沿途的其他景物,后面再叙。
-
罗星塔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那是因为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塔,一两百年前,外国轮船进入闽江口远远望见罗星塔,就算到达中国了。
-
在世界航海图上,也注明这座“中国塔”(China Tower)。
-
罗星塔位于闽江与乌龙江合流处的罗星山上,旧时位于江心,俗称“磨心”,现已与闽江北岸相连。
罗星塔始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明万历年间被台风吹倒,到了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
-
现塔为石构楼阁式,平面八角,七层,高31.5米。每层均建有拱门、灯龛——用于导航。内部设台阶可拾级而上(如今不开门,无缘登顶),各层檐子和平座相结合。
-
最近一次的大修是在1964年,将栏杆改为铁管。
-
中法马江海战时石塔多处受损,塔刹亦被毁,后将塔刹改为铁球。思泉拍过几百座古塔,此样式只见过这一处,不知在古塔中是否属于孤例?
-
据说第二层有一方塔铭,铭中把罗星塔的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没见过。
尽管来过多次,始终无缘登塔远眺,只能从古人的诗词中去体会。明代当过宰相的福建福清人叶向高(1559~1627年),有诗赞曰:“冶城东望诲天遥,谁遣中流二柱标。地似瞿塘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岭山积雨无人岛,画航清樽有客招。宝塔锁沉何处问,慢将遗迹说前朝。”
-
作为航标塔,罗星塔见证了中外的友好往来,也见证了抵抗外侮的历史。
1559年戚继光部下参将尹风(生卒不详)驻守马尾,痛击倭寇;1656年郑成功北上抗清前,在罗星塔下筑堡训练水师;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近八百水师官兵殉难的壮烈悲剧。这一段段,罗星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
文字较多,暂且刹车。本集的文字参考了《中国古塔鉴赏》一书以及景点的介绍,而下集《建塔思夫柳七娘》的文字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
(待续)
附录,船政文化(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1866年(清同治五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
因时代局限,福州马尾福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在历史的弹指挥间,却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孕育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这就是“船政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