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瑟罗》悲剧的原因
(李媚 汉语言文学一班 [1**********]5)
【摘要】:《奥瑟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艺术感染力在于,作品逼真地展现了一位灵魂高尚而又单纯质朴的英雄如何从极度欢乐逐步陷入无限痛苦,并最终毁灭自己以及所钟爱的人的过程。主人公感情上的起伏及所受的煎熬可谓触目惊心,使人充分感受到伟大悲剧的两大效应:“恐惧”和“怜悯”。本文将着重探讨导致主人公悲剧的主要因素。男女主人公性格中的缺陷及其殊异的社会背景,以及伊阿古居心叵测的挑唆。
【关键字】奥瑟罗;婚姻;悲剧;原因
威尼斯大将奥瑟罗是一个充满着极大悲剧色彩的人物,他早年经历坎坷,平生勇敢、正直、有着强烈的荣誉感。苔丝狄蒙娜是大家闺秀,真正南国的女儿,善良、温柔、多情、容忍。为了爱情,他们冲破层层阻力,走到了一起。但在短暂的幸福过后,究竟什么让奥瑟罗失去了理智,甘愿抛弃自己崇高的品格,成为魔鬼的奴隶?又是什么能让情人反目,朋友决裂?那罪恶的情感叫做怀疑和嫉妒,蒙蔽世人的双眼。扼杀鲜活的生命和高尚的灵魂,使苔丝狄蒙娜这个美丽多情、忠贞不二的爱人丧身于自己深爱的丈夫奥瑟罗之手。
一、 特殊的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处在封建基础崩溃、资本主义关系兴起的大转变时代。以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继位为标志,英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的光辉时代。文艺复兴实际上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而在思想文化上发动的一场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文艺复兴推崇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有自己的价值,有尊严、有力量;提倡人道、仁慈和博爱;主张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努力证明这是人性的要求。
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实质上抱了人文主义理想,互相吸引,自愿结合。他们两情相悦,但他们首先和封建束缚两不相容,得通过斗争突破勃拉班修所代表的封建家庭关系的障碍。然而,热恋中的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两颗炽热的心勇于挣脱一切的枷锁,追求人生的幸福。苔丝狄蒙娜在父亲眼中是个乖乖女,可她也是一个为了追求理想爱情而敢于摒除一切偏见、摆脱一切束缚的人文主义者。
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则代表着封建家庭关系和社会统治势力,他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极力反对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在一起。英国1603年的教会法严禁二十一岁的青年未经父母允许擅自择偶成婚。该法在《奥瑟罗》写成前不久刚刚付诸实施。更何况无论当事人年龄多大,私定终身总是不可宽容的罪过。当时的任
何父辈都会跟勃拉班修一样,开始不愿相信苔丝狄蒙娜会如此不守妇道,继而悲愤交加,最终悲伤摧折了他衰老的生命。勃拉班修所代表的封建势力虽未能阻止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结合,但是从正面给了他们有力的打击。这是他们婚姻道路上的第一道关卡,似乎也暗示了这条道路今后的荆棘与坎坷。
人文主义在本质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当时固然是反封建的革命阶级,可是它一起来就是一个新的剥削阶级,它也有反人民大众利益的一方面。人文主义发展起来以后,也有它阴暗的一面,这一面就是不择手段、不顾信义、追求金钱、追求权势、损人利己、贪得无厌的极端个人主义理想。这一思想不信神道,不信人道,只信兽道。伊阿古正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是欲望膨胀的极端。
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虽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并未能像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美好的婚后生活,刚一开始,就碰上了新的和旧的势力相结合的无情摧残。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水晶般的爱情纯洁得毫无瑕疵, 却不容于现实社会, 最终注定了要被黑暗的恶势力所埋葬。
二、种族悲剧
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 种族歧视的也是奥瑟罗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
奥瑟罗自身对黑人身份的怀疑及不认同,这种身份的排斥感直接导致了他对自己爱情的不确定及怀疑。白人种族优越的世俗观念早已内化到奥赛罗的血液中去,他希望获得白人另眼相看,他渴望被主流社会接纳,从而挣脱自己劣等民族枷锁,“抹去自己与生俱来的黑色身份的耻辱”。文艺复兴时代,人开始觉醒,但仍无法挣脱世俗观念。即便今天,人们自认为已经高度自觉了,仍无法摆脱一些社会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判断的桎梏。
苔丝狄蒙娜争取爱情的勇敢行为并不能完全打消他的这种顾虑,在怀疑与嫉妒下,奥瑟罗的自信和坚定没有了。如伊阿古所说:“危险的思想本来就是一种毒药,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尝不到什么苦涩的味道,可是渐渐地在血液里活动起来,就会像硫矿一样轰然爆发。”我们可以听到轻信的奥瑟罗自道:“我的心灵失去了归宿,我的生命失去了寄托,我的活力的源枯竭了,变成了蛤蟆繁育生息的污地。” 抽象的爱情,始终无法真正纯粹化。苔丝狄梦娜纯粹的精神之爱,终归为一个悲剧。
三、奥瑟罗本人性格缺陷、性格极端
1、过于自信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重要因素。
剧中英雄奥瑟罗是位摩尔军人,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效力威尼斯军队,与土耳其作战功绩彪炳。尽管出身异族,但终因其卓越的才能而深受威尼斯元老院器重,被任命为将军,从而成为新贵一族。他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物,象一轮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事业上,他如日中天;爱情方面,他也是春凤得意,赢得了勃拉班修美妙绝伦的爱女苔丝狄蒙娜的真诚同情和深深爱慕。得风得雨的奥瑟罗陶醉在鲜花美人的成功喜悦之中,他不无骄傲地说:“要是我现在死去,那才是最幸福的;因为我怕我的灵魂已经尝到无上的欢乐,此生此世,再也不会有同样令人欣喜的事情了。”成功的奥瑟罗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在这种极度自信的情况下,他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真相不加调查和思考。
2、过于轻信
奥瑟罗轻信伊阿古之言,导致悲剧发生。
四、奥瑟罗的嫉妒是悲剧的原因
嫉妒是心灵的肿瘤,它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了他人,也毁灭了自己。
五、伊阿古的阴谋陷害
剧中伊阿古是个善于伪装的高手,剧中主要人物奥瑟罗、苔丝狄蒙娜、凯西奥、罗得利哥(威尼斯绅士,苔丝狄蒙娜的追求者)都把他视为知己,连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妻子爱米利娅都未能识破他。伊阿古同时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当他的阴谋败露时,不惜杀死罗得利哥和自己的妻子爱米利娅
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虽然战胜了种族歧视,但没有逃脱伊阿古的阴谋陷害。伊阿古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卑鄙之徒,设计洛特利哥在凯西奥值夜中寻事,导致忠心的凯西奥去职,接下来用所谓的忠言挑拨奥瑟罗与苔丝狄蒙那及凯西奥之间的关系,用误会混淆奥瑟罗的视听,用奸计把手帕放置与凯西奥的手中,使“误会”得到了所谓的“证实”,他还设计了一个骗局让凯西奥与洛特利哥互相大开杀戒,因为无论是一方伤亡还是两败俱伤都是他想达到的目的。最终奥瑟罗不能控制自己“受到耻辱的心”让苔丝狄蒙那长眠,而苔丝狄蒙那的父亲也因他们俩的婚事终止了心脏的跳动,在认清事实后的奥瑟罗也在自责和痛苦不已中以剑自刎„„
奥瑟罗受伊阿古奸险的蒙骗,认为妻子与副将凯西奥私通,不忠于自己。伊阿古的设计如此精心,利用苔丝狄蒙娜的求情、利用比恩卡对凯西奥的爱、利用自己妻子爱米利亚捡来的手帕„„让奥瑟罗耳闻目见,无法不信以为真。
六、两人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缺少信任和平等
关键仍在于两人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缺少信任和平等。这种夫妻主体权利上的欠缺,才是导致伊阿古阴谋得逞的深层次原因。
七、苔丝狄蒙娜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当它还在枝头的时候,我要嗅一嗅它的芳香。”苔丝狄蒙娜就是这样一朵蔷薇,在奸险狡诈面前,过早地离开枝头,凋谢枯萎。因为对奥瑟罗的爱,她拒绝了许多富家子弟的追求,剧中的罗德利哥是其中之一,这次拒绝也是造成她生命悲剧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奥瑟罗的爱,她离开了疼爱的父亲;因为对奥瑟罗的爱,她至死还维护他的丈夫(她的最后一段话是:谁也没有干;是我自己。再会吧;替我向我的仁慈的夫君致意。啊,再会吧!);因为善良,他竭力为凯西奥向自己的丈夫求情,而奸人恰恰利用了她的善良。作为读者,反复吟咏“当它还在枝头的时候,我要嗅一嗅它的芳香”这个诗句的时候,枝头芳香馥郁的蔷薇就会浮现在眼前,苔丝狄蒙娜那纯洁美好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自己心里无比钟爱的人和物也会浮现在眼前„„“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更应该想的是“当它还在枝头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珍惜呵护,而不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四,奥瑟罗“惩罚的正是它最疼爱的”,如果他的悲伤唤起读者心里的善念、同情和鄙弃邪恶的念头,他的“这一阵阵悲伤”确乎“是神圣的
对于17 世纪威尼斯的一个贵族少女而言,苔丝狄蒙娜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和社会的世俗观念。她不顾种族、金钱、外貌等种种差距,毅然选择了一个世人眼中并不般配的对象。
正是这“不顾一切跟命运对抗的行动”清楚地表现出她反叛的性格。“我先认识的是他那颗心”则表达出她摒弃了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她爱慕的是奥瑟罗内在的品质、高贵的心灵,这也正是苔丝狄蒙娜高贵的灵魂的展现。
因此,尽管一方面苔丝狄蒙娜为了纯真的爱情,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敢于蔑视传统,与元老院相抗争,但另一方面,她毕竟还很年轻,她“还没有感到老年的侵袭,也没有受过忧伤的损害。”只不过是个并没有完全长大的“孩子”而已。就像她在解释受到奥瑟罗的侮辱时说:“小孩子做了错事,做父母的总是用
温和的态度,轻微的责罚教训他们;他也可以这样责备我,因为我是一个该受管教的孩子。”[12]
和多数年轻人一样,苔丝狄蒙娜在决定她的婚姻大事时,并没有考虑到由此将给她的亲属带来怎样的耻辱和悲伤。然而,最后,苔丝狄蒙娜不仅得到了父亲的让步,她随同奥瑟罗一同出征的请求也得到了威尼斯公爵和其他元老们的特别恩准。由于她美丽的容貌和高贵的出身,苔丝狄蒙娜的要求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因此,她从未想过她的父亲可能会心碎而亡,也没有考虑公爵会拒绝她的请求,她将这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没有表达任何感激的话语。正是因为过去生活的一帆风顺,才使得苔丝狄蒙娜在经历风雨时显得格外脆弱。
苔丝狄蒙娜不相信也无法理解世上会有不贞的妻子:她纯洁的心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面对伊阿古的阴谋,天真善良的她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伊阿古的圈套了。 苔丝狄蒙娜也完全的信任奥瑟罗,然而这种信任是盲目的,她在他的身上看到的只是优点,她无法相信也无法理解在他那样高贵的天性中也会藏有人性的弱点,奥瑟罗不像“那些多疑善妒的卑鄙男人一样”她认为“在他生长的地方,那灼热的阳光已经把这种气质嫉妒完全从他身上吸取了。”[18]
然而,当她不得不独自面对严峻和残酷的现实世界,并发现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与过去不同,特别是受到奥瑟罗的怀疑与伤害对她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后,她越来越困惑,不知所措,甚至感到恐惧。她可以和父亲对抗,可以和社会对抗,她却不知道怎样去和深爱的人对抗。就像蝴蝶破茧而出,需要经历漫长的准备和痛苦的挣扎一样,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一切又来得太快太突然,时间在苔丝狄蒙娜临终前显得如此重要而又如此无情——这便是她的悲剧。
苔丝狄蒙娜是悲剧中权利与阴谋的牺牲品。全剧开始时,她冲破层层阻挠,不理会世俗偏见,把自己身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奥瑟罗。在剧情发展中她的性格则走这相反的方向,由坚强到软弱,由独立到依赖,由反抗到无所作为,无能为力。她爱着,感觉着,听从着,不是听从自己的意志,而是像向日葵那样朝着太阳转,对于她来说,奥瑟罗就是她的主。但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人物性格的分裂。这种前后对比,恰恰是证明了苔丝狄蒙娜爱得高尚,爱得纯洁无私。这是苔的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二,灯光吹熄可以重新点亮,生命的火焰一旦熄灭,再也无法燃起原来的光彩。对比中见出奥瑟罗对妻子的钟爱,见出他此刻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不同人物的悲剧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苔丝狄蒙娜死得最为悲惨凄绝;奥瑟罗死得虽光明正大,但也罪有应得;爱米利娅死得大义凛然,英雄悲壮;而罗得利哥则死得糊糊涂涂,窝窝囊囊。
一,“对于国家曾经立过相当的功劳”的奥瑟罗在杀死自己无比钟爱的无辜的妻子之后的要求是“不要徇情回护,也不要恶意构陷”,他以剑自刎,没有宽恕自己。没像某些睡在功劳铺无法无天、作威作福的人那样,将“功劳”视为为所欲为的筹码;也没有抱出一大堆证书来跪地求饶,希望作为抵消罪行免死苟活的条件。很多时候,我们搬出“宽恕”二字的时候,是将其作为自我原谅的借口,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宽待,很少想着施与他人。而且常常是说起来冠冕堂皇,做起来人所不齿。
[1] 《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朱生豪(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第一版。
【注】《奥瑟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X 卷233—340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
一场不幸的婚姻──《奥瑟罗》浅析 王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03) 蜕 变——《奥瑟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形象分析
卞之琳. 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9
[英]莎士比亚著, 李献民译. 莎士比亚八大名剧(上).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浅析《奥瑟罗》悲剧的原因
(李媚 汉语言文学一班 [1**********]5)
【摘要】:《奥瑟罗》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艺术感染力在于,作品逼真地展现了一位灵魂高尚而又单纯质朴的英雄如何从极度欢乐逐步陷入无限痛苦,并最终毁灭自己以及所钟爱的人的过程。主人公感情上的起伏及所受的煎熬可谓触目惊心,使人充分感受到伟大悲剧的两大效应:“恐惧”和“怜悯”。本文将着重探讨导致主人公悲剧的主要因素。男女主人公性格中的缺陷及其殊异的社会背景,以及伊阿古居心叵测的挑唆。
【关键字】奥瑟罗;婚姻;悲剧;原因
威尼斯大将奥瑟罗是一个充满着极大悲剧色彩的人物,他早年经历坎坷,平生勇敢、正直、有着强烈的荣誉感。苔丝狄蒙娜是大家闺秀,真正南国的女儿,善良、温柔、多情、容忍。为了爱情,他们冲破层层阻力,走到了一起。但在短暂的幸福过后,究竟什么让奥瑟罗失去了理智,甘愿抛弃自己崇高的品格,成为魔鬼的奴隶?又是什么能让情人反目,朋友决裂?那罪恶的情感叫做怀疑和嫉妒,蒙蔽世人的双眼。扼杀鲜活的生命和高尚的灵魂,使苔丝狄蒙娜这个美丽多情、忠贞不二的爱人丧身于自己深爱的丈夫奥瑟罗之手。
一、 特殊的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处在封建基础崩溃、资本主义关系兴起的大转变时代。以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继位为标志,英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的光辉时代。文艺复兴实际上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而在思想文化上发动的一场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文艺复兴推崇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有自己的价值,有尊严、有力量;提倡人道、仁慈和博爱;主张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努力证明这是人性的要求。
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实质上抱了人文主义理想,互相吸引,自愿结合。他们两情相悦,但他们首先和封建束缚两不相容,得通过斗争突破勃拉班修所代表的封建家庭关系的障碍。然而,热恋中的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两颗炽热的心勇于挣脱一切的枷锁,追求人生的幸福。苔丝狄蒙娜在父亲眼中是个乖乖女,可她也是一个为了追求理想爱情而敢于摒除一切偏见、摆脱一切束缚的人文主义者。
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则代表着封建家庭关系和社会统治势力,他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极力反对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在一起。英国1603年的教会法严禁二十一岁的青年未经父母允许擅自择偶成婚。该法在《奥瑟罗》写成前不久刚刚付诸实施。更何况无论当事人年龄多大,私定终身总是不可宽容的罪过。当时的任
何父辈都会跟勃拉班修一样,开始不愿相信苔丝狄蒙娜会如此不守妇道,继而悲愤交加,最终悲伤摧折了他衰老的生命。勃拉班修所代表的封建势力虽未能阻止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结合,但是从正面给了他们有力的打击。这是他们婚姻道路上的第一道关卡,似乎也暗示了这条道路今后的荆棘与坎坷。
人文主义在本质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当时固然是反封建的革命阶级,可是它一起来就是一个新的剥削阶级,它也有反人民大众利益的一方面。人文主义发展起来以后,也有它阴暗的一面,这一面就是不择手段、不顾信义、追求金钱、追求权势、损人利己、贪得无厌的极端个人主义理想。这一思想不信神道,不信人道,只信兽道。伊阿古正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是欲望膨胀的极端。
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虽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并未能像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美好的婚后生活,刚一开始,就碰上了新的和旧的势力相结合的无情摧残。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水晶般的爱情纯洁得毫无瑕疵, 却不容于现实社会, 最终注定了要被黑暗的恶势力所埋葬。
二、种族悲剧
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 种族歧视的也是奥瑟罗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
奥瑟罗自身对黑人身份的怀疑及不认同,这种身份的排斥感直接导致了他对自己爱情的不确定及怀疑。白人种族优越的世俗观念早已内化到奥赛罗的血液中去,他希望获得白人另眼相看,他渴望被主流社会接纳,从而挣脱自己劣等民族枷锁,“抹去自己与生俱来的黑色身份的耻辱”。文艺复兴时代,人开始觉醒,但仍无法挣脱世俗观念。即便今天,人们自认为已经高度自觉了,仍无法摆脱一些社会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判断的桎梏。
苔丝狄蒙娜争取爱情的勇敢行为并不能完全打消他的这种顾虑,在怀疑与嫉妒下,奥瑟罗的自信和坚定没有了。如伊阿古所说:“危险的思想本来就是一种毒药,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尝不到什么苦涩的味道,可是渐渐地在血液里活动起来,就会像硫矿一样轰然爆发。”我们可以听到轻信的奥瑟罗自道:“我的心灵失去了归宿,我的生命失去了寄托,我的活力的源枯竭了,变成了蛤蟆繁育生息的污地。” 抽象的爱情,始终无法真正纯粹化。苔丝狄梦娜纯粹的精神之爱,终归为一个悲剧。
三、奥瑟罗本人性格缺陷、性格极端
1、过于自信
奥瑟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代表,有其理想品格,他满怀对人的希望和自信,而这种自信过份膨胀,便成了自傲。这种性格缺陷是悲剧产生的重要因素。
剧中英雄奥瑟罗是位摩尔军人,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效力威尼斯军队,与土耳其作战功绩彪炳。尽管出身异族,但终因其卓越的才能而深受威尼斯元老院器重,被任命为将军,从而成为新贵一族。他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人物,象一轮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事业上,他如日中天;爱情方面,他也是春凤得意,赢得了勃拉班修美妙绝伦的爱女苔丝狄蒙娜的真诚同情和深深爱慕。得风得雨的奥瑟罗陶醉在鲜花美人的成功喜悦之中,他不无骄傲地说:“要是我现在死去,那才是最幸福的;因为我怕我的灵魂已经尝到无上的欢乐,此生此世,再也不会有同样令人欣喜的事情了。”成功的奥瑟罗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在这种极度自信的情况下,他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真相不加调查和思考。
2、过于轻信
奥瑟罗轻信伊阿古之言,导致悲剧发生。
四、奥瑟罗的嫉妒是悲剧的原因
嫉妒是心灵的肿瘤,它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了他人,也毁灭了自己。
五、伊阿古的阴谋陷害
剧中伊阿古是个善于伪装的高手,剧中主要人物奥瑟罗、苔丝狄蒙娜、凯西奥、罗得利哥(威尼斯绅士,苔丝狄蒙娜的追求者)都把他视为知己,连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妻子爱米利娅都未能识破他。伊阿古同时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当他的阴谋败露时,不惜杀死罗得利哥和自己的妻子爱米利娅
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的爱情虽然战胜了种族歧视,但没有逃脱伊阿古的阴谋陷害。伊阿古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卑鄙之徒,设计洛特利哥在凯西奥值夜中寻事,导致忠心的凯西奥去职,接下来用所谓的忠言挑拨奥瑟罗与苔丝狄蒙那及凯西奥之间的关系,用误会混淆奥瑟罗的视听,用奸计把手帕放置与凯西奥的手中,使“误会”得到了所谓的“证实”,他还设计了一个骗局让凯西奥与洛特利哥互相大开杀戒,因为无论是一方伤亡还是两败俱伤都是他想达到的目的。最终奥瑟罗不能控制自己“受到耻辱的心”让苔丝狄蒙那长眠,而苔丝狄蒙那的父亲也因他们俩的婚事终止了心脏的跳动,在认清事实后的奥瑟罗也在自责和痛苦不已中以剑自刎„„
奥瑟罗受伊阿古奸险的蒙骗,认为妻子与副将凯西奥私通,不忠于自己。伊阿古的设计如此精心,利用苔丝狄蒙娜的求情、利用比恩卡对凯西奥的爱、利用自己妻子爱米利亚捡来的手帕„„让奥瑟罗耳闻目见,无法不信以为真。
六、两人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缺少信任和平等
关键仍在于两人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缺少信任和平等。这种夫妻主体权利上的欠缺,才是导致伊阿古阴谋得逞的深层次原因。
七、苔丝狄蒙娜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当它还在枝头的时候,我要嗅一嗅它的芳香。”苔丝狄蒙娜就是这样一朵蔷薇,在奸险狡诈面前,过早地离开枝头,凋谢枯萎。因为对奥瑟罗的爱,她拒绝了许多富家子弟的追求,剧中的罗德利哥是其中之一,这次拒绝也是造成她生命悲剧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奥瑟罗的爱,她离开了疼爱的父亲;因为对奥瑟罗的爱,她至死还维护他的丈夫(她的最后一段话是:谁也没有干;是我自己。再会吧;替我向我的仁慈的夫君致意。啊,再会吧!);因为善良,他竭力为凯西奥向自己的丈夫求情,而奸人恰恰利用了她的善良。作为读者,反复吟咏“当它还在枝头的时候,我要嗅一嗅它的芳香”这个诗句的时候,枝头芳香馥郁的蔷薇就会浮现在眼前,苔丝狄蒙娜那纯洁美好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自己心里无比钟爱的人和物也会浮现在眼前„„“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更应该想的是“当它还在枝头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珍惜呵护,而不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四,奥瑟罗“惩罚的正是它最疼爱的”,如果他的悲伤唤起读者心里的善念、同情和鄙弃邪恶的念头,他的“这一阵阵悲伤”确乎“是神圣的
对于17 世纪威尼斯的一个贵族少女而言,苔丝狄蒙娜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和社会的世俗观念。她不顾种族、金钱、外貌等种种差距,毅然选择了一个世人眼中并不般配的对象。
正是这“不顾一切跟命运对抗的行动”清楚地表现出她反叛的性格。“我先认识的是他那颗心”则表达出她摒弃了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和偏见,她爱慕的是奥瑟罗内在的品质、高贵的心灵,这也正是苔丝狄蒙娜高贵的灵魂的展现。
因此,尽管一方面苔丝狄蒙娜为了纯真的爱情,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敢于蔑视传统,与元老院相抗争,但另一方面,她毕竟还很年轻,她“还没有感到老年的侵袭,也没有受过忧伤的损害。”只不过是个并没有完全长大的“孩子”而已。就像她在解释受到奥瑟罗的侮辱时说:“小孩子做了错事,做父母的总是用
温和的态度,轻微的责罚教训他们;他也可以这样责备我,因为我是一个该受管教的孩子。”[12]
和多数年轻人一样,苔丝狄蒙娜在决定她的婚姻大事时,并没有考虑到由此将给她的亲属带来怎样的耻辱和悲伤。然而,最后,苔丝狄蒙娜不仅得到了父亲的让步,她随同奥瑟罗一同出征的请求也得到了威尼斯公爵和其他元老们的特别恩准。由于她美丽的容貌和高贵的出身,苔丝狄蒙娜的要求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因此,她从未想过她的父亲可能会心碎而亡,也没有考虑公爵会拒绝她的请求,她将这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没有表达任何感激的话语。正是因为过去生活的一帆风顺,才使得苔丝狄蒙娜在经历风雨时显得格外脆弱。
苔丝狄蒙娜不相信也无法理解世上会有不贞的妻子:她纯洁的心灵,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面对伊阿古的阴谋,天真善良的她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落入伊阿古的圈套了。 苔丝狄蒙娜也完全的信任奥瑟罗,然而这种信任是盲目的,她在他的身上看到的只是优点,她无法相信也无法理解在他那样高贵的天性中也会藏有人性的弱点,奥瑟罗不像“那些多疑善妒的卑鄙男人一样”她认为“在他生长的地方,那灼热的阳光已经把这种气质嫉妒完全从他身上吸取了。”[18]
然而,当她不得不独自面对严峻和残酷的现实世界,并发现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与过去不同,特别是受到奥瑟罗的怀疑与伤害对她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后,她越来越困惑,不知所措,甚至感到恐惧。她可以和父亲对抗,可以和社会对抗,她却不知道怎样去和深爱的人对抗。就像蝴蝶破茧而出,需要经历漫长的准备和痛苦的挣扎一样,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一切又来得太快太突然,时间在苔丝狄蒙娜临终前显得如此重要而又如此无情——这便是她的悲剧。
苔丝狄蒙娜是悲剧中权利与阴谋的牺牲品。全剧开始时,她冲破层层阻挠,不理会世俗偏见,把自己身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奥瑟罗。在剧情发展中她的性格则走这相反的方向,由坚强到软弱,由独立到依赖,由反抗到无所作为,无能为力。她爱着,感觉着,听从着,不是听从自己的意志,而是像向日葵那样朝着太阳转,对于她来说,奥瑟罗就是她的主。但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人物性格的分裂。这种前后对比,恰恰是证明了苔丝狄蒙娜爱得高尚,爱得纯洁无私。这是苔的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二,灯光吹熄可以重新点亮,生命的火焰一旦熄灭,再也无法燃起原来的光彩。对比中见出奥瑟罗对妻子的钟爱,见出他此刻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不同人物的悲剧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苔丝狄蒙娜死得最为悲惨凄绝;奥瑟罗死得虽光明正大,但也罪有应得;爱米利娅死得大义凛然,英雄悲壮;而罗得利哥则死得糊糊涂涂,窝窝囊囊。
一,“对于国家曾经立过相当的功劳”的奥瑟罗在杀死自己无比钟爱的无辜的妻子之后的要求是“不要徇情回护,也不要恶意构陷”,他以剑自刎,没有宽恕自己。没像某些睡在功劳铺无法无天、作威作福的人那样,将“功劳”视为为所欲为的筹码;也没有抱出一大堆证书来跪地求饶,希望作为抵消罪行免死苟活的条件。很多时候,我们搬出“宽恕”二字的时候,是将其作为自我原谅的借口,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宽待,很少想着施与他人。而且常常是说起来冠冕堂皇,做起来人所不齿。
[1] 《莎士比亚戏剧·奥瑟罗》朱生豪(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第一版。
【注】《奥瑟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X 卷233—340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
一场不幸的婚姻──《奥瑟罗》浅析 王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03) 蜕 变——《奥瑟罗》中的苔丝狄蒙娜形象分析
卞之琳. 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9
[英]莎士比亚著, 李献民译. 莎士比亚八大名剧(上).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