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132011吉化职工总院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28岁。尿频1个月,尿痛1周,肉眼血尿伴发热3天,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不见好转而入院。既往有泌尿系感染病史。查体:T37.2℃,P92次/分,R18次/分,BPl00/75mm Hg。轻度贫血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彩超示膀胱右侧壁偏后可见1个花生形强回声光团,大小约4.2cm×2.9 cm,向膀胱腔内突出,基底较宽,直径2.7cm,其内回声均,多体位探查光团与膀胱壁无分界。诊断膀胱实性占位性病变。CT所示:膀胱右后壁可见1个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缘清晰,CT值34~44Hu,诊断:膀胱右后壁异常密度影。   入院后经止血、抗炎、对症治疗,症状加重,出现晕厥。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直径约6.0cm,基底宽,表面破溃,呈烂肉样,经肿瘤基底部距正常组织1.5cm处环行切除膀胱肿物。   病理检查切除膀胱壁及其肿物6.0cm×4.6cm×3.0cm,一侧面见部分膀胱黏膜中央部有凝血。切面见一肿物,大小5.0cm×4.0cm×3.0cm,边界尚清,无包膜,灰白色,黏膜样外观,质硬,与膀胱壁无法剥离。镜检:肿物由瘤组织构成,瘤细胞大部分梭形,核卵圆形,部分有核仁,偶见核丝分裂。瘤细胞排列呈束状、交错状,侵及膀胱壁肌层;瘤细胞间见大量黏液及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管充血。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弥漫性Vimentin波形蛋白强表达、SMA(平滑肌肌动蛋白)灶状阳性、角蛋白灶状阳性、AACT(抗糜蛋白酶)阳性、myo(肌红蛋白)阴性、Des阴性。   病理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讨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构成,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型、少数可转移类)。   临床特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女性多见。病因未明,受累部位最常见于肺、肠系膜和网膜。其他部位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软组织、四肢、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纵隔等全身各处。起病可以隐匿或急性,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病部位,最常见发热、体重减轻和疼痛以及实验室检查异常等。本例为年轻女性,曾有泌尿系感染,并出现尿频、尿痛、肉眼血尿及发热。   病理学特征 巨检:呈孤立包裹性或多结节分叶状坚实肿块,切面灰黄,编织状或黏液样。少数可见出血、坏死和钙化。大多数为5~10cm。   镜检主要为梭形细胞、数量不等的胶原以及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炎性成分。梭形细胞为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大多数病例肌纤维母细胞对Vimentin弥漫性强阳性。对SMA和MSA从局灶至弥漫性阳性,多数病例Desmin阳性。约1/3病例局灶性角蛋白阳性、肌球蛋白和S―100阴性。本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梭形细胞弥漫性Vimentin强表达、SMA灶状阳性、角蛋白灶状阳性、AACT阳性、myo阴性、Desmin阴性。   电镜检查电镜下能很好地观察到IMT梭形细胞的肌纤维母细胞特征。   诊断及鉴别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大多数是在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确诊。病理上易与膀胱肉瘤样癌、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疾病混淆。   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少数病例对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后可消退或有效。   预后因素肺外IMT复发率约为25%,与肿瘤部位、是否可再次切除和肿瘤是否多结节性有关。腹部与鼻窦部肿瘤易复发,具有局部浸润行为。转移率

  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132011吉化职工总院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28岁。尿频1个月,尿痛1周,肉眼血尿伴发热3天,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不见好转而入院。既往有泌尿系感染病史。查体:T37.2℃,P92次/分,R18次/分,BPl00/75mm Hg。轻度贫血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彩超示膀胱右侧壁偏后可见1个花生形强回声光团,大小约4.2cm×2.9 cm,向膀胱腔内突出,基底较宽,直径2.7cm,其内回声均,多体位探查光团与膀胱壁无分界。诊断膀胱实性占位性病变。CT所示:膀胱右后壁可见1个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缘清晰,CT值34~44Hu,诊断:膀胱右后壁异常密度影。   入院后经止血、抗炎、对症治疗,症状加重,出现晕厥。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直径约6.0cm,基底宽,表面破溃,呈烂肉样,经肿瘤基底部距正常组织1.5cm处环行切除膀胱肿物。   病理检查切除膀胱壁及其肿物6.0cm×4.6cm×3.0cm,一侧面见部分膀胱黏膜中央部有凝血。切面见一肿物,大小5.0cm×4.0cm×3.0cm,边界尚清,无包膜,灰白色,黏膜样外观,质硬,与膀胱壁无法剥离。镜检:肿物由瘤组织构成,瘤细胞大部分梭形,核卵圆形,部分有核仁,偶见核丝分裂。瘤细胞排列呈束状、交错状,侵及膀胱壁肌层;瘤细胞间见大量黏液及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管充血。免疫组化:梭形细胞弥漫性Vimentin波形蛋白强表达、SMA(平滑肌肌动蛋白)灶状阳性、角蛋白灶状阳性、AACT(抗糜蛋白酶)阳性、myo(肌红蛋白)阴性、Des阴性。   病理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讨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由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构成,新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归为纤维母细胞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中间型、少数可转移类)。   临床特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女性多见。病因未明,受累部位最常见于肺、肠系膜和网膜。其他部位有胃肠道、泌尿生殖道、软组织、四肢、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纵隔等全身各处。起病可以隐匿或急性,临床表现取决于发病部位,最常见发热、体重减轻和疼痛以及实验室检查异常等。本例为年轻女性,曾有泌尿系感染,并出现尿频、尿痛、肉眼血尿及发热。   病理学特征 巨检:呈孤立包裹性或多结节分叶状坚实肿块,切面灰黄,编织状或黏液样。少数可见出血、坏死和钙化。大多数为5~10cm。   镜检主要为梭形细胞、数量不等的胶原以及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炎性成分。梭形细胞为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化显示大多数病例肌纤维母细胞对Vimentin弥漫性强阳性。对SMA和MSA从局灶至弥漫性阳性,多数病例Desmin阳性。约1/3病例局灶性角蛋白阳性、肌球蛋白和S―100阴性。本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梭形细胞弥漫性Vimentin强表达、SMA灶状阳性、角蛋白灶状阳性、AACT阳性、myo阴性、Desmin阴性。   电镜检查电镜下能很好地观察到IMT梭形细胞的肌纤维母细胞特征。   诊断及鉴别诊断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大多数是在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确诊。病理上易与膀胱肉瘤样癌、横纹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疾病混淆。   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少数病例对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后可消退或有效。   预后因素肺外IMT复发率约为25%,与肿瘤部位、是否可再次切除和肿瘤是否多结节性有关。腹部与鼻窦部肿瘤易复发,具有局部浸润行为。转移率


相关文章

  • 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论文
  • 生垡塞堕处型垄盍!!!i生!旦箜≥!鲞箜!塑鱼!也』量翌!!强:垒!鲤坠!Q!!:!!!:≥L盟生S ・2061・ ・简手艮・ 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张鑫 肖博付猛陈松胡卫国刘宇保唐宇哲 苏博兴李建兴 作者单位:10 ...查看


  •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 1.肉芽组织的结局是 ( A ) A. 纤维化 B.机化凝血块 C.最终形成肉芽肿 D.抗感染保护创面 E.毛细血管化生成小血管 2.下列哪项不属于化生( B ) A.胃粘膜腺体被肠腺上皮替代 B.膀胱变移上皮被肌细胞替代 C.肾盂变移上皮 ...查看


  • 儿童血尿的分类及诊断
  • 儿童血尿的分类及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周楠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小儿血尿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小儿血尿的概念.分类.发生机制及小儿血尿的诊断思路. 血尿是泌尿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它常常是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信号之一,有时起病隐匿, ...查看


  • 影像诊断学
  • 影像诊断学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对比: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天然差异,这样使X线投影形成良好的对比,即为自然对比. 2.CT图像:CT中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象素,并按矩阵排 ...查看


  •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一. 阑尾炎 1.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 ...查看


  • 超声诊断学讲义 重点已标
  • 超 声 诊 断 学 讲 义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学教研室(超声)编 二00九年二月 第一章 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与应用 目的要求: 1. 掌握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 2. 了解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地位. (教材:& ...查看


  • 中药马兜铃肾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 中药马兜铃肾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年级:×××级××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中药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主要致肾毒性物质是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服用含有马兜铃 ...查看


  • 超声诊断学讲义
  • 超 声 诊 断 学 讲 第一章 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与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 2.了解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其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地位. (教材:<医学影像学>第六版13-17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medi ...查看


  • 医学基础知识 简答题
  • 简答题 1.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 要点:循环一次,进行两次脱羧反应消耗一个乙酰基,四次脱氢反应,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共可生成12(10)个ATP ,有三个限速酶,整个循环不可逆,中间物质需要补充. 生理意义:三大物质彻底氧化的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