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1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目标

1.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

2.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体会列宁等革命者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原因和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当前形势的特点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的认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引自 高尔基的《海燕》

思考:狂风,乌云,雷声,闪电象征着什么?暴风雨象征着什么?海燕象征着什么? 答:俄国垂死挣扎的沙皇专制统治,俄国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教学: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提问: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为什么?)

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

①帝国主义国家具有什么特征?——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②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2,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由于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主观条件。

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2)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①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

②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具体见书本)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国内:一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

2)国际: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帝国大厦坍塌——十月革命的过程;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书本,阐述一下十月革命的过程是如何?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立;

2.四月提纲──提出过渡任务;

3.七月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4.十月决议──决定武装起义;

5.十月革命的胜利──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一)二月革命;

1.原因:沙俄因参加一战造成国内危机,导致人民大众与沙皇专制统治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对象: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和帝国主义战争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延伸: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为什么?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师补充说明: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二)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俄国。并发表了演说,这一演说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请回答:

①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如何?

答:①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的报告。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

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思考2:《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怎样的革命任务?)

——指出了革命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

(三)七月事件;

(思考3:如何理解“七月流血事件“是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

1,结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2,教训: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只有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四)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

1,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经济危机: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

总结: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从理论上指出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亲自领导了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十月革命

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十月革命;

1)时间:1917年11月;

2)地点:彼得格勒;

3)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

4)具体过程:1917年11月6日夜开始,至7日上午整个首都几乎全部落入起义者手中,7日夜开始攻打冬宫,8日凌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彻底推翻,起义取得胜利。

5)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6)结果: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举行

1)内容及意义:

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告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十月革命的意义;(——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2)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3)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②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问题探究】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问题探究】十月革命的特点;

(理论角度、革命道路、革命的阶段性、革命实现的方式)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问题探究】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发生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②十月革命的实践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证明了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一国可以赢得革命的成功。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目标

1.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

2.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体会列宁等革命者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原因和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当前形势的特点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的认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引自 高尔基的《海燕》

思考:狂风,乌云,雷声,闪电象征着什么?暴风雨象征着什么?海燕象征着什么? 答:俄国垂死挣扎的沙皇专制统治,俄国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教学: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

(提问: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为什么?)

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

①帝国主义国家具有什么特征?——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②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2,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由于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强,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主观条件。

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2)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①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

②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具体见书本)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国内:一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

2)国际: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帝国大厦坍塌——十月革命的过程;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书本,阐述一下十月革命的过程是如何?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立;

2.四月提纲──提出过渡任务;

3.七月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4.十月决议──决定武装起义;

5.十月革命的胜利──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一)二月革命;

1.原因:沙俄因参加一战造成国内危机,导致人民大众与沙皇专制统治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对象: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和帝国主义战争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

延伸: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为什么?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师补充说明: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二)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后,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俄国。并发表了演说,这一演说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请回答:

①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如何?

答:①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的报告。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

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思考2:《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怎样的革命任务?)

——指出了革命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

(三)七月事件;

(思考3:如何理解“七月流血事件“是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

1,结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2,教训: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只有走暴力革命的道路。

(四)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

1,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2,经济危机: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

总结: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从理论上指出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亲自领导了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二月革命七月事件——十月革命

工兵代表苏维埃———四月提纲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十月革命;

1)时间:1917年11月;

2)地点:彼得格勒;

3)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

4)具体过程:1917年11月6日夜开始,至7日上午整个首都几乎全部落入起义者手中,7日夜开始攻打冬宫,8日凌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彻底推翻,起义取得胜利。

5)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6)结果: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举行

1)内容及意义:

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告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十月革命的意义;(——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2)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政治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经济上: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3)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对帝国主义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②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来说: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③对民族解放运动来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问题探究】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问题探究】十月革命的特点;

(理论角度、革命道路、革命的阶段性、革命实现的方式)

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是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问题探究】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发生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②十月革命的实践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证明了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一国可以赢得革命的成功。


相关文章

  • 1-[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1
  •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过程与方法 在社会主义 ...查看


  •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 ...查看


  • 1[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 ...查看


  • 十月革命教案
  •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及其特点与影响. 难点: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1 三.探 ...查看


  •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1(人民版选修1)
  •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俄国 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2.广大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 ...查看


  • 九下历史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 九下历史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单元课题: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2013.10.17第二节 地点:文综高效课堂备课室 参加人员:漆志明 刘友鹏 易爱荣 李慧 吴喜明 毕小双 主讲人:漆志明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 ...查看


  •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复习课教案
  •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知识网络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能力训练目标:能通过课件提供的文字和图片,及问答题能自己综合分 析出答案,并掌握. 3.情感目标:通过复习本单元 ...查看


  • 9194.苏教版初中语文1[海燕] 教案
  • <海燕>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 ...查看


  • 得道多助教案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案例 寺头中学 曹阳珍 教学目标: 1.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