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地下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和其他涂膜防水材料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使用外防外涂的防水施工作业法,不适用于外防内涂做法。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质量要求
2.1.1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双组分)
甲组份是以聚醚树脂和二异氨酸酯等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制成的含有端异氰酸酯基的聚氨基甲酸酯预聚体,外观为浅黄色粘稠状。
乙组份是以交联剂(固化剂),促进剂(催化剂),增韧剂、增粘剂、防霉剂、填充剂和稀释剂等混合加工制成,外观有红、黑、白、黄及咖啡色等的膏状物。
甲组份储存在室内通风干燥处,储期不超过6个月;乙组份储存在室内,储期不超过12个月,两组材料应分别保管,严禁混存在一室,动用后剩余的材料应将容器的封盖盖紧,防止失效。
使用时甲组份和乙组份料按1:2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后,形成聚氨酯防水涂料,其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拉伸强度 ≥1.65MPa 断裂伸长率 ≥350% 不透水性 (0.3MPa×30min)不渗漏 低温柔性 (-30℃×2h)无裂纹 耐热性 (150℃×2h)不流淌 表干时间 4h 实干时间 12h 固体含量 ≥94% 2.1.2 主要辅助材料
2.3 作业条件
2.3.1 地下防水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施工,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涂刷防水层前,应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处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层操作标高以下300,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
2.3.2 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刮平,扫净,压光,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或钝角。
2.3.3 基层表面应保持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其简单测定方法是将面积约1㎡,厚度约1.5~2的橡胶板覆盖在基层面上,放置2~3小时,如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紧贴基层一侧的橡胶板又无凝结水印,根据经验说明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基层要平整、
牢固、不得有空鼓、开裂或起砂等缺陷。
2.3.4 突出地面,墙面的管根、排水口、阴阳角变形缝等处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应预先做完附加层等增补处理,刷完聚氨酯底胶后,经检查验收办理完隐蔽工程验收。 2.3.5 防水层施工所用的各类材料,基层处理剂,着色剂及二甲笨等均为易燃物品,储存和保管要远离火源,施工操作时,应严禁烟火。
2.3.6 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雨天,大风天进行,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2.4 人员准备
2.4.1 地下室涂膜防水工程施工前应明确管理人员,专人负责防水施工任务的划分、人员安排以及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工作。 2.4.2 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程序
班组自检→专业工长、质检员组织班组进行互检→项目经理部组织工序交接检→报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验收、认可→下道工序施工。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涂膜防水层施工 3.2 施工方法 3.2.1 清扫基层
把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认真清扫干净。 3.2.2 涂刷基层处理剂
此工序相当于沥青防水施工涂刷冷底子油。其目的是隔断基层潮气,防止防水涂膜起鼓脱落;加固基层,提高基层与涂膜的粘结强度,防止涂层出现针眼气孔等缺陷。
聚氨酯底胶的配制:将聚氨酯甲料与专供底涂用的乙料按1:3~1:4(重量比)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涂布施工:小面积的涂布可用油漆刷进行;大面积的涂布,可先用油漆刷蘸底胶在阴阳角、管子根部等复杂部位均匀涂布一遍,再用长把滚刷进行大面积涂布施工;涂胶要均匀,不得过厚或过薄,更不允许露白见底;一般涂布量以0.15~0.2㎏/㎡为宜。底胶涂布后要干燥固化12h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3 涂膜防水层施工
(1) 涂膜材料的配制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宜在1小时内用完。配制方法是将聚氨酯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1.5:(0~0.1)的比例配合,倒入拌料桶中,用转速为100-500r/min的电动搅拌器搅拌5min左右,即可使用。
(2) 涂膜防水层操作要点
正式涂刷聚氨酯涂膜之前,先在立墙与平面交界处用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作附加过渡处理,附加层施工,应先将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用聚氨酯涂膜
粘铺在拐角平面(宽300~500㎜),平面部位必须用聚氨酯涂膜与垫层混凝土基面紧密粘牢,然后由下而上铺贴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并使网布紧贴阴角,避免吊空。
垫层混凝土平面与模板墙立面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可用长把滚刷蘸取配制好的混合料,顺序均匀地涂刷在基层处理剂已干燥的基层表面,涂刷时要求厚薄均匀一致,对平面基层以涂刷3~4遍为宜,每遍涂刷量为0.6~0.8㎏/㎡;对立面模板墙基层以涂刷4~5遍为宜,每遍涂刷量为0.5~0.6㎏/㎡,防水涂膜的总厚度宜大于2㎜。
涂完第一遍涂膜后一般需固化12h以上,至指触基本不粘时,再按上述方法涂刷第二~五遍涂膜。对平面的涂刷方向,后一遍应与前一遍的涂刷方向相垂直。凡遇到底板与立墙相连接的阴角,均应铺设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进行附加增强处理。
(3) 平面部位铺贴油毡保护隔离层 当平面部位最后一遍涂膜完全固化,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虚铺一层纸胎石油沥青油毡作保护隔离层,铺设时可用少许聚氨酯混合料或氯丁橡胶类胶粘剂花粘固定。
(4) 浇筑细石混凝土 在油毡保护隔离层上,直接浇筑50~70㎜厚的细石混凝土作刚性保护层,砖衬模板墙立面抹防水砂浆保护层,施工时必须防止机具或材料损伤油毡层和涂膜防水层。如有损伤现象,必须用聚氨酯混合料修复后,方可继续浇筑细石混凝土,以免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完成刚性保护层施工后,即可根据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并进行结构混凝土的施工。 3.2.4 施工注意事项
(1) 当涂料粘度过大,不便进行涂刷施工时,可加入少量二甲苯进行稀释,以降低粘度,加入量不得大于乙料的10%。
(2) 当甲、乙料混合后固化过快,影响施工时,可加入少许磷酸或苯磺酰氯作缓凝剂。但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5%。
(3) 当涂膜固化过慢,影响下一道工序时,可加入少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促凝剂,但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3%。
(4) 若刮涂第一度涂层24h后仍有发粘现象时,可在第二度涂层施工前,先涂上一些滑石粉,再上人施工,可避免粘脚现象,这种做法对防水工程质量并无影响。
(5) 如发现乙料有沉淀 现象,应搅拌均匀后再使用,以免影响质量。 (6) 施工温度宜在0℃以上。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涂膜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每批产品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及质量检验报告,现场原材料均实行有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4.1.2 涂膜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出现渗漏现象。
4.2 一般项目
4.2.1 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4.2.2 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4.2.3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可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2实样用卡尺测量。
4.2.4 侧墙涂膜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4.3 质量验收
4.3.1 涂膜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涂层面积每100㎡抽查1处,每处10㎡,且不得少于3处。
4.4 质量记录
4.4.1 防水材料质量证明书。
4.4.2 操作人员岗位合格证。 4.4.3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4.4.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4.5 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5 质量控制点
4.5.1 原材料进场检验、试验。 4.5.2 操作人员岗位合格证。 4.5.3 技术交底。
4.5.4 工序检验和质量验收。
5. 成品保护
5.1 已涂刷好的涂膜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坏,操作人员不得穿带钉子鞋进行作业。
5.2 穿过墙面等处的管根等不得碰损、变位。
5.3 涂层施工完毕,尚未达到完全固化时,不允许上人行走、踩踏,否则将损坏防水层,影响防水工程质量。
5.4 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保护门洞口、墙等成品,防止污染。
6. 安全和环保
6.1 操作过程中如涂料粘结在金属工具上固化,清洗困难时,可到指定的安全地点点火焚烧,将其清除。
6.2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易燃、有毒,贮存时应密封,放在阴凉、干燥、无强日光直晒的场所。
6.3 施工时使用有机溶剂,应注意防火,施工操作人员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眼镜等,施工现场要求通风良好,以防溶剂中毒。
6.4 为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施工结束后所剩材料应集中存放保管,严禁乱扔乱倒。
7.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 空鼓: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涂膜防水层之间以及接缝处,其原因是基层潮湿,找平层未干,含水率过大,使涂膜空鼓,形成鼓泡;施工时要控制基层含水率,接缝处应认真操作,使其粘结牢固。
7.2 渗漏:防水层渗漏水,发生在穿过墙面的管根和伸缩缝处,其原因是伸缩缝等处由于建筑物不均匀下沉,撕裂防水层,造成渗漏;其他部位由于管根松动或粘结不牢,接触面清理不干净,产生空隙,接槎,封口处搭接长度不够,粘贴不严密等原因。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责任心,认真仔细操作。
地下室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地下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和其他涂膜防水材料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使用外防外涂的防水施工作业法,不适用于外防内涂做法。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质量要求
2.1.1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双组分)
甲组份是以聚醚树脂和二异氨酸酯等原料,经过聚合反应制成的含有端异氰酸酯基的聚氨基甲酸酯预聚体,外观为浅黄色粘稠状。
乙组份是以交联剂(固化剂),促进剂(催化剂),增韧剂、增粘剂、防霉剂、填充剂和稀释剂等混合加工制成,外观有红、黑、白、黄及咖啡色等的膏状物。
甲组份储存在室内通风干燥处,储期不超过6个月;乙组份储存在室内,储期不超过12个月,两组材料应分别保管,严禁混存在一室,动用后剩余的材料应将容器的封盖盖紧,防止失效。
使用时甲组份和乙组份料按1:2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后,形成聚氨酯防水涂料,其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拉伸强度 ≥1.65MPa 断裂伸长率 ≥350% 不透水性 (0.3MPa×30min)不渗漏 低温柔性 (-30℃×2h)无裂纹 耐热性 (150℃×2h)不流淌 表干时间 4h 实干时间 12h 固体含量 ≥94% 2.1.2 主要辅助材料
2.3 作业条件
2.3.1 地下防水层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施工,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涂刷防水层前,应先降低地下水位,做好排水处理,使地下水位降至防水层操作标高以下300,并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
2.3.2 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清扫干净,表面残留的灰浆硬块及突出部分应刮平,扫净,压光,阴阳角处应抹成圆弧或钝角。
2.3.3 基层表面应保持干燥,含水率不大于9%,其简单测定方法是将面积约1㎡,厚度约1.5~2的橡胶板覆盖在基层面上,放置2~3小时,如覆盖的基层表面无水印,紧贴基层一侧的橡胶板又无凝结水印,根据经验说明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基层要平整、
牢固、不得有空鼓、开裂或起砂等缺陷。
2.3.4 突出地面,墙面的管根、排水口、阴阳角变形缝等处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应预先做完附加层等增补处理,刷完聚氨酯底胶后,经检查验收办理完隐蔽工程验收。 2.3.5 防水层施工所用的各类材料,基层处理剂,着色剂及二甲笨等均为易燃物品,储存和保管要远离火源,施工操作时,应严禁烟火。
2.3.6 防水层施工不得在雨天,大风天进行,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 2.4 人员准备
2.4.1 地下室涂膜防水工程施工前应明确管理人员,专人负责防水施工任务的划分、人员安排以及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工作。 2.4.2 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程序
班组自检→专业工长、质检员组织班组进行互检→项目经理部组织工序交接检→报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验收、认可→下道工序施工。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涂刷基层处理剂→涂膜防水层施工 3.2 施工方法 3.2.1 清扫基层
把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认真清扫干净。 3.2.2 涂刷基层处理剂
此工序相当于沥青防水施工涂刷冷底子油。其目的是隔断基层潮气,防止防水涂膜起鼓脱落;加固基层,提高基层与涂膜的粘结强度,防止涂层出现针眼气孔等缺陷。
聚氨酯底胶的配制:将聚氨酯甲料与专供底涂用的乙料按1:3~1:4(重量比)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涂布施工:小面积的涂布可用油漆刷进行;大面积的涂布,可先用油漆刷蘸底胶在阴阳角、管子根部等复杂部位均匀涂布一遍,再用长把滚刷进行大面积涂布施工;涂胶要均匀,不得过厚或过薄,更不允许露白见底;一般涂布量以0.15~0.2㎏/㎡为宜。底胶涂布后要干燥固化12h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3 涂膜防水层施工
(1) 涂膜材料的配制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宜在1小时内用完。配制方法是将聚氨酯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1.5:(0~0.1)的比例配合,倒入拌料桶中,用转速为100-500r/min的电动搅拌器搅拌5min左右,即可使用。
(2) 涂膜防水层操作要点
正式涂刷聚氨酯涂膜之前,先在立墙与平面交界处用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作附加过渡处理,附加层施工,应先将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用聚氨酯涂膜
粘铺在拐角平面(宽300~500㎜),平面部位必须用聚氨酯涂膜与垫层混凝土基面紧密粘牢,然后由下而上铺贴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并使网布紧贴阴角,避免吊空。
垫层混凝土平面与模板墙立面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可用长把滚刷蘸取配制好的混合料,顺序均匀地涂刷在基层处理剂已干燥的基层表面,涂刷时要求厚薄均匀一致,对平面基层以涂刷3~4遍为宜,每遍涂刷量为0.6~0.8㎏/㎡;对立面模板墙基层以涂刷4~5遍为宜,每遍涂刷量为0.5~0.6㎏/㎡,防水涂膜的总厚度宜大于2㎜。
涂完第一遍涂膜后一般需固化12h以上,至指触基本不粘时,再按上述方法涂刷第二~五遍涂膜。对平面的涂刷方向,后一遍应与前一遍的涂刷方向相垂直。凡遇到底板与立墙相连接的阴角,均应铺设密纹玻璃网布或聚酯纤维无纺布进行附加增强处理。
(3) 平面部位铺贴油毡保护隔离层 当平面部位最后一遍涂膜完全固化,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虚铺一层纸胎石油沥青油毡作保护隔离层,铺设时可用少许聚氨酯混合料或氯丁橡胶类胶粘剂花粘固定。
(4) 浇筑细石混凝土 在油毡保护隔离层上,直接浇筑50~70㎜厚的细石混凝土作刚性保护层,砖衬模板墙立面抹防水砂浆保护层,施工时必须防止机具或材料损伤油毡层和涂膜防水层。如有损伤现象,必须用聚氨酯混合料修复后,方可继续浇筑细石混凝土,以免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完成刚性保护层施工后,即可根据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并进行结构混凝土的施工。 3.2.4 施工注意事项
(1) 当涂料粘度过大,不便进行涂刷施工时,可加入少量二甲苯进行稀释,以降低粘度,加入量不得大于乙料的10%。
(2) 当甲、乙料混合后固化过快,影响施工时,可加入少许磷酸或苯磺酰氯作缓凝剂。但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5%。
(3) 当涂膜固化过慢,影响下一道工序时,可加入少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促凝剂,但加入量不得大于甲料的0.3%。
(4) 若刮涂第一度涂层24h后仍有发粘现象时,可在第二度涂层施工前,先涂上一些滑石粉,再上人施工,可避免粘脚现象,这种做法对防水工程质量并无影响。
(5) 如发现乙料有沉淀 现象,应搅拌均匀后再使用,以免影响质量。 (6) 施工温度宜在0℃以上。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涂膜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每批产品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及质量检验报告,现场原材料均实行有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4.1.2 涂膜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出现渗漏现象。
4.2 一般项目
4.2.1 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4.2.2 涂膜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4.2.3 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可采用针测法或割取20×20㎜2实样用卡尺测量。
4.2.4 侧墙涂膜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4.3 质量验收
4.3.1 涂膜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涂层面积每100㎡抽查1处,每处10㎡,且不得少于3处。
4.4 质量记录
4.4.1 防水材料质量证明书。
4.4.2 操作人员岗位合格证。 4.4.3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4.4.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4.5 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5 质量控制点
4.5.1 原材料进场检验、试验。 4.5.2 操作人员岗位合格证。 4.5.3 技术交底。
4.5.4 工序检验和质量验收。
5. 成品保护
5.1 已涂刷好的涂膜防水层,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不得损坏,操作人员不得穿带钉子鞋进行作业。
5.2 穿过墙面等处的管根等不得碰损、变位。
5.3 涂层施工完毕,尚未达到完全固化时,不允许上人行走、踩踏,否则将损坏防水层,影响防水工程质量。
5.4 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注意保护门洞口、墙等成品,防止污染。
6. 安全和环保
6.1 操作过程中如涂料粘结在金属工具上固化,清洗困难时,可到指定的安全地点点火焚烧,将其清除。
6.2 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易燃、有毒,贮存时应密封,放在阴凉、干燥、无强日光直晒的场所。
6.3 施工时使用有机溶剂,应注意防火,施工操作人员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眼镜等,施工现场要求通风良好,以防溶剂中毒。
6.4 为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施工结束后所剩材料应集中存放保管,严禁乱扔乱倒。
7.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 空鼓:防水层空鼓,发生在找平层与涂膜防水层之间以及接缝处,其原因是基层潮湿,找平层未干,含水率过大,使涂膜空鼓,形成鼓泡;施工时要控制基层含水率,接缝处应认真操作,使其粘结牢固。
7.2 渗漏:防水层渗漏水,发生在穿过墙面的管根和伸缩缝处,其原因是伸缩缝等处由于建筑物不均匀下沉,撕裂防水层,造成渗漏;其他部位由于管根松动或粘结不牢,接触面清理不干净,产生空隙,接槎,封口处搭接长度不够,粘贴不严密等原因。因此,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责任心,认真仔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