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基础知识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不能是公理、定理、常理。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 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
定义: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定义: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一、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不能
是公理、定理、常理。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证明力。
二、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反驳论点的方法之一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
反驳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归谬法是以某一个论点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由于引申出来的结论无法成立,因此,引申出这一结论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写作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运用归谬论证揭示其“非”,能收到澄清认识的良好效果。
反驳论点还可用反证法,即作者并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于是与之相对的论点便不驳自倒了。
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是,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
(2)反驳论据。反驳论据,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反驳对方论点的途径。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乃是论点赖以支撑的支柱,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论点就失去依托,不攻而自垮。
(3)反驳论证。反驳论证,这是通过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不符合逻辑关系的漏洞来否定对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作冷静的分析,发现其中逻辑推理上自相矛盾之处,然后予以有力的揭露。
如何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作用。 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
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 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 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 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 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 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 “另一个故事”“ 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 论部分解答 “是什麽”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麽(又骨气) ”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麽办”的问 题。
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 例紧 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志气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
不好受的。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闻一多先生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为了我们民族复兴,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短论,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作用孟子的话解释“骨气”的含义,再运用三个典型事例围绕孟子的话进行论述,最后要求我们发扬“骨气”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把握思路
第一部分(1—4):提出论点,并逐层展开论述,从历史传统方面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5—9):围绕论述中心,用三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 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死不降元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穷人饿死不食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含义,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三、重点归纳:
1. 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 论据:事实论据
3. 论证:使用典型事例加以论证。
理想的阶梯
陈群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 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 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
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 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 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 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 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受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 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 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 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
《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 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 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 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 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 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 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 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 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 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 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 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 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 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 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 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 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现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 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 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 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理想的阶梯
文章结构
全文8个自然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开头针对有的青年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分析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第二部分(4─7段):中心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理想的阶梯,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1.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2.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3.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第三部分(8段):结尾归纳全文突出中心。只要能抓住奋斗这个杠杆,利用奋斗这坚实的阶梯,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就一定能一步步接近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
写作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个中心论点是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具体说这种矛盾体现在三种情况下:一是刻苦勤奋不足,二是抓不紧点滴时间,三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去征服困难。总之一点是缺乏奋斗精神。因此作者顺势提出中心论点,针对性极强。
因青年中存在三种缺乏奋斗精神的表现,故作者针对这三种表现针锋相对地提出三个分论点,解决青年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虽有理想刻苦勤奋不足,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一分论点。
第五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抓不紧点滴时间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一分论点。
第七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分论点。
逻辑严密
一、针对现实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出中心论点。
二、并列关系的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奋斗”与“理想”的关系,支撑中心论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侧重从目的方面论述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侧重从态度方面论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侧重从意志方面论述。
三、三个分论点的提出和排列顺序符合人们认识、实践的客观规律。首先提出实现理想需要被一种崇高的目的所鼓舞的刻苦勤奋的精神;接着提出实现理想需要持之以恒、争分夺秒为理想奋斗的工作态度;然后论述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后应当具有的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三者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是崇高的目的。
四、结尾的结论“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与第三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前后呼应。对中心论点进一步深化。
五、论述各分论点的论据选择恰当,论述有力。
运用具体事例作论据
本文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重视事例论据的代表性。如第5段开头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接下来先后举出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珍惜时间的例子。这中间,爱迪生是“科学家”,而鲁迅、巴尔扎克是文学家。假如把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事例同科学家爱迪生的事例对调位置,“科学家”就没有代表性的事例,一定会影响论述的严密性。
又如第7段写“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接下来列举了在中学干杂活的华罗庚,当中学教员的道尔顿,当小职员的爱因斯坦。这3个人的职业、岗位都很平凡。把这些事例作为论据证明同一论点,很有代表性。
用比喻句表示观点
本课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个关键句子是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写的。奋斗,是改变现实状况的重要手段,是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经之途。用“阶梯”这个形象的实物相比,非常贴切恰当。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时间就是生命”,把时间等同生命一般,意义深刻。“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用“杠杆”“阶梯”这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物相比,读者更容易理解强调“奋斗”在当前四化建设中的重要。
议论文基础知识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不能是公理、定理、常理。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 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
定义: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 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定义: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与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一、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不能
是公理、定理、常理。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证明力。
二、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反驳论点的方法之一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
反驳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归谬法是以某一个论点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由于引申出来的结论无法成立,因此,引申出这一结论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写作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运用归谬论证揭示其“非”,能收到澄清认识的良好效果。
反驳论点还可用反证法,即作者并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于是与之相对的论点便不驳自倒了。
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是,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
(2)反驳论据。反驳论据,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反驳对方论点的途径。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乃是论点赖以支撑的支柱,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论点就失去依托,不攻而自垮。
(3)反驳论证。反驳论证,这是通过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不符合逻辑关系的漏洞来否定对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作冷静的分析,发现其中逻辑推理上自相矛盾之处,然后予以有力的揭露。
如何写好议论文
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 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 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 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 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作用。 初学这些议论文的操作方法,可以从模仿开始。以一篇文章为例。最
典型的是吴晗的《谈骨气》 :
1、引论部分:开篇提出论点: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 着,用孟子的话解释论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论部分 :用三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文天祥 的富贵不能淫;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贫贱不能移,闻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结论部分:解释当今无产 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
三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在引论和本论之间有“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他积极的教育意义。”引出下面三个事例的叙述。本论和结论之间有“孟子的 这些话,虽然在两千多年 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他积极的意义。”进行过渡。
在第一和第二例之间,有 “另一个故事”“ 还有个例子”进行过渡。这些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三个部分分别回答了三个问题:引 论部分解答 “是什麽”的问题;本论部分解答“为什麽(又骨气) ”的问题;结论部分回答“我们怎麽办”的问 题。
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 例紧 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志气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
不好受的。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闻一多先生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为了我们民族复兴,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短论,作者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作用孟子的话解释“骨气”的含义,再运用三个典型事例围绕孟子的话进行论述,最后要求我们发扬“骨气”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把握思路
第一部分(1—4):提出论点,并逐层展开论述,从历史传统方面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5—9):围绕论述中心,用三个事例论证中心论点。 富贵不能淫—— 文天祥死不降元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穷人饿死不食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含义,号召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三、重点归纳:
1. 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 论据:事实论据
3. 论证:使用典型事例加以论证。
理想的阶梯
陈群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 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 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
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 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 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 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 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受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 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鲁迅以“时间就是 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 辍。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
《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 吗?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 命的万分之一。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
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 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 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 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 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 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 化面前止步。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 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 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 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 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 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 的困难又算什么呢?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也可能是事实。但革命事业需要三百六十行,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平凡岗位上工作。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 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道尔顿 是中学教员,爱因斯坦是小职员,那些发现纺织机、蒸汽机、飞机、火车的, 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可见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 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 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理想的阶梯
文章结构
全文8个自然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开头针对有的青年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概括分析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第二部分(4─7段):中心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理想的阶梯,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1.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2.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3.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第三部分(8段):结尾归纳全文突出中心。只要能抓住奋斗这个杠杆,利用奋斗这坚实的阶梯,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梯,就一定能一步步接近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
写作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个中心论点是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具体说这种矛盾体现在三种情况下:一是刻苦勤奋不足,二是抓不紧点滴时间,三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去征服困难。总之一点是缺乏奋斗精神。因此作者顺势提出中心论点,针对性极强。
因青年中存在三种缺乏奋斗精神的表现,故作者针对这三种表现针锋相对地提出三个分论点,解决青年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虽有理想刻苦勤奋不足,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一分论点。
第五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抓不紧点滴时间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一分论点。
第七段针对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一分论点。
逻辑严密
一、针对现实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出中心论点。
二、并列关系的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奋斗”与“理想”的关系,支撑中心论点。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侧重从目的方面论述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侧重从态度方面论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侧重从意志方面论述。
三、三个分论点的提出和排列顺序符合人们认识、实践的客观规律。首先提出实现理想需要被一种崇高的目的所鼓舞的刻苦勤奋的精神;接着提出实现理想需要持之以恒、争分夺秒为理想奋斗的工作态度;然后论述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后应当具有的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三者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是崇高的目的。
四、结尾的结论“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与第三段提出的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前后呼应。对中心论点进一步深化。
五、论述各分论点的论据选择恰当,论述有力。
运用具体事例作论据
本文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重视事例论据的代表性。如第5段开头写“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接下来先后举出了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珍惜时间的例子。这中间,爱迪生是“科学家”,而鲁迅、巴尔扎克是文学家。假如把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事例同科学家爱迪生的事例对调位置,“科学家”就没有代表性的事例,一定会影响论述的严密性。
又如第7段写“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接下来列举了在中学干杂活的华罗庚,当中学教员的道尔顿,当小职员的爱因斯坦。这3个人的职业、岗位都很平凡。把这些事例作为论据证明同一论点,很有代表性。
用比喻句表示观点
本课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个关键句子是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写的。奋斗,是改变现实状况的重要手段,是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经之途。用“阶梯”这个形象的实物相比,非常贴切恰当。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还有:“时间就是生命”,把时间等同生命一般,意义深刻。“奋斗,是改变现实的强大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用“杠杆”“阶梯”这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物相比,读者更容易理解强调“奋斗”在当前四化建设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