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案

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 在正确方法的引领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是不行的。

2. 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并会不同情境下成语的意思,学会使用。

4.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是不行的。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并会不同情境下成语的意思,学会使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总结学习方法

1.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和《画龙点睛》,还记得我们总结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吗?

(PPT )学故事: 概括大意 展开想象

明道理: 联系生活 领悟寓意

2. 还记得这两个成语有什么寓意吗?

3.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一则新的成语故事,题目是《滥竽充数》。 跟老师一起板书,齐读

4. (PPT )了解“竽”,看,竽的管子是竹子做的,所以-----

5. 想听听用竽来演奏的音乐吗?好听吗?喜欢吗?

6. 看,美妙的竽声不光你们爱听,战国时的齐宣王也很爱听呢。滥竽充数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

二.读课文,理大意

1. 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PPT )

2. 故事读完了,了解故事的大意了吗?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3个,分别是: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板书)

3. 学生回答

4. 老师这儿用更简洁的语句来概括了大意,来读读 相机板书

齐宣王 齐奏 混 装

南郭先生

齐湣王 独吹 逃

4. 所以,简单的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就是(PPT )分别解释字义,并连起来说说。

5. 课文中哪些部分讲的是“滥竽充数”的具体内容呢?谁来读一读?

(PPT )

6.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混了进来呢?

7. 比较句子,体会“总是”的用意。想象南郭先生混进来之前的心理和做法。 感受:外部环境的有机可乘,南郭先生本人的投机取巧、心术不正

用“总是”造句

8. 混进来之后,有又是如何“装”的呢?

学生读词“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模仿动作,想象一下,他还有什么表现? 摇头晃脑 十分陶醉

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他此时的表现: 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浑水摸鱼

9. 当他“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你能把他那种暗自得意的劲儿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10. 这就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内容了。

11. 既然混得这么好,为什么又要逃呀?(PPT )出示句子,用“不要---而要---”造句。

12. 想象一下,在逃之前,他会有什么表现?心里会有什么想法?说一说。

三、联系实际,领悟寓意

1. 学到这儿,我们来按表总结一下。(PPT )

2.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弄虚作假的人吗?有谁也做过这样弄虚作假的事呢?用这个词说句话。

3. 学生说完,老师点评: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不能蒙混过关了呀,骗人终究害己。

4. 其实,“滥竽充数”还有两个意思,我们来看看。(PPT )你能选出在不同语境中的词语意思吗?

四、拓展延伸

1.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深受启发,南郭先生这个任务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前面两则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咱们来读一读。

2.5年级的我们可以尝试着读读小古文,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同学们有没有想想,那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让我们来为这个故事续个结尾。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先简要的说说接下来故事的大意。

4. 同学的想想真是丰富,老师看出来了,大多数同学还是希望南郭先生能够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说明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是积极向上的,那就拿起我们的笔,把之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吧,跟大家分享。

五、作业

1.练习册 2.续写故事

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 在正确方法的引领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是不行的。

2. 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并会不同情境下成语的意思,学会使用。

4. 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是不行的。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并会不同情境下成语的意思,学会使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总结学习方法

1.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和《画龙点睛》,还记得我们总结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吗?

(PPT )学故事: 概括大意 展开想象

明道理: 联系生活 领悟寓意

2. 还记得这两个成语有什么寓意吗?

3. 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一则新的成语故事,题目是《滥竽充数》。 跟老师一起板书,齐读

4. (PPT )了解“竽”,看,竽的管子是竹子做的,所以-----

5. 想听听用竽来演奏的音乐吗?好听吗?喜欢吗?

6. 看,美妙的竽声不光你们爱听,战国时的齐宣王也很爱听呢。滥竽充数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

二.读课文,理大意

1. 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PPT )

2. 故事读完了,了解故事的大意了吗?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3个,分别是: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板书)

3. 学生回答

4. 老师这儿用更简洁的语句来概括了大意,来读读 相机板书

齐宣王 齐奏 混 装

南郭先生

齐湣王 独吹 逃

4. 所以,简单的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就是(PPT )分别解释字义,并连起来说说。

5. 课文中哪些部分讲的是“滥竽充数”的具体内容呢?谁来读一读?

(PPT )

6.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混了进来呢?

7. 比较句子,体会“总是”的用意。想象南郭先生混进来之前的心理和做法。 感受:外部环境的有机可乘,南郭先生本人的投机取巧、心术不正

用“总是”造句

8. 混进来之后,有又是如何“装”的呢?

学生读词“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模仿动作,想象一下,他还有什么表现? 摇头晃脑 十分陶醉

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他此时的表现: 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浑水摸鱼

9. 当他“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你能把他那种暗自得意的劲儿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10. 这就是成语“滥竽充数”的内容了。

11. 既然混得这么好,为什么又要逃呀?(PPT )出示句子,用“不要---而要---”造句。

12. 想象一下,在逃之前,他会有什么表现?心里会有什么想法?说一说。

三、联系实际,领悟寓意

1. 学到这儿,我们来按表总结一下。(PPT )

2.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弄虚作假的人吗?有谁也做过这样弄虚作假的事呢?用这个词说句话。

3. 学生说完,老师点评: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不能蒙混过关了呀,骗人终究害己。

4. 其实,“滥竽充数”还有两个意思,我们来看看。(PPT )你能选出在不同语境中的词语意思吗?

四、拓展延伸

1.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深受启发,南郭先生这个任务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前面两则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咱们来读一读。

2.5年级的我们可以尝试着读读小古文,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同学们有没有想想,那南郭先生逃走之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让我们来为这个故事续个结尾。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先简要的说说接下来故事的大意。

4. 同学的想想真是丰富,老师看出来了,大多数同学还是希望南郭先生能够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说明我们每个同学心中都是积极向上的,那就拿起我们的笔,把之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吧,跟大家分享。

五、作业

1.练习册 2.续写故事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滥竽充数
  • 一.游戏综述 这个儿童剧由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改编而成,表现了古时候君王和大臣之间.大臣和大臣之间.大臣和百姓之间.君王和百姓之间的一些有趣关系,以及滥用职权.贪小便宜者和滥竽充数者的可悲下场.表演过程中,南郭先生.大臣等角色特 ...查看


  • 小学英语教案的格式1
  • 小学英语教案的格式(2009-10-14 21:23:15)转载标签: 格式 分类: 教案 小学英语五步教学法教案格式 1.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要简单化,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先分析教学内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 ...查看


  • 读后感作文指导教案
  • 课题序号 实施课时 2 使用教具 常规 课 题 名 称 读后感写作 1.熟悉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论证.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 ...查看


  • [不求甚解]教案1课时
  • <不求甚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主张. 2.学习道理论证法和正反论证方法. 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4.德育目标: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 ...查看


  • 六年级美术 成语里面故事多
  •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成语里面故事多>教案 教材分析: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我国汉字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由多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是其中英语教案最耀眼的明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 ...查看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xhj
  • 复习目标: 1.巩固理解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2.背诵默写第一单元的部分课文. 3.默写第一单元生字词.成语. 复习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 1.朗读课文 2.巩固 ...查看


  • 诚信从你我身边走来--班会课教案
  • 诚信从你我身边走来 [班会目的]诚实守信, 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如今,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识了解.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真正了解.体会什么是诚信.怎么样才算 ...查看


  •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教案
  • <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21<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 弈秋> 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 ...查看


  •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学习目标定位: 1.明确观点在文章中的灵魂地位. 2.训练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题目情境:"我是一棵 老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