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春风学校 周晓莉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6~67页中的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但一定没听过龟兔刷墙的故事。动物学校要刷两面彩墙,山羊老师分给小兔一面长方形的墙,分给乌龟一面正方形的墙。这时,乌龟和小兔吵了起来,都说自己刷的墙面比对方大?同学们说说山羊老师这样分公平吗?
生:(公平)(不公平)
师:公平不公平,只有计算出长方形墙面和正方形墙面的面积,然后进行比较,才能知道公平不公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观察发现
经过重叠,得出结论:
(第一组)宽相等,长不相等,长比较长的长方形面积比较大。 (第二组)长相等,宽不相等,宽比较长的长方形面积比较大。 猜测: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生:(长和宽)
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就从这样一个简单的长方形开始研究。 出示自学导案
自主探究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例4、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
1、右图中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数一数,右图一共有( )个小方格,所以右图长 厘
米
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5=( )平方厘米。 2、每行画( )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可以摆( )行。它的面积5×3=15(个)1平方厘米。
3、猜想结论:长方形的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小正方形的个数=每行个数(长方形的)×行数(长方形的) 4、验证结论下面
(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几个长方形,验证结论是否成立。
3
(2)认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 )×( )
5、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认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 长= 宽= 宽= 面积= 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 ),原来的长和宽就变成了正方形的(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 )
学法指导:自学:(分析问题,认真完成上面各题。时间:5分钟)
对学:(对子交流上面问题,确定正确的用红笔批改,有疑问的用红笔在旁边打上“?”时间:3分钟)
组学:(小组内交流有疑问的问题,并统一答案。时间:3分钟)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1、提出探究问题题,突出度量的本质。
出示一个和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求出它的面积。 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面积单位或方格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或根据导案中的方格数一数。
2、反馈交流,请学生结合图说明自己的想法。
预设二: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
预设三:学生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
3、通过追问,突出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情况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了一部分,通过想象,也要计数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个数的?请结合下图一起数一数。
一种情况是:学生一个一个数的;大家一起再数数看。
另一种情况是:用5×3=15个;让学生说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
(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4、引发深入思考,尝试深度探究。
(1)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
(3)为什么每行所摆长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相等?而摆的行数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呢?
5、验证结论
(1)下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几个长方形,验证结论是否
成立。
(2)组
织反馈,感悟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A、学生结合表格介绍自己的发现。
B、运用几何直观,沟通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的联系。 (3)抽象概括,提炼公式。
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和所拼成的长方形,想一想、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实践应用,巩固公式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第66页例4(3)。) 2、概括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请学生观察上面右图,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自己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四)巩固练习,发展认识 1、解决课前龟兔刷墙的问题 2、完成第67页“做一做”。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1、学了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基本知识,也可以是学习的方法等)
我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 我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
我知道了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知道:( ) 我今天通过了( )、( )、( )、( )的方法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四、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当堂检测
班级: 姓名: 书写: 内容: 一、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 2、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3、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 )分米。 二、判断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
3、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 三、选择题
1、20平方米是( )计算的结果。 A 长度 B 面积 C 重量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A 16米 B 8米 C 16平方米 3、铁丝的长度是( )。
A 1千克 B 1米 C 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 A 6平方厘米 B 6平方分米 C 60平方厘米 五、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春风学校 周晓莉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6~67页中的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但一定没听过龟兔刷墙的故事。动物学校要刷两面彩墙,山羊老师分给小兔一面长方形的墙,分给乌龟一面正方形的墙。这时,乌龟和小兔吵了起来,都说自己刷的墙面比对方大?同学们说说山羊老师这样分公平吗?
生:(公平)(不公平)
师:公平不公平,只有计算出长方形墙面和正方形墙面的面积,然后进行比较,才能知道公平不公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观察发现
经过重叠,得出结论:
(第一组)宽相等,长不相等,长比较长的长方形面积比较大。 (第二组)长相等,宽不相等,宽比较长的长方形面积比较大。 猜测: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生:(长和宽)
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就从这样一个简单的长方形开始研究。 出示自学导案
自主探究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例4、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
1、右图中每一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数一数,右图一共有( )个小方格,所以右图长 厘
米
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5=( )平方厘米。 2、每行画( )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可以摆( )行。它的面积5×3=15(个)1平方厘米。
3、猜想结论:长方形的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小正方形的个数=每行个数(长方形的)×行数(长方形的) 4、验证结论下面
(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几个长方形,验证结论是否成立。
3
(2)认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 )×( )
5、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认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长方形面积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 长= 宽= 宽= 面积= 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 ),原来的长和宽就变成了正方形的(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 )
学法指导:自学:(分析问题,认真完成上面各题。时间:5分钟)
对学:(对子交流上面问题,确定正确的用红笔批改,有疑问的用红笔在旁边打上“?”时间:3分钟)
组学:(小组内交流有疑问的问题,并统一答案。时间:3分钟)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1、提出探究问题题,突出度量的本质。
出示一个和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求出它的面积。 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面积单位或方格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或根据导案中的方格数一数。
2、反馈交流,请学生结合图说明自己的想法。
预设二: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
预设三:学生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
3、通过追问,突出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情况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了一部分,通过想象,也要计数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个数的?请结合下图一起数一数。
一种情况是:学生一个一个数的;大家一起再数数看。
另一种情况是:用5×3=15个;让学生说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
(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4、引发深入思考,尝试深度探究。
(1)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2)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
(3)为什么每行所摆长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相等?而摆的行数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呢?
5、验证结论
(1)下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几个长方形,验证结论是否
成立。
(2)组
织反馈,感悟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A、学生结合表格介绍自己的发现。
B、运用几何直观,沟通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的联系。 (3)抽象概括,提炼公式。
组织学生观察表格和所拼成的长方形,想一想、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实践应用,巩固公式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第66页例4(3)。) 2、概括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请学生观察上面右图,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自己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四)巩固练习,发展认识 1、解决课前龟兔刷墙的问题 2、完成第67页“做一做”。
三、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1、学了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基本知识,也可以是学习的方法等)
我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 我知道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 )
我知道了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先知道:( ) 我今天通过了( )、( )、( )、( )的方法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四、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当堂检测
班级: 姓名: 书写: 内容: 一、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 2、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3、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 )分米。 二、判断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
3、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 三、选择题
1、20平方米是( )计算的结果。 A 长度 B 面积 C 重量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A 16米 B 8米 C 16平方米 3、铁丝的长度是( )。
A 1千克 B 1米 C 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 A 6平方厘米 B 6平方分米 C 60平方厘米 五、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