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7期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的教育活动非常丰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而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首先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农村教育问题就凸显在我们面前。本文着力于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借鉴和启示,进一步证明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该措施主要围绕改革农村教育进行。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所在。

一、当代新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投资不足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教育基础薄弱,不同地区、群体之间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质量很不平衡。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所谓“僧多粥少”,相对于广大的贫困农村来说,教育投资明显不足。加上一些体制上的原因,这些资金运作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二)农村教育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由于受种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今农村教育在办学观念和办学方向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农村的孩子发奋学习,努力考上了大学,可大学毕业后回乡的却寥寥无几,这就造成了农村的教育越来越落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就慢慢拉大了。

(三)农村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与农村发展不协调

课程内容是教育的载体,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中国农村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缺乏地方特色。课程在内容上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面向“三农”的地方课程,相反普遍存在着较为浓厚的城市化和应试化倾向。面对这样的问题,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没用处,还不如让孩子早早的出去打工赚钱,造成了农村教育的日渐落后。

(四)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存在诸多矛盾

首先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和能力不合理。其次,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最后,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流向条件

较好的城市,造成骨干教师缺乏,教师结构不合理。加之教师工资发放不及时,教师工资偏低,致使部分教师转变行业,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失。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乡村教育的地位

在中国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用教育的力量来唤醒老农民,培养新农民,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乡村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在乡村教育改革运动中,本着乡村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大计的思想,积极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之中。他提出乡村教育必须以农村生活为内容,必须在农村生活环境中去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和。这种目的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只会读书,还要能适应社会,发现社会,改造社会,这是一种活的能力,必须在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去培养,必须打破旧的传统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隔绝的现象。生活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教什么,整个乡村生活就是乡村教育的内容。教育要紧紧围绕着生活,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三)乡村教育的方法

“活的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提出的乡村教育的方法。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与学的效果都体现在做上,只会动口,不会动手,是毫无用处的,不过真正的做不仅要会动手,而且要会动脑,手脑结合,才能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四)乡村教育的关键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的关键在于好教师。他认为,发展乡村教育,必须要有一大批心甘情愿为农民及其子女服务,为改造乡村服务的乡村教师,办好乡村学校的关键在于要有好教师。好的教师可以促进乡村社会的改造与发展。他们不脱离乡村社会的实际,视乡村社会的改造与发展为己任,积极置身其中并为之做出贡献,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既是精英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大众文化的促进者。

三、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

首先,政府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调动多方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或捐资办学,

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其三,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杜绝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更新农村教育观念,实现新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的复位

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从城市转向了农村,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更加要求农村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复位,即始终坚持面向“三农”。应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努力让农民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农业知识,鼓励更多的人到农村去,去建设新农村。

(三)引进鲜活的农村教育内容,发掘农村现有的教学条件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实际生活为指南针。农村教育的内容要与农村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真正体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引进农村环境中的鲜活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加大面向农村的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改造农村环境的活本领,教育内容要时效化、生活化,要符合“为了农村,面向农村,改造农村”的目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关键。陶行知基于农村改造现实出发,提出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尽管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乡村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农村教育—这重中之重的教育,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7期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的教育活动非常丰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具有其独特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而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首先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农村教育问题就凸显在我们面前。本文着力于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借鉴和启示,进一步证明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该措施主要围绕改革农村教育进行。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所在。

一、当代新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投资不足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教育基础薄弱,不同地区、群体之间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质量很不平衡。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所谓“僧多粥少”,相对于广大的贫困农村来说,教育投资明显不足。加上一些体制上的原因,这些资金运作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二)农村教育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方向存在偏差

由于受种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今农村教育在办学观念和办学方向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农村的孩子发奋学习,努力考上了大学,可大学毕业后回乡的却寥寥无几,这就造成了农村的教育越来越落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就慢慢拉大了。

(三)农村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与农村发展不协调

课程内容是教育的载体,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中国农村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缺乏地方特色。课程在内容上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面向“三农”的地方课程,相反普遍存在着较为浓厚的城市化和应试化倾向。面对这样的问题,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没用处,还不如让孩子早早的出去打工赚钱,造成了农村教育的日渐落后。

(四)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存在诸多矛盾

首先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农村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和能力不合理。其次,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最后,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流向条件

较好的城市,造成骨干教师缺乏,教师结构不合理。加之教师工资发放不及时,教师工资偏低,致使部分教师转变行业,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失。

二、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乡村教育的地位

在中国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大国,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教育,用教育的力量来唤醒老农民,培养新农民,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乡村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在乡村教育改革运动中,本着乡村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大计的思想,积极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之中。他提出乡村教育必须以农村生活为内容,必须在农村生活环境中去学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和。这种目的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只会读书,还要能适应社会,发现社会,改造社会,这是一种活的能力,必须在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去培养,必须打破旧的传统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隔绝的现象。生活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教什么,整个乡村生活就是乡村教育的内容。教育要紧紧围绕着生活,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三)乡村教育的方法

“活的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提出的乡村教育的方法。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与学的效果都体现在做上,只会动口,不会动手,是毫无用处的,不过真正的做不仅要会动手,而且要会动脑,手脑结合,才能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四)乡村教育的关键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的关键在于好教师。他认为,发展乡村教育,必须要有一大批心甘情愿为农民及其子女服务,为改造乡村服务的乡村教师,办好乡村学校的关键在于要有好教师。好的教师可以促进乡村社会的改造与发展。他们不脱离乡村社会的实际,视乡村社会的改造与发展为己任,积极置身其中并为之做出贡献,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既是精英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大众文化的促进者。

三、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新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

首先,政府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调动多方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或捐资办学,

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其三,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杜绝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更新农村教育观念,实现新农村教育办学方向的复位

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从城市转向了农村,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更加要求农村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农村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复位,即始终坚持面向“三农”。应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努力让农民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农业知识,鼓励更多的人到农村去,去建设新农村。

(三)引进鲜活的农村教育内容,发掘农村现有的教学条件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实际生活为指南针。农村教育的内容要与农村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真正体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引进农村环境中的鲜活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加大面向农村的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改造农村环境的活本领,教育内容要时效化、生活化,要符合“为了农村,面向农村,改造农村”的目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村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关键。陶行知基于农村改造现实出发,提出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农村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尽管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乡村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农村教育—这重中之重的教育,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

  •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 [提 要]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陶行知:乡村教育:新农村建设 [ ...查看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教育学毕业论文选题(1084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 ...查看


  •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转型的启示
  • 2010年1月第31卷 第1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Jan. 2010Vol. 31 №.1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转型的启示 李先明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27 ...查看


  • 晏阳初的平民教学思想及对"新农民"教育的启示
  • 作者:杨建华 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 2007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07)01-0003-06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光复,又名遇春,字阳初,四川省巴中县人.先后就学于巴 ...查看


  •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祝彦 2006年06月21日10:0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陶行知以实验推广"乡村教育"作为改造农村的出发点,进行了有 ...查看


  •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樊楠(陕西理工学院幼儿园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农村幼儿教育是我目幼儿教育的重点.难点.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幼儿 ...查看


  •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1-16章配套习题
  • 习题集锦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和人类( )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______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 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查看


  • 中印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比较
  • 中印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比较 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的历史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和印度都曾有过辉煌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又都走过不少弯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印度的民族.种族和种性更为复杂.在学前教育方面 ...查看


  • 教育综合中国近代人物教育思想汇总
  • 中国近代人物教育思想汇总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军国民教育:将军事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