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招生对象、修业年限与学历
1、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修业年限与学历
全日制,基本学制3年。学生可以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延长修读时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学历:专科(高职)
二、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遵纪守法意识,具备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基本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于针织产品设计与新产品开发、针织品性能分析检测、针织品经营与贸易、针织品生产技术与管理等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点击输入培养目标]
三、 人才规格要求
(一)综合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
(2)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
(3)身体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正确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处理好友谊与爱情关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2、职业素质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善于沟通,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勇于创新。
(二)职业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进行网上信息浏览、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2)外语应用能力: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口头交流能力。
(3)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
(4)创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有正确的择业观,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2、职业能力 (1)职业核心能力
1)针织品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能力。 2)针织产品设计一线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3)针织服装生产一线的技术与设计能力。 (2)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相适应)
1)针织品开发能力: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与产品质量分析解决能力。
2)针织生产技术管理能力:仪器、设备规范操作、生产组织、现场宏观调控和管理、合理安排和组织实施生产、产品质量分析解决、生产安全管理、生产创新的能力。
3)针织品质量检验能力:针织品定性定量检验能力、检验仪器、设备规范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评价能力。
4)针织品营销能力:纺织品经营管理基本能力、创造性运用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能力、处理贸易相关事务能力。
(三)职业拓展能力要求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心智、意志,拓宽就业范围;培养健全人格、高尚情操,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证书要求 1、毕业证书
学生必须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经考核全部通过,或者修满143学分,方可取得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大专)。
2、基本技能证书
(1) 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 (2)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
(1) 山东省高级横机工高级技能证书(必考) (2) 山东省织布挡车工(选考)(必考)
四、 专业定位与职业能力
就业岗位定位于淄博及周边地区的针织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针织品开发、针织生产技术管理、针织品质量检验、针织品营销等工作。。
表1 就业岗位与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表2 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要求
(一)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表3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二)其他课程
1.纺织材料(编码:05020005)
了解纺织纤维、纱线和制品的结构、性能及其品质评定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规试验方法。熟练掌握正确的鉴别原料和合理地使用原料的知识。具有合理地使用原料的能力。
2.纺织品检验(编码:05020100)
掌握纺织品检验的基础知识,了解纺织品质量管理及纺织标准,掌握纺织原料、纱线、织物性能检验,服装质量检验,纺织品安全性检验及纺织品检验的抽样方法及原理;训练学生对纺织材料特别是织物性能进行分析和测定,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纺纱学(编码:05020202)
了解纺纱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梳理、精梳、并合均匀、牵伸、加捻与卷绕等纺纱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纺纱设备及纺纱工艺。掌握纱线纺制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纺纱工艺参数设计、纱线质量指标体系及纺纱质量的控制方法。具有纺纱工艺参数设计、纱线质量指标体系及纺纱质量的控制的能力。
4.机织学(编码:05020206)
了解机织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机织生产的工艺过程;熟悉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控制方法。掌握主要机械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能进行一般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确定,调整上机工艺参数。
5.织物结构与设计(编码:05020027)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织物组织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各种组织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并学会对各种组织的织物样品进行分析,掌握织物 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及小样试织的方法。
6.针织物染整工艺学(编码:05040014)
了解电脑测色、配色等,掌握各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交织针织物的练漂、染色、印花、整理;新型纤维针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掌握各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交织针织物的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原理;掌握新型纤维针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电脑测色、配色等技术。
7.纺织厂空调(编码:05020025)
掌握纺织厂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测量仪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温湿度对纺织工艺的影响。了解车间冷热负荷的确定,不同季节的空气调节过程。能学会空调设备的性能,车间送、排风的布置,以及降低车间含尘浓度的方法等,
8.纬编认识实习(编码:05040009)
在学完纬编的基础上,了解织造生产的常见设备和基本工艺,初步具有工艺调整的能力,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9.经编认识实习(编码:05040011)
在学完经编的基础上,了解织造生产的常见设备和基本工艺,初步具有工艺调整的能力,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0.纺织CAD(编码:05020014)
使学生了解纺织CAD软件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织物设计软件CAD进行织物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仿制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11.针织CAD(编码:05040016)
本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于针织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配色、图案、样板、算料、排料、工艺制作等过程。
12.毕业设计与答辩(编码:05020092)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创工作局面的能力。掌握设计工作一般规律和程序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针织品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增强职业道德观念。
13.针织缝纫工艺(编码:05040008)
熟悉针织服装的面料特性,掌握针织服装常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掌握针织服装的定形整理、检验、包装和针织服装缝纫工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和高素质的生产管理能力。
14.产业用纺织品(编码:05020011)
掌握产业用纺织品的分类、用途及性能要求、加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产业用纺织新产品开发意识,具备不同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初步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产业用纺织品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拓宽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从事纺织品开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5.纺织企业管理(编码:05020050)
熟悉纺织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纺织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6.应用数学(编码:00010055)
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处理随机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服装色彩与搭配(编码:05040017)
掌握服装配色方面的知识,具备服装配色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为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打好基础,为从事针织服装设计、针织面料设计、羊毛衫设计与生产等岗位工作培养色彩设计与搭配技能。
18.针织服装跟单(编码:05040007)
进一步掌握织造生产跟单程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织造跟单的管理与应
用能力,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9.纺织品服用性能(编码:05020085)
掌握各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具有对纺织品性能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较全面的对纺织品的性能作出正确的评估,并预知纺织品可能具有的性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纺织品性能与功能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拓宽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后从事纺织品研究、开发和设计纺织品新品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0.纺织英语(编码:05020005)
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以及快速阅读专业文献方面的知识,具备用英文表达基本的纺织材料、纺纱工艺及设备、针织等的介绍,能较顺利地阅读和笔释有关文章和资料,为今后进行专业阅读打基础。
21.纺织新材料(编码:05020012)
了解国内外新原料、新产品的开发技术,新型纺织材料性能和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使用新型纺织材料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广泛的工作需要。
六、 实践教学基本条件要求
表4 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任务表
表5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计划及功能任务表
七、 必要的说明
纺织业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最大的受益行业,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针织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从针织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针织毕业生的就业具有极大的优势。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向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以“大纺织”专业为背景,立足纺织专业为基础,以针织专业为主攻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将前面设置的《纺织概论》改设为《纺纱学》与《机织学》,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纺织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为纺织“通用”人才,为以后的就业拓宽道路,并为以后的岗位调整及再择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针织学》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整合,将纬编、经编的讲授系统整合成针织工艺与设备和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两部分,突出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新的课程体系的要求。
实践性教学环节既包括实验教学,也包括各种实习和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其实践性环节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基本技能训练
“纺织材料学”实验主要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特点和性能分析评判,以技能训练实验为主。最后由纺织品性能综合分析实验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纺纱原理”、“织造原理”、“针织原理”课程开始前的认识实习,了解纺织生产全过程,以基本技
能训练为主。
(2)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课程除课程实验外,在课程结束时安排综合性实验或工程实践。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学生自行设计产品、选择器材并动手完成生产实验工作,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或安排学生在工厂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真正的工业化大生产,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方案必须关注针织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 教学安排表
表6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教学环节安排表
2.课内周数=教学周数-整周教学活动数
表7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教学进程表
入学:2010年 专业: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 专业代码:610202 培养层次:高职文理类 修订时间:2010.04
2010级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招生对象、修业年限与学历
1、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修业年限与学历
全日制,基本学制3年。学生可以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延长修读时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学历:专科(高职)
二、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遵纪守法意识,具备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基本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于针织产品设计与新产品开发、针织品性能分析检测、针织品经营与贸易、针织品生产技术与管理等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点击输入培养目标]
三、 人才规格要求
(一)综合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
(2)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方法和实事求是、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爱好广泛,情趣高雅。
(3)身体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正确看待现实,主动适应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处理好友谊与爱情关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2、职业素质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坚持原则,公平公正,廉洁自律;善于沟通,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勇于创新。
(二)职业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进行网上信息浏览、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2)外语应用能力: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口头交流能力。
(3)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
(4)创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有正确的择业观,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2、职业能力 (1)职业核心能力
1)针织品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能力。 2)针织产品设计一线的新产品开发能力。 3)针织服装生产一线的技术与设计能力。 (2)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相适应)
1)针织品开发能力: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与产品质量分析解决能力。
2)针织生产技术管理能力:仪器、设备规范操作、生产组织、现场宏观调控和管理、合理安排和组织实施生产、产品质量分析解决、生产安全管理、生产创新的能力。
3)针织品质量检验能力:针织品定性定量检验能力、检验仪器、设备规范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评价能力。
4)针织品营销能力:纺织品经营管理基本能力、创造性运用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能力、处理贸易相关事务能力。
(三)职业拓展能力要求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心智、意志,拓宽就业范围;培养健全人格、高尚情操,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证书要求 1、毕业证书
学生必须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经考核全部通过,或者修满143学分,方可取得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大专)。
2、基本技能证书
(1) 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证书 (2)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3、职业资格证书
(1) 山东省高级横机工高级技能证书(必考) (2) 山东省织布挡车工(选考)(必考)
四、 专业定位与职业能力
就业岗位定位于淄博及周边地区的针织企业(公司),主要从事针织品开发、针织生产技术管理、针织品质量检验、针织品营销等工作。。
表1 就业岗位与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表2 工作任务与职业技能要求
(一)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表3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二)其他课程
1.纺织材料(编码:05020005)
了解纺织纤维、纱线和制品的结构、性能及其品质评定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规试验方法。熟练掌握正确的鉴别原料和合理地使用原料的知识。具有合理地使用原料的能力。
2.纺织品检验(编码:05020100)
掌握纺织品检验的基础知识,了解纺织品质量管理及纺织标准,掌握纺织原料、纱线、织物性能检验,服装质量检验,纺织品安全性检验及纺织品检验的抽样方法及原理;训练学生对纺织材料特别是织物性能进行分析和测定,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纺纱学(编码:05020202)
了解纺纱原料的选配、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梳理、精梳、并合均匀、牵伸、加捻与卷绕等纺纱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纺纱设备及纺纱工艺。掌握纱线纺制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纺纱工艺参数设计、纱线质量指标体系及纺纱质量的控制方法。具有纺纱工艺参数设计、纱线质量指标体系及纺纱质量的控制的能力。
4.机织学(编码:05020206)
了解机织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机织生产的工艺过程;熟悉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控制方法。掌握主要机械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能进行一般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确定,调整上机工艺参数。
5.织物结构与设计(编码:05020027)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种织物组织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各种组织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并学会对各种组织的织物样品进行分析,掌握织物 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及小样试织的方法。
6.针织物染整工艺学(编码:05040014)
了解电脑测色、配色等,掌握各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交织针织物的练漂、染色、印花、整理;新型纤维针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掌握各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交织针织物的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原理;掌握新型纤维针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电脑测色、配色等技术。
7.纺织厂空调(编码:05020025)
掌握纺织厂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测量仪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以及温湿度对纺织工艺的影响。了解车间冷热负荷的确定,不同季节的空气调节过程。能学会空调设备的性能,车间送、排风的布置,以及降低车间含尘浓度的方法等,
8.纬编认识实习(编码:05040009)
在学完纬编的基础上,了解织造生产的常见设备和基本工艺,初步具有工艺调整的能力,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9.经编认识实习(编码:05040011)
在学完经编的基础上,了解织造生产的常见设备和基本工艺,初步具有工艺调整的能力,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0.纺织CAD(编码:05020014)
使学生了解纺织CAD软件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织物设计软件CAD进行织物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仿制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11.针织CAD(编码:05040016)
本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于针织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配色、图案、样板、算料、排料、工艺制作等过程。
12.毕业设计与答辩(编码:05020092)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创工作局面的能力。掌握设计工作一般规律和程序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为将来从事针织品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增强职业道德观念。
13.针织缝纫工艺(编码:05040008)
熟悉针织服装的面料特性,掌握针织服装常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掌握针织服装的定形整理、检验、包装和针织服装缝纫工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和高素质的生产管理能力。
14.产业用纺织品(编码:05020011)
掌握产业用纺织品的分类、用途及性能要求、加工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产业用纺织新产品开发意识,具备不同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初步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产业用纺织品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拓宽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从事纺织品开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5.纺织企业管理(编码:05020050)
熟悉纺织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纺织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6.应用数学(编码:00010055)
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处理随机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服装色彩与搭配(编码:05040017)
掌握服装配色方面的知识,具备服装配色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为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打好基础,为从事针织服装设计、针织面料设计、羊毛衫设计与生产等岗位工作培养色彩设计与搭配技能。
18.针织服装跟单(编码:05040007)
进一步掌握织造生产跟单程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织造跟单的管理与应
用能力,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9.纺织品服用性能(编码:05020085)
掌握各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具有对纺织品性能测试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较全面的对纺织品的性能作出正确的评估,并预知纺织品可能具有的性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纺织品性能与功能的新进展、新成果、前沿课题,拓宽学生眼界、开发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后从事纺织品研究、开发和设计纺织品新品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0.纺织英语(编码:05020005)
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以及快速阅读专业文献方面的知识,具备用英文表达基本的纺织材料、纺纱工艺及设备、针织等的介绍,能较顺利地阅读和笔释有关文章和资料,为今后进行专业阅读打基础。
21.纺织新材料(编码:05020012)
了解国内外新原料、新产品的开发技术,新型纺织材料性能和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使用新型纺织材料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广泛的工作需要。
六、 实践教学基本条件要求
表4 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任务表
表5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计划及功能任务表
七、 必要的说明
纺织业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最大的受益行业,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针织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从针织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针织毕业生的就业具有极大的优势。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向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以“大纺织”专业为背景,立足纺织专业为基础,以针织专业为主攻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将前面设置的《纺织概论》改设为《纺纱学》与《机织学》,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纺织方面的专业知识,成为纺织“通用”人才,为以后的就业拓宽道路,并为以后的岗位调整及再择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针织学》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整合,将纬编、经编的讲授系统整合成针织工艺与设备和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两部分,突出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新的课程体系的要求。
实践性教学环节既包括实验教学,也包括各种实习和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其实践性环节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1)基本技能训练
“纺织材料学”实验主要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特点和性能分析评判,以技能训练实验为主。最后由纺织品性能综合分析实验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纺纱原理”、“织造原理”、“针织原理”课程开始前的认识实习,了解纺织生产全过程,以基本技
能训练为主。
(2)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课程除课程实验外,在课程结束时安排综合性实验或工程实践。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学生自行设计产品、选择器材并动手完成生产实验工作,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或安排学生在工厂实践,使学生亲身感受真正的工业化大生产,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市场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方案必须关注针织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 教学安排表
表6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教学环节安排表
2.课内周数=教学周数-整周教学活动数
表7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教学进程表
入学:2010年 专业: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 专业代码:610202 培养层次:高职文理类 修订时间: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