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运动自转与公转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主备:蒋福祥 审定:曾琪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运动的一般形式及其运动特点。

2.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

3.了解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区别。

4.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握黄赤交角存在产生的自然现象。

【超前预习】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自转运动

(1)概念:地球绕①________的旋转运动,地轴的两端分别为地球的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其中北极总指向④________。

(2)特点

方向:侧视⑤________,站在北极上空向下看呈⑥________方向;站在南极上空向下看呈⑦________方向。

周期:⑧________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日”是指⑨________,是以太阳为参考点为计时单位,一日为⑩________小时。

速度:包括⑪________和⑫________两种,除⑬________点以外,各处⑭________均相同的为⑮________,线速度以⑯________最大,向⑰________减小,南北纬⑱________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3)站在地球上,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太阳的⑲________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2.公转运动

(1)概念:地球绕⑳________的运动。

21________。 (2)方向:

22________。 (3)周期:。 (4)24________(时间)公转速度25________,北半球为冬季。 近日点:26________(时间)公转速度27________,北半球为28________季。 远日点:3.填写出右图中各点或线的名称。

,,,。 点:,GCH,GH,GH面与地轴是线:36________关系。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7________中央,即太阳直射的38________和地方时为12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39________的交点,此处看太阳位于40________,地面上的物体看不到41________。时的

。 2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5________纬线至46________纬线之间。 (1)移动范围:日,。(2)特殊日期:51________日,直射52________。夏至日53________月54________日,直射55月56________月57________日,直射58________。 ________。冬至日59________移。 (3)移动方向: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向移。 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

61________半球。 (4)所在半球: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位于半球。 9月23日→12月22日→3月2163________年,64________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一个在此期间,南、北回归线被直射65________次。 次,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均被直射答案:①地轴 ②北极 ③南极 ④北极星 ⑤自西向东 ⑥逆时针 ⑦顺时针 ⑧恒星 ⑨太阳日 ⑩24小时 ⑪角速度 ⑫线速度 ⑬两极 ⑭数值 ⑮角速度 ⑯赤道 ⑰两

21自西向东 ○22恒星年 ○23椭圆 ○241月初 ○25侧 ⑱60° ⑲东升西落 ⑳太阳 ○

267月初 ○27慢 ○28夏 ○29北极星 ○30北极点 ○31南极点 ○32地心 ○33地轴 快 ○

34赤道平面 ○35赤道 ○36相互垂直 ○37昼半球 ○38纬线 ○39经线 ○40天顶 ○41日○

42黄道平面 ○43赤道平面 ○4423°26′ ○450° ○46南北纬23°26′ ○473 ○48影 ○

49赤道 ○509 ○5123 ○52赤道 ○536 ○5422 ○55北回归线 ○5612 ○5722 ○5821 ○

59南 ○60北 ○61北 ○62南 ○63回归 ○641 ○65两 南回归线 ○

【课前热身】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均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一致,均是匀速运动

D.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中心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依据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而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较远的同一恒星作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作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答案为B。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①24小时 ②23时56分4秒 ③1个太阳日 ④一个恒星日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C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

3.(原创题)2011年6月5日是世界第40个“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解析:C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3月21日~9月23日直射点在北半球,9月23日~次年3月2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

【典例解析】

【例1】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重要方

式,读下图完成(1)~(3)题。

(1)有关地球绕轴转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其影响,所有天体都东升西落

B.从任何角度看,转动方向都不变

C.地球表面各地角速度相等

D.转动360°所用时间不足24小时

(2)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此时,地球的大致位置在( )

A.①

C.③ B.② D.④

(3)自亚运会期间至2011年元旦之前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 )

A.逐渐减慢 B.先加快,后减慢

C.一直加快 D.先减慢,再加快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的特点,第(1)题,北极星无东升西落,南北两极点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南北两极点无角速度,地球自转周期为23h56′4″,不足24小时,故D项正确。第(2)、(3)题,根据图中太阳与A、B两处地球的距离,可判断A位于远日点附近,B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在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据此分析可知第(2)题选B,第(3)题选C。

[答案] (1)D (2)B (3)C

【例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述的现象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解析:枫叶变红,应为深秋,此时已在9月23日之后,据此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自主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俯视情况北极为逆时针,南极为顺时针,A、B两选项均不正确,侧视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D

2.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角速度全球各地均相等

B.线速度北京

C.北纬60°的角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D.拉萨的线速度比杭州小

解析: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处均相等,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纬度低线速度大,同一纬度,海拔高线速度大,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据此分析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3.下列现象可以反映地球自转的是( )

A.候鸟迁徙

C.日月升落 B.站得高看得远 D.极昼极夜

解析: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站得高看得远,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

的,候鸟迁徙和极昼极夜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C

4.下列各地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是( )

A.89°S 90°W

C.0° 50°W B.40°N 120°E D.30°N 90°E

解析:赤道周长为4万公里,C点位于赤道地区,与诗句吻合。

答案:C

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图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确定近、远日点,再根据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光照信息,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6.下列日期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5月4日

C.10月1日 B.8月1日 D.12月22日

解析:依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过程,地球在1月初通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一年当中,离近日点越近的日期,公转速度越快,所给四个日期中D选项为12月22日最接近近日点,所以公转速度也最快,D选项正确。

答案:D

在广东汕头,有一地理标志塔每年当地时间6月22日正午12时,前往该地观日者十分踊跃,争相竞睹这一年一度的“立竿不见影”的天文奇观。据此完成7~8题。

7.该标志塔所在地的纬度值与上图中哪一个角的度数相同( )

A.∠NOD

C.∠SOB B.∠BOD D.∠DOA

8.每年的6~7月,下列各地中有两天会出现“立竿无影”现象的是( )

A.开罗30°N

C.海口20°N B.墨江23°26′N D.基多0°

7~8.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根据当地6月22日正午12时不见日影可知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值与黄赤交角(∠DOB)相同,故第7题选B。第8题,该地有两次阳光直射,应位于两回归线之间,结合时间分析,海口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7.B

8.C

右图为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的情况,箭头代表自转方向,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点位于乙点( )

A.东南方

C.西南方 B.东北方 D.西北方

10.针对本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半球冬季略短、夏季略长

B.自转线速度甲>乙

C.自转角速度甲<乙

D.乙地每年两次阳光直射

9~10.解析:根据图中自转方向,判断该半球为南半球,甲地较乙纬度高,位于乙地西南方,受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冬季比夏季略长,根据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分布特征可知线速度甲<乙,而角速度甲=乙,乙靠近赤道,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每年有两次直射。

答案:3.C 4.D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12.由于黄赤交角的影响,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

A.太阳日与恒星日不等长

B.公转速度1月初快,7月初慢

C.新加坡正午阳光的方位变化

D.两极地区的极光

11~12.解析:根据图中地轴倾向和极点光照情况判断当地球位于图中右侧位置时,邻近近日点,故③④公转速度较快,但③处于秋分日之后,冬至日之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第5题C正确。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影响,正午阳光的方位发生直射和南北方向斜射的变化。

答案:5.C 6.C

二、综合题

13.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AB所在经线的经度为30°E,请从A开始,沿地球自转方向,依次说出其它经线的经度值。

(3)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4)图中B点自转360°又回到出发点,所选用的参照点可以是下列天体中的( )

A.北极星 B.太阳 C.织女星 D.金星

解析:根据图中中心字标,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据此分析可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中相邻两经线的经度差为45°,据此分析可知各经线的经度,根据自转角、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可比较说明A、B、N三点的自转特点,地球自转360°需选定除太阳和北极星之外的恒星作为参照点,织女星为恒星,金星为行星。

答案:(1)画为逆时针方向。

(2)75°E 120°E 165°E 150°W 105°W 60°W 15°W

(3)角速度:A、B两点相等,均为15°/h,N点为0;

线速度:A点最大,B点小于A点,N点为0。

(4)C

14.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甲、乙两图所示内容,给甲、乙两图标上正确的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甲图中①、②、③、④与乙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应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当我们欢度2011年春节时,地球应位于甲图中①~④中的________点东面,此时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

(4)若黄赤交角变为30°,乙图中将出现哪些变化?

答案:(1)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2)A D C B (3)② 逐日减慢 (4)B

(4)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值将由南北纬23°26′变为南北纬30°,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扩大。

【学有所悟】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主备:蒋福祥 审定:曾琪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运动的一般形式及其运动特点。

2.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异。

3.了解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区别。

4.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把握黄赤交角存在产生的自然现象。

【超前预习】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自转运动

(1)概念:地球绕①________的旋转运动,地轴的两端分别为地球的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其中北极总指向④________。

(2)特点

方向:侧视⑤________,站在北极上空向下看呈⑥________方向;站在南极上空向下看呈⑦________方向。

周期:⑧________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日”是指⑨________,是以太阳为参考点为计时单位,一日为⑩________小时。

速度:包括⑪________和⑫________两种,除⑬________点以外,各处⑭________均相同的为⑮________,线速度以⑯________最大,向⑰________减小,南北纬⑱________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3)站在地球上,我们每天所看到的太阳的⑲________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2.公转运动

(1)概念:地球绕⑳________的运动。

21________。 (2)方向:

22________。 (3)周期:。 (4)24________(时间)公转速度25________,北半球为冬季。 近日点:26________(时间)公转速度27________,北半球为28________季。 远日点:3.填写出右图中各点或线的名称。

,,,。 点:,GCH,GH,GH面与地轴是线:36________关系。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7________中央,即太阳直射的38________和地方时为12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39________的交点,此处看太阳位于40________,地面上的物体看不到41________。时的

。 2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5________纬线至46________纬线之间。 (1)移动范围:日,。(2)特殊日期:51________日,直射52________。夏至日53________月54________日,直射55月56________月57________日,直射58________。 ________。冬至日59________移。 (3)移动方向: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向移。 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

61________半球。 (4)所在半球: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位于半球。 9月23日→12月22日→3月2163________年,64________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一个在此期间,南、北回归线被直射65________次。 次,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地区均被直射答案:①地轴 ②北极 ③南极 ④北极星 ⑤自西向东 ⑥逆时针 ⑦顺时针 ⑧恒星 ⑨太阳日 ⑩24小时 ⑪角速度 ⑫线速度 ⑬两极 ⑭数值 ⑮角速度 ⑯赤道 ⑰两

21自西向东 ○22恒星年 ○23椭圆 ○241月初 ○25侧 ⑱60° ⑲东升西落 ⑳太阳 ○

267月初 ○27慢 ○28夏 ○29北极星 ○30北极点 ○31南极点 ○32地心 ○33地轴 快 ○

34赤道平面 ○35赤道 ○36相互垂直 ○37昼半球 ○38纬线 ○39经线 ○40天顶 ○41日○

42黄道平面 ○43赤道平面 ○4423°26′ ○450° ○46南北纬23°26′ ○473 ○48影 ○

49赤道 ○509 ○5123 ○52赤道 ○536 ○5422 ○55北回归线 ○5612 ○5722 ○5821 ○

59南 ○60北 ○61北 ○62南 ○63回归 ○641 ○65两 南回归线 ○

【课前热身】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均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一致,均是匀速运动

D.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中心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依据选择的参考点不同而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较远的同一恒星作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作为参考点,则一日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地球公转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答案为B。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①24小时 ②23时56分4秒 ③1个太阳日 ④一个恒星日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C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

3.(原创题)2011年6月5日是世界第40个“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解析:C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3月21日~9月23日直射点在北半球,9月23日~次年3月2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

【典例解析】

【例1】 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种重要方

式,读下图完成(1)~(3)题。

(1)有关地球绕轴转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其影响,所有天体都东升西落

B.从任何角度看,转动方向都不变

C.地球表面各地角速度相等

D.转动360°所用时间不足24小时

(2)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此时,地球的大致位置在( )

A.①

C.③ B.② D.④

(3)自亚运会期间至2011年元旦之前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 )

A.逐渐减慢 B.先加快,后减慢

C.一直加快 D.先减慢,再加快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的特点,第(1)题,北极星无东升西落,南北两极点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南北两极点无角速度,地球自转周期为23h56′4″,不足24小时,故D项正确。第(2)、(3)题,根据图中太阳与A、B两处地球的距离,可判断A位于远日点附近,B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在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据此分析可知第(2)题选B,第(3)题选C。

[答案] (1)D (2)B (3)C

【例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述的现象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解析:枫叶变红,应为深秋,此时已在9月23日之后,据此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自主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俯视情况北极为逆时针,南极为顺时针,A、B两选项均不正确,侧视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D

2.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角速度全球各地均相等

B.线速度北京

C.北纬60°的角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D.拉萨的线速度比杭州小

解析: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处均相等,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纬度低线速度大,同一纬度,海拔高线速度大,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据此分析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3.下列现象可以反映地球自转的是( )

A.候鸟迁徙

C.日月升落 B.站得高看得远 D.极昼极夜

解析: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站得高看得远,是由于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

的,候鸟迁徙和极昼极夜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答案:C

4.下列各地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是( )

A.89°S 90°W

C.0° 50°W B.40°N 120°E D.30°N 90°E

解析:赤道周长为4万公里,C点位于赤道地区,与诗句吻合。

答案:C

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图中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确定近、远日点,再根据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光照信息,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6.下列日期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5月4日

C.10月1日 B.8月1日 D.12月22日

解析:依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过程,地球在1月初通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一年当中,离近日点越近的日期,公转速度越快,所给四个日期中D选项为12月22日最接近近日点,所以公转速度也最快,D选项正确。

答案:D

在广东汕头,有一地理标志塔每年当地时间6月22日正午12时,前往该地观日者十分踊跃,争相竞睹这一年一度的“立竿不见影”的天文奇观。据此完成7~8题。

7.该标志塔所在地的纬度值与上图中哪一个角的度数相同( )

A.∠NOD

C.∠SOB B.∠BOD D.∠DOA

8.每年的6~7月,下列各地中有两天会出现“立竿无影”现象的是( )

A.开罗30°N

C.海口20°N B.墨江23°26′N D.基多0°

7~8.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根据当地6月22日正午12时不见日影可知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值与黄赤交角(∠DOB)相同,故第7题选B。第8题,该地有两次阳光直射,应位于两回归线之间,结合时间分析,海口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7.B

8.C

右图为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的情况,箭头代表自转方向,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点位于乙点( )

A.东南方

C.西南方 B.东北方 D.西北方

10.针对本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半球冬季略短、夏季略长

B.自转线速度甲>乙

C.自转角速度甲<乙

D.乙地每年两次阳光直射

9~10.解析:根据图中自转方向,判断该半球为南半球,甲地较乙纬度高,位于乙地西南方,受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影响,南半球冬季比夏季略长,根据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分布特征可知线速度甲<乙,而角速度甲=乙,乙靠近赤道,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每年有两次直射。

答案:3.C 4.D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12.由于黄赤交角的影响,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

A.太阳日与恒星日不等长

B.公转速度1月初快,7月初慢

C.新加坡正午阳光的方位变化

D.两极地区的极光

11~12.解析:根据图中地轴倾向和极点光照情况判断当地球位于图中右侧位置时,邻近近日点,故③④公转速度较快,但③处于秋分日之后,冬至日之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故第5题C正确。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影响,正午阳光的方位发生直射和南北方向斜射的变化。

答案:5.C 6.C

二、综合题

13.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AB所在经线的经度为30°E,请从A开始,沿地球自转方向,依次说出其它经线的经度值。

(3)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4)图中B点自转360°又回到出发点,所选用的参照点可以是下列天体中的( )

A.北极星 B.太阳 C.织女星 D.金星

解析:根据图中中心字标,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据此分析可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图中相邻两经线的经度差为45°,据此分析可知各经线的经度,根据自转角、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可比较说明A、B、N三点的自转特点,地球自转360°需选定除太阳和北极星之外的恒星作为参照点,织女星为恒星,金星为行星。

答案:(1)画为逆时针方向。

(2)75°E 120°E 165°E 150°W 105°W 60°W 15°W

(3)角速度:A、B两点相等,均为15°/h,N点为0;

线速度:A点最大,B点小于A点,N点为0。

(4)C

14.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甲、乙两图所示内容,给甲、乙两图标上正确的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甲图中①、②、③、④与乙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应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当我们欢度2011年春节时,地球应位于甲图中①~④中的________点东面,此时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

(4)若黄赤交角变为30°,乙图中将出现哪些变化?

答案:(1)地球公转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2)A D C B (3)② 逐日减慢 (4)B

(4)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值将由南北纬23°26′变为南北纬30°,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扩大。

【学有所悟】


相关文章

  •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查看


  •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 2. 地球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3.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 ...查看


  • 高中地理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doc
  •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目的] 1.了解地轴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速度. 2.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轨道形状.方向.周期.速度. 3.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 ...查看


  •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 1-3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头中学 李宝强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4.树立宇宙是运 ...查看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 ...查看


  •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1左偏.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 相邻两个时 ...查看


  • 地球的运动教案
  •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 ...查看


  • 地球的公转谢
  • 地球的公转 时间:2009年3月11日 班级:中预(1)班 教室:300室 执教人:谢毓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公转的特点. (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能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地理学案(地球的运动)
  • §1.2 地球的运动 一.自转与公转的特性比较: 二.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㈠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我们每天总是自 方见到日出,自 方见到日落,这是地球自 向 自转的反映. 2.昼夜交替: ⑴ 昼夜交替的原因: 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