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第六单元单元质量评估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 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z ēng ) 忿恚尉(gu ī) 唐睢(su í) 裨补(b ì)

B f ú) xi ǎn )

j ìn ) z ōu )

C zh í) mi ǎn ) 帝室之胄(w èi ) 白蘋州(p ín )

D 、崩殂(j ū) 陟罚(zh ì)

z āng fǒ) z é m ěng )

2、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2分)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B 、发闾左適戍渔阳

C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 、恢弘志士之气

4、(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C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D “陈胜王”

5、(原创题)下列加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A

B

C

D

6、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7、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唐朝

B 、《唐睢不辱使命》 刘向 西汉

C 、《出师表》 诸葛亮 三国

D 、《武陵春》 李清照 唐朝

8、默写。(6分)

① A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分)

B 、《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 ”(1分)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2分)

③马作的卢飞快,

(1分)

④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1分)

二、阅读(40分)

(一)(变式题)阅读课内语段,完成9-13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竟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亡: 死国: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以: 唱: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1、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应有哪两个?(2分)

12、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陈胜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鱼腹置书和 。(2分)

1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觉得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变式题)阅读课外选文,完成14-17题。(16分)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

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②,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③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④者。顾⑤王策安所决耳!”

(《史记 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这里指刘邦,一般对对君主称“上”。②以闻:把这事上报。③无所事:用不着委任„„以工作。“事”是动词。④计事:研究军政大事。事,名词,专指军政大事。⑤顾:只是,只看。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① 信数与萧何语。 .

② 上不我用,即亡。 .

③ 诸将亡者以十数。 .

④ 何奇之。 .

⑤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⑥ 追信,诈也。 .

1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6、原文说“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人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3分)

17、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3分)

(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18-21题。(11分)

㈠蔡磷坚还亡友财

徐珂

蔡磷,字勉旃(zh ān ),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 ǎn ):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亡何,其人亡 (逃走) .

B 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 .

C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

D 卒辇而致之(送还) .

19、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 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 “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 这则短文以具体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㈡蝉

虞世南

垂緌①(ru 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

[注]①垂緌:緌(ru 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緌”②藉:凭借。

20、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

答:

21、第三、四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第六单元单元质量评估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B

解析:A 中“恚”音为“hu ì”, “雎” 音为“j ū”,C 中“诣”音为“y ì”, “胄”音为“zh îu ”,D 中“殂”音为“c ú”,“否”音为“p ǐ”。

2、B

解析:“祲”的意思是“不祥”。

3、D

解析:A “信”通“伸”;B “適”通“谪”;C “错”通“措”;D 中无通假字。

4、C

解析:A “好”的意思分别是“友好”、“喜欢”;B “遗”的意思分别是“遗留”、“给予”;D “书”意思分别是“写”、“字条”;C “将”都是“率领”的意思。

5、A

解析:例句中“算”和“壶”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A 句中“罾”本意为“鱼网”,此处用作动词,意为“用网捕鱼”,故选A 。

6、B

解析:A “卑鄙”意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 “虽然”意为“即使这样”,D “会计”意为“集会商量”。这三个词与现在的用法不大相同。

7、C

解析:A 中司马迁是西汉人;B 中刘向不是作者;D 中李清朝是南宋人。

8、①五十弦翻塞外声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 牵黄,右擎苍 看孙郎

③ 弓如霹雳弦惊

④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阅读

(一)9、①逃跑;为国而死。②把;发出倡议。

10、扶苏因为多次直言进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带兵戌守边关。

11、天下苦秦久矣;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2、篝火狐鸣。

13、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具有很强洞察力及很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

(二)14、①屡次 ②逃跑 ③计算④认为„„奇特 ⑤估计、猜想 ⑥欺骗

15、①韩信猜想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用我(韩信),也就逃走了。②一般将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那是国家的奇士,无比的杰出人才。

16、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17、因为萧何认为: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三)18、A

19、B

解析:结合朋友的儿子说的:“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一句理解,B 说法欠妥。

20、品性高尚,不攀附权贵

21、一个人的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三、写作

22、略

第六单元单元质量评估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 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z ēng ) 忿恚尉(gu ī) 唐睢(su í) 裨补(b ì)

B f ú) xi ǎn )

j ìn ) z ōu )

C zh í) mi ǎn ) 帝室之胄(w èi ) 白蘋州(p ín )

D 、崩殂(j ū) 陟罚(zh ì)

z āng fǒ) z é m ěng )

2、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2分)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B 、发闾左適戍渔阳

C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 、恢弘志士之气

4、(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C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D “陈胜王”

5、(原创题)下列加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A

B

C

D

6、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7、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唐朝

B 、《唐睢不辱使命》 刘向 西汉

C 、《出师表》 诸葛亮 三国

D 、《武陵春》 李清照 唐朝

8、默写。(6分)

① A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分)

B 、《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 ”(1分)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2分)

③马作的卢飞快,

(1分)

④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1分)

二、阅读(40分)

(一)(变式题)阅读课内语段,完成9-13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竟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亡: 死国: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以: 唱: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1、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应有哪两个?(2分)

12、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陈胜为起义做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鱼腹置书和 。(2分)

1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觉得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变式题)阅读课外选文,完成14-17题。(16分)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

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②,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③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④者。顾⑤王策安所决耳!”

(《史记 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这里指刘邦,一般对对君主称“上”。②以闻:把这事上报。③无所事:用不着委任„„以工作。“事”是动词。④计事:研究军政大事。事,名词,专指军政大事。⑤顾:只是,只看。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① 信数与萧何语。 .

② 上不我用,即亡。 .

③ 诸将亡者以十数。 .

④ 何奇之。 .

⑤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⑥ 追信,诈也。 .

1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6、原文说“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人们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3分)

17、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3分)

(三)阅读下列诗文,完成18-21题。(11分)

㈠蔡磷坚还亡友财

徐珂

蔡磷,字勉旃(zh ān ),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 ǎn ):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亡何,其人亡 (逃走) .

B 且父未尝语我也(告诉) .

C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

D 卒辇而致之(送还) .

19、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敦风义”。

B 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 “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 这则短文以具体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㈡蝉

虞世南

垂緌①(ru 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②秋风。

[注]①垂緌:緌(ru 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所以说“垂緌”②藉:凭借。

20、你觉得诗人笔下的蝉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

答:

21、第三、四句是全诗的点晴之笔,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

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绽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请以“生命的芳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00字。⑥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第六单元单元质量评估答案

一、 积累运用

1、B

解析:A 中“恚”音为“hu ì”, “雎” 音为“j ū”,C 中“诣”音为“y ì”, “胄”音为“zh îu ”,D 中“殂”音为“c ú”,“否”音为“p ǐ”。

2、B

解析:“祲”的意思是“不祥”。

3、D

解析:A “信”通“伸”;B “適”通“谪”;C “错”通“措”;D 中无通假字。

4、C

解析:A “好”的意思分别是“友好”、“喜欢”;B “遗”的意思分别是“遗留”、“给予”;D “书”意思分别是“写”、“字条”;C “将”都是“率领”的意思。

5、A

解析:例句中“算”和“壶”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A 句中“罾”本意为“鱼网”,此处用作动词,意为“用网捕鱼”,故选A 。

6、B

解析:A “卑鄙”意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 “虽然”意为“即使这样”,D “会计”意为“集会商量”。这三个词与现在的用法不大相同。

7、C

解析:A 中司马迁是西汉人;B 中刘向不是作者;D 中李清朝是南宋人。

8、①五十弦翻塞外声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 牵黄,右擎苍 看孙郎

③ 弓如霹雳弦惊

④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阅读

(一)9、①逃跑;为国而死。②把;发出倡议。

10、扶苏因为多次直言进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带兵戌守边关。

11、天下苦秦久矣;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2、篝火狐鸣。

13、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具有很强洞察力及很强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

(二)14、①屡次 ②逃跑 ③计算④认为„„奇特 ⑤估计、猜想 ⑥欺骗

15、①韩信猜想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用我(韩信),也就逃走了。②一般将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那是国家的奇士,无比的杰出人才。

16、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17、因为萧何认为: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三)18、A

19、B

解析:结合朋友的儿子说的:“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一句理解,B 说法欠妥。

20、品性高尚,不攀附权贵

21、一个人的品性高洁,有真才实学,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可以声名远播,取得成功。

三、写作

22、略


相关文章

  • 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 大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 这一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教育 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乡小学教学质量,依照<都昌 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暂 ...查看


  • 08-09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 08-09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一. 命题思路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和教研室期中考试命题的指导意见,并依据期中考试 为阶段性学业检查这一性质而组织命卷.紧扣教材,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是本次试卷的最大特点.根据这些情况,命题 ...查看


  • 第二学期中学语文组教学计划
  • 20122013下第二学期中学语文组教学计划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 ...查看


  • 二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 二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一:2014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 ...查看


  • 教务工作总结
  • 篇一:教务工作总结报告 教务工作总结 从新学期开始,教务处坚持每天检查上课情况三--四次,做好检查记录.全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学生作业.教学进度等各二次.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常规检查工作,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检查中的主动性,让教研组长 ...查看


  • 初中语文卷面分析
  •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尹波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对第一单元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 ...查看


  • 渔溪中心小学语文科教学常规检查评价表.doc
  • 渔溪中心小学语文科教学常规检查评价表 小学 年 班 学生人数 科任教师 校评成绩1. 2. 3. 4. 中心校评价评成绩 二OO八年九月渔溪中心小学语文科教学常规检查评价表小学 年 班 学生人数 科任教师 校评成绩1. 2. 3. 4. ( ...查看


  • 六年级备考计划
  • 安宁市实验学校六年级综合复习备考计划及准备工作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确保我校六年级毕业班的小学升学考试成绩稳居安宁市第一,结合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学科教学状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考 ...查看


  • 教务处语文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分析
  •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结果已经揭晓.为了促进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各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现就我校1-6年级语文卷面上所呈现的问题,并结合平时教学工作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了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