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分析和预测

马来西亚出境旅游情况

马来西亚出境旅游目的地第一位是泰国,2010年旅泰总人数达到135万人次左右,是因为马来西亚北部同泰国南部接壤,边民互相往来比较方便,更主要的原因是泰国南部地区的居民大多都是信仰伊斯兰教,跟马来西亚人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方面都有共同点,因此也是双方人员交流、商贸往来众多的原因。

同样,马来西亚在南部隔柔佛海峡有大桥跟新加坡相通,而且新加坡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许多马来西亚人前往新加坡工作或者通商,也是马来西亚入境新加坡人数比较多的原因。 中国在马来西亚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二,充分说明了中国旅游产品和线路对马来西亚游客的吸引力。

马来西亚游客,尤其是华人游客,是比较成熟的旅游者。他们一般都会花相当长的时间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而且比较喜欢参加各种旅游展览会和促销会。他们会在展览期间详细询问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内容,相互对比以决定取舍。但同时他们对价格也比较敏感,一般在展览会中,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为促销而打出的优惠价格都会吸引到人数众多的公众报名。 马来西亚游客一般选择在学校假期,即5月-6月底,11月-12月底出国。相关的旅游展一般在3月和9月各一次,为各大旅行社提供机会,抓紧时机推出旅游产品和线路,招徕客源。

2010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分析及2011年预测

2010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发展同样出色。对比2002年的单月增长,除了2月份旅华人数减少之外,其它各月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0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新特点

马来西亚旅华热情持续升温,市场已经完全恢复并保持增长,旅华人数再创新高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1-9月份,马来西亚的旅华人数达到了47.46万人次,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7%。作为东南亚地区旅华人数最多的客源市场,马来西亚2004年旅华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旅华人数再创新高已成不可辩驳的事实。由于其旅华总人数的基数较大,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将会带来更多的入境总人数。

主要客源仍以华人为主,集中分布在三个城市马来西亚旅华游客仍然以华人为主,客源主要分布在吉隆坡(约占旅华总人数的约55%),槟城(22%)和新山(20%)。吉隆坡聚集的华人人数最多,约三百万,是旅华客源的主要出发地。槟城几乎80%的居民都是华人,因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源城市。新山的旅华游客大多是先前往新加坡,然后再前往中国进行旅游的行程安排。

除经营热点城市、热点线路外,马来西亚旅行社也注重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马来西亚旅行社不仅注重旅华传统产品和线路、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的销售,而且还积极致力于挖掘、整合旅游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这就给马来西亚游客旅华产品和线路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性。

旅华市场存在的问题

马来人、穆斯林旅游市场仍然有待开发毫无疑问,如果能把马来西亚占人口大多数的马来人发动前往中国旅游,我们的旅华入境总人数将会实现量的飞跃。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宣传上和同马来西亚组团旅行社的配合上进行过相应的合作和探讨,但是一直没有能推动马来人、马来族穆斯林旅华实现量的增长。这主要还是跟国内缺乏相应的穆斯林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有关,而这同我们普遍对东南亚地区穆斯林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完整、不全面有关。这种情况的改善需要长期的,国内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才能最终实现。恶性价格竞争会带来苦果为了抢夺客源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马来西亚旅行社也卷入了价格战,尤其是炒得火热的桂林线、华东线路。有些旅行社的思路就是宁肯负债经营、亏本经营,也要拼命抓住客源,在量上击败竞争对手,然后依靠量上的优势同航空公司和地接旅行社谈条

件、杀机票和地接的价格,最终实现做大、部分垄断市场或在市场拥有重量级的发言权。马来西亚旅游局今年4月取消了对旅行社经营的一些限制,更加助长了部分旅行社通过价格战,抢夺客源的势头。不过,价格战没有赢家,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而这种结局都对马来西亚旅华市场产生消极影响,值得我们加以关注。

以前相比,中国国内厕所的卫生状况大大提高,但是还是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大型旅游批发商对旅华产品的广告投入情况

同新加坡大型旅行商一样,马来西亚旅行商在市场开拓上非常注重规模,并敢于尝试造声势以引导消费需求,从而把握经营上的主动。

他们对报纸广告的宣传投入也是非常可观,同时也注意印制相应的宣传册,通过各级代理商去组织客源,达到量上的优势。各家旅行社的广告费用比往年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各家都在极力打响知名度。

马来西亚旅行社对中国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开发和设计也是独具匠心。除了传统的北京、上海、华东、九寨沟、三峡旅游之外,他们还利用《刘三姐》这一舞台剧上演的大好时机,积极推出桂林的最新线路,使得这个在马来西亚已经逐渐变冷的旅游线路一时间又火爆起来,极大地推动了桂林入境市场的增长。2005年,一些旅行社又开始筹划新的旅游线路,重点开始向长江沿线的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不断推陈出新,为马来西亚旅华游客提供最富享受的旅游线路选择。

两国航空交通情况

马来西亚同中国直航的城市:吉隆坡:北京、成都、福州、广州、昆明、上海、厦门、香港。

槟城:广州、厦门、香港。古晋(东马):广州、厦门。哥打基纳巴卢:上海、广州、厦门。

目前,共有五家航空公司经营中国同马来西亚之间的空中航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以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2010年各大航空公司的线路调整主要有:东方航空公司退出槟城-昆明航线;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新增吉隆坡-昆明、成都航线,哥打基纳巴卢-上海航线,古晋-厦门航线。 目前,中国同马来西亚之间的空中航班为每周77个班次。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分析认为,马来西亚同新加坡一样,是发展比较成熟的A类旅华市场,这几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05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有望实现年入境总人数超过七十万人的佳绩。

马来西亚出境旅游情况

马来西亚出境旅游目的地第一位是泰国,2010年旅泰总人数达到135万人次左右,是因为马来西亚北部同泰国南部接壤,边民互相往来比较方便,更主要的原因是泰国南部地区的居民大多都是信仰伊斯兰教,跟马来西亚人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方面都有共同点,因此也是双方人员交流、商贸往来众多的原因。

同样,马来西亚在南部隔柔佛海峡有大桥跟新加坡相通,而且新加坡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许多马来西亚人前往新加坡工作或者通商,也是马来西亚入境新加坡人数比较多的原因。 中国在马来西亚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二,充分说明了中国旅游产品和线路对马来西亚游客的吸引力。

马来西亚游客,尤其是华人游客,是比较成熟的旅游者。他们一般都会花相当长的时间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而且比较喜欢参加各种旅游展览会和促销会。他们会在展览期间详细询问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内容,相互对比以决定取舍。但同时他们对价格也比较敏感,一般在展览会中,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为促销而打出的优惠价格都会吸引到人数众多的公众报名。 马来西亚游客一般选择在学校假期,即5月-6月底,11月-12月底出国。相关的旅游展一般在3月和9月各一次,为各大旅行社提供机会,抓紧时机推出旅游产品和线路,招徕客源。

2010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分析及2011年预测

2010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发展同样出色。对比2002年的单月增长,除了2月份旅华人数减少之外,其它各月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0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新特点

马来西亚旅华热情持续升温,市场已经完全恢复并保持增长,旅华人数再创新高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2010年1-9月份,马来西亚的旅华人数达到了47.46万人次,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7%。作为东南亚地区旅华人数最多的客源市场,马来西亚2004年旅华市场的增长势头强劲,旅华人数再创新高已成不可辩驳的事实。由于其旅华总人数的基数较大,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将会带来更多的入境总人数。

主要客源仍以华人为主,集中分布在三个城市马来西亚旅华游客仍然以华人为主,客源主要分布在吉隆坡(约占旅华总人数的约55%),槟城(22%)和新山(20%)。吉隆坡聚集的华人人数最多,约三百万,是旅华客源的主要出发地。槟城几乎80%的居民都是华人,因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源城市。新山的旅华游客大多是先前往新加坡,然后再前往中国进行旅游的行程安排。

除经营热点城市、热点线路外,马来西亚旅行社也注重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马来西亚旅行社不仅注重旅华传统产品和线路、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的销售,而且还积极致力于挖掘、整合旅游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这就给马来西亚游客旅华产品和线路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性。

旅华市场存在的问题

马来人、穆斯林旅游市场仍然有待开发毫无疑问,如果能把马来西亚占人口大多数的马来人发动前往中国旅游,我们的旅华入境总人数将会实现量的飞跃。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宣传上和同马来西亚组团旅行社的配合上进行过相应的合作和探讨,但是一直没有能推动马来人、马来族穆斯林旅华实现量的增长。这主要还是跟国内缺乏相应的穆斯林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有关,而这同我们普遍对东南亚地区穆斯林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完整、不全面有关。这种情况的改善需要长期的,国内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才能最终实现。恶性价格竞争会带来苦果为了抢夺客源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马来西亚旅行社也卷入了价格战,尤其是炒得火热的桂林线、华东线路。有些旅行社的思路就是宁肯负债经营、亏本经营,也要拼命抓住客源,在量上击败竞争对手,然后依靠量上的优势同航空公司和地接旅行社谈条

件、杀机票和地接的价格,最终实现做大、部分垄断市场或在市场拥有重量级的发言权。马来西亚旅游局今年4月取消了对旅行社经营的一些限制,更加助长了部分旅行社通过价格战,抢夺客源的势头。不过,价格战没有赢家,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而这种结局都对马来西亚旅华市场产生消极影响,值得我们加以关注。

以前相比,中国国内厕所的卫生状况大大提高,但是还是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大型旅游批发商对旅华产品的广告投入情况

同新加坡大型旅行商一样,马来西亚旅行商在市场开拓上非常注重规模,并敢于尝试造声势以引导消费需求,从而把握经营上的主动。

他们对报纸广告的宣传投入也是非常可观,同时也注意印制相应的宣传册,通过各级代理商去组织客源,达到量上的优势。各家旅行社的广告费用比往年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各家都在极力打响知名度。

马来西亚旅行社对中国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开发和设计也是独具匠心。除了传统的北京、上海、华东、九寨沟、三峡旅游之外,他们还利用《刘三姐》这一舞台剧上演的大好时机,积极推出桂林的最新线路,使得这个在马来西亚已经逐渐变冷的旅游线路一时间又火爆起来,极大地推动了桂林入境市场的增长。2005年,一些旅行社又开始筹划新的旅游线路,重点开始向长江沿线的华中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不断推陈出新,为马来西亚旅华游客提供最富享受的旅游线路选择。

两国航空交通情况

马来西亚同中国直航的城市:吉隆坡:北京、成都、福州、广州、昆明、上海、厦门、香港。

槟城:广州、厦门、香港。古晋(东马):广州、厦门。哥打基纳巴卢:上海、广州、厦门。

目前,共有五家航空公司经营中国同马来西亚之间的空中航线: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以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2010年各大航空公司的线路调整主要有:东方航空公司退出槟城-昆明航线;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新增吉隆坡-昆明、成都航线,哥打基纳巴卢-上海航线,古晋-厦门航线。 目前,中国同马来西亚之间的空中航班为每周77个班次。

综合上述情况,我们分析认为,马来西亚同新加坡一样,是发展比较成熟的A类旅华市场,这几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05年,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有望实现年入境总人数超过七十万人的佳绩。


相关文章

  • 马来西亚铁矿石市场投资环境
  • 市场投资环境马来西亚铁矿石马来西亚铁矿石市场投资市场投资环境 马来西亚概况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 ...查看


  • 印度和马来西亚削减燃油补贴
  • 在 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之际,印度和马来西亚周三宣布将提高燃油价格,此举意在缓解燃油补贴对国家财政造成的日益沉重的压力,但却可能会引发通胀加剧以及消费者的强烈反对. 亚洲很多经济体长期以来一直提供燃油补贴,以减轻制造商和其他企业等消费者 ...查看


  •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 世界农业 WorldAgriculture2006.6(总326)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 胡铁华 肖海峰 !!! 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总体 上呈现增长的趋势,只在1999年有小幅下降,之后又开始逐年增 ...查看


  • 1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分布
  • 1 世界油脂生产和供给现状及各个国家主要食用油的 分布 1.1 世界油脂的生产现状(油料作物产量及最终用来制取油脂的比例) 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包括大豆(有时也将大豆列为粮食作物).花生.油菜.向日葵.芝麻等,另外,棉籽.亚麻籽.大 ...查看


  • 菲律宾电力市场投资环境
  • 电力市场投资环境菲律宾菲律宾电力市场投资电力市场投资环境 菲律宾概况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 ...查看


  • 亚洲的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 2008年2期 南 洋 资 料 译 丛 No.2 2008 (总第170期)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General No.170 亚洲的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日]武石礼司 一.亚洲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增加 亚洲各 ...查看


  • "一带一路"65 国国家风险分析
  • "一带一路"65 个国家风险状况分析 总体上看,该区域有三个突出的风险点:一是大国角力,"一带一路"国家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中东欧都是大国角力的焦点区域,俄罗斯力 ...查看


  • 项目融资审查案例分析题
  • 案例分析一 多晶硅项目 1.项目概况: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于2001年获批的国内首个1000吨级多晶硅项目.2005年动工,计划2007年4月试车.总投资12.93亿元,资本金3.09亿元,国家专项基金1亿元,其余8.85亿元(占 ...查看


  • 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 2003年 增刊 FINANCE&ECONOMICS <财经科学> Supplement May12004 [金融论坛] 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张 鹏一.有关流动性管理理论概述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又称为多元化管理理论或 ...查看


热门内容